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永恒的英雄赞歌(四)鏖战上甘岭

1952年10月,帝国主义侵略者为了挽回在朝鲜战场上的败局、迫使中朝接受其在谈判桌上的无理要求,在三八线中部发动了“金化攻势”。志愿军据守的五圣山,是这一地区的最高峰,其身后就是纵深200公里的平原地区。因此,五圣山既是中朝军队扼守的险要,也成为敌军希望闯入的门户,战略地位不言而喻。五圣山主峰南面,有537.7和597.9两座高地遥相呼应、互为犄角,是五圣山主阵地前的重要依托,如果说五圣山是一扇大门,两个高地就是“门把手”。

537.7和597.9两座高地围成的三角区中有一个原先只有十几户院落的上甘岭村,整个面积仅3.7平方公里。在上甘岭地区发生了人类战争史上所罕见的战役:从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的短短43天里,志愿军投入4万兵力、发射炮弹40余万发;敌人投入6万兵力、发射炮弹190多万发、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并投弹5000多枚,把志愿军据守的两个高地削平了2米,山上岩石全被炸得粉碎。

(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战士冒着炮火与敌人争夺阵地)

经过43天的激战,敌人没能占领上甘岭一寸土地,打开五圣山大门的美梦完全破灭。志愿军无论是从人数还是火炮数量上,都不占优势,靠的是“钢少气多”。让我们再次重温那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和故事:

1952年10月14日夜,志愿军排长孙占元率全排战士,在597.9高地阵地担任突击作战任务,他的双腿被炮弹炸断,身边的泥土被鲜血染红,忍着伤痛掩护战友炸毁了敌人的3个火力点。当敌人从侧面再次涌上阵地时,他毫不犹豫地拉响了手榴弹,滚入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

(黄继光烈士)

10月19日夜,志愿军战士黄继光奉命爆破597.9高地上敌人的火力点,他在多处负伤弹药用尽时,为了战斗的胜利,顽强地向火力点爬去,靠近地堡射孔时,奋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捐躯。

(龙世昌烈士)

10月20日,志愿军战士龙世昌在597.9高地反击战斗中,奋不顾身地用胸膛紧紧顶住爆破筒,将敌人的地堡炸毁,壮烈牺牲。

上甘岭战役中,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中国人民志愿军不仅“钢少气多”,还拥有与敌人周旋的强大智慧,他们有一个让敌人百思不解、头疼不已的法宝—坑道。看过电影《上甘岭》的人,一定都对志愿军作战用的坑道记忆犹新。志愿军在初期的阵地战中,面对“联合国军”强大的炮火,开始构筑单人防炮洞,由于形状和猫耳朵相似,也被称为“猫耳洞”。随着敌人火力越来越猛,“猫耳洞”也越挖越深、相互连通,形成了坑道。有了坑道,志愿军在敌人倾泻炮弹时就进入坑道隐蔽。当炮火覆盖过后敌人接近志愿军阵地时,坑道内的志愿军战士一跃而出狠狠打击敌人。通过构筑坑道,志愿军让敌人的飞机大炮无法施展、有效保存了自己,并最大限度歼灭了敌人有生力量。

早在1951年秋季,志愿军总部就总结了坑道防御作战经验,并在全军推广。到1952年上甘岭战役开始前,志愿军在横贯朝鲜半岛中部250公里长的战线上,已经建成了20至30公里纵深的坑道防御体系。在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构筑的坑道阵地一直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直到战役结束,钢铁般的坑道阵地仍巍然屹立在五圣山和上甘岭地区。

(志愿军依托坑道作战)

据不完全统计,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构筑的坑道总长超过1000公里,如果加上和作战坑道配套的交通沟、战壕等工事,总长度超过6000公里。坑道是名副其实的“地下万里长城”,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敌人斗争精神的象征之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仗打出三等功以上英雄12347人,英雄集体200余个,美军被迫接受停战
血战上甘岭——战斗英雄黄继光的故事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之五十三 浴血上甘岭(2)绝不后退
同样是坑道作战,志愿军能坚守,美军被全歼,差距为何这么大?
构筑地下长城——上甘岭坑道的构筑
上甘岭战役到底惨烈到何种地步?为什么志愿军会伤亡1万多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