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修园三字经   薛己

明代的薛己,号立斋,吴县人,著有《薛氏医案》。薛氏常用四君子汤、六君子汤、逍遥散、归脾汤、六味丸、八味丸主治疾病。陈念祖认为其医学论述多缺乏个人见解。

张璐,字路玉,号石顽,著有《张氏医通》,医论多宗张介宾之说,治病大多采用温补的方法。

中医学开始有文字记载,相传起源于岐伯和黄帝。后人托名黄帝和岐伯写成《灵枢》和《素问》二书,合称为《黄帝内经》。该书以君臣问答的形式,讲明了中医学经络、脏腑、运气、治疗方面的理论根源,奠定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被奉为中医学的鼻祖。陈念祖认为,虽然《神农本草经》成书在《黄帝内经》之前,而倡明用药之理,仍始于《黄帝内经》。


《灵枢》九卷和《素问》九卷,合而为《内经》,也就是《汉书·艺文志》所记载的《黄帝内经》十八篇,这两本书详细阐释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它们作为医学的经典,就像儒学的《诗》、《书》、《礼》、《易》、《春秋》5种经书一样重要。



自从《难经》这部书问世以后,中医学的内容就更加丰富了。《难经》相传为战国的秦越人,即扁鹊所著,共有八十一章,多数是阐述《内经》中的要旨,并补充《内经》中没有提及的内容,即使其中有与《内经》不合的地方,当时距离《内经》成书时代不远,有一定的考证作依据,还是可信的。


到了东汉末年,出现了一位医家,名张机,字仲景,南阳人,曾在长沙做官,著有《伤寒杂病论》和《金匮玉函经》。


《内经》详细论述针灸疗法,商汤的伊尹用汤液治病,扁鹊和仓公也如此沿袭。至东汉,张仲景开始用方药治疗杂病和伤寒,其方都源于神农和黄帝相传的经方,而集其大成。张仲景倡导的“六经辨证”,使中医学术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



张仲景著有《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王肯堂称《伤寒论》义理如神龙出没,首尾相顾,鳞甲森然。金匮玉函,表示宝贵秘藏的意义。陈念祖认为其中的处方不是张仲景自己创造的,而是上古圣人流传下来的,即所谓的经方,书中的药物都来源于《神农本经》。方与病一一对应,方与药一一对应,所投必效,如桴鼓之相应。



张仲景是医生中的圣人,学儒学的人不能舍弃至圣之书而求道,学医的人怎么能不看仲景的书就学习治病呢?他的著作在诊断、治疗方面树立了辨证论治的典范,成为学医的必由之路,像桥梁一样。


到了唐代后,又出现一个著名医家孙思邈,是华原人,隐居太白山。著有《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各30卷。宋仁宗命高保衡、林亿校正,后列《禁经》二卷。现分为93卷,陈念祖认为,与《金匮要略》相比,虽然内容稍有些杂乱,但用意奇特,用药巧妙,也自成一家。


继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之后,有王焘著的《外台秘要》,共40卷,分1104门,其理论多以隋代医家巢元方的学说为依据。这两部书是唐代医学的代表作,一直为医学界所重视。


陈念祖认为唐代以后的作品和古典医籍没法相比,就像用红的颜色来和紫的颜色相比、郑卫音乐与古代雅乐相比一样,不能使人振奋精神。


到了金代的李东垣(即李杲,字明之,号东垣老人),注重调理脾胃。李杲生于世宗大定二十年(1180),金亡入元,第17年去世,终年72岁,所以也有的书说他是元人。著有《脾胃论》、《辨惑论》、《兰室秘藏》。后来有人将李杲的书与其他医家的著作合刻,称为《东垣十书》。



李杲在医学上重视调理脾胃,善于用温燥之品升发脾胃清气,如常用补中益气及升阳散火之法,用药选苍术、白术、羌活、独活、木香、陈皮、葛根等。


有人认为李杲(东垣)处方用药如韩信统兵作战,多多益善,药味较多,比较庞杂,不够纯正。然而他重视脾胃的医学理论确有可取之处。


金代的刘完素,字守真,河间人。他的事迹在《金史·方技传》中有详细的记载。他提出“六气皆从火化”的理论,故称主火的学说始于刘河间。


刘完素的理论,在《内经》的基础上有所发挥。如《素问玄机原病式》即是根据《内经·至真要大论》多以火立论的理论而成,但又没能参透《内经》的要旨。如火之平气曰升明,火之太过曰赫曦,火之不及曰伏明,其中虚实的辨别,好像寒冰与炭火完全相反一样。

