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发现非遗之美》——古琴

古琴艺术,是继昆曲之后被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的第二个中国文化门类。2006年5月20日,古琴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十琴存古”思“平湖”

古琴大师/管平湖

古琴也叫七弦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出土于湖北曾侯乙墓的古琴,来自两千四百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是中国目前存世最早的古琴实物。《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散文集,其中就记载了上古时期著名的君主舜弹奏古琴的故事,舜弹五弦之琴歌南国之诗而天下治。把弹琴同治理国家联系在一起,可见古琴的地位之高。事实也是如此,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琴、棋、书、画四艺,琴排名第一。

古琴大师叶名佩(左一)接受《发现非遗之美》主编姚泽民(右一)采访

《发现非遗之美》主编姚泽民在叶名佩大师府上

最早的古琴是依照凤凰的身形斫制而成,以求吉祥安泰。古琴最有特色的是他的音箱,不用木板粘接,由整块木头挖空而成。由于音箱壁较厚,而且打磨粗糙,所以音色浑厚悠远。从外形上看,信箱上圆下平,正是应和了中国人传统的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古琴琴面上有十三个琴徽,代表一年十二个月和一个闰月。此外,琴面上还镶有用以架设琴弦的硬木,叫岳山。琴底掏有大小两个音槽,大的称龙池,小的叫凤沼。这叫有山有水有龙有凤,象征着天地万物。于是古琴成为了一种有生命有灵性的乐器。

古琴大师裴金宝(左一)与《发现非遗之美》主编姚泽民(右一)

《发现非遗之美》主编姚泽民(右一)在古琴大师裴金宝(左一) 府上

古琴高雅的身份使得它在先秦时期成为了士大夫阶层的专利。除了偶尔出现在祭祀等重大典礼的场合,主要在文人雅士中流行,自娱自乐修身养性,一般不在大庭广众之中演奏。被后人称为万世师表的孔圣人也是一名古琴的发烧友。孔子学琴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他认为学琴仅仅是学曲学数,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学意、学人、学类,也就是说学琴不光是学几首曲目,学会弹奏的技法,还必须深刻领会琴曲的含义,并通过琴曲与他人相互沟通。有一天孔子听老师演奏一首古曲,听着听着他突然从席上退下,跪在老师面前虔诚地说道:“学生似乎看见文王再弹琴哪!”原来在琴乐声中孔子仿佛见到了上古时代的圣贤君主周文王。老师非常惊奇,他告诉孔子:“这首古曲就是周文王谱写的,曲名就叫《文王操》。”曲中会文王为古琴史留下了一段传奇。从此“人琴合一、人琴相通”成为后来历代古琴演奏者孜孜以求的一种境界。孔子是在琴曲中同古人相见,和他几乎同时代的伯牙则是通过弹琴寻觅到了难得的知音。

古琴大师马文典(左一)与《发现非遗之美》主编姚泽民(右一)

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常为别人听不懂自己的琴乐而苦恼。有一天,一位上山砍柴的樵夫却从他的琴乐中听出了高耸入云的泰山和宽广浩荡的大海。从此,伯牙和这位名叫子期的樵夫成了莫逆之交。后来子期不幸早逝,伯牙为失去知音而伤心不已!他最后演奏了一遍《高山》、《流水》,然后将琴摔碎,从此不再弹琴。伯牙早已化为尘土,但是他弹奏过的《高山》、《流水》这两首古琴曲却口传心授代代相传。

《发现非遗之美》主编姚泽民 在著名画家、古琴大师马文典工作室

著名画家、古琴大师马文典

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后,古琴渐渐走出宫廷和士大夫的圈子,进入了普通老百姓生活。此后的七、八百年间,古琴艺术在演奏形式上有了重大的发展。它开始作为一种独奏乐器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之中。这个期间琴师们陆续创作并演奏了《广陵散》、《大胡笳鸣》、《小胡笳鸣》等著名曲目。不过古琴在文人的圈子里还是十分流行。其实,文人雅士操琴更多的还是把它作为一种修身养性的工具,这是由古琴的音色特点所决定的。

马文典斫制古琴《鸾啸》

斫琴大师马文典与他的《鸾啸》古琴

有弹琴的就有听琴的,有伯牙就会有子期。如果说弹琴是人与琴的交流,那么听琴就是人与人的沟通。琴声除了传达痛苦和喜悦、悲伤和愤怒、忧愁和孤独等情感体验外,还曾经扮演过月下老人的角色,为传递爱情牵线搭桥。西汉大文学家司马相如以琴传情追求才貌双全的富家女卓文君。琴声袅袅,爱意浓浓,聪明的卓文君听懂了琴声中所表达的绵绵情意,她被司马相如大胆热烈的爱情表白所感动,终于冲破了重重阻力,嫁给了自己的心上人,成就一段流传后世的千古佳话。其实早在中国最古老的诗集《诗经》中就有这样的描写,“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琴、瑟都是中国的传统乐器,用琴瑟和谐演奏,比喻青年男女间美好的爱情。后人根据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谱写了古琴曲《凤求凰》。

古琴大师裴金宝

隋唐以前古琴曲的教授与传播都是由老师口传心授的办法教给自己的学生。一旦离开具体琴人流派的口传,就将变为天书,出现传曲的变形或遗失。公元九至十世纪产生了古琴谱,使中国古代音乐历史进入了一个有音响可循的时期。对古琴音乐的传播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可是因为古琴谱采用文字记谱,方法繁琐不易推广。

旷世名琴

唐朝后期一个叫曹柔的人,在文字谱的基础上,通过减少汉字笔划的方法,创造了一种新的演奏符号,成为古琴减字谱的早期形式。如今琴师演奏大都是用的五线谱。除了个别修养深厚的大师,能识减字谱的人已经寥寥无几。现在存世的古代琴谱,大都是明清时期刊印流传下来的。那个时侯受西方文明的影响,印刷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普及,这就为刻印琴谱提供了物质条件。

著名画家、古琴大师马文典

目前仅见于记载的琴谱就有一百四十多种,共三千多首曲目。其中象《高山流水》、《渔樵问答》、《梅花三弄》等早已成了传世经典,是古代文人雅士对于自然、人生最直接最畅快的咏叹!琴谱的出版发行直接推动了古琴曲目的交流和普及。明末清初,古琴迎来了历史上的一个发展繁荣期,其标志就是百花齐放流派蜂起。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师承和传谱条件的不同,首先出现了以江苏常熟为中心的虞山派和以江苏扬州为代表的广陵派。紧接着,浙派、闵派、川派、吴派、岭南派、中州派、九嶷派、诸城派等古琴流派,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呈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

古琴

(责任编辑/姚泽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名家名曲欣赏《秋塞吟》吴兆基先生演奏
世界遗产在中国——古琴解说词(含视频)
十大古琴名曲欣赏
古琴老八张作品欣赏之《岳阳三醉》乐瑛
古琴曲欣赏《幽兰》演奏:李祥霆
古琴曲:《怀古》--天地苍茫一根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