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川金针叶心清教授  .神经衰弱

四川金针叶心清教授。

17.神经衰弱对以头痛、眩晕、失眠和低热为主症,甚至出现抽搐者,

治疗大法要抓住肝、肾、脾三脏。

以调肝为主,养阴为先,健脾为辅。


针刺三阴交、足三里,留针30分钟以养阴健运,点刺期门以平肝阳,泻神门以宁心神,刺大椎、中脘以通调督任,和顺气机。


如发作性头晕、胸闷,

不能言语者,针双侧三阴交、足三里、灵道,留针30分钟,

点刺大椎、中脘、双侧神门、右侧期门。针刺隔日1次。



如头晕、头痛、失眠者,

针双侧足三里、三阴交、大椎以调整阴阳,刺太阳以止头痛,刺双侧神门以宁神,刺右侧期门以疏肝,针刺隔日1次。


(三)金针医案举隅


1.神经衰弱熊某,男,32岁,住九龙坡西艺,1953年7月29日来诊。眼视线差,神经衰弱。针刺太阳、风池、期门、足三里。


1953年8月30日复诊。眼视线差,两肩部作痛。针刺太阳、风池、肩髃、攒竹、足三里、颊车、丝竹空。

1954年2月27日复诊,眼视线差,神经衰弱。针刺太阳、风池、期门、足三里、膝眼。


按语:患者神经衰弱、视力减退皆因血虚血燥生风而致,先生先以风池、太阳祛风为主。但“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故配伍足三里、期门以养血行血。足三里为足阳明之合,补益气血之要穴;期门为肝之募穴,又为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为调节气血之要穴。本案很好地反映出先生“治血”的心法,值得仔细研究。



2.失眠(1)潘某,女,30岁,1954年8月12日来诊。失眠,头昏,食少。针刺风府、攒竹、太阳、中脘、期门。


1954年9月14日复诊。失眠,头昏,食少。针刺风池、期门、太阳、中脘。

1954年10月25日三诊。失眠,头昏,食少。针刺风府、期门、太阳、中脘、攒竹。

1955年2月3日四诊。失眠,头晕痛,饮食少纳。针刺风府、太阳、中脘、期门。


按语:先生对血虚风燥之证少用穴性峻猛之方。案中期门一穴的使用,涵义深刻,直中血与风之联系。期门是肝经募穴,穴名意指中部的水湿之气由此输入肝经,故而可养血润燥以祛风。


(2)周某,男,29岁,1954年9月14日来诊。失眠,头昏。针刺风池、攒竹、三阴交。1954年10月8日复诊。失眠,头晕。针刺风池、太阳、攒竹、三阴交。

按语:此案改用三阴交,似更重视脾、肾、肝三脏。



13.癫痫持续状态抽搐、神昏、高热、无汗者,可针神门(双侧),刺大椎、期门(右侧)。神志转清后,行走不便者,针刺患侧足三里、三阴交、昆仑、太溪、行间、太冲等穴位。


郑魁山

26.清心醒神方

处方:内关、人中、合谷、丰隆。

手法:人中向鼻中隔斜刺,以有泪为度,内关、丰隆用凉泻法,使其产生凉感,合谷用怪蟒翻身法,以祛风豁痰、清心醒神。

主治:疯狂、癔病、脏躁症、精神病。

诗曰:清心醒神取内关,怪蟒翻身合谷边,人中丰隆凉泻法,疯狂脏躁即可安。



黄竹斋弟子

3.劳伤神经衰弱病

病历号20251王某,女,29岁,沈阳人,鞍山市商业局干部文化学校职员。病史:患头痛眩晕,失眠,胸满3年余。1957年12月25日入院。症状如前,两手脉数,西医诊断为神经衰弱病。


黄老诊为:劳伤神经衰弱病。

治疗:为针百会、风池、丝竹空、中脘、期门等穴,隔日一次。

服柴平汤40剂,牛黄清心丸20丸,天王补心丹330g。

结果:诸症逐渐消失,精神饮食恢复正常。于1958年1月5日出院。


郑魁山

魁山先生说:“他举铁棍打我时,我顺手点了他一下,扎了他一针。”(用点穴法点期门、白虎摇头法针合谷)。魁山先生接着说:“你们请我来,却把我同,疯子的力量还很大,4天前6个青年给疯子送饭,他将碗和盘子砸碎,饭菜倒了满地,6个人也被打伤了……。”

