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秋话月

一年一度又迎中秋。

时逢佳节,全世界的华人自然希望阖家团聚登高赏月、品茶啖饼、饮酒赋诗,尽享佳节的快乐,这是地地道道的华人民俗。中国人的中秋文化源远流长,民俗力量之大已经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中国的传统节日,吃是摆在第一位的。月饼是中秋节的主要食品和礼品。宋苏东坡《留别廉守》一诗中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两句,因此后人就都说这就是写月饼的最早的诗但有学者反对,此饼非中秋月饼,吃月饼的节日习俗是从南宋开始的,尽管过中秋节的习俗唐朝就开始了。不管专家怎么说,苏轼笔下的“小饼”基本原料酥油、饴糖,这和现在的月饼制作原料是相似的

我小时候中秋吃的月饼是凭票供应的,只有对“量”的追求,没有对“质”的向往,吃上月饼了才叫过节。现在的月饼在造型上变化不大,因为都以圆为主,体现“月”的元素;但是,月饼馅却花样翻新,层出不穷,以满足人们越来越刁的口味。现在的好日子,与其说是吃月饼,不如说是忆传统。吃月饼,成了一种仪式。

古代中秋另一个重要仪式就是拜月也叫做圆月。当夜幕降临一轮皎洁的明月升起来的时候清风徐来虫声唧唧。人们按传统的风俗习惯在庭前、院落设立香案摆上应时的瓜果和节日的特制食品——月饼面对明月全家人焚香礼拜寄托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也寄托着人们对远在他乡的亲人的祝福和思念。

在唐诗宋词中描述中秋月色对月思家、咏月伤怀的作品是非常普遍的。面对同一个月亮中国人对她吟诵了千年居然毫不乏味和单调光凭这一点我们也应该为汉语言的丰富表现力而骄傲,这就是被我们淡忘的文化软实力,你从几千年诗词歌赋中对月亮的描述,你就会知道,有这样的文化的民族是不会灭亡的。有月亮在,就有家乡在;念家怀乡的人才有家国情怀。

李白是最离不开月亮的人。他在《把酒问月》中豪爽地吟诵着:“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诗仙那飘逸浪漫的神采,那风流自赏的豪气直干云天。

这位诗仙对月亮情有独钟,清醒时对月当歌酒醉时邀月共舞为了不使金樽空对月”,诗人与自己的影子和天上的月亮乘着酒兴舞作一团每当读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时候我们都仿佛和李白一样在月亮的倩影下如痴如醉。

其实,不止是李白一人对月亮有感情。当蓝蓝的夜空中高高悬挂着一轮皎洁的月亮时,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对它熟视无睹。在圣洁的月光下,几丝伤感,几许柔情,几多思念穿越时空,将从古至今的情感链条串在一起,将远隔千里的人们紧密相连。

而且,月亮给我们传递的信息远不止于此。它不仅是圣洁的,同时又是变化的。它以自己的时圆时缺,诠释了人间的阴晴冷暖;它以云遮雾罩的时隐时现,演绎出世上的变幻风云。人间有多少喜怒哀乐,它就有多少酸甜苦辣;世上有多少悲欢离合,它就有多少低吟浅唱。很多时候,你会感到月亮是通人性的,你尽可向它倾诉衷肠。不然的话,为什么有如此之多的文人骚客在花前月下写出那么多至今让我们百读不厌的千古名句?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而“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将千古离愁之恨泼洒而出也有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的怨言,将不可言喻的无限愁怨转嫁给天边的月亮有情人终成眷属月亮便成了红娘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折射着青年男女冲破封建藩篱的人性光辉就连那亡国之君的满腹哀痛也因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皎洁的月亮和词人晦暗的心理形成强烈的对比,增加了悲剧的感染力

及至一代文豪苏东坡,更是将咏月词的意境升华到九天之上。一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出语便非同凡响。落笔时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精彩绝伦,空前绝后。苏翁辞世至今已有九百多年,但从未有人能超越他笔下的月亮那么富有人性和哲理。南宋时期胡仔编撰的中国诗话《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词源》中说:苏轼词“清丽、舒徐,高出人表”,一语中的。自从苏轼对明月惊天一问,中华之词,已被宋人做足做绝是不能怀疑的。

今天的月亮依然是李太白和苏东坡们的月亮它照亮过唐朝的山、宋朝的水。因此,后来的文人墨客,即便被人讥为附庸风雅,每到中秋,咏月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程序,搜肠刮肚,总希望出语惊人;相互唱和,更仿效曲水流觞。于是,我们发现,没有哪个节日比中秋更有诗词文化的韵味。

为什么人们如此喜欢月亮人类已经在几十年前就踏足月亮,明知道月亮上面没有蟾宫月桂也没有嫦娥吴刚但还是要代代相传地将这些美丽的故事讲给子孙后代听让他们从小就学会对着月亮发呆幻想着另一个世界。一轮明月从古照到今伴着人类走过了一个又一个的月圆和月缺的夜晚。围绕着这轮明月先人们给我们讲述了人间的多少悲欢离合的故事!如果要把贝多芬谱写的钢琴奏鸣曲《月光曲》与中华民族优美的传说和无数的咏月诗歌相比较,贝多芬演绎了一段人性美的旋律,但欠缺的还是深厚的文化底蕴。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或者哪一种文学艺术形式能把月亮的故事讲得如同唐诗宋词元曲一样形象生动并且内涵丰富,在中国人眼中,月亮是圣洁的偶像,她时而妩媚,时而含蓄;时而凄凉,时而浪漫;时而暧昧,时而明朗……不同的人、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心态、不同的遭际,面对月亮都会和她对话和沟通,达到心灵的交接和灵魂的慰藉。
















每逢佳节倍思亲。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中国人多有怀旧的心理和企盼团圆的心愿。然而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亲人和朋友的故去、分别、失散团聚都会成为思念的元素。

其实当我们心平气和地承认生活中的这一切缺陷的时候我们会发觉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接受的生活中总会有缺憾。也许正是因为这些缺憾才让人产生对完美的向往和追求。

我想即使不是中秋即使不是圆月即使亲人天涯海角暂别一方即使前行的路上有一些风雨和阴霾只要在心中拥有一个如中秋明月清辉朗照的世界一样能让自己的人生拥有美好完满的一刻。今年,地球村的村民们正在一个肉眼看不见的病毒的肆虐下无奈地忍受生活的多灾多难,我们在举国锁城闭村的日子里,盼望着疫情的早日结束,如同月缺时盼望满月的朗照。这一天已经在我们中国变成了现实,“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诗圣杜甫早已经告诉我们,故乡之月,无与伦比,中华之梦,指日可圆!今年中秋恰逢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同日,举国同庆,花好月圆,我愿以此文,祝福我的亲友们中秋佳节福寿康宁!祝所有阅读此文的网友——





第715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珞珈中秋有感
月圆话中秋,诗酒趁年华
中秋为什么要回家?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古代游子心中的明月
中秋节饮茶赏月听故事
【西散原创】郭兴华作品 | 中秋月下思悠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