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志于道,据于德,《道与德》解析

道与德

中国 古代哲学、伦理思想中的一对基本范畴。\"道\"、“德”对举,始于孔子,《论语·述而》中说:“志于道,据于德”。《老子》对道、德作了哲学升华。

正文

中国古代哲学、伦理思想中的一对基本范畴。"道"、“德”对举,始于孔子,《论语·述而》中说:“志于道,据于德”。<老子>对道、德作了哲学升华。“道”原意为人行的道路,用作哲学范畴,通常指事物运动变化必须遵循的普遍规律,亦指世界万物的本原或本体;"德"与“得”相通,意为具体事物得之于“道”的特殊性质。“故德者得也。得也者,其谓所得以然也”(《管子·心术上》)。在伦理学意义上,“道”指人所共同遵循的普遍原则,“德”指合乎“道”的行为和品德。“道”与 “德” 在先秦的一些著作中开始联用,合成一词。《管子·君臣下》说:“道德定于上,则百姓化于下矣”。《荀子·劝学》也说:“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在中国历史上,不同伦理学派对“道”与“德”的具体规定互有差异。 唐代思想家韩愈指出:“道” 与“德”作为范畴,一般只是“虚位”,不是“定名”。因而各家都“道其所道,德其所德”。佛、老以“清净寂灭”为“道”、“德”,“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易学体系的新探索
论孔子的哲学体系
中国哲学特有的概念范畴(十)
道德
如何全面理解“道”?
《周易》中的修身哲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