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茯苓杏仁甘草汤
userphoto

2022.12.03 黑龙江

关注

『⾦匮验案』⾦匮名医验案:茯苓杏仁⽢草汤


茯苓杏仁⽢草汤


【⽅药】茯苓三两(9克)杏仁五⼗个(9克)⽢草⼀两(3克)


【⽤法】上三味,以⽔⼀⽃,煮取五升,温服⼀升,⽇三服。不差,更服(现代⽤法:⽔煎两


次,温服)。


⾦匮名医验案精选---橘枳姜汤


【⽅药】橘⽪⼀⽄(30克)枳实三两(9克)⽣姜半⽄(15克)


【⽤法】上三味,以⽔五升,煮取⼆升,分温再服(现代⽤法:⽔煎两次,温服)。


【原⽂】胸痹,胸中⽓塞,短⽓,茯苓杏仁⽢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胸痹⼼痛短⽓病


脉证治第九·六)


【解说】


本证为胸痹之轻证,以胸中⽓塞、短⽓为特征。从临床⾓度看,痞塞、短⽓之证,⾮为饮阻,


即为⽓滞,当详辨之。因于饮者,多为饮阻于肺,使肺⽓壅塞,常兼见咳逆、吐涎沫、⼩便不


利等症,治宜宣肺化饮,⽅⽤茯苓杏仁⽢草汤,乃以杏仁宣其肺,茯苓化其饮,⽢草和其中


也;因于⽓者,多为胃⽓不降,使饮邪内留,常兼见⼼下痞满、呕吐⽓逆等症,治宜⾏⽓化


饮,和胃降逆,⽅⽤橘枳姜汤,⽅以橘⽪和其胃,枳实降其饮,⽣姜化其饮也。应当注意的


是,两⽅使⽤虽有偏于饮阻,偏于⽓滞之别,但饮阻与⽓滞往往⼜互为因果,故临床上难以截


然化分,因此,在使⽤此⼆⽅时,可分可合,亦可根据病情与栝蒌、薤⽩、半夏等配伍运⽤。


【运⽤】


⼀、胸痹


陈龙跃医案:张某某,男,37岁。1987年6⽉7⽇初诊。咳嗽已3年,诊为“⽀⽓管炎”,⽤青霉


素、麦迪霉素、⽢草⽚、罗汉果⽌咳冲剂、痰咳净、半夏⽌咳露等,皆不效。细询患者,⽅知


咳嗽虽久但不剧烈,且痰不多,⼊夜有轻度喘息,胃脘胸胁及背部均隐隐作痛,稍有畏寒,纳


差。脉迟⽽细,苔薄⽩。此证颇似《⾦匮要略》胸痹、胸中⽓寒、短⽓证,遂以橘枳姜汤加百


合治之:橘⽪、百合各15克,枳实6克,⽣姜10克。服药3剂后,诸症消失,胁背疼痛亦⽌,


但胃脘部尚有隐痛。续进原⽅,加⼤百合剂量为25克,服2剂⽽痊愈。(浙江中医杂志1990;(5>:197)


按语:本案⼊夜有轻度喘息(亦谓短⽓),以及胃脘胸胁及背部有隐痛,实乃胸痹之轻证。故选


⽤橘枳姜汤⽅加百合治疗。陈修园《医学从众录》谓:“百合合众瓣⽽成,有百脉⼀宗之象,


其⾊⽩⽽⼊肺,肺主⽓,肺⽓降则诸⽓俱调。”橘枳⽣姜有⾟温通达之⼒;百合⽢润微寒,有


降诸⽓之功。诸药相配,⼀温⼀凉,柔中有刚,使痹开⽓⾏,则喘息可除,不治咳⽽咳⾃⽌,


诸痛也随之消失。


⼆、⼼悸(频发室性早搏)


陈津⽣医案:富某某,⼥,56岁,⼲部,1985年4⽉5⽇就诊。证见:⼼动悸,脉结代。⼼电


图:频发室性早搏。经中西药(中药如炙⽢草汤等;西药如氯化钾,⼄氨碘呋酮等)治疗不效。


伴胸闷窒塞、短⽓、脘闷、纳呆、恶⼼欲吐,⼀⽇中之⼤半倚卧床榻,动之稍剧即短⽓动悸不


已。观其体丰、⾯⽩、⾆略胖、苔薄⽩润。拟茯苓杏仁⽢草汤加味:茯苓30克,杏仁10克,


炙⽢草10克,枳壳10克,⽔煎,⽇⼀剂。1剂⼊咽,短⽓窒塞⼤减,3剂毕,早搏消失,脉缓


匀齐,纳增,追访⾄今未再发。(北京中医杂志1988;<3>:19)


