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個家,有一道菜。

过完春节回来上班,同事相见的第一句不是寒暄,不是问候,而是一句“哭嚎”:你知道吗,过个年我胖了八斤!
这话题一提起,众人皆来应和。这个说,“没办法啊我奶奶炸的酥肉和丸子实在太好吃了,我连吃带拿现在冰箱里还冻着一兜。”
那个说,“别提了,我妈知道我爱吃她蒸的米粉肉,今年蒸了十几碗,妈妈啊,再爱吃我也没办法连吃七天啊!”
还有的应和,“可不,每天都说今天不做新的了,结果吃饭的时候一看,嚯!又是一大桌,全是我走了就吃不上的,我怀疑我爸妈就是故意的啊。”
话题的伊始是抱怨自己疯涨的体重,话题的末尾却不约而同地滑向了自家的饭菜上,尤其聊起某一道只有在家才吃得上的菜时,语气里那种满足感幸福感,几乎能把所有人都淹没了!




曾看到有人说,她有一件大红色的衣裳,平日里是不拿出来的,只有过年的那几天会穿上。我想,有的菜也是这样的,平日里几乎是不会做的,但过年的餐桌上,没有它,就算不得完满,有它在,就意味着团圆。
朋友的妈妈善掌一道干烧鱼。别看这菜名挺朴素,没点厨艺可不敢对这道菜下手,尤其这菜还费功夫,于是乎,干烧鱼便成了他家年夜饭上的压轴大菜,鱼没上桌,谁也不敢先动筷子。

图 | 食臻

做干烧鱼要做的准备隆重而繁琐。闪着金光的大黄花鱼买回家,剪鳍修尾,两面切花刀,拍上点黄酒,搁一边。另一头,去皮五花肉,金华火腿,新鲜榨菜,泡发的海米,提香的提鲜的提味的,一应切丁,备好。大火,宽油,拎起鱼尾,顺着锅边滑下去,呲啦一声,如同开幕的掌声,厨房登刻变成大剧院。
这菜考验大厨的功力,手要利索,眼要精准,既不能把鱼皮弄破了,还不能炸过头,就得刚刚好定型,立马捞出来,大黄鱼仍是金光灿灿的。
再另起锅,开始烧配菜,先是葱姜蒜,五花肉,再是调味用的豆瓣酱和剁椒,最后轮到火腿榨菜和海米。别看一个炒料,顺序和火候都是关键,得叫它们都被煸出香味,个个还都熟得恰好。料炒好了,把炸过的鱼再放回去,大火收汁,直到只见油不见汤,才算是做出了“干烧”的精髓。

他妈妈每次做年夜饭,都不遗余力,架势摆得足足的,如同准备一场盛装表演,而家人也都极捧场,每次都惦记着,这边喊,“今年还得有干烧鱼吧?我就想那一口呢!”那边应和,“可不,别说干烧鱼了,米粉肉和茄汁大虾也是咱家做的最好吃!”可谓是极尽溢美之词,夸得朋友妈妈笑起来合不拢嘴。
于是,在朋友的记忆里,亲朋围坐一桌,举箸狂欢的笑声,窗外的焰火声,还有电视里春节联欢晚会的声音,好像都沾染上了母亲那道干烧鱼的鲜香味,每每思及于此馋虫被勾动,连带着勾起的,总是关于团圆的期待。




朋友眉飞色舞地聊他妈妈的那道干烧鱼,聊到最后竟有一点哽咽,就像思念深了,总是生出一种伤感,他会想,总有一天,妈妈就做不动这道干烧鱼了吧,他得要抓紧学起来才行了,要是哪一年没了干烧鱼,那感觉......可真是不敢想啊。
人对于味觉的依赖,或许比想象中更顽固,它没法具象,也没法量化,当你感知到未来你可能会失去一个重要的,关于味觉的锚点,那种没有着落的空荡感,该要如何向旁人诉说呢?

