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穿越千年,瞧瞧古代女性如何过节?

说起三月八日,

大家都知道是国际妇女节。

但大家可知道在我国古代,

其实也有很多和女性相关的节日。

今天,

我们就一起去扒一扒,

古代都有哪几个关于“女性”的节日

以及古代女性都是怎么过节的。


正月十五,元宵节


在中国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对妇女的束缚极其严格,年轻女子更是长期深居闺中,不得外出。然而,正月十五,即元宵节,是个例外。
南宋  李嵩《观灯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据古籍《雍洛灵异小录》记载:“唐正月十五日夜,灯明如昼,士女无不夜游,车马塞路。”由此可见,上元之夜灯火通明,人们纷纷走出户外闹元宵。
女性不但能走出深宅大院,还可以到大街上彻夜观灯游玩,往来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欢度属于她们的“妇女节”。

三月初三,上巳节


三月初三,古时称“上巳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民间还有“三月三,荠菜当灵丹”的说法。所以在这一天,古代女子会把荠菜花戴于发际,祈求眼睛明亮,不生目疾。

唐代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除了戴荠菜花,在这一天女子还出门郊游,踏青拾翠“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杜甫的《丽人行》诗,就生动地描写了唐代女士们在三月三日游玩取乐的情景。

五月初五,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的习俗,现在大家耳熟能详的有祭拜屈子、划龙舟、吃粽子、悬艾蒲、挂香囊。

但是在古代,端午节还是女子的重大节日哦,因为,端午节又称——女儿节

明代沈榜的《宛署杂记》中记载:“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家家饰小闺女,尽态极妍。已出嫁之女,亦归宁簪以榴花,曰女儿节。”
古代女子在挑选石榴花,其中有两女子腰间可见系有红绫线编织而成的配饰 
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给女孩的头上簪以鲜艳的石榴。还有的人家用巧手细致编织,把颜色鲜丽的红绫线编织成樱桃、桑葚、葫芦、角黍等形状,再用五彩的丝线穿起来,佩戴在女孩的身上。已经出嫁的闺女要回娘家探,母女团聚,重温旧情,重叙旧话。

六月初六,回娘家


在古代,农历六月初六也是“妇女节”。这一天,家家户户会接已经出嫁的女儿回娘家。清代嘉庆《合肥县志》中就曾提到:“六月六日谓之过半年,妇女偕婿归宁。”
宋代 苏汉臣《婴戏图》
而古时每逢六月六妇女携婿归宁这一习俗,传说是由春秋战国时期狐偃改过的故事而来。

春秋战国时,晋国宰相狐偃因功而骄横。其亲家赵衰直言相劝,反被孤偃当众责怪,赵衰一气身亡。赵衰的儿子,也就是狐偃的女婿想替父报仇,欲于六月初六在狐偃生日这天,暗除之,并谋于其妻狐偃之女。狐偃女不忍,终返娘家密告于母。

狐偃于放粮中亲见百姓疾苦,已悟己错,更闻女婿此谋,愈加悔痛。于是他六月初六登门向女婿认错,翁婿和好如初,倍加亲善。

为了永远记住这个教训,狐偃每年六月初六都要请女儿、女婿回来,征求意见,了解民情。这一做法后来传到民间,老百姓各个模仿,也都在六月六请回闺女,有消仇解怨、免灾去难之意。

七月初七,乞巧节


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七夕节,坊间称为“乞巧节”或“女儿节”,是个带有神话色彩的妇女节,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汉朝。

《汉乐府》曾记载:“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传说织女为天帝的女儿,花容月貌,心灵手巧,是中国古代女性勤劳、聪慧与善良的化身。
因此,历代的妇女都要在七月初七这一天,摆香案、设瓜果、穿针引线,向织女乞巧,希望她把女红技艺传授给世上的妇女。这里所谓的“巧”主要是指劳动技巧的巧,而婚姻匹配的巧自然也包含于其中。
清代 陈枚《月曼清游图》册之七月“桐荫乞巧”,藏于故宫博物院

南北朝时的《荆楚岁时记》有记载:“是夕,各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榆石针,陈果瓜于庭院中以乞巧。”
在一些地方县志中也有“七月七夕为女节”的记载。民间父母对于新出嫁的闺女,每到七月初七要把她接回家来,有保护女儿和女婿的幸福生活之意

九月初九,重阳节


农历九月九,是重阳节,古人有登高赏菊等习俗。重阳节之所以是女儿节,应当归因于此日家家户户迎接出嫁之女回家吃花的民俗。

明代刘侗《帝京景物略》曾有过相关民俗的记载:“(九月)九日,父母家必迎女归宁,食花糕。”此外,清乾隆时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也有记载:“京师重阳节花糕极胜……市人争买,供家堂,馈亲友……有女之家,馈遗酒礼,归宁父母,又为女儿节云。”
花糕是指掺入干果,插上装饰旗的重阳糕,多用米粉、果料等作原料,制法因地而异,主要有烙、蒸两种,糕上插五色小彩旗,夹馅并印双羊,取“重阳”的意思。

清代陈枚《月曼清游图》册之九月“重阳赏菊”,藏于故宫博物院

古代的“女儿节”,更侧重在女儿与父母之间情谊的互动,以及未出嫁之女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现在的妇女节则是反映出女性的独立意识,显示女性地位的提高。

两者虽然意义侧重不同,但都独具特色,均反映出社会对女性的尊重。

来源 / 乐山文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月三、六月六、七月七……古代到底有几个“女儿节”?
为什么初二回娘家?
小媳妇回娘家
古代妇女怎么过节?你不知道的古代妇女节
「穿越之法」真的假的?武则天竟同古代“妇女节”有关!
端午比年大,姑娘回娘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