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五节 陈慧侬教授治不孕症十方2

六、两地汤

两地汤出自清代傅山《傅青主女科》,由生地黄、玄参、白芍、麦冬、地骨皮、阿胶组成,具有滋阴清热,凉血调经功效。方中生地黄、玄参、麦冬养阴滋液,壮水制火;地骨皮清虚热,泻肾火;阿胶滋阴养血;白芍养血敛阴。全方重在滋阴壮水,水足则火自平,阴复而阳自秘,则经行如期,阴平阳秘,气血运行通畅。黄绳武先生在《傅青主女科评注》指出:“两地汤妙在壮水以制阳光……全方不犯苦寒清热。重在甘寒育阴,育阴以潜阳,补阴以配阳,从而达到'水盛而火自平,阴生而经自调之目的’”。

陈师临床擅用两地汤合大补阴丸治疗不孕症见月经先期或月经过多,经色鲜红,或伴心烦易怒,失眠多梦,咽干口燥,舌质红,苔少,脉细数,适用于血热所致的卵泡发育不良、排卵障碍性不孕等。治宜养阴清热,凉血调经。方用两地汤,由于血热容易伤及阴血,而且女子经、孕、产、乳数伤于血,血常不足,治疗常在清热凉血的基础上予以滋阴养血之品,如石斛、麦冬、沙参、山茱萸、何首乌、熟地黄、黄精、女贞子、墨旱莲等。而且由于热容易灼伤营血阴液,煎熬成瘀,应酌加活血化瘀之品,如丹参、鸡血藤、当归、赤芍、桃仁、蒲黄炭、田七等。


七、桂枝茯苓丸

桂枝茯苓丸出自《金匮要略》,由桂枝、茯苓、牡丹皮、赤芍、桃仁组成,具有活血化瘀、消癥散结,为化瘀消癥之缓剂。方中桂枝温经散寒,活血通络;茯苓淡渗利湿,能利腰脐间血;牡丹皮、桃仁活血化瘀;等量之赤芍,以养血和血,可去瘀养血,使瘀血去,新血生;以蜜为丸,取其缓消癥积而不伤正。综合全方,乃为化瘀生新、调和气血之剂。

陈师临床擅用桂枝茯苓丸治疗不孕症见月经后期,量少或多,色紫黑,有血块,经行不畅,甚或漏下不止,少腹疼痛拒按,经前痛剧,舌紫黯,或舌边有瘀点,脉弦涩。尤适用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肿瘤、输卵管积水或盆腔炎性包块等属血瘀者。陈师认为,不孕症非肾虚所致也,血瘀也可引起不孕。妇人或因经期产后余血未净之时感受寒、热、湿之外邪,阻滞气机,气血运行不畅则瘀血内停;或忧思恚怒,血气不和成瘀,胞脉瘀阻,两精不能相合,导致无子,故治疗时当先攻后补,先活血化瘀以祛实邪,使得冲任气血运行通畅,复投以温养气血、补益肝肾之药。因此,活血化瘀、条畅气机为治疗不孕症血瘀证的总则。


八、苍附导痰丸

苍附导痰丸出自《叶天士女科诊治秘方》,是由茯苓、法半夏、陈皮、甘草、苍术、香附、胆南星、枳壳、生姜、神曲组成,具有化痰燥湿调经之功效,治疗形盛多痰,气虚,至数月而经始行;形肥痰盛经闭;肥人气虚生痰多下白带,肥盛女人无子者。方中二陈汤化痰燥湿,和胃健脾;苍术燥湿健脾;香附、枳壳理气行滞;胆南星燥湿化痰;神曲、生姜健脾和胃,温中化痰。全方有燥湿健脾化痰调经之功。

陈师临床擅用苍附导痰丸治疗不孕症所致月经延后,经量少、色淡质黏腻,渐至月经停闭,伴形体肥胖,胸闷泛恶,神疲倦怠,纳少痰多或带下量多,色白;苔腻,脉滑。尤适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形体肥胖伴有痰湿阻滞者。陈师认为患者素体肥胖,或恣食膏粱厚味,痰湿内盛,阻塞气机,冲任失司,躯脂满溢,闭塞胞宫,或脾失健运,饮食不节,痰湿内生,湿浊流注下焦,滞于冲任,湿壅胞脉,都可导致不能摄精成孕。陈师认为该病与脾肾的功能密切相关,《景岳全书》云:“痰之化无不在脾,而痰之本无不在肾。”脾肾素虚,水湿难化,聚湿成痰,痰阻冲任、胞宫,气机不畅,经行推后或停闭;痰阻冲任,脂膜壅塞,遮隔子宫,不能摄精成孕而致不孕;亦可因痰阻气机,气滞则血瘀,痰瘀互结于冲任、胞宫,不能萌发启动氤氲乐育之气而致不孕。治疗予以苍附导痰丸燥湿化痰,行滞调经,常加当归、川芎活血通经,调理冲任,淫羊藿(仙灵脾)、巴戟天、黄芪、党参补肾健脾以治本,先治标或标本兼顾,痰湿得化,再加强补肾调经助孕,经调而子嗣矣。

