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 古诗词鉴赏3

四、风霜雨雪水云类:

1 

江水:时光的流逝 岁月的短暂 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1)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如: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2)因水的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以水喻愁。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

2、风

(1)和谐、自然、美丽。习习之风,柔美轻拂,祥和静谧。吹面不寒杨柳风若母亲般温暖、轻柔,漫想春风外,柳丝千万缕,又如少女般轻盈、妩媚。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和风送暖,鱼游燕翔,自有一番闲情;风回共作婆娑舞,天巧能开顷刻花,清风徐来,树影婆娑,别有一番飘洒。崇峰云霞锦旗卷,伊水细浪鳞甲生,小河流水,悠悠吟唱,风使它别开生面;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偿,春日明丽,百花争放,风使之满室生香。风,成了播洒美的天使!

(2)生机盎然、活力四射的催生者。东风一夜花千树”“春风又绿江南岸,千树花开,江南岸绿,这是春风之生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枯草逢春,暖风催生,这是春风之活力!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是春风,剪出了细细的柳叶,是春风,裁出了复苏的早春;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李次第开是春风,唤醒了花仙,吹开了百花,迎来了万紫千红的春天。紧接着,风送落红搀身过,春风更比路人忙,春风拂过,落英缤纷,红花满地,足见春风之忙碌,更显生机之盎然。

(3)豪迈、慷慨之壮歌。高祖刘邦一统天下,意气洋洋,豪情满怀,不禁高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壮士荆轲心系国家,身赴险境,义无反顾,踏歌而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回还;李白面对世事的艰难,感慨万千,但并未决志于去,反而豪气顿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破浪济海,气概轩昂!这里的大风长风、萧萧之,充溢着豪迈、慷慨的气势。

(4)欣喜得意的载体。孟郊因进士及第,得意之极,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岑参面对一片白皑皑的世界,看着梨树满枝的雪花,喜不自禁,挥毫写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晏几道感受到明快轻灵的和风飘然而至,欣喜万分,不由吟道二月和风到碧城,万条千缕绿相迎,借柳枝飘拂,深情迎候,对和风真是赏爱有加。

(5)邪恶、敌对势力的象征。东风送暖,万物复苏,但同时东风妒花恶,吹落枝头嫩萼,它又成了摧折鲜花的凶手;陆游与唐婉本是恩爱夫妻,但因东风恶而导致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忧国忧民的杜甫感概仕途的坎坷,怀才不遇,不禁长叹:落落盘据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孤高正直却招来烈风摧撼;南宋诗人郑思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宁死也不肯投降元人。东风”“烈风”“北风在这里成了邪恶势力、敌对的象征。

(6)离愁、忧怨、伤感的愁种子秋风几分萧瑟感,凄凉一片随之来,在诗人眼中,秋风总夹杂着几分寂寞冷落,所以他们多用秋风抒写内心的悲凉、愁意。如秋风萧萧愁煞人”“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秋风入庭树,孤客最先闻”“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秋风凄切伤离,行客未归时”“萧条去国意,秋风生故关”“何堪老泪交流日,多是秋风摇落时等等。其他的如:古道西风瘦马,借西风极写满怀羁情;杨柳岸晓风残月,借晓风直抒凄凄别情;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帷,此时的春风成了一种难以驱遣的哀怨之风,道尽了千古思妇的缠绵难寐之怨;小楼昨又东风,故国已非,江山易主,而东风无情,缠绵依旧,平添李煜无限伤感。

3、海

辽阔 力量 深邃 气势 海浪:人生的起伏 ;海浪的汹涌:人生的凶险 江湖的诡谲

 4、烟雾

情感的朦胧、惨淡 前途的迷惘、渺茫 理想的落空、幻灭

5、小雨

春景 希望 生机 活力 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暴雨:残酷 热情 政治斗争 扫荡恶势力的力量 荡涤污秽的力量 

6、霜

人生易老 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7、雪

纯洁 美好 环境的恶劣 恶势力的猖狂

8、露

人生的短促 生命的易逝

9、云

游子 飘泊 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的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10、天阴

压抑 愁苦 寂寞 天晴:欢愉 光明 金风:秋风

11、日暮(夕阳)