魁山先生即给疯子针人中,留针10分钟,患者稍微清醒后,摇摇晃晃地站了起来,从此就不再打人、砸东西了。但患者的母亲害怕再犯病,让患者每天吃住跟魁山先生在一起,左右不离。

郑魁山先生每天给他针百会、合谷或内关、神门或中脘、丰隆等穴,用凉泻法,以清心醒神,祛风豁痰,并辅以心理疗法,以除本因之患。治疗1个月,患者彻底恢复了健康,后来做中医


金伯华教授认为:

亚健康状态主要病机是心肾不交、脾失健运、气机失和。治疗当交通心肾、理气健脾、疏肝利胆、通达三焦。

处方:内关、三阴交、足三里、中脘、灸神阙,以补法为主。

内关宁心神、养心阴、通心络、振奋心阳;足三里补益气血、调和阴阳;三阴交滋阴益肾、健脾利湿、疏肝利胆、化滞行瘀;中脘通达三焦,调节五脏六腑之气血;灸神阙温煦脏腑、调阴阳。以上5穴配合治疗“亚健康”,体现了整体观念的原则。

(3)注意事项保证合理的膳食和均衡的营养。其中,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人体不能合成维生素和矿物质,而维生素C、B族维生素和铁等对人体尤为重要,

因此,每天应适当地补充复合维元素片;调整心理状态并保持积极、乐观;及时调整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增加户外体育锻炼活动,每天保证一定运动量。



失眠

(3)治疗方法以宁心安神、补益心脾、交通心肾、调和胃气为法,

取心、脾、肾经穴位及膀胱经背部俞穴,以补法、平补平泻法为宜。

处方1:安眠(奇穴)、内关、神门、足三里、三阴交双侧补法。

处方2:心俞、厥阴俞、脾俞、肾俞、太溪穴双侧补法。


胸闷心烦加膻中、大椎、陶道;

肝阳上扰加双侧肝俞、胆俞、太冲;

饮食无味加中脘、胃俞、隐白;

心肾不交、心烦不眠加魂门、魄户、命门、太溪。


方义:内关为心包经络穴,神门为手少阴经原穴,两穴相配,既宁心安神,又抑心悸、心烦、入睡难,

足三里、三阴交,一为阳明胃经合穴,一为肝、脾、肾三经交会穴,取之和胃安神,协调三阴,调和气血,

安眠、心俞、脾俞等背部俞穴,可养心脾、补气血,


隐白可治多梦易惊,心俞、肾俞可交通心肾,泻心火,

太溪补肾水,肝火上扰,

肝俞、胆俞清泄肝胆之火。



田从豁

治则:补益心血,养心安神。

处方:百会,神庭,神门,三阴交,足三里。

方药:生熟地各10克,元参10克,北沙参15克,丹参15克,川芎10克,羌活10克,赤芍10克,升麻10克,藿香15克,黑芝麻10克。治疗经过:上方针刺10次,服中药10剂,患者夜间睡眠7~8小时,梦减少,醒后无头目不清等症。




王乐亭弟子

(一)督脉十三针用于治疗情志病的理论依据“


督脉十三针”取穴于督脉,从上至下依次为:


百会、风府、大椎、陶道、身柱、神道、至阳、筋缩、脊中、悬枢、命门、腰阳关、长强。

配穴从百会至筋缩,以通督镇痉为法,从脊中至长强,以培元补肾为法,

总体上则有疏通督脉、补益脑髓、调和阴阳、镇定安神的功效,临床上主治中风偏瘫、癫痫、腰背痛、脑和脊髓损伤所致瘫痪、失眠等证。

.治疗方法

(1)针灸处方:所有患者均针刺“督脉十三针”,

肝郁化火型加合谷、太冲,用泻法,以镇静安神、疏肝清热;

心脾两虚型加神门、三阴交,用补法,以补益心脾;

心胆气虚型加通里、阳陵泉,平补平泻,以安神定志、养心壮胆;

