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安阳郊区地名探源

王度

  董王度“老支书”董殿顺说,过去安阳有十王度之说,即宋、屠、麻、董、韩、郭、屈七个王度和后来改名的三家庄、花园庄、十里铺三个王度,十个王度占当时北郊乡面积的四分之一。

  这是民间的说法,真正追根溯源,王度,在北宋时期就有了。北宋《相台志》里有记载,元、明没有变更,到清代,演变为曲家王度、郭家王度、董家王度、韩家王度。民国时,增加了麻王度和屠王度。新中国成立后,麻王度更名为宋王度,余皆同民国。

  王度这个名称有啥含义?几个王度的人口口相传,很久以前一条大河曾经流过这里,明朝时,朝廷的一个王爷从外地进京汇报地方民情。到这里正好是夏秋之际,大雨连绵,河水暴涨,这个王爷没法渡河,只好在渡口附近住下来,等水退了以后再渡,后来人们就把这里叫做“王渡”,再后来简化为“王度”。

  这个传说有点按图索骥,因为北宋时这里就叫王度,哪个王也不可考。不过,也不全是空穴来风,起码在古代这里有河流、有渡口。

  我们顺着这个思路查寻。晋陆翙《邺中记》中《邺城故事》记载:

  “魏都邺后,起石塞堰。自安阳南引洹水入邺,自邺入临漳,东至洹水县。”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云:

  “洹水出山,东经殷墟北。洹水又东,枝津出焉,东北流经邺城南,谓之新河。”

  崔铣《嘉靖彰德府志》记载更详细:

  “在县(指安阳)西北二十里,深一丈五尺,阔八尺。宋元祐中,安阳堰口至草桥,十五里……自邺城东到临漳西,十五里……今废。”

  今殷都区枯河村,正南处洹河北岸,距安阳约二十里,当年是堰口,村名系河道废弃后命名。

  从此段洹河流向及有关河道之地名,可推出自枯河村南之洹河北岸设堰,向东北方向,流经今枯河、王度,继续曲折北去,折经万金村、苏家村、林都村,而入古邺北城之南。

  因此,如果硬要找出一个“王”,恐怕也是魏王曹操,因为从这里渡河,可到邺城王都。后来这段河废弃,但渡口周围早已逐渐形成村庄,以村中大姓命名,形成现在众多的王度。

  漳涧

  现在的漳涧,北宋时称“张见”,明《嘉靖彰德府志》引北宋《相台志》记载:“属张见管”。“管”是当时县下面的一级行政管理机构,比后来的区小一些。因为“管”在此村,所以命名为“张见”。

  后来为什么改为“漳涧”?1987年版《东郊乡志》记载,据对村中七十多岁的人采访得知,村外洹河原是一条沟涧,年久水量增大,后经人工疏浚,形成河流。以村庄在河两岸,分别命名东漳涧、西漳涧、南漳涧。

  这个说法显然牵强,洹河是一条古老的河流,不是人工疏浚而成,而且什么时间成沟涧,什么时间形成三个漳涧,也没说清楚,但至少说明洹河从这儿流过,不过,“张”改为“漳”,“见”改为“涧”,结论不能使人信服。

  据安阳著名地名专家许作民考证,从元代、明代一直到清代,仍叫“张见”。清乾隆三年《安阳县志》记载,有东张涧、西张涧、龙王庙。龙王庙也称龙王庙漳涧,与西漳涧紧邻,后并入西漳涧。变“见”为“涧”,是因为这个时间洹河水量不大,河道趋于狭窄,加之太平日久,附近人家建房挖沙,致使河道变窄加深,形如沟涧。

  变“张”为“漳”,是因为从元代起历明、清,安阳城通往外界有10条车马大道。其中东北方向3条,有2条经过漳涧。其一,由安阳城北霍家村至漳涧(漳涧桥又称龙首桥、曹家桥、东漳涧举人桥、洹南桥)渡河,经韩陵山、慕村滩,直抵今河北临漳;其二,由安阳北清流至漳涧渡河,经韩陵山南端东西大佛、安阳屯达今河北临漳。当时,临漳是彰德府(今安阳)的一个属县。从地缘、经济文化上都和安阳有密切联系。所以,后来人们约定俗成,把“张”改为“漳”,形成后来的漳涧。

  民国时才有了东漳涧、西漳涧、南漳涧。东漳涧和西漳涧在洹河北岸,民间也称洹北漳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邯郸境内的“漳河”、“支漳河”与“小漳河”
漳河:一条决定中国华北版图的低调河流
商朝为何叫“商”?甲骨文揭示原因很简单
浊漳河西源
漳卫南运河管理局网
漳河河道变迁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