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梅瓶:1000多年的美!天下第一器型!

皇家御品宫廷私


珍收藏资讯平台



在中国古代瓷器类型中,

有一种小口、丰肩的瓶子

——梅瓶

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

因其造型挺秀、俏丽,

被认为是天下第一器型。

唐白釉梅瓶,故宫博物馆藏

梅瓶也称“经瓶”,最早出现于唐代,在唐代晚期的时候,曲线没这么圆,上下偏直,器型略显笨拙。后期,其造型也逐渐依据其使用功能的改变,和创造者的审美意识发生着时代的变化,愈加优美、挺秀和俏丽。

但无论梅瓶的造型怎样变化,其“上部重大,下部窄细”的整体造型,却一直没有被改变,所改变的只是细节上的变化,如腰线的提升或下降,瓶腹的或大或小等。

一般头重脚轻的东西,会让人看着很不舒服,但是梅瓶却是个例外。大家可能认为梅瓶这样的造型,重心较高,日常使用时容易倾倒。其实为了保持瓶体稳定,在成型时,聪明的工匠们巧妙地将瓶体下部加厚,致使底足厚重不易碰倒,保障了它的实用功能。

关于梅瓶的用途,从文献记载、传世实物和古代绘画均可知,梅瓶从它产生时起,最初应为实用器,大多用于盛酒或其他液体物质。它的这种功用一直沿续到元明时期。

北宋钧窑月白釉梅瓶,故宫博物馆藏

宋代赵令畦在《侯鲭录》卷三载:“陶人为器。有酒经焉,晋安人盛酒以瓦壶。其制小颈,环口、修腹,受一斗,可以盛酒,凡馈人牲兼以酒。”置书云:“酒一经,或二经至五经焉。他境人有游于是邦,不达其义,闻五经至焉,束带迎于门,所知是酒五瓶,为五经焉。”说明这种瓶是酒器。 

为什么这种形制的酒瓶称为经瓶呢?这与宋朝的讲经制度有关。

《宋史·职官志》载,宋代皇帝特设讲经制度,定期请大学士、翰林侍读学士、翰林侍讲学士等熟悉四书五经的官员任讲官,设讲筵。这种讲经制度,派生出了讲筵用酒,产生了一种特殊的酒文化。

宋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梅瓶,故宫博物馆藏

史载,万历朝宰相张居正曾设定每十天举行一次经宴,他主讲,每次经宴都要上酒,装酒的瓶子,就是这种青花“梅瓶”。

明万历青花龙穿花纹梅瓶,故宫博物馆藏

梅瓶既是酒器,又是一件令人爱不释手的观赏品。因此,这类器多制作精美,不但考虑到贮酒容量,还要注意造型优美。 

宋代梅瓶

北宋定窑白釉刻花荷莲纹梅瓶,故宫博物馆藏

宋代的梅瓶,器体一般高且偏瘦,肩部向下斜,足部长而接近于直线,底部比较小,器体的最小直径在肩部之上至口下部,处理手法多样,常有棱角分明的转折。各地瓷窑都有烧制,但以景德镇青花梅瓶最为精湛。

元代梅瓶

元景德镇窑青花云龙纹梅瓶,故宫博物馆藏

元代梅瓶,继承宋代形制,只是肩部更加丰满,带盖,盖成钟形,中有管柱形子口,盖可倒过来当酒杯用。元代除圆形梅瓶外,还有平口梅瓶、八方形梅瓶、八方倭角梅瓶,有青花、青花釉里红、釉里红等釉色。

明代梅瓶

明永乐青花折枝瑞果纹梅瓶,故宫博物馆藏

明代的梅瓶造型,比例偏低;口部圆浑厚实,没有明显的线角转折;肩部向上抬起,线条饱满而有力;腹部之下,呈垂直状,有的微向里收;在足部的结束部分,稍向外撇。

清代梅瓶

清康熙五彩蝴蝶纹瓶,故宫博物馆藏

至于清代的梅瓶,肩丰硕而挺阔,胫部内收,至近底处又微撇。以景德镇窑制品最佳,有各色釉和彩绘装饰。

清乾隆粉彩松石绿地桃红春燕图梅瓶,御承堂博物馆藏

梅瓶从古到今,

在历代艺术家们的手中不断发扬、传承,

从最初的盛酒器具,

到现代的精美艺术品;

从通俗到典雅。

这是一个瓶子的故事,

也是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故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欣赏“天下第一瓶”梅瓶之美
居无瓷不雅,瓷瓶界的三大经典器型,好美啊
景德镇宋、元、明初瓷器酒具简介
瓶中之王:梅瓶的美,在中国持续了1000多年!
玉壶春瓶:美得让人如痴如醉!
古瓷看鉴:融汇贯通的鉴定要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