日落西山自然给人衰落凄凉之感。如:“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

“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五、器物类

1 

兰舟、征帆去棹(往往比喻孤舟)、樯撸(借代大船、战船)。

(1)    表现漂泊之感: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漂漂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杜甫经历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巨大转变,晚年在四川、湖南一带漂泊达11年之久,最后病死于自潭州赴岳州的一条小船上。船是他晚年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也成为他最终的归宿。他在诗中反复写到意象,危樯独夜舟”“老病有孤舟,船是诗人漂泊身世的象征和写照。苏轼因乌台诗案贬官黄州时写下了《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与漂泊之感相对,

(2)    中国古典诗歌中“船”意象的另一典型内涵是“自由”。这种思想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庄子,他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他的思想虽然消极,但是对中国文人来说,“泛不系之舟”,却成为颇具吸引力的人生理想: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眺饯别校书叔云》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韦诗描写春花、春草春树春鸟春潮春雨等明丽的景象,用一系列繁密景物烘托出“野渡无人舟自横”的中心意象,既是写实化描写,又是诗人心态的形象化表现。

2 

高洁 地重游 脱俗 昆山玉:比喻杰出的人才。语出李斯《谏逐客书》:“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指随侯珠与和氏璧),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吴国名剑’),乘纤离(骏马名)之马,建翠风之旗,树灵鼍(tuó,扬子鳄之类的动物,皮可制鼓)之鼓……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后来就以昆山玉比喻优秀人才。

3、珍珠

美丽 无瑕 簪缨 ():官位 名望 捣衣砧:妇女对丈夫的思念。

4、吴钩

泛指宝刀、利剑。例如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意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失意情怀。

5、胡笳等

羌笛是古代出自西部的一种乐器,它发出凄切的声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羌管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李陵《答苏武书》有“胡笳动,牧马悲鸣”句。张孝祥《六州歌头》:“笳鼓动,遣人惊。”陆游描写边塞诗常用胡笳声塑造悲壮氛围,表现豪迈气概。《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羽箭雕弓,忆呼鹰故垒,截虎平川。吹笳暮归,野帐雪压青毡。淋漓醉墨,看龙蛇飞舞,飞落蛮笺。”

6、月亮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月亮的别称:蟾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玉盘”、“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明镜”、“玉兔”、“嫦娥”、“蟾蜍”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现了李白的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

   此外还有以下意象

1)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如: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雄浑。

2)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如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的祈祷和祝福;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希冀和渴盼。

  3)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4)抒发喜爱之情。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深秋的夜晚,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光亮,弯弯的月儿像弓一样。诗人喜从中来,不禁赞叹:这是多么可爱啊!充分体现了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

7、浮云: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白衣苍狗: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出自杜甫诗《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人事变化,犹如浮云,一会儿像白云,一会儿像灰狗。

其它 西楼小楼:闺怨之情;丝竹:音乐;汗青:史册;须眉:男子;巾帼:妇女;桑梓:故乡;轩辕:祖国;三尺:法律;寸管:笔;青鸟:信使;酒:欢悦 得意 失意 愁苦

 

六、颜色类

  1、白:纯洁 无暇 丧事

2、红:热情奔放 青春 喜事 绿:希望 活力 和平

3、蓝:高雅 忧郁 黄:温暖 平和

4、紫:高贵 神秘 黑:黑暗 绝望 庄重 神秘 对死者的怀念 命途的多舛

七、关于人的品质、行为活动的。

1、英雄:追慕 自愧自叹 小人:鄙夷 明志 自省 鞭挞

2、六朝旧事、南朝旧梦:表示往日富贵繁华的生活。

3、击楫:谓立志报效国家,收复失地。 娥眉(蛾眉):美女

4、峨眉:高尚的德行 青青子矜:有才能的人

5、巴歌: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多和阳春白雪比照着来写,表达自己的微不足道。

6、碧血: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后来也用户碧血苌弘化碧比喻蒙怨而死或忠心不泯。例如《窦娥冤》: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7、行为类:登楼、凭栏、吹笛、吹箫、吹笙、捣砧、饮酒等。多暗含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如登楼这一行为意象:因我国地域辽阔,历代文人漂泊异地,音讯不通,一旦登楼远望,家乡桑梓景物,亲戚故旧面影,纷纷涌上心头,免不了愁从中来。因此登楼怀远是常见情思。如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蝶恋花》)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柳永《八声甘州》)

8、折桂:比喻科举及第。典出《晋书》: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9、怀桔:指孝顺双亲。

