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典型案例的剖析与推广
 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典型案例的剖析与推广
  于小江:广西特级教师工作坊特级教师、桂林市教科所教研员
  开篇:
  叶澜老师一节好课的标准 :
  一、扎实;二、充实;三、丰实;四、平实;五、真实。
  李政涛教授认为的 “有效”是: 有效益、有效果、有效率。
  一是全效,二是广效,三是远效,四是深效,五是强效,六是准效,七是速效,八是奇效。
  效果在于:
  一是学生,看学生变化了没有?发展了没有?
  二是教育效果的持久性,走进课堂与走出课堂是否一个样?
  三是有无生长感。 
  
  正题:
  一节有效的语文课 应处理好的关系:
  一、传统与创新 
  二、教师与学生
  三、自主与合作
  四、预设与生成 
  五、工具性与人文性 
  六、演绎与归纳
  
  一、传统与创新
  “语文教学不是教科书内容的移植和照搬,而是需要语文教师的创造加工,把教科书内容变成适宜于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变成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内容,赋予教科书内容以生命的活力。”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自主、合作、探究 
  二、教师与学生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资源运用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三、自主与合作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学习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是学习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学生们在这样群体中,共同批判和考察各种理论、观点和假说,进行协商和辩论,可以获得别的方式不能获得的理解,老师和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会被整个群体所共享,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位或某几位学生完成意义建构。 
  四、预设与生成 
  所谓“预设”,是指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系统化设计,是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在系统钻研教材内容和认真分析学生的知、情、意等实际情况,以及对相关教学行为结果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对教学过程的规划和设想。“生成”相对于“预设”而言,是指教学过程随着教学情境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程序、教学行为等方面的变化。也就是说,在课堂上,预设是必须的,生成也是不可少的。
  在课堂教学中,预设和生成是一对矛盾,有着辩证的关系。预设是前提,生成是预设的超越和发展。没有充分的预设,就不可能有有效的生成。对于预设和生成,不能厚此薄彼。我们既要避免过于强调有序的教学设计而限制教学活动的创造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导致教学过程机械化和缺乏应有的生命活力,又要避免远离教学目标的自由生成。
  五、工具性与人文性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由此可见,我们讲语文的工具性是着眼于它的形式,讲语文的人文性则侧重于它的内容,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本身是统一的。我们既不能用语文的工具性否定它的人文性,也不能以它的人文性否定工具性。只有坚持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才能有效地识别和防止语文教育中存在的以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的错误。
  六、演绎与归纳
  演绎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偏重证实,是严格的推理,因而是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最佳方式;
  归纳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偏重发现,是不严格的推理,因而是训练学生探究问题能力的最佳方式。
  从演绎与归纳对应的教学方法看,一般地说,演绎方式对应接受学习,归纳方式对应探究学习,而两种方式在学习中都是不可缺少的。 
  第一,演绎与归纳方式在教学中应当是并存的。 
  第二,教学应当是以演绎为主、归纳为辅的结构系统。 
  第三,演绎与归纳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是交替出现、互为补充的。 
  
  结束语:
  当学生精力不振时,你能否使他们振作?当学生过度兴奋时,你能否使他们归于平静?当学生茫无头绪时,你能否给以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你能否唤起他的力量?你能否从学生的眼睛里读出愿望?你能否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造?你能否觉察出学生细微的进步和变化?你能否让学生自己明白错误?你能否用不同的语言方式让学生感到关注?你能否使学生觉得你的精神脉搏与他们一起欢跳?你能否让学生的争论擦出思维的火花?你能否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合作,感受和谐的欢愉、发现的惊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简简单单教语文
刘向军: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教育言论选录
《怎样备好一堂课?》1怎样解读课程标准,把握学段目标和教学方向?
课堂教学如何上出“语文味”
语文教学还是先从扎实的技术层面做起
语文教学案例及分析两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