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批判性思维
人们常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太多的桎梏,来自父母长辈的,来自朋友的,来自社会的,来自自己的思维惯性……。

我们应该有独立的思想,却总是被这些桎梏无情的打压,我们的思想在空中飘着,总是摇摆不定。久而久之,我们变得懒惰,不再去寻求真理,而是相信真理掌握在多数人的手中,难道这样我们的生活就能更美好吗?

批判性思维就是告诉我们如何去思考,如何摆脱这些桎梏。在寻求真理的道路上,我们不能盲从,我们要学会使用正确的方法,并且教会我们的孩子运用这些方法。这是我们能留给孩子的一笔宝贵财富。

互联网时代,到处都是信息,但真假难辨。今天看篇微信文章,觉得有道理;明天看到个网站新闻,观点不一样,但好像也有道理。我们应该相信什么?应该怎么辨别信息的质量?怎样形成自己的观点?

培养说理意识,避免感情用事
对某一现象,许多人讲话或写文章只有观点,没有理由;许多人习惯于凭个人的感觉做判断,下结论,或凭自己的爱憎、一时的感情冲动持有某种立场、观点,而不是依据事实或推理。许多人缺少求证意识。

例如,一名女游客在八达岭野生动物园擅自下车,被老虎咬伤。其母亲为救她下车,被另一只老虎咬死。这一惨剧发生后,有了各种说法。有人说不要跟易怒的人结婚,最讨厌动不动发脾气的人,现世报了;有人说不该蔑视规则,明知不能下车偏要下车,被老虎咬了咎由自取;有人说公园管理失误;也有人说男人懦弱……之后又有各种传言,有人说女游客下车的原因是跟老公吵架,还有人说她是“医闹”,但后来又有人辟谣说,女游客是以为出了猛兽区所以才下车的,并非吵架。

许多人根据自己的感觉去下一个结论,至于这个女游客到底为何下车、是不是“医闹”、动物园风险管理有没有问题,这些事实,我们很少去关心,也不打算去深究。大部分人所在乎的,不是事实,而是观点,是立场。

历史上,王安石主张变法,凡是给变法提意见的,不管正确与否,一律被认为是保守派,要么被降职,要么被贬官,被无情打击,以致在“刑不上大夫”的北宋时期,苏轼竟然差点死在狱中,变法因为带来巨大的弊端最后也以失败告终。司马光反对变法,对所有变法的主张一律反对,不管变法是否能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能否使国家富强,最终将变法扼杀,废除了所有的改革措施,使北宋走向衰弱,几十年后灭亡。

感情用事、立场优先,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社会的发展,都有巨大的危害,我们需要改变这种思维方式,运用批判性思维强调事实和理由,讲究逻辑和论证,学会思考。

学会理性怀疑,避免盲从
我们的民族文化中理性精神贫乏,中国人“迷信”圣贤的思想,对圣人言常常毫不怀疑地加以接受,相信圣贤伟人具有超人的智慧,深信圣贤伟人的话都是真理。这就形成了中国人盲从的心理,并且从盲从圣人扩展到盲从专家、盲从多数。许多人不会思考,只是因为书上有某种观点,或者是受到了别人观点的影响,就认为某个观点正确。

自然科学中,我们常常可以找到正确答案,比如,一个物体的运动受哪些力的影响。但我们的社会异常复杂,所有的社会问题都很难有一个结论,让我们达成一致意见。这种情况下,网络中、报纸上、周围人的想法又各不相同,接收到的外部信息更是千头万绪,倘若我们不去怀疑,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会怎么样?你凭自己的感觉接受、固守某一种观点,还是今天听这个觉得有道理,明天听另一个又觉得不错,一直处于摇摆中?我们将何去何从?

许多人对此无所适从,不会思考,于是盲从媒体或者大咖的观点,人云亦云,失去了自己的主见,这就经常会引起一边倒的情绪化浪潮。面对争论,网络口水战升级为网络骂战,以语言暴力代替了大脑的思考。倘若一些人刻意宣扬扭曲的事实和价值观来博取关注,不会思考的人极容易被利用,因此不会独立思考存在着极大的风险。

批判性思维让人不再盲从,通过怀疑提出问题来引发思考,比如,他的观点是什么?他的观点正确吗?他的观点有理由吗?理由合理充分吗?有事实依据、逻辑依据吗?还有别的事实或证据吗?事实是否为真,逻辑是否恰当?还有别的理由吗? 还有别的解释、原因吗?还可以从别的角度看问题吗?还有别的论证吗?还有反例吗?可以找到别的证据、说明、原因和论证吗?如果有这样的情况,会有什么结果?

理性怀疑不是怀疑一切、否定一切;怀疑不是为了挑刺,故意寻找他人的错误和弱点。怀疑是为了寻找到更为合理的、更能让人信服的观点,破除已有观点,找到不同,打破自己的狭隘。当怀疑结束,也可能完全认同原来所怀疑的观点。

理性怀疑,不只是对别人的观点怀疑,也对自己的观点怀疑。要认识和承认自己的局限性,对复杂的问题有好奇心和耐心。它不是为了怀疑而怀疑,也不是陷入怀疑主义,对什么都不相信了;怀疑是为了更好地相信。

所以,我们要形成理性质疑的意识,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

独立思考就是让自己的观点和别人不一样吗?
许多人认为,独立思考就是与别人的观点不一样,是与众不同。这种看法把独立思考当成捍卫自己观点、反对他人观点的理由。但这种只肯定某一种观点的做法,并不是真正的思考。

独立思考并不是刻意保持和别人的观点不一致,更不是盲目否定他人的观点。独立思考首先需要懂得倾听他人的观点和理由,并且尽可能地搜寻信息,确认信息的真实性,为某种观点找到充足而合理的理由,或者找到否定某个观点的理由。

真正的独立思考不是自我封闭,而是先突破自我,然后超越自我和他人。只要经过自己的思考,认为别人的观点有充足的理由,认可他人的观点也是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的本质,不在于结论,而在于论证过程;不在于观点对错,而在于努力形式;不在于是否受他人影响,而在于怎样受他人影响。批判性思维要求对任何信念和观点都提供具体和充足的证明。

著名作家狄马先生说:“一个人如果真的养成了独立、自主、理性和思辨的习惯,那他已经是个现代公民了,语文教育的任务也就完成了大半,甚至是最重要的部分,知识的多少和观点的对错反而不那么重要了。”

批判性思维既体现思维技能水平,也凸显现代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独立之思想、理性之精神。社会学家萨姆纳说,以人类理性为灵魂的“批判性能力教育是唯一真正称得上培养好公民的教育”。

本文摘自《批判性思维与中学语文学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什么?
《论证的艺术》:写作高手,都掌握了这样的逻辑思维方式
掌握论证要点,保持谦逊比写作技能更重要
如何对知识做批判性的思考和提问
【批判性思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