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青花瓷器那一抹红“釉里红”

青花釉里红,他是由元代景德镇陶瓷艺人创造的,把青花与釉里红组合在一件瓷器上,成为一个新的艺术精品。釉里红颜料只有涂布达到一定厚度才能呈红色,而且一旦呈色,颜色都比较浓,因此它不能产生颜色深浅的层次变化。青花的呈色,类似于水墨画,当下藏品出手及藏品送拍甄选:壹伍捌,捌玖,壹,捌,伍柒,贰,叁,郑女士.随着颜料涂布厚度的变化,可以产生由淡到浓的各种颜色效果。因此,青花弥补了釉里红呈色层次变化的不足,而釉里红则丰富了青花瓷的色彩。从烧成技术上看,要得到好的釉里红和青花颜色,各自都需要在特定的烧成制度下进行。要将两种颜料在统一的烧成制度下烧成,必须寻找在同一制度下烧成的釉里红配方和青花配方。

清乾隆 御制青花釉里红云龙纹大天球瓶

瓶直颈粗壮,腹部浑圆,圈足。口沿绘海水纹,外壁以青花、釉里红绘云龙出海,足胫部绘海浪翻滚。外底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颈及腹部通体满绘云龙图案,青花绘云气翻卷,汹涌澎湃;釉里红绘一苍龙于云气中腾跃,口齿怒张,须发披散,气势磅礡,右前爪前伸追逐前方的火珠,肌肉鼓胀,龙爪为三趾,皆锋利尖锐,气势撼人。其身形于云气中时隐时现,将飞龙在天的灵动体现得淋漓尽致,极富艺术表现力,明显受到南宋陈容的绘画风格影响,见墨龙图、九龙图(图九)。明朝龙纹之特色均可多于本器:三爪,扁鼻,怒目圆瞪,鬃毛秀密,龙角煊赫。此瓶借鉴清代顺治时期经常使用的「龙身在云中三现」的表现形式,龙身只露出三段,其它部分被浮云遮掩,故称「一身三现」,确有「云从龙」之感。卷云纹刻划细致,画面写实。青花发色幽蓝,沈静典雅,矾红彩亮丽纯正,色彩对比和谐悦目。画艺高超,将祥云间腾跃的巨龙描绘得极为威武生动,充分地体现了飞龙在天的皇家威仪。
本品所绘苍龙气势万千,飞腾于海面云气之间,红蓝辉映,成功的将宋人绘画技法与瓷绘这一新的艺术载体结合起来,令观者不无赞叹不已。前文已提及,本品所绘云龙纹样为自陈容墨龙图而来,气韵生动,锋利的三趾龙爪尤为引人注目,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此式龙纹常见于唐、宋、元工艺美术,清代则极为罕见,此时官窑几乎都为模式化的五爪龙,考其缘由,当时本品以陈容画作为粉本,是一件独特的「画意」御瓷

清雍正 青花釉里红三果玉壶春

清代官窑慕古之风,始于康熙,盛于雍正。雍正时期,景德镇御窑厂承袭历代经典器形,施以本朝工艺,创作了一大批精美异常的皇家御瓷。本品为雍正时期传承历代玉壶春瓶之样式而造作的青花釉里红玉壶春瓶,玉壶春瓶原以诗句“玉壶先春”而得名,源自宋代酒器,是中国瓷器最传统的经典造型之一,自隋代便出现其形制,唐宋以来次第发展,以变化的弧线构成柔和匀称的瓶体,深为世人所喜爱,明清两代为宫廷装饰之名品,历朝皆有烧造,成为传统官窑器形。
此瓶撇口,束颈,下腹略垂鼓,下承圈足,造型周正俊秀,外形线条流畅优美。整器胎质细腻,釉面细腻,通体白瓷地上绘青花釉里红三果纹。自颈部向下饰蕉叶纹、缠枝青花卷草釉里红灵芝纹,青花如意云肩,底端为明清时期习见的变体莲纹,足墙绘青花卷草纹;瓶腹以折枝花果为主题纹饰,通体绘折枝石榴、佛手、寿桃等图案,寓有多子、多福、多寿之意。青花发色浓淡有致,釉里红呈色鲜艳纯正,是为雍正官窑青花釉里红之佳作,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相类器物,为雍正官窑之典范。
釉里红是与青花颜料同时代出现之釉下彩装饰手段,但因其成分含铜,烧成条件转为苛刻,烧造难度极大,自元代出现以来,每逢盛世皇家方有财力研习烧造釉里红之技巧,故而稀有难得。清代自康熙以来,釉里红瓷器逐渐恢复烧造,至雍正趋于稳定,开创了釉里红瓷器又一个新的纪元。

