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是毛泽东一生中唯一一次执绋抬棺,谨以此文缅怀中国工人的朋友

清明时节 · 思故人

岁岁清明,今又清明

二十四节气中

只有清明

既是节日又是节气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

我们也从未忘记那些逝去的灿烂生命

清明将至

我们一起缅怀《中国工人》的老朋友

那些拥有伟大灵魂的普通人——

01

星火

1940年2月7日

作为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

主办的机关刊物

《中国工人》在延安第二次创刊

新的《中国工人》创刊号由

毛泽东题写刊名并亲自撰写发刊词

△毛泽东题写的《中国工人》发刊词

为新的《中国工人》创刊号题词和撰文的

还有林伯渠、吴玉章、王明、洛甫

王稼祥、康生、邓发、张浩等

△张浩(原名林育英)1897-1942

时任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副书记

张浩(原名林育英)

成为《中国工人》主编,他撰文称

'它(《中国工人》杂志)虽然迟至今天才呱呱坠地,可是它在十七年前便已孕育,它是'二七’烈士的血、林祥谦同志的血、施洋同志的血、及以后许许多多烈士的血所结成的,它决沿着这条血路前进,它确信:前途是艰难的,同时更是光明的。'

两个月后

张浩与毛泽东、朱德等

出席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时

突发脑溢血

虽抢救及时暂无生命危险

却再也无法工作

1942年3月6日

张浩病逝,年仅45岁

他与中国工人的故事

虽然短暂却意义非凡

他生前最后的愿望是请组织

将他葬在杨家岭对面的桃花岭上

使他能天天望着党中央、毛主席

并看到革命的胜利

△前排第一为毛泽东为张浩执绋抬棺

中共中央领导人轮流为他守灵

毛泽东、朱德、任弼时等中央领导

亲自将棺材抬到桃花岭上安葬

史料显示

这是毛泽东一生中唯一一次执绋抬棺


02

温暖

光阴流过

张浩所处时代的背景再也无从复制

但依旧有人在他战斗的土地上

继续为工人发声、服务

历史就这样构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重叠

工会干部陈超英生前是中建五局土木公司

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和纪委书记

盖“农民工公寓”

办农民工夜校

组建农民工工会联合会

……

她让工友们有了温暖的家

大家都亲切地叫她“陈书记”

△陈超英在工地上

2011年6月13日

她在慰问职工家属返程途中遭遇车祸

不幸殉职,时年53岁

担任工会主席的8年时间里

陈超英有一半时间在外边奔波

从2011年年初到殉职那天

一共164个日夜

她在外地工作的时间竟有89天

她就像一位“邻家大婶”

出现在职工眼前

把“工会主席”和“温暖”连在一起

曾经的工友提起

陈超英书记“没啥故事,全是些小事”

一心只为员工利益着想

这是大姐主席的人生本色

03

力量

2019年2月21日

全国劳动模范

上海市总工会兼职副主席李斌

在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去世

在北京

“李斌走了”的消息当天下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毛泽东主席一生唯一的一次执绋抬棺,你知道为谁吗?
张浩在东北
张浩[革命先烈,是最早的工人党员之一]
间谍之都哈尔滨—林育英对中国革命的贡献
1922年10月,毛泽东领导长沙64000多泥木工人的罢工斗争
谭震林气愤地打断毛泽东的话,再度重申自己“三不该”:“我不该早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