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胃溃疡[wèi kuì yáng] 概述

胃溃疡
[wèi kuì yáng] 

百科名片

消化性溃疡指胃肠黏膜被胃消化液自身消化而造成的超过粘膜肌层的组织损伤,可发生于消化道的任何部位,其中以胃及十二指肠最为常见,即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其病因、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基本相似,明确诊断主要靠胃镜检查。胃溃疡是消化性溃疡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是指胃黏膜被胃消化液自身消化而造成的超过粘膜肌层的组织损伤。
 

目录

疾病简介

发病原因

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

诊断鉴别

1.      辅助检查

2.      鉴别诊断

疾病治疗

1.      药物治疗

2.      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治疗

3.      手术治疗

疾病预后

饮食注意

并发症

专家观点

疾病简介

胃溃疡是我国人群中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作为消化性溃疡中的常见类型,胃溃疡的地理分布大致有北方向南方升高趋势,且好发于气候变化较大的冬春两季。此外,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可能与吸烟、生活及饮食不规律、工作及外界压力以及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近年来,胃溃疡的发病率开始呈下降趋势,然而其仍属消化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生主要与胃十二指肠黏膜的损害因素和黏膜自身防御修复因素之间失平衡有关。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非甾体抗炎药(NSAID,如阿司匹林)、胃酸分泌异常是引起溃疡的常见病因。典型的溃疡疼痛具有长期性、周期性和节律性的特点。其中,胃溃疡多好发于在胃角和胃窦小弯,多见于老年男性患者,其发病与季节变化有一定关系。[1]

发病原因

胃腔内,胃酸和胃蛋白酶是胃液中重要的消化物质。胃酸为强酸性物质,具有较强的侵蚀性;胃蛋白酶具有水解蛋白质的作用,可破坏胃壁上的蛋白质,然而,在这些侵蚀因素的存在下,胃肠道仍能抵抗而维持黏膜的完整性及自身的功能,其主要是因为胃、十二指肠黏膜还具有一系列防御和修复机制。我们将胃酸及胃蛋白酶的有害侵蚀性称之为损伤机制,而将胃肠道自身具有的防御和修复机制称之为保护机制。目前认为,正常人的胃十二指肠黏膜的保护机制,足以抵抗胃酸及胃蛋白酶的侵蚀。但是,当某些因素损害了保护机制中的某个环节就可能发生胃酸及蛋白酶侵蚀自身黏膜而导致溃疡的形成。当过度胃酸分泌远远超过黏膜的防御和修复作用也可能导致溃疡发生。近年的研究已经表明,幽门螺杆菌和非甾体抗炎药是损害胃肠保护机制导致溃疡发病的最常见病因,胃酸在溃疡形成中起关键作用。此外,药物,应激,激素也可导致溃疡的产生,各种心理因素及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可诱发溃疡的出现。[2]

病理生理

典型的溃疡底部活动期常分为四层:第一层急性炎性渗出物,由坏死的细胞、组织碎片和纤维蛋白样物质组成;第二层为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非特异性细胞浸润所组成;第三层为肉芽组织层,含有增生的毛细血管、炎症细胞和结缔组织的各种成分;第四层为纤维样或瘢痕组织层,可扩张到肌层,甚至达浆膜层。由于内镜下活检取材只能达黏膜层或黏膜下层,通常不能观察到典型的溃疡的四层结构,其病理组织上主要表现为黏膜层炎症细胞侵润,固有膜内有以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反应或肉芽肿形成。

