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惊蛰 ? 古诗词赏析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斗指丁,太阳到达黄经345°,于公历3月5-6日交节。惊蛰,为干支历卯月的起始;卯,仲春之月,卦在震位,万物出乎震,乃生发之象。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惊蛰就是春天的第一声惊雷,所谓“春雷惊百虫”,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

"一鼓轻雷惊蛰后,细筛微雨落梅天。"

惊蛰· 古诗词赏析

图片:©网络

本期作者:

青谷、白岚、师兄也、莲心儿、全浩、幽月青痕、如故



惊蛰 · 古诗词赏析


《春从天上来﹒饷耕》
 清:贺双卿

紫陌春情,漫额裹春纱,自饷春耕。
小梅春瘦,细草春明。春田步步春生。
记那年春好,向春燕、说破春情。
到于今,想春笺春泪,都化春冰。
怜春痛春春几?被一片春烟,锁住春莺。
赠与春侬,递将春你,是侬是你春灵。
筭春头春尾,也难筭、春梦春醒。
甚春魔,做一场春梦,春误双卿!

写尽春天也不来

                                       赏析:青谷

惊蛰雷响,便是春耕开始的日子。身为农妇,平日在家洒扫庭除、洗衣做饭,现在夫婿农忙,她得把饭食送到田间。正是在这样的日常生活里,我跟随她把双脚踏进春天的田野,能体会她一曲春词,为何用28个“春”字声声咏叹。出身寒门、孤苦无依的丹阳女子,天赋极好,才华极高,却在嫁为人妻后,沦落恶婆悍夫手中受尽无量苦,最后受虐贫病而死,年仅28岁。万般春好都化冰,一场春梦误双卿,就算是惊蛰无雷,其悲惨足以惊天地而痛人心!

让人心酸无奈的是,在很长时间里,一直没人质疑过这“清代第一女词人”的真实存在,却由胡适1929年作《贺双卿考》,质疑《西青散记》的真实性,抛出5点依据力证她并不存在,从此延续至今,各种观点扑朔迷离。实际上,胡适的“疑心”真没必要,一手资料和许多旁证,都令人信服地论证了贺双卿确有其人。与她同时期唱和交往的十多位诗朋文友中,就有对她作很高评价的。屈复用“于今莫怨空如雪,更有飘零天际头”之句,以己身飘零安慰她的飘零,鼓舞了她在苦难中的生活。

忽想到,心切切盼了千万次春从天上来的薄命人,琼花魂断,推下凄凉,恰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至乾隆五年(1740),这是个堂堂盛世呀!而盛世之下,怎么普通人就贱命如蚁,从没有过作为人的生命之春?“春遥,问天不应”。记得双卿写词没有好的创作条件,为宣泄痛苦,只能以木炭与树叶书写,所以,还是因《西青散记》,我们才看到她流传至今的作品;而那时帝王又是如何生活的,我们也在皇宫留下的遗迹中可以看到。比如,有提供雍正帝娱乐的阳根裸露、人鱼交媾或恶鬼践踏裸体男女的各类“欢喜佛”;有郎世宁绘制的《乾隆帝宫中行乐图》;还有当时满洲官员家中收藏乾隆帝置身其中的秘戏图册。问世道人心,有强权者统天下并享受如此“糜烂之春”,难道还会有广大穷苦弱民的春天吗?在没有弱者尊严的地方,在狂吸民脂又践踏弱民的社会,春天永不来。




惊蛰 · 古诗词赏析


《有怀正仲还雁峰诗》

宋代:舒岳祥

松声夜半如倾瀑,忆坐西斋共不眠。

一鼓轻雷惊蛰后,细筛微雨落梅天。

临流欲渡还休笑,送客归来始惘然。

掩卷有谁知此意,一窗新绿待啼鹃。

这一声惊雷

                         赏析:白岚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当带来伤痛的时候,忘怀就是最好的礼物。重读了一遍《平凡的世界》孙少安因为自己是不能满足果腹的农民,拒绝了成为人民干部的润叶。这段悲伤的感情从一开始就因为贫穷而宣布了其中的曲折。至少命运就是在出生时的一种限定,有人不服天命,最终没有得到成功的抗争。在抬头离开书本时,我搜索惊蛰的诗,突然看到这美好的友谊。

大风吹着松林的声音中又忽然出现的一声雷声,这样的气候不管如何美好,共着不眠不休的交谈,可还是要送别的!
 
