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评价父亲好不好,子女要先绕开母亲的嘴巴

文.图/高英

人生在世,父母双全是福气,父母都好更是福气。

正如“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家家的父母也是不同。

除了那些表里如一地幸福的家庭之外,在很多家庭里,成年后的子女会觉得父母总有一方不好或者说不够好。

评价父母好不好,按理应该建立在子女与父母共同生活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事实基础上以及自己的真实感受上,如果说这种评价必然带有主观性,那就该是子女本人的主观性。

可现实中并非如此。

子女自以为是的对父母的主观评价里往往掺杂了父或母对其配偶的评判,换句话说就是做子女的人,从小会在父或母有意无意的引导下形成对自己父或母的评价。

既然无论父母哪一方都有可能会影响到子女对父或母的评价,为什么这里单挑“母亲的嘴巴”来说呢?

母亲对孩子具有天然亲密影响力的巨大优势。众所周知的是母亲在孕育孩子的过程中曾经与孩子两命同体——这一点无人能比,更何况在孩子年幼的时候母亲负责照顾的情况居多,在家能够给孩子做出可口饭菜的人往往也是母亲,因此母亲对子女的巨大影响力不容置疑。

202312月中旬,网上引发广泛关注的董宇辉“小作文”事件不断发酵时,我才看了些董宇辉的视频,有一次听到了他在直播时讲自己父亲的一段话。

董宇辉的父亲并不因他学习成绩好坏而区别对待,会带他去地里抓蝈蝈,甚至在大热天带他去捕蛇,身为农民却在别人忙着锄地时拄着锄头跟他聊未来,也没有什么特强的事业心……

或许在董宇辉母亲的眼里,这并不是一个能在农村做家庭顶梁柱的男人应有的样子,她总对孩子说“看你爸多糟糕”,因此董宇辉小时候受妈妈的影响觉得父亲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

值得庆幸的是,长大成人的董宇辉通过读书多有了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意识到自己的父亲属于一个陪伴型的父亲,看到了父亲诸如颇具同情心、善于共情的优点,并说自己越来越像自己的父亲。

董宇辉就是一个在长大后绕开母亲的嘴巴去重新审视并评价父亲的人,这并不影响他和母亲现在的关系,而当年母亲随口对父亲打的差评却会影响父子关系,如果董宇辉成年后仍然盲从于母亲的话就真的会让父子关系变得糟糕下去。

许多母亲,尤其老一辈的母亲,因为从小生活在物质和情感双匮乏的环境中,生活在重男轻女思想的束缚里,婚姻往往也并非能够自主,万一还有婆家的压迫更是无法快乐,所以活得特别不容易,这不容易还多半来自她们不能自我觉察的心理压抑。

人压抑久了,总要找个出口释放情绪,否则就会抑郁甚至活不下去。

许多做了母亲的人,除了对外人抱怨自己的丈夫这不好那不好之外,最大的出口是朝孩子宣泄情绪,利用和孩子天然的亲密关系向孩子灌输“你父亲如何不堪”的观念,把孩子的心拉到自己这一边,从而成功地孤立那个做父亲的人。

假如家里那个做父亲的人的确很糟糕,做母亲的人这样做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而与她站在一起的孩子则属于正义方,陪母亲抗争也无可厚非。

不过普通人的正常家庭里虽然会多些吵吵闹闹,但是父母一般都是社会上的好人,真正坏的父或母毕竟是少数人。

仅就普通人的正常家庭而言,父母的嘴巴如果不负责任地乱说,甚至有意地用抹黑配偶的方式来抬高自己,这些负面言语就是摧毁孩子幸福感的人生杀伤性武器。

毕竟能像董宇辉那样在长大成人后能够绕开母亲的嘴巴而用自己的眼光重新打量父亲的人太少了。

董宇辉既幸运又幸福,不仅在长大后认可了他的父亲自有优秀之处,而且还能以自己越来越像自己的父亲了为荣,可以乐呵呵地继续爱自己的父母。

有人一辈子看不透父母关系的真相,还有人即使看透了真相也是备受打击,痛苦不已。

记得十年前我曾在网上读过一个做女儿的人写的讲述母亲的嘴巴害了自家人的文章,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作者那种揪心的痛楚。

