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花了几年时间寻找人生的“终极目标”,最后想清楚了这3件事

全文3229字。

- 1 -

2019年年初的时候,我的事业遇到了瓶颈。

互联网行业与传统行业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变化速度极快。一个月的时间,平台的推送规则、算法可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几个小时的时间,话题可以从热搜前排沉到谷底,从在风口浪尖到迅速被网民遗忘。

我是一名文字工作者,这一年间,我主要写作的平台从欣欣向荣到逐渐式微,受众质量也大不如从前;加上去年年底“寒冬”到来,做业务的公司资金紧缩,他们的传播需求也跟着下降了(意思就是都没钱经营主营业务了哪有闲钱投广告),而大多数新媒体作者的主要变现方式就是接推广。

我有一个朋友,去年的这时候每个月靠接软文月入10w,由于平台流量下降,如今主动来寻投放的人寥寥无几。

他说,已经打算重返职场开始工作了。

好在我是一个忧患意识比较强的人,即使是在收入的峰值时期,也觉得这种“等着别人找上门,有一单没一单”的盈利方式也许并不能长久,一直在致力于拓展社交圈和资源圈,所以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冲击。

不过,我还是遇到了麻烦——我发现,自己开始不那么喜欢现在的这份工作了

- 2 -

我曾经一年前的文章中说写作是我“喜欢且擅长的事”,字里行间无处不透露出对它的热爱。但是我开始渐渐发现自己没那么喜欢了。

我主打的标签是“高转化文案”,别人写的一篇文案,1万个人看过成交100单,我的文案能让看过的人成交300单。曾经有一个客户推广产品换用我的文案之后,营业额在一周之内从之前的120万迅速上升到300万。

但是又能怎样呢?这也是有上限的,我也没办法保证“100%看过的人都会买”。就好比从60分考到90分,你认真听课好好做题就能提高,可是想要考到100分却需要艰苦卓绝的努力。

我发现自己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任何进步了,只是在不断复制过去的自己。无非是换一个品类、换一个故事、换一个分析的人群。

曾经我以为极富创造力和挑战的工作,也开始逐渐变成重复机械劳动只不过,单价比正常在公司上班要高了那么一点而已,性质其实是一样的。虽然向上还有空间,有一些文案写作的老师比我更有名气、客单价更高,但是这个行业并非如学术一般对于“厉害程度”有一个确切的评判标准,我已经达到自己的期望值了。

于是开始纠结要不要再次跨界转行。我喜欢一切未知的事物,新鲜感的流失对于我来说是致命的,一旦一份工作进入舒适区,差不多就是这份工作要终结的时候了。

- 3 -

我其实并不畏惧变化,而且还很擅长在变化中找到新规则,并且快速适应它。

我相信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底层逻辑的迁移能力,只要我决定去一个行业工作,并且把注意力放在这上面,就能很快突破“新手期”,取得一些还算不错的进展。从文案编辑到国网审技术规范到新媒体写作到社群运营到做产品到帮客户做个人品牌,无一不是如此。

但这样的特质也让我非常苦恼。正因为“注意力在哪里,生产力就在哪里”,所以跨界去哪里其实都不是问题,又都非常“是问题”。因为,一旦我选择了“下一个”,那么之前的付出就会成为“沉没成本”。

之前总会有喵粉问我“倩倩你现在做的工作和大学学的专业没有任何关系,你会不会觉得很可惜呀?”“四年电气本科+两年国网,跟电学打交道了6年最后却选择写作,这6年不是白费了吗?”

虽然我心里清楚并且也会回复“学习学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快速掌握一门新知识的能力”,但是毋庸置疑,我这辈子大概再也没有机会去检查变压器的设计图间隔的对不对,也不会再去做潮流计算了。所以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看变压器图纸”和“做潮流计算”这两个技能,从应用的角度来讲是浪费了的。

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为一件事所困扰。

我相信每个人都是带着“使命”降临在这个世界上的,你生来注定就是要做的那件事。我觉得如果一个人终其一生都没有找到使命,那这个人这辈子就白活了;他可能浑浑噩噩碌碌无为,或者表面光鲜亮丽其实内心空虚。

比如,有的人注定就是要成为影响一代人的教育家,有的人注定要成为精神领袖,有的人是行业新标准的提出者。

如果没有找到使命,那么就要继续换下一个目标,直到找到为止。

我觉得在找到“使命”之前所做的事,其实就是浪费了的。

- 4 -

有一天在和橘长聊天的时候,我跟她说了自己的想法:

如果我是为了使命而生的,我现在不停地在探索,那这个过程消耗的时间精力不都浪费了吗?