这时我的悲伤是我还喝着茶,看着新闻,在武汉的故事,有暂留的武汉的人在翻垃圾桶寻找食物,有孩子在死去的爷爷身边,光吃饼干。这些沉重的故事,仿佛一声惊雷,打击触痛我的心。风雨来时,漏雨的瓦和破玻璃的窗户,这户人家立在春雨过后生出地皮菌的小斜坡边,我记得那户单身老人,混迹丧事队伍做最重最苦的活弯曲的身影。我同姑姑说,这大好的世界,贫穷居然还没有消失,姑也回答她们那还有更穷的,土砖房怕它塌了,拿着棍子在那顶着,女儿外嫁生活也不如意,这两老生活的不说悲惨也足够不好,村上凭特困户居然不是他们,全是村长的亲戚。这世事总不尽人意,那些贫穷的影子在我心里说不出要如何改变它……勤劳的双手如果有用,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不幸了。




惊蛰 · 古诗词赏析


《春游》

宋:杨万里

不知春向雨中回,只到春光未苦来。

老子今晨偶然出,李花全落杏花开。


 《春游要趁早

                                      赏析:师兄也 

惊蛰起,土里的虫子、种子就蠢蠢欲动了。春随之排山倒海而来。春游要趁早的。一旦拖延,春就滑过去了。

惊蛰我们来读杨万里的诗《春游》,这首诗,有意思。“不知春向雨中回,只到春光未苦来”,诗人感慨,最近雨太多了,雨天路难行,也就没出门,老待家里怎么能知道春天已经来了呢?心里埋怨,春天是迟到了吧,到现在还不来。“老子今晨偶然出,李花全落杏花开”,好容易一个晴天,诗人出门了,满心以为能看到灿烂的春天,哪里知道李花都落光了,杏花都开了。杏花是春天开的最晚的一种花,它开了,春天还有吗?

诗句是大白话,但“老子”一词让句子燃起来了。这里肯定不是道家的老子,而是诗人本人。“老子”一词一般在发火、生气、骂人的时候才会说,你研究研究!诗人难道在生气?在骂人吗?是的,就是在生气,就是在骂人。骂春天!你这个春天太讨厌,我刚从家里解放出来,你就走了,甩个尾巴给我看?这时候诗人就像小孩一样了,不直说春季太短,而是开骂。而这种喜欢春天的表达和反衬表现,让人眼前一亮。读明白诗,人跟着开口大笑。

从来没人敢这样说春天哪!





惊蛰 · 古诗词赏析

《秦楼月·浮云集》

宋:成大

浮云集。

轻雷隐隐初惊蛰。

初惊蛰。

鹁鸠鸣怒,绿杨风急。

玉炉烟重香罗浥。

拂墙浓杏燕支湿。

燕支湿。

花梢缺处,画楼人立。


 在这个春天,我们都是忏悔者

                                      赏析:莲心儿 

公历每年的3月5日或36日,是24节气中的惊蛰,是农历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该节气在历史上也曾被称为“启蛰”。《夏小正》曰:“正月启蛰”。在现今的汉字文化圈中,日本仍然使用“启蛰”这个名称。

惊蛰时节开始天气渐暖,寸草萌绿迎着春晖,桃李杏也跟着花开,偶有听得到春雷乍响,这时候也是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的季节。于是在惊蛰到来前后,文人们便会挥笔撰文写诗,抒发自己的情态心怀自己的情怀。此诗就在其列,有一定的代表性作者在本词中,以抒情含蓄、幽雅和婉的层层描述,以时届惊蛰,云雾集结要下雨的样子,鹧鸪时有鸣啼不止,雷声隐隐一阵阵,绿杨随风频频舞动,杏花开的正浓拂墙而列,燕支这可做胭脂的花蒙上了露水等细节的描画,使这首词中处处呈现出了春日的景色。词末更点出了“花梢缺处,画楼人立”,顿使景中有人,意境全活,全然浮游于读者的眼前。真真是有声有色、形神兼备的一首佳作啊!

我们读来可以想见得到:楼阴缺处,栏杆的影子静静地躺在房前,空中正有皓月一轮。月光洒照着房屋,满天露清风凉,杏花洁白如雪。

隔着朦胧的夜雾,听催促时光的更漏下,铜龙滴水声声如哽咽。房里帷幕昏暗,烛火结了灯花……作者只做了一会儿春梦,便游遍了江南美景。整首词下来真的是引人入胜、不禁令人遐思神往起来。这让我想到眼下正值疫情的影响,人们自觉和不自觉的都在禁足不得出门。春天是多么美好,可这春光再好,人们也无法去及时品赏驻足。内心不由得追忆起之前的每一个春天来,也只好请求春天的原谅,也只能按捺心情,看书听景,此春,也只有梦游天下春景,聊以慰藉郁结躁动的心绪了。

在这个春天,我们都是忏悔者。






惊蛰 · 古诗词赏析

《清溪松阴图》

  明:唐寅

长松百尺荫清溪,倒影波间势转低。

恰似春雷未惊蛰,髯龙头角暂皤泥。

 转折点与方向感

                                      赏析:全浩 

唐寅的才华和经历很像柳永,因为很意外地没有进入仕途,而把生活的重心放在了纯艺术领域。他这首诗透露了低迷现状和高昂理想之间的困局。溪边的松树好像苍龙一样在等待着惊蛰的春雷,暂时囿于尘泥之中。他的《临终诗》:“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可见他自认为一生好像活在地狱之中,是多么的让人怜惜。而同时代和类似经历的王阳明,却活出了不一样的人生。阳明先生在各种险境中,反而感悟了真理,并且开办学堂,做了大量的民间教育工作——宋朝的苏东坡也是这样。以唐伯虎的才学,也是完全可以帮助百姓普及知识、改善生活的。但可惜他和很多文艺人才一样,只看了历史经典的字句和绘画艺术的形貌,却没有看透其中的真意和精神,包括对松树和惊蛰,也没有明白它们的隐喻所指。