验案:莫某某,女,32岁,于2014年10月17日就诊。

主诉:婚后未避孕未孕2年,月经稀发10个月。

病史:患者婚后未避孕未孕2年,既往月经规则,自去年12月开始月经稀发,3月一行。末次月经9月25日。经量中,无血块,周期3个月,现服用达英-35治疗,体形肥胖,咳嗽,喉中有痰,舌淡苔腻,脉弦。血T:0.83mIU/ml(正常:0~0.75mIU/ml)。B超:子宫偏小,41cm×39cm×27cm,Em 5mm,双卵巢呈多囊样改变,左输卵管积水(29mm×25mm×22mm)。孕0产0。

西医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

中医诊断:月经后期。

辨证:痰湿型。

治法:燥湿化痰调经。

方药:苍附导痰丸加减。

处方:当归10g,白芍20g,川芎10g,陈皮5g,茯苓10g,法半夏10g,桃仁10g,丹参10g,苍术10g,川续断10g。15付,日1付,水煎服。

二诊(2014年11月3日):服上药后于10月26日经行,4天干净,周期30天,量中,有血块,无痛经,现头痛,余无不适,咳嗽,喉中有痰,本月停用达因-35。在上方基础加健脾益气之品,处方:当归10g,白芍20g,法半夏10g,陈皮5g,茯苓10g,甘草10g,川芎10g,白术10g,丹参10g,苍术10g,川续断10g,生党参10g。7付,日1付,水煎服。

三诊(2014年11月12日):月经周期第17天,大便溏烂,脉沉弱。B超(C16)Em 7mm,Rf 14mm× 16mm,左输卵管积水。舌淡,苔薄白,脉沉。在上方基础去川芎、苍术、生党参加益母草10g、淫羊藿(仙灵脾)10g。10付,日1付,水煎服。

四诊(2014年12月10日):月经周期第11天,于11月29天经行,5天干净,周期33天,经量中,有血块,无痛经。继续守方加减治疗3个月,月经周期正常,于2015年3月15日因停经45天复诊,查尿HCG阳性。考虑已经妊娠,予以补肾健脾安胎治疗。

按语:该患者月经稀发、体形肥胖、咳嗽咽中有痰,舌淡苔腻,考虑痰湿所致,由于痰湿阻滞,胞宮胞脉阻滞,冲任不调,导致月经后期。痰湿内停故出现多痰;痰湿困阻脾阳,则倦怠乏力,形体肥胖;舌淡边有齿印,苔薄白,脉沉均为痰湿的表现。治以化痰祛湿,活血调经,方选苍附导痰丸加减,方中四君子汤健脾益气,脾胃健运,痰湿不生;苍附导痰丸燥湿健脾,行气消痰;川续断补益肾精;川芎、当归养血活血。全方燥湿化痰,补肾调经,使得脾肾健运,冲任气血充盛,故冲任血海按时满溢则经调。

本病案应用苍附导痰丸治疗不孕症,体现了陈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审因论治”的学术观点。


九、二妙散

二妙散出自《丹溪心法》,由黄柏、苍术两味药组成,具有清热利湿之功效,主要用于湿热蕴结于下焦之诸证。方中黄柏为君,取其苦为燥湿,寒以清热,其性沉降,长于清下焦湿热。臣以苍术,辛散苦燥,长于健脾燥湿。二药相伍,清热燥湿,标本兼顾。加牛膝为三妙散,牛膝能补肝肾,祛风湿,引药下行。加薏苡仁成四妙散,薏苡仁能健脾利湿。

陈师临床擅用二妙散治疗湿热蕴结所引起的不孕症。临床常见多年不孕,或伴有经间期出血,平素带下量多色黄,小腹时痛,神疲乏力,骨节酸痛,胸闷烦躁,口苦咽干,纳呆腹胀,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细弦或滑数。适用于免疫性不孕、输卵管性不孕属于湿热蕴结者。