临床表现

胃溃疡症状常不典型可表现为上腹痛及上腹不适等。绝大部分人可出现各种消化不良的症状,但是有的也无任何症状,直至出现并发症。其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有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常见的胃肠道症状及全身症状主要有嗳气、反酸、上腹胀、胸骨后烧灼感、恶心、呕吐、纳差等。反酸及胸骨后烧灼感是由于贲门松弛,恶心、呕吐多反映溃疡可能提示溃疡处于活动期。频繁呕吐宿食,提示幽门梗阻。部分患者有失眠、多汗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胃溃疡上腹疼痛的特点:
1、慢性过程:除少数较早就医的患者外,多数患者病程已长达几年、十几年或更长时间。
2、周期性:大多数患者病情反复发作,并且发作期与缓解期随季节变换、精神紧张、情绪波动、饮食不调或服用与发病有关的药物等因素的变化互相交替出现。反映了溃疡急性活动期、逐渐愈合、形成瘢痕的溃疡周期的反复过程。发作期可达数周甚至数月,缓解期可长至数月或几年。发作频率及发作与缓解期维持时间,因患者的个体差异及溃疡的发展情况和治疗效果及巩固疗效的措施而异。
3、节律性:溃疡疼痛机制主要与过多的胃酸分泌刺激溃疡面有关,故不同部位的溃疡病疼痛具有不同的规律性。胃溃疡疼痛多在餐后半小时出现,持续1~2小时,逐渐消失,再次进餐后疼痛重复出现,如此反复循环。当胃溃疡位于幽门管处或者与十二指肠溃疡同时并存时,疼痛节律可与十二指肠溃疡相同。但是,有些特殊类型的溃疡病的疼痛节律性不是很明显,如老年人的溃疡及十二指肠球后溃疡等。值得注意的是当疼痛的节律性突然发生变化时,应考虑病情有所发展,或可能出现其他的并发症。
4、疼痛的部位:胃溃疡疼痛多位于剑突下(即通常所说的心窝窝)正中或偏左,疼痛范围一般较局限,局部有压痛,但是疼痛的部位,并不一定就是溃疡所在的部位。当溃疡深达浆膜层或为穿透性溃疡时,疼痛可扩散至胸部、左上腹、右上腹或背部等身体其他部位。
5、疼痛的性质与程度:每个人对疼痛的耐受程度不一,故溃疡病疼痛的程度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其性质也视患者的感觉而定,通常被描述为饥饿样不适感、钝痛、嗳气、压迫感、灼痛或剧痛和刺痛等。[3]

诊断鉴别

消化系统的疾病的临床表现往往不是特别典型,那么怎样才能知道是不是确实患有胃溃疡?当患者自己觉得有慢性周期性发作的上腹不适及其他消化不良症状应予以高度怀疑,并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但应注意,有典型上腹痛症状者不一定是溃疡,另外即使真的患有溃疡,也可能症状不典型甚至无症状,因此,需及早行检查明确诊断。

辅助检查

胃溃疡有如下几种常用的检查方法:
1. 胃镜检查:胃镜检查是诊断消化性溃疡的主要方法,其不仅可对胃乃至十二指肠黏膜直接观察、摄像,还可在直视下取活组织作病理学检查及幽门螺杆菌检测, 因此对溃疡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1964年日本畸田隆夫的分期法,将内镜下溃疡可分为活动期(A)、愈合期(H)和瘢痕期(S)三个病期,其中每个病期又可分为两个阶段。部分患者可能会对胃镜检查的过程不能忍受或心存恐惧,这时可考虑麻醉后再行胃镜检查(即无痛胃镜),以减轻胃镜检查的不适感。
2. X线钡餐检查:X线钡餐检查在溃疡的诊断及胃良、恶性溃疡鉴别诊断上的准确性不如胃镜,常用于年纪较大,有心脑血管疾病或因其他原因而无法耐受胃镜检查的患者,如发现龛影,则亦有确诊价值。
3. 尿素酶试验或核素标记C13呼气等试验:目的在于检测是否存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主要用于评价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治疗后的疗效。

鉴别诊断

当胃镜检查发现胃溃疡时,诊断似乎非常明确,但是还应注意与引起胃溃疡的少见特殊病因或以溃疡为主要表现的消化道肿瘤鉴别。胃的巨大溃疡在内镜上与胃恶性肿瘤的鉴别亦有一定的困难,而且有些溃疡与早期癌区别极为困难,故目前临床上行胃镜检查时若发现胃部的溃疡,临床医师通常会取活组织行病理检查,并且要求患者治疗后复查并多次取活组织行病理检查,以防病检出现假阴性。

