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安般太极拳法精华(下)——牛栏闲客

内家拳一定要练出内功,否则手舞足蹈,不外乎内家操。太极拳更是如此。

内功原理:如果人不是上帝造的,很可能遵循达尔文的进化论进化而来。人在直立之后,跟四肢爬行动物明显的不同有两点,人的颈椎轻松地托起头颅,气血的通畅使得大脑更发达,人成了万物之灵。但尾椎后翘,腰椎不松,气血不畅使普通人在动作上比其他动物要拙笨。人比猴子聪明但弹跳力和身体灵活程度明显不足。内家拳修的就是这条脊椎,松腰就是要尾闾回收摆正,颈椎部放松找到最佳位置就是虚灵顶劲,长久的做到这一点就能“尾闾正中神灌顶,满身轻利顶头悬”。人的交感神经和其他神经也主要依附脊椎之上。脊椎长直督脉就畅通,天长日久任脉也畅通,就会有气满丹田之感。所引起的变化包括带脉充盈,呼吸放缓等。

安般念不是太极内功,但如果和太极拳一起练,安般念就是最好的太极内功。

为什么说安般念是最好的太极内功?练安般念出现的腹式呼吸,跟杨门二轩及练八卦掌的刘孙二君讲的深长的腹式呼吸是一样的东西,只是把息调出来后再跟武功结合也是需要一些时间。如果用一年的时间坐出腹式呼吸,再用两年的时间跟武功结合,你三年可能就走完了别人三十年的内功之路。练太极拳呼吸与动作配合,需要很长的时间,靠练太极出现真腹式呼吸,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也可能永远也练不出来。所以不如单练呼吸,先把腹式呼吸练出来,然后再来动作与呼吸相配,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数息观或称安般守意是佛教徒修定的最常用的十种方法之一。到后来又被唐朝智者大师改称为六妙门,数息观这种方法非常适合练太极拳的人。坐好后就不要动,把意念集中在呼吸,然后数呼吸,出息要数,入息也要数,零一,零二。零息进,一息出,零息进,二息出,一直数到一百。坐好就不要动,身体好比是装水的杯子,你的意识就是这杯子里的混水,修数息观就是要把这混水澄清。杯子不动水就会慢慢清下来,水清了就是真意,就是息,息就是自心。

修数息观而能引起身心变化的成功率为百分之五十。

安般念入门

第一步:

当你每分钟的呼吸速度降到十次时,并稳定在每分钟十次时,第一步的进度完成。

第二步

由每分钟十次,变成每分钟八次,之后,当每次练习时的呼吸速度都少于每分钟七次时,第二步完成。

第三步

当你的呼吸速度为每分钟五次时,第三步完成。

 

每分钟五次呼吸为标准粗住呼吸,每分钟四次呼吸为标准腹式呼吸,每百次呼吸超过三十三分钟时的呼吸为细住呼吸,每分钟两次半的呼吸速度为标准细住呼吸。

每分钟五次以上的呼吸频率是风相,每分钟四次的呼吸频率是喘相,每分钟三次呼吸是气相,每分钟少于两次呼吸是息相。先找到气相再说。找到气相才能称为气功师。

当你只能感觉到鼻子出入息的感觉时,是可以观注人中这个地方的。但这不是最初入门的功夫。

通大周天是指气通任督二脉之后,十二经和奇经八脉全通。大周天也叫练气化神。

当你感到你身体是透空的而又心无杂念时,且这种感觉能维持一定时间时,就是已入欲界止定。入欲界止定时呼吸速度慢过每分钟一次半,即呼吸时间每次超过四十秒。欲界止定的境界明显高于细住,因此当你在打坐时入欲界止定之时,而收功之后很容易就是细住的境界,你自然而然就能观注当下,很容易就能行卧立坐不离细住。

 

腹式呼吸刚成时感觉极为强烈,就像以前农村烧火时拉风箱一样。我小时有拉过风箱,所以我觉得用拉风箱来形容最初的腹式呼吸极为合适。对练武术的人来说,腹式呼吸是相当重要的东西;但对修行者来说,腹式呼吸不过是基础中的基础。腹式呼吸有顺腹式呼吸及逆腹式呼吸,又分真腹式呼吸与假腹式呼吸。象歌唱家一口气呼的很长,或用意念控制憋气做成的深长呼吸都是假腹式呼吸,真腹式呼吸是在放松的状态下自然出现的深长呼吸。我给腹式呼吸下的定义是:以盘坐的形式,(单双盘或散盘,功态下,相同一个人在仰卧时的呼吸速度比其在盘坐时的呼吸速度慢很多)在放松的状态下,自然出现的每百次呼吸超过二十分钟时间的深长呼吸称为腹式呼吸。