按语:本案之脉结代,先投炙⽢草汤所以不效,是因其⾮由阴阳俱损所致。⽽其体丰、⾯⽩、


脘闷欲吐等,则属湿痰壅盛,阳⽓不能通达之证。改⽤茯苓杏仁⽢草汤以祛湿通阳,⼜加枳壳


以逐痰宽胸。由于⽅药切中病机,故仅服三剂即愈。


三、⽔肿


宗像敬⼀医案:患者TM,71岁,⽛科医⽣,于1979年3⽉,诊断为肾病,⽤类固醇治疗未见


明显好转。临床所见未提⽰肾功能减退,本⼈与家属强烈要求⽤中医治疗。试⽤⼗⼏种药⽅均


未获得明显疗效,⽤补⽓健中汤加当归、⽊通、升⿇与真武汤并⽤,终于成功地使临床症状缓


解,⼋年来病情基本稳定。


但是,⾃1988年1⽉起,患者⽆感冒等任何诱因出现了蛋⽩尿(+++++),伴下肢轻度浮肿。随


着季节变化,到3⽉份浮肿逐渐加重。改⽤茯苓四逆汤合真武汤观察2周,浮肿仍未控制,5~7⽉⽤补⽓健中汤加真武汤治疗;⾎中蛋⽩量仍低,浮肿加重,于8⽉份再次⽤补⽓健中汤和真武汤加味⽆效,体重近70公⽄(平常55公⽄左右),浮肿已由下肢扩展到腹部、颜⾯及上肢,患者出现哮喘和短⽓,不能平卧。根据患者浮肿、⼝微渴、⼩便不利、纳尚可、哮喘及⽓短、⼼下痞硬和便秘,⽤茯苓杏仁⽢草汤加⼤黄兼真武汤加减。


服药3天后,尿量明显增加。两周内体重减少10公⽄,浮肿情况除下肢尚有残余外,其他各处均有改善。但10⽉上旬,因天⽓变化和盐的摄取量增多,下肢及⼿⼜出现轻度浮肿,未发现哮喘和⽓短。经加⼤⼀倍剂量服⽤茯苓杏仁⽢草汤后,排尿量再次增加,浮肿消失。为巩固疗效,继续服⽤同⽅⼀个⽉。(湖北中医杂志1990;<2>:封四)


按语:本例是针对哮喘、⽓短、颜⾯及全⾝浮肿、⼩便不利、⼝微渴及⼼下痞硬等症状进⾏治疗⽽获得了显效。⽤药⼀个⽉后,哮喘、⽓短消失,以后⽤同⽅其它症状也进⼀步改善。因此,本⽅对进⾏性肾病伴⾼度浮肿的患者有效。


四、喘息


吉益南涯医案:⼀男⼦短⽓息迫,喘⽽不得卧,⾯⾊青,胸中悸,脉沉微。以茯苓杏仁⽢草汤使服之。3剂,⼩便快利,诸证痊愈。(《皇汉医学》1956)


按语:仲景有云:“夫短⽓有微饮,当从⼩便去之”。本案短⽓息迫,喘⽽不得卧,乃饮停胸膈,故服茯苓杏仁⽢草汤,使⼩便快利⽽愈。


5.9

百度文库VIP限时优惠现在开通,立享6亿+VIP内容

立即获取

『金匮验案』金匮名医验案:茯苓杏仁甘草汤

『⾦匮验案』⾦匮名医验案:茯苓杏仁⽢草汤


茯苓杏仁⽢草汤


【⽅药】茯苓三两(9克)杏仁五⼗个(9克)⽢草⼀两(3克)


【⽤法】上三味,以⽔⼀⽃,煮取五升,温服⼀升,⽇三服。不差,更服(现代⽤法:⽔煎两


次,温服)。


⾦匮名医验案精选---橘枳姜汤


【⽅药】橘⽪⼀⽄(30克)枳实三两(9克)⽣姜半⽄(15克)


第 1 页

【⽤法】上三味,以⽔五升,煮取⼆升,分温再服(现代⽤法:⽔煎两次,温服)。


【原⽂】胸痹,胸中⽓塞,短⽓,茯苓杏仁⽢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胸痹⼼痛短⽓病


脉证治第九·六)