陈师认为,下焦易感湿邪,湿邪内侵则影响血气畅行致血行受阻,气郁成瘀,湿邪郁久化热,热灼津血进而瘀血内生,因而出现湿热致瘀,湿热瘀并存的证候。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湿热蕴结下焦,冲任阻滞,气血失调而难以成孕。如是抗精抗体阳性引起的不孕,则常用三七、穿心莲清热利湿化瘀;如是输卵管不孕,则加行气通络之王不留行、路路通、皂角刺、地龙、炮穿山甲、丹参等。在清利湿热的同时酌情佐以白术、茯苓、淮山药、党参健脾之品,使脾运而水湿自消。则湿热得清,瘀血得化,冲任气血复调故能摄精成孕。由于湿热蕴结下焦,为肝经和冲脉之所过,故治疗在清热利湿的同时,酌佐以引药入肝经、冲任经脉之品,如川楝子、牡丹皮、柴胡、郁金、香附等。

验案:范某,女,40岁,农民,于2013年9月10日初诊。

主诉:月经量少5年,未避孕不孕3年。

病史:患者自诉于5年前开始周期提前至21~22天,月经量减少,经期3天干净,经色鲜红,质地稠,无痛经。分别于1996年、2010年孕4W+胚胎停育流产,自2010年至今未孕。时觉带下量稍多,色黄,无臭气,舌红苔黄腻,脉沉细。

B超:子宫附件未见异常。子宫输卵管造影提示:双侧输卵管伞端轻度粘连。孕4产1,顺产1孩,自然流产2次,人流1次。

西医诊断:不孕症。

中医诊断:①月经先期;②月经过少;③不孕症。

辨证:阴虚夹有湿热。

治法:滋阴补肾,清热燥湿。

处方:二妙丸加减。

方药:地骨皮10g,黄柏10g,薏苡仁20g,苍术10g,白术10g,淮山药10g,桑叶10g,墨旱莲10g,何首乌20g,川续断10g。7付,日一付,水煎服。

二诊(2013年10月16日):月经周期第6天,于10月10日经行,经量少,3天干净,经色鲜红,无痛经,周期23天,口干口苦,腰酸,舌红苔黄腻,脉细沉。考虑经后期血海空虚,在清热利湿通络的基础上补肾养血,予以二妙散合养精种玉汤加减。方药:黄柏10g,薏苡仁20g,苍术10g,当归10g,川芎10g,白芍20g,熟地黄10g,何首乌20g,淮山药10g,鹿角胶10g(烊化),川续断10g,炮穿山甲10g,枸杞子10g,丹参12g。7付,日一付,水煎服。

三诊(2013年10月25日):月经周期第15天,喉间有痰,咽干痛,白带不多,外阴不痒,舌红苔黄腻,脉细。考虑湿热瘀结下焦,治以清热利湿通管,方选二妙散合保阴煎加减。方药:陈皮5g,茯苓10g,法半夏10g,甘草10g,黄芩10g,黄柏10g,川续断10g,薏苡仁10g,地龙10g,王不留行10g,丹参20g,石斛10g。15付,日一付,水煎服。

四诊(2013年11月15日):于11月2日经行,经量偏少,经色鲜红,4天干净,周期23天。B超(13/11):内膜1.1cm,卵泡回声最大为0.7cm×0.5cm。舌红苔黄腻,脉沉。考虑卵泡发育不良,输卵管欠通畅,继续予以补肾滋阴的基础上加用活血通络药。方药:枸杞子10g,覆盆子10g,菟丝子20g,甘草10g,五味子5g,黄柏10g,龟甲10g,鹿角胶10g(烊化),紫河车10g,炮穿山甲10g,地龙10g,王不留行10g。15付,日一付,水煎服。

五诊(2013年12月2日):于11月27日经行,4天干净,经量稍增加,色暗红,无痛经,周期25天,觉牙龈胀,头胀闷,舌红苔黄腻,脉弦。继续予以清热利湿通络之方药治疗,方药:陈皮5g,法半夏12g,苍术10g,甘草10g,黄柏10g,柴胡10g,薏苡仁20g,地骨皮10g,白芍10g,地龙10g,炮穿山甲10g,皂角刺10g。14付,日1付,水煎服。

六诊(2013年12月30日):停经33天。LMP:27/ 11×4天。仍咳嗽,咳痰,痰白质稀,无腰酸腹痛,无阴道流血,纳可,二便调,舌淡红,苔白腻,脉细滑。血:HCG 3493IU/L,P 13.55ng/ml。考虑患者2次胚胎停育史,为肾虚所致,根据中医治未病原则,未病先防,予以寿胎丸补肾安胎,且因痰湿咳嗽予三子养亲汤化痰理气止咳。方药:菟丝子20g,枸杞子10g,桑寄生20g,川续断10g,茯苓10g,柴胡5g,白术10g,茯苓10g,莱菔子10g,芥子3g,川贝母10g,紫苏子5g。7付,日一付,水煎服。