图 | 叮叮笑笑生

有个老同学是东北人,前些天看她发了朋友圈,简简单单一句“今年又吃到奶奶做的锅包肉了。”
她打小爱吃锅包肉,但做过的人都知道,虽然看起来只是炸肉、裹酱,其实从备菜到炸炒,机窍很多,一不小心做坏了,就咬不动。
奶奶知道她爱吃锅包肉,但凡她要回家,必做这道菜迎她。“奶奶总能卡准我回家的时间点出锅,就那个冲鼻子的酸味儿,我一开门就能闻见,奶奶还别出心裁,把罐头里的黄桃切小块放进去一块炒,为了好咬,奶奶肉片都切小块儿,炸起来肯定要费劲许多,但一口一个刚刚好,还有,我不爱吃胡萝卜,所以我家锅包肉从来不放胡萝卜丝。”
形容着家里锅包肉滋味的老同学,一脸满足。

图 | HUO HUO

我想,或许每个家都有那么一道菜,它大概不是什么山珍海味或难得的珍馐,往往是最常见的食材与搭配,但它却是你记忆里最深的味道,是家人共同编织的关于味觉的编码,代表着一种几乎与血缘同样感性的存在。
它又有那么点特别,就像随处可以吃到锅包肉,但奶奶做的那种大小刚好是一口的量、有黄桃块儿,还不放胡萝卜丝的锅包肉,可能只有家里才有,只有最在乎你的人既贴着你的胃,又贴着你的心。

图 | 叮叮笑笑生

如今物流发达,五湖四海多少特别的美食等着人去一一品尝,可是每当脆弱时,孤独时,最想念的,仍是家里那道菜,那道甚至看起来不怎么精致,有点土里土气的菜,可也只有那道菜,最解思乡。



想起阿城在书里写过那么一句,“所谓思乡,我观察了,基本是由于吃了异乡食物,不好消化,于是开始闹情绪。”
想想,那几乎是理智无法战胜的部分——既无法战胜肠胃固执的本能,也无法战胜离家万里的委屈与思念。
于是,不好消化的,究竟是异乡的食物,还是内心难解的情绪,大约也只有各人自知了。

图 | 见景厨房

前几天有博主发了帖子,想看看过年期间大家回乡都吃了什么好吃的,很自然地,在网友发出来的照片下面,很多人通过分辨食材与菜色开始猜测对方是否是老乡。
“看到了鱼糕!还有排骨藕汤!一定是湖北的小伙伴!”
“酸菜炖肉还有血肠,东北老乡没跑了,看着就嘎嘎香。”
“这腊肠看起来真像我家那边做的,盲猜一个川渝人?”
“哈哈哈终于找到盆菜,广东网友加一分!祝各位发财有好事啦!”
“啊这一桌子各种各样的小海鲜......浙江人表示想家了。”
“哇,八宝饭,中式餐后甜点,我家过年也会吃的,是河南的朋友吗?”
还有人在下面接着回复:“楼上的,上海过年也吃八宝饭哦!”
那条热闹的帖子像是变成一张其乐融融的大餐桌,围坐了五湖四海的人,大家满面红光地端出自己家乡的美食,既与同乡思旧味,又荐与他人尝新鲜。

图 | 嘻嘻与马少

聊起一道菜,尤其聊起最能代表家乡的一道菜,最能一解自己思念之情的一道菜——人几乎称得上是激情慷慨,当这是全天下无可替代的美味。那是既满足又自豪的感情,我们在讲述那道菜,而我们更是在讲述自己的家,讲述自己的来处,讲述自己的羁绊。

一个家,有一道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哈尔滨人下馆子,都点什么菜?
喂养案例分析——2岁宝宝只吃肉不吃菜
入冬后家人最爱吃的一道菜,喷香入味,简单实惠,一次一盘不够吃
88岁的奶奶从来不吃肉,就单爱吃这个菜,眼不花耳不聋走路特利索
家宴:爱吃肉的你,绝对不能错过的一道菜,学起来!
锅包肉的做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