【解说】


本证为胸痹之轻证,以胸中⽓塞、短⽓为特征。从临床⾓度看,痞塞、短⽓之证,⾮为饮阻,


即为⽓滞,当详辨之。因于饮者,多为饮阻于肺,使肺⽓壅塞,常兼见咳逆、吐涎沫、⼩便不


第 2 页

利等症,治宜宣肺化饮,⽅⽤茯苓杏仁⽢草汤,乃以杏仁宣其肺,茯苓化其饮,⽢草和其中


也;因于⽓者,多为胃⽓不降,使饮邪内留,常兼见⼼下痞满、呕吐⽓逆等症,治宜⾏⽓化


饮,和胃降逆,⽅⽤橘枳姜汤,⽅以橘⽪和其胃,枳实降其饮,⽣姜化其饮也。应当注意的


是,两⽅使⽤虽有偏于饮阻,偏于⽓滞之别,但饮阻与⽓滞往往⼜互为因果,故临床上难以截


第 3 页

然化分,因此,在使⽤此⼆⽅时,可分可合,亦可根据病情与栝蒌、薤⽩、半夏等配伍运⽤。


【运⽤】


⼀、胸痹


陈龙跃医案:张某某,男,37岁。1987年6⽉7⽇初诊。咳嗽已3年,诊为“⽀⽓管炎”,⽤青霉


素、麦迪霉素、⽢草⽚、罗汉果⽌咳冲剂、痰咳净、半夏⽌咳露等,皆不效。细询患者,⽅知


第 4 页

咳嗽虽久但不剧烈,且痰不多,⼊夜有轻度喘息,胃脘胸胁及背部均隐隐作痛,稍有畏寒,纳


差。脉迟⽽细,苔薄⽩。此证颇似《⾦匮要略》胸痹、胸中⽓寒、短⽓证,遂以橘枳姜汤加百


合治之:橘⽪、百合各15克,枳实6克,⽣姜10克。服药3剂后,诸症消失,胁背疼痛亦⽌,


但胃脘部尚有隐痛。续进原⽅,加⼤百合剂量为25克,服2剂⽽痊愈。(浙江中医杂志1990;(5>:197)


第 5 页

按语:本案⼊夜有轻度喘息(亦谓短⽓),以及胃脘胸胁及背部有隐痛,实乃胸痹之轻证。故选


⽤橘枳姜汤⽅加百合治疗。陈修园《医学从众录》谓:“百合合众瓣⽽成,有百脉⼀宗之象,


其⾊⽩⽽⼊肺,肺主⽓,肺⽓降则诸⽓俱调。”橘枳⽣姜有⾟温通达之⼒;百合⽢润微寒,有


降诸⽓之功。诸药相配,⼀温⼀凉,柔中有刚,使痹开⽓⾏,则喘息可除,不治咳⽽咳⾃⽌,


第 6 页

诸痛也随之消失。


⼆、⼼悸(频发室性早搏)


陈津⽣医案:富某某,⼥,56岁,⼲部,1985年4⽉5⽇就诊。证见:⼼动悸,脉结代。⼼电


图:频发室性早搏。经中西药(中药如炙⽢草汤等;西药如氯化钾,⼄氨碘呋酮等)治疗不效。


伴胸闷窒塞、短⽓、脘闷、纳呆、恶⼼欲吐,⼀⽇中之⼤半倚卧床榻,动之稍剧即短⽓动悸不


第 7 页

已。观其体丰、⾯⽩、⾆略胖、苔薄⽩润。拟茯苓杏仁⽢草汤加味:茯苓30克,杏仁10克,


炙⽢草10克,枳壳10克,⽔煎,⽇⼀剂。1剂⼊咽,短⽓窒塞⼤减,3剂毕,早搏消失,脉缓


匀齐,纳增,追访⾄今未再发。(北京中医杂志1988;<3>:19)


按语:本案之脉结代,先投炙⽢草汤所以不效,是因其⾮由阴阳俱损所致。⽽其体丰、⾯⽩、


第 8 页

脘闷欲吐等,则属湿痰壅盛,阳⽓不能通达之证。改⽤茯苓杏仁⽢草汤以祛湿通阳,⼜加枳壳


以逐痰宽胸。由于⽅药切中病机,故仅服三剂即愈。


三、⽔肿


宗像敬⼀医案:患者TM,71岁,⽛科医⽣,于1979年3⽉,诊断为肾病,⽤类固醇治疗未见


明显好转。临床所见未提⽰肾功能减退,本⼈与家属强烈要求⽤中医治疗。试⽤⼗⼏种药⽅均


第 9 页

未获得明显疗效,⽤补⽓健中汤加当归、⽊通、升⿇与真武汤并⽤,终于成功地使临床症状缓


解,⼋年来病情基本稳定。


但是,⾃1988年1⽉起,患者⽆感冒等任何诱因出现了蛋⽩尿(+++++),伴下肢轻度浮肿。随


着季节变化,到3⽉份浮肿逐渐加重。改⽤茯苓四逆汤合真武汤观察2周,浮肿仍未控制,5~7⽉⽤补⽓健中汤加真武汤治疗;⾎中蛋⽩量仍低,浮肿加重,于8⽉份再次⽤补⽓健中汤和真武汤加味⽆效,体重近70公⽄(平常55公⽄左右),浮肿已由下肢扩展到腹部、颜⾯及上肢,患者出现哮喘和短⽓,不能平卧。根据患者浮肿、⼝微渴、⼩便不利、纳尚可、哮喘及⽓短、⼼下痞硬和便秘,⽤茯苓杏仁⽢草汤加⼤黄兼真武汤加减。