阴虚火旺型加太溪、太冲,太溪以滋阴降火,泻太冲以安神宁心。

每周针刺3~4次。


操作方法:采用0.35mm×40mm的毫针,针刺“督脉十三针”时应从百会至长强,从上至下针刺,针刺后采用捻转补法使其得气,而后留针30分钟。


特别应注意针刺时手法宜轻,则更能达到安神定志之功效。

(2)中药处方

肝郁化火型:以柴胡疏肝散合酸枣仁汤及白头翁汤为主,加远志、菖蒲、龙胆、羚羊角粉(代)等,以疏肝解郁安神,除肝胆之热。


心脾两虚型:以归脾汤为主,加菖蒲、浮小麦等,以健脾养心、养血解郁。


心胆气虚型:以温胆汤合半夏秫米汤为主,加远志、柏子仁等,以补益心气、温胆和胃安神。

阴虚火旺型:以升降散合酸枣仁汤为主,加黄柏、栀子、水牛角粉(代)等,以清热降火、养阴安神。


依据患者情况,每隔1~2周调整一次处方。


3.治疗效果 在门诊治疗中,往往在经过前两周治疗后患者会自觉明显好转,夜间睡眠时间明显延长,睡眠质量也有很好改善。


情志方面的恢复则较慢,一般1个月左右会好转很多,自觉情绪压抑程度好转,烦躁易怒症状减轻。同时在治疗过程中我们也一再对患者强调,此病的疗效好坏与患者本人自我的情志调节密不可分,在治疗期间尽可能多休息、多运动,避免情志上的再度刺激,并且一定要坚持治疗,不轻言放弃。虽然最终治愈的患者是少数,但是好转者却是多数,如果能坚持治疗,其效果自然会更好。



王乐亭

八、郁症

例1:王某,女,43岁。初诊日期:1974年3月25日。自述平素多思多虑,好生闷气。近半年来,心情苦闷,突然语言不利,说话吐字不清,自觉舌根发硬,舌头发短并向舌根部收缩。胸口堵闷,饮食无味,食后脘腹胀满。半年来一直不能工作,精神萎靡不振,睡眠差,多梦,二便自调,月经尚正常。曾经某某医院检查,诊断为神经官能症。经中西药治疗未效。面色黄,体瘦。舌苔薄白略干,脉沉细弦。



例3:金某,女,50岁。初诊日期;1963年9月14日。心悸失眠半年。患者于1963年3月由于忧虑,加之操劳过度而致心悸、气短、失眠、记忆力减退,曾服中药效果不显,近来仍感头晕头胀,饮食减少,大便干燥,小便正常,面色黑而无泽,体瘦。舌质淡,舌尖红,语声无力,脉沉缓。

【辨证】思虑过度,心脾两伤。

【立法】补益气血,养心安神。

【处方】方1:神门、内关、中脘、气海、章门、足三里、三阴交。

方2:五脏俞加膈俞方。两组配方交替使用,每周3次。

【手法】补法。

【治疗经过】针治12次,失眠、心悸、气短大为好转;又继用上法治疗1个月,症状皆除。


例4:李某,女,32岁。初诊日期:1967年11月7日。失眠多梦已3年,伴有头晕、头痛、心悸、气短、健忘等症。劳累后则诸症加重,手足经常发凉,饮食尚可,二便自调。面色无光泽,体瘦,舌苔薄白,脉沉细。

【辨证】心脾不足,阳气虚衰。

【治法】补益心脾,温阳安神。

【处方】方1:神门、内关、百会、神庭、中脘、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关元(灸)。

方2:五脏俞加膈俞方加风池。两组配方交替使用,隔日1次。


【手法】补法。【治疗经过】针刺6次,诸症好转。继以上方治疗6次,症状大减。再继续针灸4次,痊愈停诊。随访2月情况良好。




八、安神定志法

【组方】神庭、本神、中脘、气海、天枢、神门、三阴交。

【功能】滋阴益气,交通心肾,镇惊定志,和中安神。

【适应证】因惊恐所致不寐、惊悸、神志不宁。

【加减法】肝气郁滞:加内关。肝肾阴虚:加太溪。肝阳上亢:加太冲。

【注解】(1)安神定志法主要针对七情之中的惊恐,是指人在突然间感受惊吓,超过了自己所能承受的范围,从而导致神失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神经衰弱调治全攻略,快快收藏
62%的猝死都是由心脏骤停导致!针灸八大穴位,告别心慌慌
中医针灸治疗失眠病例分析
通里的定位和主治,通里怎么找最简单图片
针刺治疗失眠
针灸大师治失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