按:患者月经周期提前、经量减少、流产后3年不孕属于中医的月经先期、月经过少、不孕症。根据患者的舌红、苔黄腻、脉细,考虑患者阴虚湿热下注冲任所致。湿热内蕴伤及阴液,阴血亏虚故月经过少;湿热内蕴,热扰冲任,冲任不固,热迫血妄行故月经先期;湿热内蕴,气血运行不畅,湿热与瘀血相互搏结,冲任不通,而且湿热耗伤阴血,精血不足,冲任血海匮乏,不能摄精凝孕而导致不孕。湿热随经下注于前阴,日久生虫,湿热熏蒸,虫毒侵蚀而瘙痒难忍。故本病诊断为:①月经先期;②月经过少;③继发不孕。辨证为:阴虚湿热。治法:滋阴补肾,清热燥湿。方用二妙丸加减清利湿热,结合月经周期治疗,经后期血海空虚,故予以补肾养阴的左归丸,并针对湿热瘀结所致的输卵管通而不畅,加用活血通络的王不留行、地龙、炮穿山甲,以及针对患者痰湿用二陈汤祛湿化痰,使得患者湿热祛,肾阴渐长,冲任血海通畅,气血精液充盛,故有子。

本病案应用二妙散治疗不孕症,体现了陈师“病症结合,久病勿忘治肾”的学术观点。


十、少腹逐瘀汤

少腹逐瘀汤出自王清任的《医林改错》,由小茴香、肉桂、干姜、当归、赤芍、蒲黄、五灵脂、川芎、延胡索(元胡)、没药组成,具有温经散寒,活血逐瘀功效,方中小茴香、肉桂、干姜味辛而性温热,入肝、肾而归脾,理气活血,温通血脉;当归、赤芍入肝,行瘀活血;蒲黄、五灵脂、川芎、延胡索(元胡)、没药入肝,活血理气,使气行则血活,气血活畅故冲任相资而有子,共成温逐少腹瘀血之剂,逐瘀荡胞,有利于助孕。

陈师临床擅用少腹逐瘀汤治疗不孕症见月经推后,经量偏少,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面色青白,畏寒肢冷;舌质暗淡,苔白,脉沉紧。适用于无排卵性不孕、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黄体功能不全不孕等属于寒凝冲任者。治宜温经散寒,化瘀通络。寒之所生,以阳虚而阴寒内盛者为多,故温经散寒的同时常酌佐以温肾健脾扶阳之品,如巴戟天、淫羊藿(仙灵脾)、党参、黄芪、附子、鹿角胶等;而且由于寒主收引,易凝滞冲任气血产生癥瘕,故常酌佐以活血化瘀消癥散结之品,如丹参、三棱、莪术、橘核、荔枝核等。因此,温经散寒为治疗不孕症寒凝冲任的总则。

验案:包某某,女,31岁,于2015年8月31日就诊。

主诉:月经后期、经行腹痛10年,未避孕未孕1年。

病史:患者自诉初潮13岁,近5年开始出现月经周期推后,周期32~65天,末次月经8月9日,此次月经周期62天,用黄体酮针后月经来潮,经量少,色暗红,有血块,经行下腹痛。腰背凉,纳可,寐可,二便调。舌暗淡,苔薄白,脉弦。G1P1,去年3月份顺产1男婴,因新生儿肺炎已经死亡。查六项基本正常,B超检测内膜正常,卵泡不长,多卵泡卵巢。妇检:外阴正常,阴道畅,宫颈轻糜;子宫水平位,常大,质中,活动,无压痛,双附件正常。

中医诊断:①月经后期;②痛经;③不孕症。

辨证:寒凝冲任。

治法:补肾活血,温经散寒止痛。

方药:少腹逐瘀汤加减。

处方:巴戟天10g,肉桂3g,小茴香5g,川芎10g,赤芍10g,甘草10g,九香虫10g,川楝子10g,延胡索(元胡)10g,蒲黄炭10g(包煎),五灵脂10g(包煎),香附10g,当归10g。15付,日一付,水煎服。

二诊(2015年9月18日):停经40天,经未行,自觉胸闷、小腹胀,舌暗淡,苔薄白,脉细弦。查尿HCG:阴性。考虑经未行,在上方基础上加四逆散予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催经血下行,处方:柴胡10g,赤芍10g,蒲黄炭10g(包煎),五灵脂10g(包煎),肉桂5g,小茴香5g,川楝子10g,延胡索(元胡)10g,当归10g,石斛10g,牡丹皮10g,香附10g。15付,日一付,水煎服。