第 10 页

服药3天后,尿量明显增加。两周内体重减少10公⽄,浮肿情况除下肢尚有残余外,其他各处均有改善。但10⽉上旬,因天⽓变化和盐的摄取量增多,下肢及⼿⼜出现轻度浮肿,未发现哮喘和⽓短。经加⼤⼀倍剂量服⽤茯苓杏仁⽢草汤后,排尿量再次增加,浮肿消失。为巩固疗效,继续服⽤同⽅⼀个⽉。(湖北中医杂志1990;<2>:封四)


按语:本例是针对哮喘、⽓短、颜⾯及全⾝浮肿、⼩便不利、⼝微渴及⼼下痞硬等症状进⾏治疗⽽获得了显效。⽤药⼀个⽉后,哮喘、⽓短消失,以后⽤同⽅其它症状也进⼀步改善。因此,本⽅对进⾏性肾病伴⾼度浮肿的患者有效。


第 11 页

四、喘息


吉益南涯医案:⼀男⼦短⽓息迫,喘⽽不得卧,⾯⾊青,胸中悸,脉沉微。以茯苓杏仁⽢草汤使服之。3剂,⼩便快利,诸证痊愈。(《皇汉医学》1956)


按语:仲景有云:“夫短⽓有微饮,当从⼩便去之”。本案短⽓息迫,喘⽽不得卧,乃饮停胸膈,故服茯苓杏仁⽢草汤,使⼩便快利⽽愈。

橘皮枳实生姜汤

中医方剂

科普中国 | 本词条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提供内容

审阅专家 王浩

橘皮枳实生姜汤,中医方剂名。出自《金匮要略》。具有理气宽胸之功效。主治胸痹,胸中气塞,呼吸短促,心下硬满,呕吐哕逆。症见胸闷胸痛,呈窒塞感,心悸短气,或咳唾痰浊,呕恶痰涎,腹胀纳差,舌胖而大,苔白腻或厚浊,脉沉滑或濡缓。

中文名

橘皮枳实生姜汤

别名

橘枳姜汤(《金匮要略》)、橘枳生姜汤(《证治准绳·类方》)

出处

《金匮要略》

组成

橘皮、枳实、生姜

功用

理气宽胸

歌诀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义运用附方重要文献摘要

歌诀

痹而气塞又何施,枳实辛香三两宜,橘用一斤姜减半,气开则结自散勿迟疑。

组成

橘皮一斤,枳实三两,生姜半斤。

用法用量

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功用

理气宽胸。

主治

胸痹,胸中气塞,呼吸短促,心下硬满,呕吐哕逆。

方义

陈皮辛温,宣通气机,化痰和胃;枳实行气导滞,宽胸利膈;生姜温化水饮,和胃降逆。

运用

诊断要点:胸闷胸痛,呈窒塞感,心悸短气,或咳唾痰浊,呕恶痰涎,腹胀纳差,舌胖而大,苔白腻或厚浊,脉沉滑或濡缓。

附方

名称:橘皮枳实生姜汤

组成:二陈汤去半夏、茯苓、甘草、乌梅、用橘皮一两,生姜半两加枳实三钱

主治:胸痹短气

出处:《金匮要略》

重要文献摘要

《金匮要点点睛》:“治胸痹,胸中悟幅如满,噎塞,羽如痒,喉中涩,唾燥沫识。本条证,哕者,与橘皮枳实生姜汤;不哕者,或悸者,与茯苓杏仁甘草汤。”

《胸痹心痛》:“痰气结聚于胸中,胸满溢于经脉,故从胁下逆上以抢心也。二汤一以治胸中实痰外溢,用薤白、桂枝以解散之,一以治胸中虚痰内结,即用人参理中以清理之。一病二治,因人素禀而施,两不移易之法也。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皮枳实生姜汤亦主之。夫短气不足以息者,实也。故二方皆利气之剂,一以疏利肺气,一以疏利胃气也。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胸中为阳气所居之位,今胸中之阳,痹而不舒,其经脉所过,非缓即急,失其常度,总由阳气不运故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治疗胸闷气短胸痛心脏病的古方
橘枳姜汤
临诊碎玉治疗腹胀的经方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张仲景的一方,只有三味药组成,却有四两拔千斤的作用
中医治疗胸痹八方之比较
治胸痹古方的魅力若此,真是神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