人类个人和全体的意识“觉知”,是需要遇到一些事件来启示的,这些事件就如同惊蛰。小转机有小事件,大转机有大事件。这就是“格物致知”。想到炼金术士对牧羊少年说:“在实现一个梦想之前,世界之魂永远都会对寻梦者途中所学到的一切进行检验。这种做法并无恶意,仅仅是为了不让我们远离梦想,并让我们获得寻梦过程中学到的经验教训。”人处世,必然会有所遭遇,会体验到自然的巨大和人类的渺小。而人的伟大,却正是在这样的对决中彰显出来。渡过难关之后,人类又不能抱着自诩的片刻伟大不放。人类的谦卑和利他,让人类真正融入到自然及宇宙至高的伟大之中,真正成为伟大本体的一部分。挫折是上天对一个人的才能进行打磨——深造其醇厚和力度,意外是奇妙的转折点。并且,更关键的是让他们明白才智的用途和方向!

很多有才华的人,是有天地灵气的,但是他们需要明白:生命的方向究竟是什么?很多当今的人,没有明白:学习究竟是为什么?人要追寻和践行的是“明明德和亲民”,知识分子首要的使命和价值体现是像王阳明和苏东坡那样,把自己的才学分享给普通大众,而不是把人生目标定为高官厚禄和娶多几个妻妾。才子的低落悲怀,是因为觉得自己失去了价值感,那什么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呢?如果把人生价值仅仅联系在世俗社会和封建君主身上,则跳不出命运的苦厄必然;如果把人生价值联系到,为自身之外的众生传道与服务,我们的生命力就会如春雷与苍松。






惊蛰 · 古诗词赏析

《甲戌正月十四日书所见来日惊蛰节》

 宋:张元干

老去何堪节物催,放灯中夜忽奔雷。

 一声大震龙蛇起,蚯蚓虾蟆也出来。


 与快乐相见

                                      赏析:幽月青痕 

诗人大多是多愁善感的喜欢以文来叙怀,也就是因为诗人情感细腻,极其细微的事物都会调动全身心的文艺细胞来抒发喜怒哀乐之情。诗人的洞察与感应和天地赋予的灵性是分不开的,什么是灵性?天人感应的觉知,这种觉知是具有独特的属性,人人具有诗性只不过就看这粒种子你把它种在什么地方。

三月花开,杏花、梨花、桃花……花团锦簇更会引来勤劳的小蜜蜂来回奔忙。三月也当时“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丝线在手中,风托纸鸢游弋于蓝天白云之间是何等的欢畅,想那路过的飞鸟都会惊诧,为什么那只鸟飞得那么高?三月有春寒料峭也有和风细雨都能够让人感受到不一样的情怀。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有着非凡的意义,尤其对于2020年来说许多人期待惊蛰中的那声响雷能够化腐朽为神奇为世人带来春天的明媚,虽说身处春天却没能够在大自然的怀里肆意的撒欢算是缺憾。张元干的这首古诗简单易懂并没有多愁善感相反多了豁达和乐观更有诙谐风趣在词句中显现。对于岁月带走年华的坦然更加让诗人有了温度,虽相距千年并不影响读完全诗,莞尔一笑,快乐就是这么简单,自从遇见了诗词又添了一分。



     


惊蛰 · 古诗词赏析

《南歌子》其二

唐末:张泌 

岸柳拖烟绿,庭花照日红。

数声蜀魄入帘栊。惊断碧窗残梦,画屏空。


 《满树桃粉,娇艳的让人心悸

                                      赏析:如故 

在我住的地方,虽不是江南,但总能寻得一片湖水,湖岸总有柳茵。柳绿总能给湖岸带来欢趣,人们喜欢在湖边遛狗,顺便遛自己。让我觉得,再冷的地方,都有回暖的时候。

露台的黄色腊梅将落时,残存冬天的余香,接着,白梅羞涩的开了。移步庭院,满树桃粉,娇艳的让人心悸。一切都跟着盛开了。池鱼、鸟雀、游虫,不可掩饰地,惊蛰。昨夜还魂入梦,也曾道梦里不觉身是客;今日惊鸿碧窗残梦,再叙画屏空。




让2020年充满诗意

摄诗文艺店《一日一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追随节气读诗歌——“惊蛰”诗赏析
古诗词节气诗画
惊蛰节气古诗词
微雨众卉新 一雷惊蛰始——唐代咏惊蛰诗赏析
【节气】雨水:雨水诗成杏花天
【鉴赏】清明古诗词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