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别做那个在音乐厅里一脸懵逼的人

那个在音乐厅,焦虑茫然的贵妇人;

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贝多芬有一次演奏完了钢琴,有位贵妇人去问他,“哎,贝多芬,你这个曲子说的是什么?”于是,贝多芬打开钢琴盖子把作品再弹了一遍。

这个贵妇人就说,“贝多芬先生,这个作品我听过一遍了,我知道,我想问你这个作品说的是什么?”那贝多芬只好再弹一遍。这位贵妇人就着急了,贝多芬他也急了。他说:“就是这个,除了这个就没有了。”

这个贵妇人就充满了茫然、疑惑和受伤。

整个音乐世界,对她就是看不见底的一个黑洞。

    

这个故事给我印象很深刻,因为我很理解这个贵妇人的疑惑。

我敢说,我们基本不懂音乐。

因为我们从小,没有经历过,以兴趣为导向,自发渴求而来的系统艺术教育;就算被父母安排过艺术教育,往往建立在功利的前提下——为了高考加分,为了走艺术考生的路,为了增加一个被社会认同的筹码。

音乐、绘画、舞蹈,如果不能变现,就是无用的。


上一代父母的想法是,没有用的东西,你为什么去学它?

      

这些想法往往是建立在一个物质相对匮乏的阶段,因为人一旦仓禀实,很快就会知荣辱,会追求精神层面的东西。


很可惜,环境对人的影响,如此刻骨铭心。

你能买歌剧院最好位置的票,但你感受不到《蝴蝶夫人》的悲剧;你可以进卢浮宫,但你欣赏不了睡莲的静谧;甚至你买奢侈品的衣服,但你穿不得出它的气质——懂得美这件事,是需要童年的环境侵染,和家庭身传言教的系统学习的。

艺术,不仅仅是开场前匆匆读完芭蕾舞的故事简介,生怕散场还没搞懂女一和女二的关系,无法发出一个充满逼格的朋友圈。

所以,想一想,如果要跟孩子去看一场音乐会,你会跟他聊点什么?

    

我们已经懂得了“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懂得乔布斯说的“微软唯一的问题就是没有品味”,也懂得了蒋勋说的“美,看不见的竞争力”。


但在“知道”和“感受到”之间的鸿沟,我们不知道怎么去跨越。

有时候,我们会急切去寻找音乐表达的东西,却不知,音乐本身,就是最大的意义。

那个在贝多芬面前焦虑发问的贵妇人,其实就是我们自己。


发达国家怎么音乐教育?他们把音乐玩坏了

中国孩子到了快四五岁的时候,家长普遍开始焦虑,必须学点什么。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各种培训班轮番上阵,结果往往孩子学了一门技术,恨了一门艺术。

而最热爱音乐的德国人,他们从不让孩子,枯燥地学习五线谱、大量练习指法、很小就考级,相反,他们提倡6岁前不让孩子过早专业地学习乐器(主要指钢琴、弦乐、管乐类等)。

 


他们把音乐玩起来。
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是西方最主流的音乐教育学派,它怎么做呢?让孩子在游戏中感受音乐。比如,将听见的音乐,跳成舞蹈,画成图形,编成故事,扮演故事里面的人物,通过自己的感受和表达。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在感性和情绪上,实现对音乐深层次的解;在“玩”和讲解中,把单调、枯燥的音乐理论知识融会贯通,潜移默化掌握。

学音乐之前,最重要的,就是去音乐化。这样,孩子到了真的该学习乐器的年龄,自然会产生音乐表现欲,并自愿坚持,有成就感,享受乐趣,才会事半功倍。

    

我们不是音乐家 依然可以让孩子感受音乐的快乐

很少人知道,音乐智力是最先发展的一种,0-6岁的经过系统音乐启蒙的宝宝,智力提升34%。

我认识的一个中央音乐学院教钢琴的爸爸,会抱着宝宝在钢琴前读绘本,读到小猴子从树上掉下来了,总即兴地用钢琴模仿小猴子的声音,逗得儿子哈哈大笑。

这样的启蒙太幸福了,他的孩子会愁不懂音乐吗?


