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卡拉扬所言便是你在听到这套唱片之时的感受丨切利比达凯指挥布鲁克纳

《第七交响曲》(Symphony No. 7 in E major, WAB 107)的演绎几乎和前者一样奇特。哈斯版的演出时长约为68分钟,这也就是卡拉扬1971年在EMI录制的那张迷人的唱片所用的时间。大部分录音的时间都在62或63分钟左右,可切利却用了接近80分钟。

在某种意义上,我认为这比他对《第八交响曲》的解读还要令人失望。尽管方式很奇异,但那好歹算是一次冒险。可在《第七交响曲》的情况下,主旨明显性更强;你可以看到整曲的架构在你面前铺开,也可以看到那缓慢移动的天空,可你也郁闷地明白这片天空在夜幕降临之前是不会亮起来的。

             

此版的《第九交响曲》(Symphony No. 9 in D minor, WAB109)在演绎上依旧使用了很权威的切利式手法,第一乐章的第二主题被作为一个整体而奏出,像一个巨大的、缓慢移动的抒情型括号。(不知道杰弗里·泰特(Jeffrey Tate, 1943-2017, 英国著名指挥家,译者注)是否听过切利指挥《第七交响曲》?他被EMI删除的录音录制于1991年11月(乐团为鹿特丹爱乐,译者注)和切利的版本一样缓慢,却缺少了切利精准的控制力。)

我完全可以接受切利的版本,谐谑曲的重要性恰如其分,那段扭曲且闪烁的三重奏的速度与谐谑曲的也完全相称。尽管朱里尼的版本中它的重要性也有所显现,并且乐团发挥的更好,而且豪瑟格(Siegmund von Hausegger, 1872-1948, 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译者注)棒下的慕尼黑爱乐那版开创性的战前录音也比切利在某种意义上更有趣。(这种趣味并不仅仅来自于历史性。)    


             

因为合集内大部分交响曲和《F小调弥撒曲》(Mass No. 3 in F minor, WAB 28)都可以单独购买到,所以值得期待的演绎是第四和第六交响曲。如果读者并未拥有过约胡姆(Eugen Jochum, 1902-1987, 德国著名指挥家,此处所指版本为约胡姆录制的《布5》中最知名的EMI&德累斯顿国立管弦乐团版)或卡拉扬1975年与柏林爱乐录制的这两个虽然比切利朴实许多,但却在节奏和风格上惊人相似的版本,那么切利的《第五交响曲》(Symphony No. 5 in B-flat major, WAB105)也不失为一个值得期待的演绎。

                                         

所有这些在慕尼黑的演绎都注重于弦乐声部惊人的深度、雄辩性于同质性。在朱里尼的版本中,中提琴与大提琴声部似乎蕴藏着音乐的灵魂。在第四和第六交响曲的慢乐章里中提琴轻快的抒情部分是一种罕见的美。

有趣的是,合集小册子内附带的多篇短文中写的最出色的一篇是关于《第四交响曲》的,由一名从卡拉扬棒下的柏林爱乐离职的中提琴演奏家Helmut Nicolai写成,名为“降E大调中的唵之所在”。(这是一篇非常棒的文章,与合集内其它文章一样,由Janet和Michael Berridge夫妇仔细的译为英文。)

我在最开始曾对于切利将《第六交响曲》(Symphony No. 6 in A major, WAB106)的首末乐章处理的如此粗鲁而感到惊讶和些许失望。终乐章的速度始终有些过快,在他在《第四交响曲》终乐章的处理上获得全胜之后,我曾希望能在这个乐章也听到一些真知灼见。尽管如此,我依旧认为切利的解读很有说服力。
  

在切利棒下,这首交响曲像是贝多芬的《A大调交响曲》,也就是那首酒神式的《第七交响曲》(Symphony No. 7 in A major, Op. 92)的后代一样,甚至同样在中间有一段《葬礼进行曲》,尽管贝多芬的比布鲁克纳的要更微妙精深。在切利的演绎中,《第六交响曲》的慢乐章预兆了一种秩序化的悲剧,这种悲剧仅仅在《英雄交响曲》(Symphony No. 3 in E flat major, Op. 55)中的《葬礼进行曲》和布鲁克纳最后三首交响曲中的伟大的悲歌里有所出现。

即使在最出色的几首作品中,乐团的演奏也不是完美无瑕的。切利偶尔会很难让木管和铜管统一进入;长笛独奏可以演奏的像六翼天使一样美丽但整个长笛声部听起来却十分踌躇,单簧管声部的状态也起伏不定,《第五交响曲》除外,那里的单簧管甜美异常,并且在终乐章开头模仿鸡鸣时做的非常有趣。大部分情况下铜管声部的演奏是一流的。

但弦乐声部才是我们会仔细回味的。和《第九交响曲》放在同一张碟上的一系列排练录音可以让聆听者知道一些技巧上的秘密,但是当你在开始播放CD,欣赏切利演绎的《第四交响曲》首乐章那令人赞不绝口的处理时,你会在你阅读的Helmut Nicolai的文章中学到更多切利训练乐团的技巧与方法。

  

这些录音都有着出色的质感、温暖度和瞬态,预留出的空间感也足够,不会导致聆听者有任何类似幽闭恐惧症的不适感。不过,合唱作品就不那么令人满意了。在此版《感恩赞》(Te Deum in C major, WAB 45)中,合唱团的表现就像是一团模糊且无关紧要的东西。在《F小调弥撒曲》中,合唱部分可以听的明显一点,但是无论是录音还是合唱或独唱都不是最好的。尽管切利在这两部作品里偶有闪光之处,但在别处可以找到不少更好的版本。

录音的转制非常出色。结束后的鼓掌(切利的观众素质很好,几乎从不在音乐结束后立即鼓掌)被单独分割出来,乐章中的间隙也具有“现场感”,让人感到身临其境。

因此这套唱片是世界上被最细致入微地保存在唱片上的现场录音。无论切利本人的观点是什么,录音都在隐私性和时间上给予了我们很大的便利:在我们自己选择的时刻独自一人或与三两好友远离音乐厅的繁忙和不适,一同欣赏这些经过深刻剖析、长度惊人的演绎。

            

讽刺的是,他最痛恨的对手,卡拉扬(被切利戏称为“那位可口可乐指挥家”)写道:“一旦你拥有了唱片,并且是你自己(录制)的唱片,你就会不断渴望通过经常的聆听来取得音乐和精神上的双重认可。”

我可以保证,卡拉扬所言便是你在听到这套唱片之时的感受。

                                                  完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切利比达克在东京指挥布鲁克纳《第八交响曲》第一乐章
布鲁克纳《降b大调第五交响曲》WAB105
布鲁克纳《E大调第七交响曲》1.13.41 ● ● ● WAB107
我听过的几版布八
慢板的颂歌
纪念切利比达克丨慢中自有洪荒之力丨他的速度太慢了!慢到仿佛凝固,惊奇的是,你又被沉缓中精细的分辨力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