高手盘练太极拳架,呼吸和动作一定是相互配合的。但这需要三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完全不考虑呼吸问题,因为在你能够尾闾中正之前,你要注意收尾闾,收小腹,这时你的气是向上提的。第二个过程是在你的尾闾中正之后(能做到尾闾中正已是太极拳的中级水平),你要把你的小腹松下来,不用再提气,呼吸开始深沉,但仍是顺其自然。第三个过程是在不知不觉之间,你的动作已经和呼吸配合在一起。但这需要你要有真腹式呼吸的基础(假腹式呼吸是没用的。顾某某在其《太极拳术》中讲授的是假腹式呼吸)。

但在练太极拳时,不要考虑呼吸。让修安般念练出的东西和太极拳的功夫自然结合。

内功变成内劲的方法就是打拳和走猫步。

腹式呼吸在修习太极拳里也相当重要。练太极拳时不能出现腹式呼吸的原因,是练拳时不能放松。哪里不松呢?腰腿不松。所以练太极拳先要做到不收腹,而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走太极猫步。当你俩腿有力了就能松了。松了就不用收腹了,肚子放下才叫腹内松静。这需要十几万步的猫步和两千遍左右的杨氏太极拳。接着再走十来万步,猫步的腹式呼吸就来了。当你走猫步时出现腹式呼吸时,这就是内功转变成内劲的方法。什么是内劲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怎么练出内劲。猫步的腹式呼吸和太极拳的腹式呼吸至少差三十万猫步的功夫,所以要多走猫步。

有些博友修安般念已经把呼吸调出来了,但没有条件练太极拳。其实走矮步就行。像我一样,每天走一百步,到每天走一千步。感觉走一千步轻松了,晚上就加个五百步。每天一千五百步,走个一千五百天。明劲暗劲都有了,不练拳你也能上擂台了。呼吸调不出的人我不敢说,但你练不出暗劲,可以练出整劲。

何为内劲种子,在体方面,尾闾中正为内劲种子,在息方面,真腹式呼吸为内劲种子,在心方面,名色跟随为内劲种子。

内劲种子长成内劲主干最好评判的标准,就是在实战中能不能做到"脚打七分手打三"。若能做到"脚打七分手打三,五行四稍要合全",即表示功夫的主干已经形成。此时可转在在枝叶上下功夫,手法的变化,而功夫大成者,仍需在壮大主干上下更大的功夫。壮大主干者即增长内劲也,方法也有很多。最有效率的应该是大量的简单重复动作,其中要与呼吸作配合,形神的合一,及最重要的尾闾中正。

郭云深壮大主干的方法就是勤练崩拳。郭云深在功夫初成之后仍然日打崩拳一万遍,这是郭云深最喜欢的基本功。功夫苦中来,苦中有乐只缘功夫天天长。

从这点可以看出,真正的内家武功是练出来的,不是打出来的。


三 太极与禅定

 

什么是神呢?在这里神就是定力。有些人打坐,打了几个月说找不到定,就不打了,其实定不是那么容易得的。要先攒一点定力,定力多了才能知道什么是定。

太极拳也有修定的能力,太极拳的高级境界是以定力念力击人。郑曼青说,他练了五十年才懂得什么是松,松就是放下布袋,何其自在,妻子儿女,皆为布袋。定力达到一定强度之时,心意识将逐渐有能力克服对外界所缘的引力。而此时,人们所守护六根的能力也越来越强。

太极拳的高级境界是练神。李雅轩说,功夫不外神,气,体之修炼,然以练神为主,练气次之,练体为初步。李雅轩进一步说,练神者,不离气,不离体,不过以神为主。炼气者,亦有神,亦有体,不过神的成分较少,练体者,亦有神,亦有气,不过不知神之妙用而。

修安般念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定力,去掉执着。

其实卡尔迪特也是一位高人,他有他自己的哲学观点。他对我说的话我至今记忆犹新,他说,普通人的理念都是错的,一般人不是生活在过去,就是生活在将来,其实最重要的是现在。卡尔迪特说的很对,但人往往没有现在,因为普通人没有能力观注当下,由于业力的缘故,人们为妄念所控制,不是想过去,就是想将来。

细住就是随,细住仍不是道,但已离道不远。细住是一种境界,其特征是心念已细,妄念仍存,但你知道妄念是什么。你也知道你在想什么,由于大脑的放松,多余的养分进入到身体,脊柱自然挺直。神态也显得格外精神。细住就是你有观注当下的能力。卡尔迪特跟我讲的过去不重要,将来不重要,现在最重要。这就是观注当下,就是细住。