疾病治疗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的目标就是消除病因和控制症状,促进溃疡愈合,预防复发及避免并发症 目前最常用的药物分为以下几类:
1、抑制胃酸分泌药:目前临床上主要有H2受体拮抗剂(H2-RA)及质子泵抑制剂(PPI)。H2-RA可抑制基础及刺激的胃酸分泌,常用的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和尼扎替丁;PPI作用于壁细胞胃酸分泌终末步骤中的关键酶H+-K+ATP酶,使其不可逆失活,抑酸作用更强且作用持久。PPI促进溃疡愈合的速度较快、愈合率较高,适用于各种难治性溃疡或NSAID溃疡患者不能停用NSAID时的治疗,还可与抗生素的协同作用可用于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因此是胃溃疡的首选用药。常用的PPI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艾普拉唑等。
2、粘膜保护剂:目前已不属于治疗溃疡的一线用药,但与抑酸药联用后,其可提高溃疡愈合质量,减少溃疡复发,常见的如硫糖铝、胶体铋,枸橼酸铋钾、米索前列醇等。
3、胃肠动力药:主要用于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的患者以促进胃肠排空,缓解症状。

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治疗

如前所述,幽门螺杆菌是胃溃疡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患者,应予以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其不仅可以促进溃疡愈合,还能预防溃疡复发,从而彻底治愈溃疡。
目前尚无单一药物可有效根除幽门螺杆菌,因此必须联合用药。近年来国际上抗幽门螺杆菌相关指南及共识,推荐的一线治疗方案是以PPI为基础加上两种抗生素的三联治疗方案,疗程7d~14d。临床证实其具有疗效高、耐受性和依从性好等优点。具有杀灭幽门螺杆菌作用的抗生素有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或替硝唑)、四环素、呋喃唑酮、某些喹喏酮类如左氧氟沙星等。PPI及胶体铋体内能抑制幽门螺杆菌,与上述抗生素有协同杀菌作用。溃疡的治疗疗程一般为4-6周,部分需要维持8周,前2周一般为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治疗,随后继续予以抑制胃酸分泌及保护胃粘膜的药物巩固治疗。由于治疗周期相对较长,因此需要患者积极配合,坚持服药,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控制胃溃疡的病情。

手术治疗

目前溃疡病的治疗已相当成熟,一般的溃疡不需要经手术治疗,只有在如下状况下才需行手术治疗:大出血药物不能控制;穿孔;瘢痕性幽门梗阻;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溃疡;高度怀疑癌变。[4]

疾病预后

治疗后应复查幽门螺杆菌是否已被根除,复查一般在治疗结束至少4周后进行。可采用非侵入性的C13呼气试验,也可通过胃镜在检查溃疡是否愈合的同时取活检做尿素酶及(或)组织学检查。对未排除胃恶性溃疡或有并发症的胃溃疡应常规进行胃镜复查。经过有效的治疗,胃溃疡的症状可以得明显缓解,其并发症发生也大大减少,因此胃溃疡的预后相对较好。对于溃疡的复发可能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控制,即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停用NSAIDs药物及除去其他危险因素、低剂量PPI维持治疗。

饮食注意

对于医生而言,所能做的是通过药物及手术等手段竭力控制缓解溃疡的症状,而对于患者,则应注意保持乐观的心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积极配合治疗,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的预防溃疡的发作。具体而言,应注意如下几点:
1.调整心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焦虑与劳累;
2.戒烟戒酒,饮食规律,不宜过量;
3.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浓茶、辣椒等;
4.少食过甜及过酸的食物及水果,如巧克力、冰淇凌、苹果及桔子;5.少食易胀气的食物,如淀粉含量较高的红薯,藕,土豆等。