然后她给我回了这么一段话:

慧根少女的话可能不太好理解,我来解释下~

1

人生的终点不是名权利

而是精神上的富足

有一天我在团队的群里问大家人生目标,好几位小伙伴脱口而出“我的人生梦想是财富自由”,其他人纷纷表示赞同。

但是,“人生的终点都不是名、利、权,而是精神上的富足”,如果你真的达成了财富目标,你并不会因为这件事而觉得满足的。

怎么理解呢?

2016年我刚毕业的时候,因为国网系统有规定,本科生第一年是实习期,所以只能拿3000块的实习工资。那时候我觉得“要是有一天我能月入过万就是人生赢家了。”但是人的收入提升之后,对于价格的心理预期也会改变,当你月入3k的时候看1w和月入过万的时候看1w其实是不一样的,你会认为这是一件相当正常的事,并没有觉得自己“有钱”,更不可能因为“有钱”而感到满足。

后来我开始接触到一些真正意义上“事业有成”的人,大家谈钱的时候都是以千万为单位的。也没有人因为“有钱”而觉得人生圆满了,依然有关于意义的困惑。

如果把获得金钱作为自己的目标,就会得失心很重,并且因此痛苦。

且我这么些年一直觉得,如果你紧盯着钱,是不会赚大钱的;但是你专注于自己的时候,财富会主动找上你。

2

你今天看到的终点和明天看到的终点

不是一个点

小学的时候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钢琴家,这个梦想随着中考后去读高中而不是艺术学校破灭了。

大一的时候,我想着既来之则安之,以后要成为一名制定行业标准的电气工程师,结果学了四年发现自己真的不是这块料,于是又放弃了。虽然后来去了对口单位,其实从我每天都在想着搞副业就知道不怎么热爱这份工作。

毕业第一年的时候,我的人生梦想是“月入过万”,后来我发现达到了也没什么,这真的不是一个好的“人生”梦想,不过是一个阶段性目标而已。

一年前我给自己确定的人生偶像,我今天已经不再欣赏他,他不是我的榜样了。

所以,根本没有什么“终极人生目标”,人是一直在变化的,你是没有办法看到终点的。

3

无论做什么最后都会回到你的路上

且你要去的终点没有捷径可言

我之前一直觉得,如果我一开始做的事情不是我的使命,那么我寻找使命这么长时间不都浪费了吗?

橘长反问我,“假如你知道自己将来会成为一名大作家,你今年26岁,未来50年都让你每天只做写作这件事,你会感到开心吗?”

我说,“几十年都做一件事,那太可怕了。”

她说,“无论是往哪里走,系统都是向前的。”意思就是,如果你做一件事成功了,虽然你后来不继续做了,这个成功也会变成你的经验;你做一件事失败了,这个失败也是你的经验。

而经验和经历,是没有办法通过读书、听道理学来的。我之前给大家推荐过一本书,叫《原则》,有的小伙伴去看了,觉得“讲的都是大道理,虽然正确但是没用”。但是,但凡你经历过作者写的一件事,都会和他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且感慨于作者的真知灼见。

使命不是你主动去找它,它就能来的,你只能等着它来找你。如果还没找到,说明你还没有做好准备。

- 5-

我今年意识到一件事,就是古今中外,世界上没有哪个大作家是通过研究“如何写作”成为大作家的,而是通过广博的见识、丰富的阅历、深厚的知识积淀及丰富的想象力,通过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才写出影响深远的作品而成为大作家的。

我觉得自己的工作违背了一开始写作的初心。我一开始只是想把生活和思考分享给我的读者,并不想去研究“怎么写才能卖出更多东西”,也不是一篇稿子报价多少钱。

所以,我想自己应当去多经历、多体验、多读书,只是把文字当做记录思想和感受碎片的工具,而不是把它当成谋生的手段。

我也不想去追究“我究竟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样的命题了。因为我发现自己每时每刻都在变,哪里有什么“终点”呢?

- 6 -

所以,如何找到人生的终极目标呢?

哪有什么“一下子就到”的终点。做你现阶段想做的事,不要去问结果,不要管是否有用,顺其自然就好了。

系统总是向前的。

觉得有用记得帮小猫点一下“在看”呀~

7月推文预告~大家还有什么其他想看的可以在文末留言噢~

1. 推荐几本最近在看的书(7.29 14:0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用写文案,拍摄,剪辑,就能月入几千,这样“好”事你遇到过吗
目的和目标的区别及原因
以终为始,才不至于浑浑噩噩又一天
做人要有目标
人生最美妙的终极目标是悠闲在自然中
人生的终极目标,早看早受益!(转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