10、采薇:借指隐居生活。《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后来也表现坚守节操。

11、诗人常常用诗歌里的山林宫阙的形象,来表现诗人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所谓宫阙也言魏阙,是朝廷的代称,也是诗人受到当道重用的象征。所谓山林则是指诗人在政治理想破灭或者是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时,作者心生怨愤而转向归隐山林息影草泽的形象的代称。

  12、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袁鸣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13、咏絮:谓女子咏雪。指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后来咏絮即指咏雪,咏絮才即非凡才华。

   14、南冠:指囚犯。典故出自《左传·成公九年》一楚人钟仪囚于晋,仍然戴南冠.弹奏南国音乐,范文子称赞这是君子之行:后来一般文人以此指代自己怀有节操的囚徒生活。

八、地点:

1、古迹:怀旧明志 昔盛今衰 (国家) 衰败 萧条 (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

2、乡村:思归 厌俗 田园风光 生活气息 纯扑美好 安逸宁静

3、草原:辽阔 人生境界 人的胸襟

4、城市 (市井):繁荣热闹 富贵奢华

5、仙境:飘逸 美妙洁净 忘尘厌俗

6、凭栏:思念故国、故乡、亲人。

7、南山 代表隐居的地方 桃源:代表着一个理想的乐土 武陵人代表隐居的人

8、柳营:指军营。后也代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9、天地尘世:鸿蒙、希夷、太清、太虚。

10、细柳营:汉代周亚夫屯军之地。王维《观猎》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

 

 

22.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点解读】

语文考试大纲规定: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E

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最高层级,是在理解能力层级B和分析综合能力层级C的基础上实现的。一般以主观题型出现在第(第二部分)第四大题第16小题中,分值为1--6分。考查内容上一般是以问答题形式要求简析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在解题方法上首先要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这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其次要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第三,大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交织着许许多多非常复杂的情感,这一点要特别注意,当然,读者有时也可以在原作的基础之上发挥想象,进行二度创作。另外,一个作家的整体创作趣向和风格一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个别作品的特例存在。

经典回眸

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2004年全国高考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

(3)  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4)

                                        

                                        

解析:①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②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2、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2004年全国高考题)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1)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解析: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  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解析: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04年全国高考题)

蝶恋花

苏拭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

(3)  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5)

                                      

                                      

解析:答案可以有两种,答其中一种即可。①同意。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②不同意。起句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为整首词投下了悲凉的阴影;二、三句写燕子翻飞、绿水绕人家,虽富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却是以乐景衬哀情;四句说柳絮飘飞,着一“又”字,则又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芳草”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写愁情,此处亦然,“天涯何处无芳草”即言愁情无限。因此,这首词中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情,并非旷达之语。

4、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12-13题。 (2004年全国高考题北京卷)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诗老:指苏拭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12、略

13、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

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

                                      

                                      

解析:第一问两个要点。①赞扬的理由是,写梅花、白莲的诗能做到神似,表现了神韵、精神品格、内在特点;②批评的理由是,石曼卿《红梅》诗不能抓住梅花的品格特征,仅作了外形描写。第二问3个要点。①“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的清幽、高洁;②“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月风清欲坠时,写出了白莲的素洁、清雅;③“认桃无绿叶,辩杏有青枝,仅从绿叶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红梅的特征,未见红梅的精神品格。

5、阅读下文,完成(1)-(4)题。(2002年春季上海招生题)

小重山

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1)、略。

(2)、略。

(3)、这首词的主旨句是                 

解析:满腔爱国情,一身英雄胆的岳飞,一心要报效祖国,却又不被皇上信任,反面遭受诬陷,这首词诉说的就是这种苦恼和迷惘,因此,主旨句应是:“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4)、有人评岳飞词说:一种壮怀能蕴藉含蓄不显露,诸君细读小重山。请结合这首词所表达的感情,谈谈你的理解。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概括阐明词所表达的感情基调:报国不易,知音难觅,心事重重,沉郁苦恼。其次,还要阐明,这种看似沉静的情感之中,却隐含着一股炽热的激烈壮怀。这首词与岳飞的另一名篇《满江红》有异曲同工之妙。                       

[考查趋势]

(1)、考查倾向于对诗歌中某一点的鉴赏。如诗歌中极具文化内涵的字词的理解;对诗歌中含有深意(言外之意)的诗句的挖掘;对诗歌中体现的情感加以赏析;对作者某个特定时间心境的体会的;对作者在诗中表露的观点进行评述等。