并发症

1、出血:出血是溃疡发生到一定的程度的侵蚀到溃疡周围的血管,使血管破裂所致。其出血量的多少及对病人生命的危害程度取决于受到损伤的血管的大小,当溃疡损伤的为毛细血管时,一般对病人危害较小,也不容易被发现,仅仅在大便隐血检查时才被发现;而较大血管受损时,可能出现呕血或者黑便甚至解鲜红。一般患者在出血前可出现各种消化道症状加重的情况,但当出血停止后上腹部疼痛反而减轻甚至消失。
2、穿孔:一般的溃疡损伤在胃肠道的粘膜肌层,当溃疡持续进展深达胃肠道的浆膜层时,只剩最外面一层类似于薄薄的一张纸样,随时可发生急性胃肠道穿孔,穿孔后胃肠道内容物流入腹腔,导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表现为突然上腹部剧痛、恶心、呕吐、腹部呈板样,有明显压痛及反跳痛,肝浊音界及肠鸣音消失,腹部透视见膈下游离气体,部分患者甚出现休克状态,在这种状况下,患者应立即行急诊手术处理,否则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当然,随着现在医疗条件的提高及患者及时的就诊等情况,穿孔的发生率并不是很高,临床上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只有急性穿孔才需行手术治疗。
3、幽门梗阻:幽门管的溃疡可致幽门括约肌痉挛,溃疡周围粘膜组织充血水肿,妨碍食物从胃向十二指肠的推送运动过程,可造成暂时幽门梗阻。在溃疡愈合后,因瘢痕形成或周围组织粘连引起幽门口持续性的狭窄。表现为胃排空时间延长,上腹疼痛,胀满不适,餐后加重,常伴有胃蠕动波、蠕动音、震水音;后期无蠕动波但可见扩大的胃型轮廓,往往大量呕吐,吐后上述症状减轻或缓解,呕吐物常为隔宿食物,味酸臭。幽门梗阻有器质性和功能性两种。前者是因慢性溃疡引起黏膜下纤维化,导致瘢痕性狭窄,内科治疗无效,常需外科手术治疗,后者由于溃疡周围组织炎症引起充血水肿和幽门反射性痉挛所致,内科治疗有效。
4、癌变:慢性胃溃疡是否会癌变,目前尚有争议。多数学者认为胃溃疡癌变是存在的,其癌变率估计在1%左右。

专家观点

作为消化性溃疡中的一种常见类型,胃溃疡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其与心理精神因素密切相关。患者的精神压力往往较大,其临床症状与功能性胃肠病所致的各种消化不良症状交叉出现,故某些患者经足够的疗程的根除治疗后,经过内镜检查证实溃疡已愈合,但消化不良症状缓解却欠佳,其主要原因是患者精神负担较重,睡眠不佳,长期以往,消化不良的症状只会越来越严重,因此,治疗期间患者一定积极配合,调整好心态,正所谓心病还需心来医,解铃还需系铃人。

各科室常见疾病

内科常见疾病

呼吸内科
肺结核 肺炎 肺癌 支气管炎 肺气肿
哮喘 风热感冒 流感 百日咳 急性支气管炎
慢性肺炎 肺热咳嗽
消化内科
便秘 胆囊炎 肝硬化 胃溃疡 肠胃炎
胃病 急性阑尾炎 胃肠功能紊乱 腹痛 慢性腹泻
蛔虫病 消化不良
心血管内科
冠心病 动脉硬化 动脉硬化 心肌梗死 高血压
心绞痛
内分泌科
甲亢 内分泌失调 高血脂 甲减 肥胖症
神经内科
脑梗塞 癫痫 神经衰弱 失眠 脑血栓
三叉神经痛
血液科
白血病 地中海贫血 淋巴癌 血友病 缺铁性贫血
风湿科
痛风 红斑狼疮 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热
骨关节炎
肾内科
尿毒症 肾炎 尿路感染 膀胱炎 肾积水
肾功能衰竭

外科常见疾病

心胸外科
心肌炎 先天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脏病 急性心肌梗死
肝胆外科
脂肪肝 胆囊息肉 胆结石 胰腺炎 肝囊肿
肝血管瘤 酒精肝 胆囊癌 肝损伤 丙肝
脑外科
脑出血 脑积水 脑膜炎 脑震荡 脑疝
脑栓塞
肠胃外科
肠炎 慢性阑尾炎 胃穿孔 急性腹膜炎
骨科
颈椎病 肩周炎 腰肌劳损 骨质增生 股骨头坏死
骨质疏松 骨折 脊柱侧弯 骨盆骨折 髌骨骨折
坐骨神经痛
肛肠外科
痔疮 直肠癌 肛裂 肛瘘 结肠癌
肛周湿疹
泌尿外科
前列腺炎 肾结石 膀胱癌 前列腺增生 尿道结石
肾肿瘤
乳腺外科
乳腺增生 乳腺癌 乳腺炎 副乳 急性乳腺炎