席不正而不坐,食不正而不食。这就是细住的境界,孔夫子行卧立坐,不离细住。行安般守意,到细住的境界,保持此境界,学孔孟之道,走人间正道。

细住不是道,离道已不远。这里谈的道,不是孔夫子的人间正道,而是所谓的仙道。行安般守意,到细住的境界,继续修行,就是修仙道。很多人修行,是希望能长生不老,永久住世。其实这是一个极其错误的观念,当你有神仙的水准时,你根本不会留恋这五浊恶世的地方。神仙住天界,他们根本没有能力影响到人类,玉皇大帝虽受人间香火,但他根本就管不了任何人。他只能管他的天界众神。

修道的本质其实是放松你的大脑,当妄念与杂念彻底消逝时,你就明心见性了。人左右脑所占人体的重量及大小都很少,但大脑的耗氧量却占整个人体呼吸耗氧量的一半,大脑不能放松是业力的原因,我们打坐就是要消除这些业力。

此时在生活中,粗随阶段的境界是二祖慧可的调心境界,细随则是六祖慧能的行卧立坐不离禅。其实这根本不是禅的境界,这种境界叫细住。此时人的胸椎已直,自然而然的成为牌位先生。现在泰国东北的地方也有在教动中禅。其实佛陀教导婆醯悟道证果的方法就是这种方法,观注当下,行卧立坐,不离细住。观注当下,说来容易做来难,但如修安般念到细随的阶段,你很自然的就能观注当下了。

当你感到你身体是透空的而又心无杂念时,且这种感觉能维持一定时间时,就是已入欲界止定。入欲界止定时呼吸速度慢过每分钟一次半,即呼吸时间每次超过四十秒。

欲界止定的境界明显高于细住,因此当你在打坐时入欲界止定之时,而收功之后很容易就是细住的境界,你自然而然就能观注当下,很容易就能行卧立坐不离细住。

时时保持身念处,可以帮你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可以让你有更多的自知之明。可以使你的工作能更加顺利。有些人天生有这各方面的能力,我以前管这种能力叫天生细住,比如卡尔迪特。所以他事业做得非常成功。

保持身念住是一种能力,但仍须全神惯注,聚精会神。如果要能做到这一点,就要神气收敛入骨。要怎样才能神气入骨呢?先要两股前节有力。要把两条腿练出来,而且胯膝踝三个关节松开,做到我以前常说一腿三折。这两条腿是要下大功夫的。一般踝关节松了,胯关节松了,膝盖关节也就松了。擎起彼身借彼力,首先要能擎起自己。双腿擎起别人,单腿要能擎起自己。这其中非要吃大苦耐大劳不可。李雅轩可以连续走几个小时猫步,所以李雅轩的两股前节有力。李雅轩讲练拳要大松大软。真的大松大软是以两股前节有力为前提的。

能做到两股前节有力,大胯才能向下松沉。讲开胯的人很多,其实应该说沉胯才对。两肩的松沉关键在于脊椎,脊椎有感觉了,两肩才能说是真正的松沉。安般太极拳法强调的几个重点,一呼吸,二尾闾中正。尾闾中正做到了,胯就正了,腰也才能松。我打拳整十个月才找到尾闾中正,一年十个月虚灵顶劲的感觉自己来了,之后胸椎,腰椎,颈椎感受越来越深。半个月后感觉腰椎能向后拱,练一个月后感觉神意上身,整条脊椎向上挺拔。脊椎的感觉有了,才明白什么是松肩,什么是力由脊发。两肩就向汽车的方向盘,同它下面的轴连成一体。轴就好比是脊椎。汽车是用方向盘来控制转轴,而太极拳是用脊椎来带动两肩。

变换在腿,两腿需能一腿三折。含蓄在胸,运动在两肩,主宰在腰。这还是脊椎的事,脊椎上拔,自然含蓄在胸,运动在两肩。上于两臂相系,下于两腿相随。这要各大关节松的好。化时关节松开,发时关节合拢。关节能开能合,好像用离合器控制。

打太极拳能身心合一往往是高手的境界。先谈神气。神是心识,气是气感。普通人的心识受贪欲和掉举的影响,无法自控,你也不知道你在想什么,除非有特定的吸引你的目标。而在这种情况下,你的心识又被特定的目标所吸引控制。也就是心识很少有在家的时候。家就是你的心和身。练太极拳有收拢心神的作用,高手打拳,身心合一。平常人打拳,缺练。用心来关照自己的一举一动,这就是身念处。但保持念处需要你有这能力。张义敬讲李雅轩打拳跟别人不同,显出一个静字,也是如此。也是心与身合的的动作状况。