1999年作青花釉里红“四时如春”瓶

兹青花釉里红“四时如春”瓶,系王锡良、张育贤、熊汉中、戚培才、戴荣华、李菊生、王秋霞、徐庆庚等十一位当代陶艺美术大师合力之作,众家济济一堂,可谓盛况空前。瓶上饱集十一位画者之签名,纵横捭阖,朗朗可观。瓶腹以青花釉里红施绘牡丹、荷花等纹样,色泽纯澈浓郁,分水层次宛然,笔势面目伙颐,然皆堪为精妙,牵丝映带,气韵贯达,循环超乎,筋骨历历,兹旷世难得之佳作,乃是天时地利人和方可促就,其既是对千年传统文化之礼赞,亦是对今时陶都百花齐放之颂歌。

清乾隆 青花釉里红八仙人物碗、茶船

此品碗口微侈,弧壁深腹,至底内敛,圈足,胎体细腻,釉色莹白。以青花绘足踩宝物的八仙过海图于外壁,碗心绘老寿星持杖站立于海水波涛中,小鹿偎依身旁,祥云缭绕,一派祥瑞之气,寓意吉祥。
茶船亦称茶托子、茶拓子、盏托,承托茶盏以防烫手之用,后因其形似舟,遂以茶船或茶舟名之。《饮流斋说瓷》中云:
「乘杯之器谓之盏托,亦谓之茶船,明制如舟,清初亦然……」。茶船底平内凹,形成较浅之方圈足,首尾翘起,造型自然,胎质坚实,施彩清润,底落青花「彩华堂制」四字楷书方款。此两件拍品,绘制细腻精致,人物姿态各异,形象逼真,衣带配饰,发丝法器,无不刻画写实生动,栩栩如生。
八仙乃传说中道教的八位神仙,流行于明代中期,尤以嘉靖、万历两朝为甚,根据传说故事,出有「八仙过海」、「八仙祝寿」、「八仙捧寿」等图案。此「八仙过海」细观之,汉锺离袒腹举捧还魂扇、铁拐李拄杖紧握仙葫芦、蓝采和宽衣洒带挑花篮、韩湘子凝神远望吹横笛,曹国舅高抬绰板、张果老谨抱鱼鼓、吕洞宾负剑直身,何仙姑轻盈持莲,八仙踏行海上,仙姿缥缈生动,整器衣纹飘逸,饱满生动,绘笔流畅。

清 雍正 青花釉里红缠枝牡丹梅瓶

此瓶小唇口,短颈,丰肩,敛腹。肩部绘青花隐冬花纹一周,绘青花釉里红凤穿牡丹花纹饰;腹部中间绘青花隐冬花纹一周;腹部绘青花釉里红缠枝牡丹花纹饰,足墙绘青花莲瓣纹饰,纹饰间以青花“回”字纹相间。青花釉里红,为釉下彩瓷器的一个品种。在素胎瓷器上描绘青花钴料和铜红料纹饰,入窑后一次烧成,烧成条件极为苛刻,烧造难度极大。自元代创烧以来,明清两朝均研习烧造釉里红的烧造方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代的洪武和永乐瓷器
【贝贝日记】瓷器杂谈15问(2016年3月29日)
细说清代瓷器(十三)我们靠什么超越雍正艺术品的一座座高峰?
钴蓝,釉里红、青花釉里红
「古窑讲堂」《明清官窑瓷器》(十二)洪武青花:继承与创新并举
洪武青花瓷器独特之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