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在唐代爆发了楷书行书和草书的高峰

谢谢您的邀请和提问。“唐太宗酷爱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为什么唐朝的书法高峰不是行书?”你的这个说法本身就是有严重错误的。唐代是书法盛世,不但是楷书的盛世,也是行书和草书的盛世。唐代书法的高峰当然包括行书。著名的“天下第二行书”《祭侄稿》就是唐代行书的高峰,也是历代行书书法作品中,唯一可以与《兰亭序》并峙的两大行书经典,为什么说唐代的书法高峰没有行书的地位呢?

同时,唐太宗酷爱王羲之,就一定等于唐代行书要迎来高峰吗?六朝时代的梁武帝也是酷爱王羲之行书的一位皇帝,梁武帝能迎来行书的高峰吗?

晚唐诗人杜牧的行书《张好好诗》

所以,这个说法逻辑上是不对的,但是,唐代是不是一个行书高峰的时代,这是完全可以讨论的。

我们先看看明清时代评价极高的中国十大行书榜,在这个行书榜上,都有哪些书法家的作品,囊括了晋唐宋三个大时代的行书榜首:

第一行书是王羲之的《兰亭序》

第二行书是颜真卿的《祭侄文稿》

第三行书是苏轼的《黄州寒食帖》

第四行书王珣的《伯远帖》

第五行书杨凝式的《韭花帖》

欧阳询的行书《梦奠帖》

第六行书柳公权的《蒙诏帖》

第七行书欧阳询的《张翰思鲈帖》

第八行书米芾的《蜀素帖》

第九行书黄庭坚的《松风阁》

第十行书李建中的《土母帖》

在这十大行书榜上,我们显著地看到,名列前五名的行书,唐代书法大师颜真卿赫然在目是位列第二,仅次于书圣王羲之。

后五名唐代的行书就占据《张翰思鲈帖》、《蒙诏帖》两个席次,位列第六和第七,是后五位的第一和第二。而且都是赫赫有名的楷书大师的作品。

颜真卿的行书《祭侄稿》

位列“天下行书”第五的杨凝式,是南唐书法家,应该说也是唐代书法家。但是,五代是唐代军阀分裂的五个对峙集团,属于中国暂时的政治分裂时期。就算杨凝式不是唐代书法家,能够占据晋唐宋三个大时代,历经将近1000年中,有三个行书大师,这不算高峰吗?明代和清代总共将近600年,也没有一个“天下行书”之一的书法家呢!

唐代不但是楷书的高峰,也是行书的高峰,更是草书的高峰,是最全面发展了以楷书、行书、草书三位一体的书法高峰的一个时代。

这是有事实上的依据和历史的必然的。

首先,唐代以前的书法,还不够统一。各种书法书体混合,楷书和行书的书法艺术都比较多样,从艺术来说这是好事,从国家发展来看,就不利于国家统一和文化凝聚。

陆柬之的行书《陆机文赋》

唐代以后,汉字书法集中于楷书、行书和草书了。这个功劳有唐太宗酷爱王羲之书法的成分,但是,更多的还是唐太宗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为国家文字规范和统一,做出了最主要的最后一步:就是把社会上流行的,王羲之书法体系,给予了很大的,鼓励和支持。所以,唐代的书法才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这就是以王羲之的楷书、行书和草书为书法规范。

事实上,在晋代统一中国以后,书法自觉地在学习钟繇这样一个书法体系,所以,从钟繇开始,汉字规范化就在向楷书的方向发展。王羲之就是钟繇书法的继承者。他基础发展完善了钟繇的楷书。

颜真卿的行书《祭侄稿》

于是钟王书法这样一个体系,就在中国大江南北慢慢的但是,也自觉地在冲破隶书书法的体制,向楷书、行书、草书一体化发展。

在六朝时代,书法也是这样发展的。到了唐代,这个发展势头越来越明显。

例如,唐太宗李世民一直生活在北方,他生活的山西太原地区,本来就是原来北朝统治了几百年的地区,为什么唐太宗没有学会魏碑书法,而是学会了王羲之的书法?

李邕的行书碑刻《李思训碑》,直接影响元代书法家赵孟頫

这就说明钟王这个书法体系在中国大江南北都在慢慢流行,同时,也有其它书法家的书法,而王羲之的书法是最符合中和之美的书法,所以,唐太宗非常酷爱王羲之的书法。

而唐太宗推崇王羲之的书法,也不是强行推销,而是王羲之的书法本来在几百年中就有很大的发展和普及了。

有一个问题,我们必须要思考:就是除了楷书,难道唐代以前的书法家日常书法,也是写楷书吗?绝对不是!