【原文】一二方 奇而妥如六一散、防风通圣散之类,皆奇而不离于正也。

【语译】 刘完素所拟定的一些方剂,如六一散、防风通圣散等,均出奇制胜,但又不离经叛道。

刘完素虽然提出了辛凉解表、清热解毒、养阴退阳等治疗法则,但其所用方剂六一散、防风通圣散、黄连解毒汤、凉膈散等远不如后世银翘散、桑菊饮、桑杏汤、沙参麦冬汤诸方更为贴切


 元代的朱震亨,字彦修,号丹溪,金华人。他处方用药出类拔萃,同辈人难于匹敌。

【原文】阴宜补 阳勿浮《丹溪心法》以补阴为主,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诸家俱辨其非,以人得天地之气以生,有生之气,即是阳气,精血皆其化生也。

【语译】 朱震亨认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所著的《丹溪心法》以补阴为主,避免阳气的浮动。其他医家都认为这是不对的,因为人得天地之气而生,有生之气,即是阳气,精血都是由阳气化生的。

【原文】杂病法 四字求谓气、血、痰、郁是也。一切杂病,只以此四字求之。气用四君子汤,血用四物汤,痰用二陈汤,郁用越鞠丸。参差互用,各尽其妙。

【语译】 可以从气、血、痰、郁四字中寻求治疗杂病的方法。朱震亨对于气虚证,用四君子汤治疗;对于血虚证,用四物汤治疗;对于痰证,主用二陈汤治疗;对于郁证,主用越鞠丸治疗。


又如张子和,号戴人,治病多采用攻法以祛邪。他所写的书中,常用大黄、芒硝、牵牛、芫花、大戟、甘遂之类的攻下药物,以达祛邪安正治病的目的。

【原文】中病①良 勿太过子和之法,实症自不可废,然亦宜中病而即止;若太过,则元气随邪气而俱散,挽无及矣。

【注释】 ①中病:用药物治疗疾病,获得显著疗效的时候。

【语译】 张从正(子和)攻下的治疗方法,实证当然是可以使用的。但应注意,当治疗获得显著疗效的时候,就应停止用药,如果继续服药则容易使元气随邪气散失,损伤正气,到时候挽救也来不及了。


刘完素(河间)、张从正(子和)、李杲(东垣)、朱震亨(丹溪),都生活于金元时代,在当时很有影响,后人把他们称为金元四大家。这是《张氏医通》对金元四大家的考核,这才是对的。



但在李中梓(士材)所著的《医宗必读》一书中,却错误地称张仲景、刘完素、李杲、朱震亨为四大家。陈念祖认为张仲景为医圣,怎么能与刘完素、李杲、朱震亨三个人相提并论。



陈念祖认为明代以后医书众多,可谓汗牛充栋,学医之人可以博览群书,以扩大见识,但不是所有医家所写的书都是善本。


金坛的王宇泰即王肯堂著有《证治准绳》。陈念祖认为该书虽然没有特别值得吸取的精华所在,但还算比较详细而完备,也是学医者必备之书。


上述医家虽然都称自己学本仲景,说是长沙的私淑弟子,然而真正登堂入室者寥寥无几,他们都只能是在门外徘徊的人。但这仅是陈念祖的个人看法,实际上述医家在继承《内经》、《伤寒论》等经典著作的基础上,都有所前进,有所发展。

到了清代,唯有柯琴(韵伯)能严格遵守《伤寒论》的法度,著有《伤寒论注》、《伤寒论翼》,为发展仲景学说作出了贡献,同时还彰明弘扬了《内经》的学术思想,对后世有一定的影响。

李中梓,号士材,著有《医宗必读》、《士材三书》。他的著作比较通俗易懂,且能遵守常法,为初学者必备之书。


明代的张介宾,字会卿,号景岳,山阴人。著有《类经》、《质疑录》。全书所用的处方,均出于《新方八阵》,这些处方其实不足以称为名方。古圣人在明白造化机理,探明阴阳本质的基础上,创制一首方子,这不是一般的思考就能达到的境界。如果仅以熟地补阴、人参补阳、姜附祛寒、芩连除热,随便拿几味药,就可以说是名方,又何必定方子为某某方呢?即陈念祖认为张介宾的上述方剂不能视为名方,不能与经方相提并论,学术见解是有一定偏颇的。