测试一下你保持念住的能力,如果你在刷牙时能够心无杂念,专注刷牙,就说明你很不错了。

最后一次见殷师大概是八八年在琉璃厂文化街的邮局前面,我见殷师在那站着,就赶快上前打招呼。殷师看见我很高兴,拉着我的手跟我谈个不停。看他那兴奋的样子,我感到一阵心酸,可怜的老人,一身绝学,身边连个讲话的人都没有。

散播慈心观是很重要的,我们早上起床后,要祝愿周围的亲朋好友一切安康。祝愿远方的亲朋好友一切安康。祝愿不喜欢我们的人,持不同见解的人,认识不认识的人一切安康。散播慈爱有利于散播慈爱的对象。但最有利的还是散播慈爱的人。

 

名色跟随智

 佛陀认为身念处至关重要。对待身念处,就要像随时在头上顶着滚烫的油锅一样时时留心。身念处在这里是指用自己的心来关注自己的身体,这是方法也是功夫。在佛教的名相当中,思想意识被称为名法,而由物质组成的身体被称为色法 (所有物质都是色法)。当你有了身念处的能力时,你的心也就是你的名法可以跟着你的身体(色法)时,这种能力就叫名色跟随智。

名色跟随智在练太极拳当中是非常有用的,可以大大提高你练习太极拳的效率。操练拳架,从起势开始,两手上棚,心意识也要跟着上棚,两手下按,心也要跟着手下按。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你的感觉就会不一样。按太极拳的说法,这叫神中有气,另一个说法是练气化神。当你练太极拳练出气感来时,气感就会增进神意。因为气感要用心来体验,气感越强,心力就越集中,走神的机会就越小。

但当你克服困难,功力加深,基本能全神贯注每一个动作时,你就会进入一个新的层次,名色缘觉智。

(郑曼青讲练拳时要想象是在水中游泳,这其实是名色跟随智的阶层。郑曼青称之为陆地游泳。郑的理论尚气,打拳时气感的作用感觉到身体在运动中有阻力,如在水中一样,气感越浓,感觉就越强,气感会带来神感。神意对有气感的肢体的感觉,就是名色跟随。李雅轩在谈到郑曼青时讲, 郑曼青善于打一种摸准了之后挺身进步将身攻出的打法,人虽小,有功夫,有胆量,所以对方虽其有备,亦被其打伤。郑曼青善散手技击,李雅轩对其进攻发人的特点印象较深,所以多少年后还将其写出。)

 

名色缘觉智

 神意气方面的训练是属于太极拳高层次方面的训练。从前辈大家留下来的文字看,董英杰重神意,而郑曼青重练气。神意也好,练气也好,只要是觉得练习后能增长内劲就好了。郑曼青找到了最适合他自己的训练方法,因为有进步,所以感觉好。因为感觉好,所以有兴趣,兴趣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尽管如此,在最艰苦的阶段,他还是咬牙忍耐住了下肢关节痛如刀割的一段苦难时光。当疼痛感觉消失,浑身轻松自如时,劲力就会自然而至。忽一日,郑曼青在陈微明的家门前又遭到了前来嬉闹的赵敌七的拦路阻截。有些恼怒的郑曼青随手按去,人高马大的赵敌七一下子飞了出去,砸在陈微明家的大门上。

太极拳神意的练习,最初步的东西就是名色跟随智的练习,用你的心意识跟随你手臂的动作,手臂向上,心也跟着向上,手臂下落,心也跟着下落。脚向前迈,心意识也要跟着前行。神不离身,这是方法,也是功夫。当你功夫够时,心就能随时感觉到你手臂和周身的运行,想不跟着都不行。

要加深这种能力,如果你在这方面多加留意,甚至在日常生活中观注自己的每一个动作,你的这种能力就会越来越强。

百分之百的名色跟随一般是不可能的,但如果你一举一动都能轻松的做到名色跟随十分中的八九分时,你就能发现你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

这个新的层次就是你会发现,当你的手臂上行时,你是先有要手臂上行的心意,而你的手臂是跟在你的心意识之后上行;你的手臂下落时,也是先有向下落的心意,然后才有向下落的动作。当然这些动作都要缓缓而动,当动作快时,这种感觉就没了。尽管如此,如果你在行拳走路或做其他慢动作时出现这种感觉,就是名法走在色法之前的感觉时,就说明你观智的水平提高到了另一个层次,名色缘觉智。名色缘觉智在佛教中被称为缘摄受智。