虞世南的行书《汝南公主墓志》

只有公文等书法,才用楷书写,一般日常书信、草稿都是用行书和草书写的。而且,行书和草书还是汉代晚期就已经流行的书法了,只不过,行书和草书,还不是“规范”的书法,只是一种私下的书法。

但是,行书和草书的应用却是最普及的。在东晋时代,行书、草书已经非常流行了。王羲之就是行书和草书流行的推动者。

而且,钟王的楷书和行书,在唐代都有一定的丰富和发展,因此,唐代就能够成为一个集大成的书法时代。这其中就有行书,而且行书的地位更加突出了。以至于到了需要把行书也要规范学习的程度。所以,唐太宗就推荐王羲之的行书,尤其是王羲之的《兰亭序》更是得到唐太宗推崇备至的酷爱。

杜牧的行书《张好好诗》

那么,唐代是不是一个行书的高峰时代呢?当然是。

首先,唐代是一个延续了200多年大一统的时代,是文化经济高度繁荣的时代,是科举制度建立和完善的时代,这就在客观上需要一个文化规范的局面,因此,行书的应用也是空前有规模的,出现了人人都善于写行书的局面。

第二,行书是汉字应用频率最高的书法。我们毫不夸张地说,一个人一生写的最多的字,不是楷书,也不是草书,而是行书。

欧阳询的行书《张翰帖》

因为行书是最便利快捷的一种书写方法和字体,也是最便利于文字交流的书法。因为行书的辨认与楷书几乎差不多,不像楷书那样刻板,也不像草书那样不好辨认,而且,审美价值很高,所以,我们看,历朝历代收藏的书法作品,行书是最多的。

第三,唐代也是整理和发展魏晋书法的时代,所以,天然就大师辈出。

欧阳询就是从南北朝过渡到唐代的,他的书法实践就是发展整理魏晋书法最好的证明。

在欧阳询的楷书行书之中,多多少少还残留这多样书法风格的遗迹。他既有王羲之书法的根底,也有北朝书法的特色,所以,欧阳询就是融合南北朝书法的,一位集大成者。

我们在看看颜真卿,颜真卿在唐代成为书法大师,也是有历史的依据可求的。他是武后时代生,成长在唐玄宗开元盛世,而在武后时代,是唐代对王羲之书法达到顶礼膜拜的时代。可以说,武后时代,唐代的,书法就完全王羲之化了。

而王羲之在行书上的成就也是登峰造极的成就了。所以,学习王羲之的行书蔚然成风。这一时期的书法家陆柬之的行书《陆机文赋》可见一斑。当然陆柬之不是大书法家,但是,学习王羲之的盛况,在他的行书作品《陆机文赋》里面。,我们看得清清楚楚了。

与陆柬之同时代的青年书法家还有李邕,这位才情豪迈的诗人,其书法比陆柬之有过之而无不及,也是一位书法大家

颜真卿就是陆柬之、李邕的后生晚辈,颜真卿也赶上了,需要唐代书法特色的时代。所以,颜真卿更有书法创新的精神,他的行书代表作《祭侄稿》成为唯一堪与《兰亭序》双峰并峙的书法作品,这就足以证明唐代行书的辉煌了。

第四,名家辈出。如果说初唐的虞世南、欧阳询的行书开辟了王羲之书风在唐代的确立,那么,陆柬之、李邕就是延续了这个传统,而颜真卿就是这个传统的高峰。后来还有柳公权殿后,杨凝式风流余韵,构成了唐代行书高峰的框架,这个框架也是宋代再上一层楼的基础。

除了这些书法家还有诗人,例如贺知章、李白、杜牧、白居易、刘禹锡、卢纶这些诗人,他们的书法之精彩,也是这个高峰是的秀丽奇观,只因为他们的诗名太大,以至于没有人注意他们的书法。

所以,那种误以为唐代只有楷书是高峰没有行书的高峰,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我们再次要说,唐代不但是楷书的高峰,也是行书的高峰,草书的高峰。唐代是中国书法集大成的一个时代,所谓的晋唐书法,就是这个意思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太宗酷爱《兰亭序》,为什么行书的高峰不在唐朝?
中国历代书法家名人介绍及作品欣赏
〈兰亭序〉
王羲之王献之书法:最大不同在于笔法
行草书章法(二)-行书的章法、特点及源流
书法漫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