2)、答案的多样性。只要言之有理,就可给分。

[命题预测]

(1)    以主观题形式出现。

(2)    对诗歌表达的内容或情感,选出两种观点,让考生作出自己的评判,并简要说明理由。

【策略指导】

一、了解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1
、忧国伤时:

①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②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③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④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全诗即景抒情

    2、建功报国

①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曹操《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年,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陆游《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

 ②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

    ③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④山河沦丧的痛苦 如: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文天祥《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⑤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⑥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如:杜甫《兵车行》

    ⑦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如:屈原《涉江》

    3、思乡怀人

    ①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温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②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③边关思乡 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④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4、长亭送别

    ①依依不舍的留念 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

    ②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③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评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5、生活杂感

    ①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②昔盛今衰的感慨  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③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④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⑤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⑥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⑦生活哲理的阐释  如: 杜甫《后游》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写江山花柳像在等待人们去欣赏,用来说明大自然是无私心的道理。 杜甫《江亭》“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看到水的缓缓流动,云的停着不动,竞争的心思,飞驰的意念都停滞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苏轼)这诗说明陷在里面不能跳出来,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另外较有名的说理诗句如朱熹《观书有感》里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陆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等等。

二、了解诗歌题材分类

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要很好地鉴赏古诗词,就必须对题材分类有清楚的了解,常见的题材如下。

1  伤别离情类。 这也是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 如怀亲、思乡、念友等。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故又称“山水送别诗”。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别董大二首》(高适)等。

2  咏怀类。 这是以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为题材的诗歌。情感上多体现为壮志难酬的苦闷与身处逆境时的豁达。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主要手法。如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苏轼的《定风波·沙湖道中遇》等等,怀古诗(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怀古诗可归入咏怀诗大类之中。怀古诗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陆游的《书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等等,都遗响千古。

3  讽喻类。 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人直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讽刺诗同样源远流长,自《诗经》起直到现代从未消失。如《硕鼠》、《伐檀》、《蜂》(唐·罗隐)、《题临安邸》(南宋·林升)、《醉太平》(“讥贪小利者”元代无名氏)等等。

4  边塞类。 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5  咏史类。 这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一般是先叙事后议论;也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让读者思考的。咏史为题的诗以班固的《咏史》、西晋左思的《咏史八首》为早期著名代表作。此后不断发展,出现了更多的咏史诗,如章碣的《焚书坑》、李商隐的《贾生》、杜牧的《题乌江亭》(王安石与之曾唱反调)、温庭筠的《经五丈原》等,均为名篇。

6  咏物类。 这是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托物言志,象征比拟是其常用手法。这类诗先秦两汉已出现,唐以后佳作渐多。如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李白的《白鹭》、杜甫的《归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7  爱情诗。 这是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爱情诗自《诗经》起,源远流长,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如《兼葭》、《迢迢牵牛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等等。

8   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此外,有些诗虽不是哲理诗,但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也应注意。

山水诗、田园诗因为读者熟知,故不作介绍了。此外,还有题画诗、宫怨诗、无题诗等,因其题材或与其他题材相容,或要依诗的内容确定,也不再赘述。

三、掌握下列鉴赏方法
1
、知人论世,通解文字。

  “世”即作者所生活的时代,也就是诗歌的写作背景;“人”即作者,也就是与所写诗歌有关的作者的一些情况。我们应该注意这些情况,在此基础上真正理解作品的文字所负载的

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

1

离思五首(其四)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本诗为元稹悼念亡妻之作。取次:任意,随便。

请问,诗中前两句借“沧海”“巫山”比喻了什么?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如果不借助注释了解作者写作的背景,解答这道题就无从下手。注释中提到本诗是诗人悼念亡妻之作,自然要表达对亡妻的感情。再来“通解文字”,分析前两句中出现的比喻:曾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前两句为互文见义)。这里的沧海,即大海,深而且广;巫山,在今四川境内,山有十二峰,其中有朝云峰,相传其云为神女所化,美好无比。自然,这两句诗隐喻了诗人与妻子的感情犹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与美好是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外,再也没有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三句的花丛当是指脂粉丛(聚在一起的女子们)”,也是比喻。诗人信步走过花丛,懒于回顾,表明他对女色再无眷恋之心。末句则承上说明原因:一半是因为专心于尊佛奉道、修身治学,一半就是因为失去妻子。诗中出现两个,实际上只有一个:心失所爱。修道,实际上是心失所爱、悲伤无法摆脱的一种表现。总之,前两句写夫妻感情的深广和美好,抒发了对亡人的深切怀念之情;三、四句写自己的心情及缘由,表达了对爱妻的忠贞不渝的感情。

2、披文入境,体物察情。

诗歌或描写,或抒情,或议论,表达着诗人深刻的认知和独特的感悟。想真正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必须投入到诗人所描绘的境界中去,体察诗人所展示的景物,体会诗人所抒发的真情,从而使自己把握哲思之奥,体味境界之妙。

2

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眷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四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请问,诗人“悲”的是什么?作者写花鸟是为了表现什么?

