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郭维琴教授认为高脂血症属

郭维琴教授认为高脂血症属于中医学“污血”范畴,病位在脉。脉主血,脉中之血不洁谓之污血,指水谷不化之痰湿,过盛入脉之浊气及瘀滞之血在脉中结聚而成,并不单指瘀血。基于临床观察,郭教授发现高脂血症患者多有肥胖、心悸、乏力、自汗、舌体胖大、边有齿痕等表现,故总结出本病病位在血脉,基本病机为脾虚,痰瘀互阻,病性为本虚标实,本虚于脾,标实于痰湿血瘀。针对高脂血症脾虚、痰瘀互阻的基本病机,遵循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为原则。郭教授主要采用健脾消痰化瘀来治疗,重在整体调节,标本兼顾,扶正祛邪。自拟降脂通脉方(红参、山楂、泽泻等),红参为补气药,凡五脏脏气不足、体弱气虚时均可应用,为君药。山楂消食化积、活血散瘀作用,且尤善化肉脂之积,张锡纯谓“若以甘药佐之,化瘀血而不伤新血,开郁气而不伤正气”,因而与红参等甘药合用,助脾行气运化,消食化积,散瘀化痰,而为臣药。泽泻祛痰利湿,使气清血活,血脉流畅,助山楂祛痰利湿,使气清血活,血脉流畅。

5.袁长津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将高脂血症的病因病机概括为:痰浊内阻,脾虚失健;肝失疏泄;肾气虚衰。相应治则及方药:①健脾祛痰化浊,方药:二陈汤合五苓散加减:法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5g,泽泻25g,白术12g,炒山楂15g,炙甘草6g;②疏肝利胆化浊,方药:小柴胡汤加减:柴胡12g,黄芩10g,法夏10g,白芍15g,炒枳实10g,炒山楂18g,虎杖15g,郁金10g,炙甘草6g,炒山栀10g,赤芍10g。③益肾利湿化浊,方药:杞菊地黄汤加减:北枸杞15g,熟地黄25g,茯苓15g,泽泻25g,怀山药15g,牡丹皮12g,山茱萸10g,菊花10g,麦冬15g,炙甘草6g。

6.魏品康教授认为,高脂血症多因嗜食肥甘,导致湿热内蕴,气血不畅;或因年老体衰,或因久病伤及脾肾,导致脾肾阳气亏损,蒸腾气化失司,膏脂输化障碍,形成痰湿内阻,反渗入血,累及脏腑。如果痰浊累及脾胃,则脾运化无权,胃纳受阻,脾虚湿滞;如果痰浊侵入肝肾,痰瘀化火,而致肝肾阴虚;病久则痰瘀滞于心胸,故临床多见痰湿内阻、脾虚湿滞、肝肾阴虚、痰瘀互结等症型。基本病机为机体输化失常,致膏脂生成,形成“血中痰浊”,尤以脾虚痰湿内滞证为主。病理性质总属本虚标实,本虚主要表现为脾肾阳虚,或肝肾阴虚;标实主要为痰瘀互结。魏教授强调,高脂血症患者皮肤光亮、油腻,发质油滑,耳垢多湿润,常有黄色瘤发生于眼睑、肌腱、皮下等处。如瘤体色呈橙黄色,发于眼睑,如米粒大小,椭圆形,或呈结节状,多属痰湿内阻所致;瘤体呈淡黄色,其色不鲜,多发于四肢躯干(肘、背、臀部),呈米粒、黄豆或核桃大小,质柔软,多为脾虚痰湿阻滞;瘤体呈黄棕色,米粒或火柴头大小、突出丘疹,消退后不留痕迹,为病久、肝肾阴虚所致;瘤体呈黄色色泽暗淡,同时伴有胸闷心痛,为痰瘀互结之象。

魏教授临证辨证分型及用药如下。

(1)痰湿内阻型

辨证要点:体型肥胖,喜食肥甘,便溏,舌苔白腻,脉滑。

治则:消痰降脂、化湿泄浊。方药:导痰汤加减。法半夏、制南星各15g,陈皮30g,茯苓5g,炙甘草6g。

(2)脾虚湿滞型

辨证要点:头身困重、精神萎靡,便溏,舌质淡胖、苔白腻,脉濡缓。

治则:健脾益气、消痰降脂。

方药:导痰汤合四君子汤加减。法半夏、党参各15g,陈皮10g,白术12g,茯苓、生谷芽、生麦芽各30g,炙甘草6g。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些常见方药,都是老年痴呆的“克星”
打呼噜竟然有这么多危害,中医治法全部在这里,赶紧收藏吧!
【转载】论肝郁脾虚是脂肪肝的基本发病病机
论“脾肾两虚,痰瘀内阻”病机在衰老中的病理意义及其相关性
8个常见中成药辅治高脂血症,健脾补肾,清热祛湿,化痰行瘀
疾病分型概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