三诊(2015年10月26日):月经周期第6天,末次月经10月21日,周期32天,经量中,经行腹痛,腰酸,今经未净,觉口干,大便稀,舌淡暗,苔薄白,脉弦。患者经治疗月经周期正常,但痛经仍较重,考虑血瘀所致,继续予以少腹逐瘀汤加减以温经散寒,化瘀止痛,处方:蒲黄炭10g(包煎),五灵脂10g(包煎),川楝子10g,延胡索(元胡)10g,肉桂3g,丹参10g,白术10g,小茴香3g,赤芍10g,当归10g,牡丹皮10g,川续断10g,甘草10g。7付,日一付,水煎服。

四诊(2015年11月2日):月经周期第13天,自觉带下有腥味,色白,量少。近两个月来咽痒,喉间多痰,余无其他不适,舌淡暗,苔薄白,脉细。考虑患者有痰,在上方基础加法半夏、杏仁、川贝母化湿祛痰,处方:淫羊藿(仙灵脾)10g,肉桂3g,当归10g,川芎10g,牡丹皮10g,蒲黄炭10g(包煎),五灵脂10g(包煎),川楝子10g,延胡索(元胡)10g,橘核10g,杏仁10g,川贝母10g,法半夏10g。12付,日一付,水煎服。

五诊(2015年11月13日):月经周期第24天,自诉大便溏烂,日行一次。昨日早上呕吐,腹胀,余无明显不适。B超监测卵泡(C19):Em 1.2cm,Lf 1.8cm× 1.6cm。于C21:Em 1.3cm,Lf 2.7cm×2.4cm。考虑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为肾虚血瘀所致,予以温肾活血化瘀。处方:当归10g,赤芍10g,川芎10g,皂角刺10g,覆盆子10g,五灵脂10g(包煎),蒲黄炭10g(包煎),巴戟天10g,肉桂3g,茯苓10g,丹参10g,川楝子10g。7付,日一付,水煎服。

六诊(2015年11月30日):停经41天,经未行,末次月经10月21日,上月周期32天,现觉腹胀,偶有疼痛,鼻腔自觉干燥,有血丝,余无明显不适,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滑。查血:HCG 282.80mIU/ml,P 22.82ng/ml。考虑气阴两虚引起妊娠腹痛,予以生脉散合寿胎丸、当归芍药散加减,处方:太子参10g,麦冬10g,五味子5g,石斛10g,沙参10g,桑寄生10g,川续断10g,甘草10g,白芍10g,当归10g。7付,日一付,水煎服。在此基础上守方加减,2周后B超提示宫内早孕,见胎心胎芽。

按语:患者月经后期、经行腹痛10年,未避孕未孕1年,属于中医的月经后期、痛经、不孕症。根据患者痛经、月经后期、不孕症,舌暗,脉弦说明“瘀血阻滞”胞宫胞络,精卵不能结合而导致不孕症。瘀血阻滞,冲任血海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故痛经。腰为肾之外府,腰背冷说明肾阳不足,肾虚冲任血海空虚,则月经后期,不能摄精成孕故不孕。故本病诊断为:①月经后期;②痛经;③不孕症。辨证为肾虚血瘀。治法:补肾填精,活血化瘀。方药:少腹逐瘀汤加减,少腹逐瘀汤出自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是治疗寒凝血瘀证痛经、不孕症的代表方,方中小茴香、肉桂、干姜味辛而性温热,入肝、肾而归脾,理气活血,温通血脉;当归、赤芍入肝,行瘀活血;蒲黄、五灵脂、川芎、延胡索(元胡)、川楝子代替没药,入肝,活血理气,使气行则血活,气血活畅故冲任相资而有子,共成温逐少腹瘀血之剂,逐瘀荡胞,有利于助孕。在此基础上加巴戟天、九香虫温补肾阳;并结合月经周期,经前期疏肝理气,排卵期温肾助阳、活血化瘀助卵泡排出,孕后及时予以当归芍药散和寿胎丸加减补肾养血安胎,共奏补肾填精,活血化瘀之功效,瘀血祛,新血生,气血运行通畅,肾气盛,故有子。

本病案应用少腹逐瘀汤治疗不孕症,体现了陈师“不孕症从瘀血论治”的学术观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孕症<女子>的中医辩证治疗
妇科世家九代传人丁启后治疗不孕症的经验
山楂配当归治闭经
祛痰消淤清宫汤
转] 编织墓碑上的妇科秘方(2)。
“求娃”必看!5位国医大师“送子”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