                                      

                                      

解析:本题的解答涉及对诗人思想感情的分析,必须在对词语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披文入境,体物察情”,然后才能解答。一、二句中的“迟日”即春日,“昔游”的地点当然是本句所交代的“园林”。按常理推断,昔游园林,迟日暖身,是不大可能“悲”的,下旬交代了“今春花鸟作边愁”,花鸟“作愁”即诗人“作愁”(因为客观外物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看来应是今春诗人”“才对。那么,诗人”“的是什么呢?一个宇,成了揭开谜底的机关:作者此时身处边远之地。京国,点明了原来所居之地(京国,京城)。由此可知,第一句园林当指京城园林。南窜点明事件:作者被贬谪到南方去。既然如此,前文的就有了着落:诗人的不是昔游,而是今天被贬到南方的不幸。这样看来,花鸟是作者的侧面描写,写花鸟当是为表现作者之。这是反衬的手法。

3、结合原诗,分析概括。

分析概括时,要明确该诗所写的内容是什么(人,或事,或景,或物);作者通过所写的内容(人、事、景、物),要抒发怎样的感情,阐发怎样的观点态度,表现怎样的人生志趣(或是感情,或是道理,或是情趣)

1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辕山亭赋韵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人长安,仕于隋,后辞官南归,这首涛写于南归途中。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团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岑参,盛唐边塞诗人。安史之乱中,长安沦陷,故有此诗。

请问,这两首诗的内容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之处?

                                      

                                      

解析:相同之处;这两首诗都写到了故乡的菊花(从两首诗的关键语句三、四句可知);都写了重阳佳节(从第一首诗的题目可知:九月九日,即重阳佳节;第二首诗也是写于这一天,从第一句的关键语句登高可知,因为重阳节重要活动之寻就是登高”)的思乡(第一首诗关键语句第三句可知:思菊即思故乡;第二首诗题目则直接点明所抒之情:思长安故园”)之情。不同之处:第一首诗表现了作者对故园的怀想(从本诗关键语句第三句可知)和思归(同上)之情,流露出归隐田园(从注释中的辞官可知,作者不愿为官;从篱下菊的用典可知其归隐之情)的情怀;第二首诗表现了作者对遭受战乱的故园的痛苦(从第三句的关键语句遥怜可知)之情,表现了作者渴望收复失地(从注释边塞诗人可知其身份:是军旅诗人而不是一般的文人;从注释中的长安沦陷,故有此诗可知其不甘之心)的心情。

2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孟浩然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请分析概括本诗作者的观点态度。

                                      

                                      

解析:这是一首写事的诗。写自己到洛阳去寻访“才子”袁拾遗不遇,原来他被流放到江岭去了。我们从‘才子”和“流人”的对比中可推知当时政治的黑暗君主的昏庸。从三、四句我们还可以体味出作者的另一层感情来:作者深深挂念着被远地流放的袁拾遗。因此,本诗作者的观点态度可以这样概括:这首诗通过写寻袁拾遗不遇、袁被远地流放之事,表现出作者对他的深深挂念,流露出对才子被流放的社会现实的不满。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分清主次,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全面、客观评价;三是推敲用语,力求准确、简明。

四、复习策略

(1)、了解诗歌的体裁、风格、流派等知识。如唐代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诗歌和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歌,宋代以柳永为代表的婉约词风和以苏轼为代表的豪放词风在感情表达上就有明显的区别。

(2)、了解诗歌常见情感、题材类别。

(3)、阅读有关诗评的理论书籍,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典诗歌鉴赏(体会思想感情)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训练3
初中诗歌赏析汇编
常见的古诗中思想感情
常见古典诗歌的分类
李益在边塞写了一首诗,超越《春夜洛城闻笛》,名人大加赞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