名色缘觉智一般被译作缘摄受智。我最初有名色缘觉智也就是缘摄受智的体验是在很早以前,在跟刘高明老师学拳的时期。打第二遍打到一半时,突然发现原来可以用意念带领手臂来打拳。打第三遍拳时全部都是那种奇妙的感觉,身体的动作是由意识在前引导。真是用意不用力啊,那样打拳根本不可能用到力。

不过在我看来,唯一的太极拳理论大家武禹襄,是最早讲述有关缘摄受智在太极拳中的应用之人,这也是我对这位前辈极为佩服极为尊敬的一个重要原因。武禹襄的打手要言,才是真正有用的唯一的太极拳论。

在武禹襄的太极拳论中,有一系列有关心神意识在行拳打手中应用的讲述。

 

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身为驱使,所谓"意气君来骨肉臣"也。

先在心,后在身。

始而意动,继而劲动。

 这些都是非常清楚明显的缘摄受智的描写。

只有气功师尹达非说,他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是慢动作,就能感觉到一举一动都是心识在前,而肢体的动作在后。尹达非具有这种观智极为正常,他练习气功打坐多年,而他的功法是出现腹式呼吸后,就不停的观注腹部随着呼吸一起一伏。这跟马哈西基本禅法非常接近。

我每天都坚持坐几次,当刚下坐时,手臂慢动作时,确实有心在身先的一点感觉,但不明显。由于有了一些马哈西内观禅法的知识,我之后经常注意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名色跟随。几个月后,缘摄受智的感觉来了。

 

触受想思智

 内观的第三阶名为触受想思智。触受想思智又称为思维连续智或触知智。这种观智的对身体部位也就是色法的观注能更全面,基本能很轻松的观注自己的周身动作,即便是走路,也能感到整个身体即象个虫子一样在扭动,甚至象个机器人一样不停地运动。触受想思智也有了对名法,也就是对心念观注的能力。心念的一个特性,就是连续性和独立性。你可能有个什么念头,你用心念去观注一下,那个念头就停了。因为观注念头的念头和被观注的念头不是一个念头,念头是不能观注自己的。所以打坐或做事时,如果你有杂念,你一观注那个杂念,那杂念就停了,因为同一时间只能有一个念头。杂念可能还回来,你就再观注它,它还得停。

标准的触受想思智是一秒钟可以看到十二个念头。十二个念头加上观注这十二个念头,也同样需要十二个念头,所以一秒钟要感受到二十四个念头。这使我想到我们看电影时的情况,我们看的电影一秒钟是由二十四张胶片组成。

我以前博文中写过我骑摩托车摔倒时一瞬间可以查到五六个念头,那就是触受想思智。所以获得触受想思智的方法可以打坐,可以练太极拳,也可以学开摩托车。中国有句成语叫急中生智,就能生出这种智。

郑曼青在谈到技击时讲到,太极拳技击,关键在一接劲。而郑曼青对接劲能处理得非常之好,是因为一瞬间出现的触受想思智。就象水浒传中的林冲一样在打斗中能观的亲切,丈八蛇矛总能找到对方的破绽。出现触受想思智时,对方的动作好像慢了下来,一举一动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我记得很清楚,他举手时在先,我出手在后,狠狠地一巴掌,所有过程我看的清清楚楚。这就是触受想思智。只有观的亲切,看得清楚,才能走化的干干净净。我翻车时虽然只是一瞬间,但感到却象是慢动作。同样朱某的迅猛身手,在李雅轩当时看时,也如同慢动作一样,清楚分明。

有位博友留评说,他认识一个太极拳高人。那人告诉他,他跟人动手时,看到的动作是比常人看到的速度慢五十倍。这也是触受想思智。其实用不了五十倍,只要是能慢个五倍到十倍就够了。

武禹襄讲, 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很多人不明白,只要你有了触受想思智的体验,你就全明白了。

 

名法生灭智

 观禅的第四阶为名法生灭智,一般认为,一秒钟内能看到两百个以上的心念的能力即达此观智。此观智又被称为生灭法。

 科学安般守意实修方面只讲到未到地定,这只是修道的基础。

佛法最重要的论述乃是阿毗达磨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安般太极拳猫步视频
武式太极拳前辈们的教法和次序
太极猫步的走法
(一)太极拳的技巧要领虚灵顶劲
“顶头悬”是怎么练的?武禹襄《十三势行功要解》集解(九)
练拳身法的重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