这位作者的母亲从小告诉孩子他们的父亲是个不堪的父亲,不顾家,既对她不好又不爱孩子,于是孩子们就跟着母亲恨父亲,一直恨到有一天父亲突然离世。

直到父亲离世后作者和她的手足才在处理后事的过程中,从别人那里知道父亲本是忙于事业的人,多年在外独力打拼,想明白了日常母亲示爱肯给他们花的钱以及供他们上学的钱都是父亲挣来的,并且父亲在外做人的口碑不错。母亲却从不体谅父亲,更不理解父亲,父亲难得回家一次感受到的只有家的冰冷,然而父亲并没有在外养女人。

面对父亲留下的足以让他们生活无忧的财产,作者和她的手足陷入了莫大的愧疚之中,他们一直跟着母亲恨父亲,还没来得及爱父亲父亲就走了,连补过的机会都没有。于是,她的一个哥哥自杀了,另一个哥哥抑郁了,而母亲丝毫没有触动,依然会在日常数落父亲的种种不是,就和父亲在世时一样。

这位作者的母亲其实是难以和作者的父亲匹配的人,她既无力扶持丈夫的事业又不能理解丈夫的理念,对于婚姻毫无信心,为了获得掌控家庭的安全感以及显示自己的优越处,她自私地把丈夫描绘成一个不顾家的浪荡子,利用丈夫与孩子接触少的机会孤立了这个做丈夫的人,并且引发了家庭悲剧仍不反思,真是可悲至极。

不得不承认的是,一个母亲不停地用自己的嘴巴给子女洗脑是最容易获得成功的事,这显然比努力地去改善婚姻关系要省很多心力。

时至今日,人们的认知逐步提高。无论是父是母,都要有为人父母的“基本职业道德”,本着对孩子的成长与未来负责的精神,切勿把夫妻关系中的不和谐因素刻入子女的脑海。

要知道,正常的孩子都会天然地热爱父母双方,会把父母视作自己做人的天和地——只有天不塌地不陷孩子才能健康成长、幸福生活。

我也是做了母亲的人,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能够察觉到自己日常对孩子的影响力,即使注意了有时也难免会对孩子说出抱怨自己配偶的话来,万一说多了就会影响到孩子对其父亲的看法,幸好我能及时觉察并能及时止损。

例如,在我的丈夫因工作原因而导致父女很少见面的客观情况下,我会在假期里主动创造父女单独相处和交流的机会,让他们一起外出购物或锻炼身体。

例如,在我以前失控地说了有损孩子的父亲形象的话之后,冷静下来会告诉孩子那只是一个妻子对丈夫的不满,与做孩子的人无关,尤其当孩子日渐长大后,更是教她要区分开自己与爸爸、自己与妈妈、爸爸和妈妈三种独立的关系,而非把自己附着于爸爸妈妈的夫妻关系之中。

当然,作为母亲最好能够通过不断反思、学习来改进思维、提升认知,建构好自己为人妻为人母的心理框架,日常避免随口说些伤害家庭关系和家人情感的话。

夫妻本是合作共赢的亲密关系,何必非要对孩子进行争夺?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家人亲,才是真的妙。

然而对于已经成年的子女来说,一定要学会绕开自己母亲的嘴巴去认识自己的父亲(当然有的家庭里是需要绕开父亲的嘴巴去认识母亲),才能给自己的父亲一个相对公允的评价。

高英写于20231220日,冬月初八,周三午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式父母,为子女甘愿榨干自己最后一滴血汗
父亲——莫成为孩子教育的“局外人”
9张漫画画出爸爸和妈妈之间的育儿差异!
为什么不满两周岁子女判给母亲?
父母子女格言精选荟萃
惊人的因果定律:虐待父母,绝无善终;孝顺父母,上天庇护|董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