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结直肠癌的中医临床用药规律与中医证候分析

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中医药内服治疗结直肠癌的相关文献进行数据挖掘研究,分析出结直肠癌的中医用药及证候规律,并模拟出新方以供临床参考。通过层次挖掘,分析出已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及未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两类在用药频次、组方规律、四气五味归经、证候分布方面的差异。


方法:通过收集并筛选出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三大数据库上收载的近40年间关于中医药内服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文献,将文献中使用的处方及治疗的相关证候逐一输入进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运用平台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算法、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算法等方法,分析出结直肠癌的中医用药及证候规律,并模拟出新方以供临床参考。再对已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及未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两类进行层次挖掘,分析在用药频次、组方规律、四气五味归经、证候分布方面的差异。


结果:1.总体挖掘结果(1)本次课题共纳入289首处方,包含252味药物,其中出现频次最高的

前10位中药由高到低依次为白术、茯苓、甘草、黄芪、党参、薏苡仁、白花蛇舌草、陈皮、半枝莲、半夏。


(2)本次课题共计算出61个常见药对,其中,两味药的常见药对出现频次最多的为白术配伍茯苓;三味药的为白术、甘草、茯苓的配伍;四味药的为党参、白术、甘草、茯苓的配伍。(3)本课题共计算出24个核心组合及12个新处方。(4)统计得出,治疗本病临床所使用的中药多以性温、平;味甘、苦药物为主,多归脾、胃、肺三经。(5)对证候进行统计,得到相关证候出现的频次,其中出现频次前五的证型由高到低依次为:脾气虚证、脾虚毒瘀证、气血亏虚证、脾虚湿盛证、脾肾阳虚证。


2.层次挖掘结果(1)结直肠癌术后用药频次前10位的药物由高到底依次为:

白术、茯苓、甘草、黄芪、党参、薏苡仁、陈皮、白花蛇舌草、当归、半夏;


未行手术的结直肠癌用药频次前10位的药物为:

薏苡仁、甘草、白花蛇舌草、黄芪、茯苓、白术、半枝莲、党参、苦参、山药。

(2)结直肠癌术后中医治疗最常使用的药对前5位由高到低依次为:

白术-茯苓、白术-甘草、黄芪-白术、甘草-茯苓、白术-甘草-茯苓;


未行手术的结直肠癌则为:白术-茯苓、黄芪-白术、甘草-茯苓、甘草-薏苡仁、黄芪-茯苓。


(3)结直肠癌术后临床用药其四气多为温、平;而未行手术的结直肠癌临床所使用的中药则多为寒、温之品。两者临床用药的五味都为甘、苦较多,但两者甘、苦的药物数量所占比例却有所不同,结直肠癌术后使用味甘的药物占43.5%,味苦的药物占29.1%,未行手术的结直肠癌使用味甘的药物为38.8%,味苦的药物占35.2%。归经方面,两者未见明显差异。


(4)结直肠癌术后证候分布最多的前五个由多到少依次为脾气虚证、脾虚湿盛证、脾肾阳虚证、气血亏虚证、肝郁脾虚证;

未行手术的结直肠癌则为脾虚瘀毒证、湿热内蕴证、湿瘀毒结证、脾肾阳虚证、脾虚湿盛证。

结论:1.结直肠癌临床中医治疗使用药物最多的中药分别为白术、茯苓、甘草、黄芪、党参,常见药对出现频次最多的为白术配伍茯苓,可以看出临床医家在治疗本病时多以健脾益气为主,并兼以利湿、解毒、化痰等驱邪之法,虚实兼顾,用药则多使用补益和中、甘温之品。


2.结直肠癌患者行手术治疗后其特点多以正气不足为主,临床医家治疗也多偏向补益正气。用药频次较多多的药物为白术、黄芪、党参此类甘温补益之品。

3.未行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邪实而正虚,临床用药在补益之余,更注重清热解毒、利湿散结等对癌邪的攻伐。使用次数较多的药物中包含

薏苡仁、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此类具有攻邪作用的药物,苦寒的药物使用较已行手术的结直肠癌多。


4.证候方面,整体结直肠癌患者多以虚证较多,且以脾虚为核心,结直肠癌患者行手术治疗后的证候分布与之相似,而未行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的证候除虚证外还可见湿热、瘀毒、毒结等实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医大师治疗结直肠癌的用药规律分析
脾病的证素组合与用药特点探讨
治疗多寐方剂组方规律分析
【论文速递】基于关联规则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研究颜正华治疗泄泻用药规律
『名医经验』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李士懋教授治疗冠心病用药规律分析
【经验分享】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探讨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疾病用药规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