皮肤性病常见疾病

皮肤科
湿疹 鸡眼 带状疱疹 牛皮癣 毛囊炎
脚气 白癜风 皮肤瘙痒 疱疹 狐臭
神经性皮炎 雀斑 鱼鳞病 皮肤过敏 脱发
斑秃 皮炎 黄褐斑 老年斑 皮肌炎
冻疮 头癣 痱子 酒渣鼻 甲沟炎
瘙痒症 手湿疹 日光皮炎 接触性皮炎
性病科
艾滋病 尖锐湿疣 梅毒 淋病 非淋菌性尿道炎
传染性软疣 假性湿疣 阴虱病 软下疳 女性尖锐湿疣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男性尖锐湿疣 淋球菌感染 腹股沟肉芽肿 色欲伤
色厥色脱 外阴尖锐湿疣 潜伏梅毒 梅毒性巩膜炎 妊娠合并梅毒
老年人神经梅毒 HIV相关呼吸道感染 二期梅毒 儿童尖锐湿疣 淋病合并症精囊炎
先天性梅毒性肝硬化

妇产科常见疾病

妇科
宫颈糜烂 子宫肌瘤 月经不调 痛经 卵巢囊肿
盆腔炎 宫颈炎 外阴瘙痒 子宫内膜炎 卵巢早衰
不孕症 附件炎 卵巢癌 闭经 崩漏
子宫内膜增生 输卵管炎 性交疼痛 子宫肥大 月经过多
原发性痛经 白带异常 宫颈白斑 更年期综合征
产科
宫外孕 自然流产 妊娠期糖尿病 流产 早孕反应
前置胎盘 产后抑郁症 子宫脱垂 习惯性流产 羊水过多
早产 产后出血 羊水栓塞 难产 破水
子宫破裂 过期妊娠 羊水过少 人工受精 子宫收缩乏力
产后血瘀 妊娠期心脏病 妊娠合并甲亢 妊娠合并肺结核 产后虚脱
妊娠呕吐 妊娠高血压 产后喘促 胎死宫内

五官科常见疾病

耳鼻喉科
慢性咽炎 鼻炎 过敏性鼻炎 鼻窦炎 中耳炎
声带息肉 扁桃体炎 急性咽炎 分泌性中耳炎 耳聋
急性扁桃体炎 急性喉炎 鼻出血 外耳道炎 耳鸣
鼻息肉 疱疹性咽峡炎 中耳癌 外耳道异物 耳部恶性肿瘤
急性鼻咽炎
眼科
青光眼 麦粒肿 飞蚊症 白内障 沙眼
角膜炎 弱视 色盲 视网膜脱落 泪囊炎
屈光不正 眼球突出 远视眼 老花眼 视神经炎
干眼 恶性青光眼 小儿弱视 眼睛玻璃体混浊
口腔科
智齿 口腔溃疡 口臭 牙周炎 牙龈炎
扁平苔癣 牙髓病 磨牙 龋齿 牙痛
唇炎 智齿冠周炎 四环素牙 腭裂 唇裂
口角炎 青少年牙周炎 上颌前突

其他科常见疾病

精神心理科
抑郁症 强迫症 精神分裂症 焦虑症 嗜睡症
躁狂症 意识障碍 抑郁性神经症 反应性精神病 急性应激反应
记忆障碍 恐缩症
男科
阳痿 早泄 遗精 附睾炎 精囊炎
无精症 包茎过长
儿科
新生儿黄疸 小儿肺炎 小儿支气管炎 小儿多动症 小儿支原体肺炎
小儿癫痫 小儿哮喘 小儿脑瘫 小儿厌食症 儿童腹痛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 小儿脑性瘫痪
肿瘤科
宫颈癌 胃癌 前列腺癌 大肠癌 鼻咽癌
皮肤癌 肾癌 甲状腺癌
急诊科
食物中毒 煤气中毒 酒精中毒 中暑 农药中毒
淹溺 毒蛇咬伤 破伤风 晕厥
参考资料
  • 1.   张亚历。 图解消化病学。 第一版。 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3. pp28-34.

  • 2.   黄从新。 内科学。 第一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pp453-460.

  • 3.   陈灏珠。 实用内科学。 第十三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pp1981-1989

  • 4.   中华消化杂志编委会。 消化性溃疡病诊断与治疗规范建议(2008,黄山). 中华消化杂志,2008;28(7):447-450

相关文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胃溃疡西医临床诊断治疗方法
保胃知识
内科学:消化性溃疡知识点讲解
职场医生 | 胃病的防与治
得了胃溃疡怎么办?规范用药的基础上这样吃,都能痊愈
典型胃溃疡超声声像图,不输于做胃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