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讲义-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古之治天下者,必因乎民情之所易动而预为之防,不因人君之喜忧,惟视民情之好恶,顺其势而利导之,所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烦而治。若民之灭纪败伦、干名犯分而毫无畏死之心,我以五刑之设悬于象魏、读之月吉,是徒劳其设施而无补于国计民生也,岂不枉费心力哉?惟因民之贪生而惧死,有敢为奸邪奇诡者,吾乃从而杀之,正所谓制一以警百、少惩而多诫,斯民自父训其子,兄勉其弟,不敢职为乱阶以自戕生而就死。然杀之虽在乎其上,而所以杀之亦视乎其人。惟至仁杀至不仁,则民自杀之而不怨,死之而亦甘,孟子谓“惟天吏则可以杀之”是。夫天吏乃可杀人,是常有司杀人者矣。若非天吏而以暴诛暴,是以乱治乱,不惟民乱益甚,而且代司杀者杀,犹之代工匠而运斤成风,挥斧斫轮,其能神乎技而妙于成哉?历观古今匠士,其身不能大匠而代大匠斫者,奚有不伤其手耶?彼民不幸,不获生于有道之世,是以寇贼奸宄殊无忌惮,又不幸不遇司杀之人,则启沃无从,返还奚自?以致薄者愈薄,而厚者亦薄矣,不亦大可伤乎!

  以畏死喻慎独。人惟慎独功深,则天人辨白,理欲分明。欲寡过而未能,思免愆而不得,于此兢兢业业,汲汲皇皇,省察其几微,克治其伪妄,不难欲净理纯,立见本来面目。若于不睹不闻之地,平日无操存涵养之功,而于欲动情胜时,思拔除恶孽,顿见性天,势必不除恶而恶多,愈洗心而心乱,太上曰:“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理势乃相因也。惟能慎几于幽独,既有以知欲念之非,乃克遏欲于临时,庶可以还天心之正,一念扫除,一念清净,自不萌芽再生于其际。此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颠越不恭,败坏伦常?盖以有道驱无道,犹人君抚绥万姓,统驭群黎,以至仁杀不仁,以大义诛不义,自然没者顺而存者安,近者悦而远者来,不至有倒戈相向、反戟相攻而为仇为害也。学者欲去伪存诚,返本归根,其必杜之以渐,守之以恒,庶一窍通而窍窍俱灵,元神安而神神听命。所谓“人能常清净,天地悉皆归”,又曰“人能一正其神,则诸邪自不敢犯。”此与司杀者从而杀之不怨、死之亦安,同一自然之道、希有之效焉。

返回目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元吉《道德经注释》——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
吴澄注道德经述成·德经·七四章:民不畏死
《道德經講義》不召自来(73)- 民不畏死(74)
感悟《道德經》第七十四章
道德经74章译文/原文:如何理解“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第74章 民不畏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