  

普通的父母,没有这么好的条件,但其实,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用心的方式,做得更好。


提醒孩子,听自然界的刮风声、雷雨声及雨滴声、流水声;听各种昆虫、鸟类、家禽发出的鸣叫声;

给宝宝洗澡、穿衣时,哼上一段小曲;

你的早教机里,存放的音乐,不要只有儿童流行歌曲,兼顾古典音乐、民族音乐和乡村音乐。

     

别怀疑,音乐教育无数不在;所有门类的教育,只要用心,都无处不在。


我不想葫芦成为音乐家,任何艺术门类当做职业,都会失掉一些初心;

我也没打算让他考艺术院校,系统教育都不接受,没有文化底子和思维训练,追求手艺,那是无本之源;

更不希望他靠这个加分,或者在公开场合给我们贴金……我和先生对他的心态还是比较淡定的,独立和尊重。

但我害怕,他会成为文章开头的那个,在音乐厅里,急切而茫然的人。

未来世界是属于高感知人群的,品味和审美,决定你会认识谁;而你欣赏什么,决定了你是谁。这关乎生活的眼界和品质。

从这个意义而言,我希望葫芦是个“文艺青年”,而且一辈子文艺,一辈子诗意。

所以......


我给他大量听好的音乐,唯有浸泡式的环境,才可以给他一对敏感的耳朵。

我给他选了一台魔纸琴。他一下就被琴的颜值吸引,兴奋地各种尝试:钢琴模式,手指快速地击打拨动;猜音符,屏住呼吸找音准;开电台,总是兴奋跟着音乐,又蹦又跳。

对他来说,这是一款木质的,可以随意摔打的不插电,音乐IPAD。

这是一个北大学霸爸爸的创造。在有了闺女之后,发现国内音乐玩具居然有一个超级大的bug——市场上95%以上的音乐玩具都是仿乐器的mini版,如果孩子本身没有学过乐器,除了乱按发发声,或者听听曲子,基本玩不起来,3、5分钟就丢了。


为了保护女儿的天赋,他决定,自己发明一个音乐启蒙玩具。

他说,要丢掉那些毁三观的审美。于是找来了欧美著名插画师Norma Karina,Noise Festival最佳插画奖得主。 

他说,不专业不成活。于是找来了伯克利音乐学院毕业的音乐才子李小冬,和一众国内外音乐早教专家打造音区。

他说,如果连音质都散发塑料味,叫什么音乐玩具。于是逼着工程师使用nuvoton专业语音处理芯片和Cortex-M0专业级音乐压缩技术。 

为了让玩具真的好玩,以国际最流行的音乐角色扮演为名,他设计一堆炫酷游戏道具:领结、发箍、专属玩偶、获奖金牌…… 

说真的,打动我的,不是它那么炫酷,而是,它那么有爱。

如果你问我,一个玩具能否完成音乐启蒙,我会坦率说,你想多了。我最欣赏的其实是,他真的把中国人懵逼的节奏感、音高感、音乐听想启蒙,变成你根本停不下来的41关游戏。 


不是每个家长都懂音乐,接触到音乐的金字塔,可以像那个中央音乐学院的爸爸那样,给自己的孩子做完美的音乐启蒙。

可是,每个家庭都应该意识到,再平凡,我们也可以找到合适的方式,让孩子在游戏中,感受艺术的美,快乐和自由。

这才是教育的终极意义。

作者简介
伊姐,14岁出版小说集,18岁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30岁出版畅销书《心若宁静,便是幸福》。专访明星十余年,爱电影的妈妈,分享光影中的感悟,关于育儿、关于婚姻、关于爱。原创公众号“伊姐看电影”(ID:eemovie)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田艺苗:学乐器可以稍晚,音乐启蒙可以更早
从“发育迟缓”到拿到斯坦福offer,15年佛系教育的我到底经历了什么?
《纯粹视听,无它》~2017我的音乐。。
美国3分钟钢琴启蒙课,有何值得我们借鉴?
如何选择钢琴启蒙老师?教孩子,就应该大材小用
贝多芬《G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伯恩斯坦指挥、齐默尔曼演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