张璐,字路玉,号石顽,著有《张氏医通》,医论多宗张介宾之说,治病大多采用温补的方法。


至于诊脉的方法,当首推明代李时珍所著的《濒湖脉学》。然而陈念祖认为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杂收诸说,反乱《神农本经》之旨”,这是欠公允的。

以上所述诸家,学术上各有所长,我们要有所选择,择优从之。

【原文】揆①诸古 亦荒唐理不本于《内经》,法未熟乎仲景,纵有偶中,亦非不易矩矱②。

【注释】 ①揆(kuí):衡量一下的意思。

②矱(yuē):法度,规矩准绳的意思。

【语译】 陈念祖认为上述诸家所著之书,与古典医籍相比,则不免显得有些荒诞不经,医理即不全本于《内经》,也没有完全效法仲景,即使与经典偶有合拍,也非不变的规矩准绳。

【原文】长沙室 尚彷徨①数子虽曰私淑②长沙,升堂有人,而入室者少矣!

【注释】 ①彷徨:游移不定,不知道往哪儿走好。

②私淑:本于《孟子·离娄下》:“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之诸人也。”后人对自己所敬仰而不得从学的前辈常自称为“私淑弟子”。

【语译】 上述医家虽然都称自己学本仲景,说是长沙的私淑弟子,然而真正登堂入室者寥寥无几,他们都只能是在门外徘徊的人。但这仅是陈念祖的个人看法,实际上述医家在继承《内经》、《伤寒论》等经典著作的基础上,都有所前进,有所发展。


字韵伯,号似峰,浙江慈溪(今余姚县)人,生活于清代康熙雍正年间(1662—1735)。于中医理论研究颇深,对《内经》、《伤寒论》尤有独到之处。曾著有《内经合璧》一书以阐发《内经》,可惜现已亡佚不见。另著有《伤寒论注》、《伤寒论翼》、《伤寒附翼》,合称《伤寒来苏集》,是其学术上的代表作,反映其研究《伤寒论》的学术观点。

②宪章:法度。此处指《伤寒论》的学术思想。

【语译】 到了清代,唯有柯琴(韵伯)能严格遵守《伤寒论》的法度,著有《伤寒论注》、《伤寒论翼》,为发展仲景学说作出了贡献,同时还彰明弘扬了《内经》的学术思想,对后世有一定的影响。

【原文】徐尤①著 本喻昌

徐彬(号忠可)和尤怡(号在泾)对《金匮要略》的注解,基本上是依据喻嘉言的学说。嘉言名昌,江西南昌人。崇祯中凭选举入都,始终没有取得什么成就,就专于从医,著有《尚论篇》,其中的主张有些太过,而他所著的《医门法律》还是能正确阐发《金匮要略》的秘旨。

徐彬(号忠可)和尤怡(号在泾)对《金匮要略》的注解,基本上是依据喻嘉言的学说。嘉言名昌,江西南昌人。崇祯中凭选举入都,始终没有取得什么成就,就专于从医,著有《尚论篇》,其中的主张有些太过,而他所著的《医门法律》还是能正确阐发《金匮要略》的秘旨。



清代比较有成就的医家,要算钱塘的张志聪(字隐庵)与高世栻(字士宗)。他们两个同时学医,因与当时其他人思想不合,就闭门著书。所注解的《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书,均属于大手笔,以发前人所未发,为汉后第一书。而时下的医者,深畏其医理的深奥,而望洋兴叹,不敢问津。



研究中医学欲将其发扬光大,必须注重《内经》、《伤寒论》等经典医籍的学习,法乎上,得其中。切不可只以《医方集解》、《本草备要》、《医宗必读》、《万病回春》、《本草纲目》、《东医宝鉴》、《冯氏锦囊》、《景岳全书》、《薛氏医案》等书为捷径,而忽略了经典医籍的学习。时下医生,连上述著作都没有过目,只择其数十种庸陋之方,希望治愈患者,就更不足论道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代医家传记
清代医家陈修园,经方大家。
2305879284507476093-3458800789114323561-导论
书库 子部 类书类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 卷四百六十六
中医发展简史
【医疗秘方】《医学三字经》白话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