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啥启功说楷书要当行书写行书要当楷书写?这样会写乱吗

谢谢您的邀请和提问。“有的书法家说楷书要当行书写,行书要当楷书写,这种说法对吗”?当然对呀!只是对初学者来说,实际上难以操作,道理上也不是一下子就能接受的。

启功先生在《论书札记》说:“行书宜当楷书写,其位置聚散始不失度。楷书宜当行书写,其点画顾盼始不呆板。”我们在一个视频里,也证实确实是启功先生有这样一个书法讲座,他是这样说的。

褚遂良《倪宽赞》楷书,笔法如行书

启功先生这段话的意思,主要不是楷书行书问题,而是书法的点画之间要顾盼生姿的问题。

我们一般写楷书,总是认为一点一画,没有什么顾盼,就是互相呼应,所以,容易把楷书写得僵绷绷的,而写行书,又一味地要求动感,所以,也会顾此失彼,点画疏离松散,这是学习书法非常忌讳的。

好的书法,点画之间,勾心斗角,顾盼生姿,是非常生动的,也是美感非常十足的,所以,看起来就非常有精神。

这与写楷书还是行书没有固定的关系,所有的书法都应该是这样的。只不过,楷书看起来就没有那么明显,行书倒是一眼就看出来了。这也是实际情况。

启功先生楷书毛主席诗词《浪淘沙-北戴河》局部

所以,要把写楷书像写行书那样,无论如何,初学者根本无法体会到这一点的。何况行书要像写楷书那样写,这不是越来越糊涂了吗?

所以,初学者,根本无法理解启功这样的论述。

但是,启功先生的论述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如果我们在欧阳询、颜真卿的楷书里,无法理解楷书宜当行书写的具体感受,那么,我们从赵孟頫的楷书和大量的魏碑楷书的写法中,就比较容易看得出来,启功先生的说法不是没有根据的,而是对书法艺术深刻的感受和理解的经验告诉我们的。

事实上,行书的写法,正是从楷书的写法中而来的。

只不过楷书笔画之间勾心斗角,顾盼生姿之美,是在空中完成的,而行书笔画之间的顾盼生姿,勾心斗角之美,是在纸上可以看出来的。如果我们把行书中落在纸上的那些牵丝映带都剔除了,那行书就是楷书了,如果我们把楷书的点画在空中完成的动作落在纸上,那么,楷书也就是行书了。

楷书和行书就差一个“干净”和“别啰嗦”了。行书因为“啰嗦”,就啰嗦出来牵丝映带了。这写啰嗦,就是楷书在空中完成而没有落在纸上的笔画余韵。

魏碑《石门铭》中的用笔

为什么在写字的时候会有“空中”过渡的笔画?因为,笔画不可能永远都扯不断,必须有断又连。

例如,我们写一个“十”,看起来非常简单,但是,这是纵横两个方向的笔画用笔。所以,笔画就要有断,才能写出一横一竖。而我们在“断”的过程中,其实“空中”一直没有断,只是我们从来也不去这样思考。

褚遂良楷书《大字阴符经》,点画飞动

现在学习书法,都会讲空中动作的。实际上,就是写字要有“提按”的问题。离开纸面,就叫提笔“空行”,落在纸上,就叫按笔“落纸”。不离开纸最细的笔画,也是提笔“最高”位置。再高,就纸上没有笔画了。这就是书法的笔画提按原理。

启功先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提出来楷书宜当行书写,是有这个可能性的,也有行书宜当楷书写的可能性的。

第一,点画要饱满,这是所有书法的要求。如果笔画流于过程,就会出现笔画不够饱满的问题。

尤其是行书的书写本身要比楷书快一些,点画就容易流于过程,而忽视笔画完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到位”问题。而楷书如果过于拘泥于点画的圆润饱满,就会臃肿呆板。要克服这些毛病,不妨楷书可以快一些,行书不妨慢一些。

第二,古代书法家写楷书,其实也不慢,他们笔笔到位,精准合理,这就行笔之间,如同行云流水,当然会十分流畅的。例如,我们看看虞世南、褚遂良的楷书,都有一种楷书如行书的感觉。

书法是一个不断提高技术和美学认识,的过程,初学楷书不一定就要像写行书那样写了。但是,我们楷书熟练了,甚至书法修养提高了,自然会追求气韵生动的效果。要达到这个书法艺术效果。

你肯定会感觉楷书宜当行书写,行书宜当楷书写的道理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法用墨方法
行书的用笔
从《大字阴符经》&《雁塔圣教序》学习褚体书法!
启功:初学书法 我力荐此帖
楷书亦当行书写
启功书法的特点及成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