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饮食养生不可轻视五味作用

科学饮食已成为这个时代人们追求身体健康的主流养生方式。然而,很多人在饮食养生的道路上却不知不觉走了很多弯路!他们过于注重饮食的“形式化”,单纯追求食物所具有的“保健成分”,从而忽略了食物与药物之间的通性!   食物皆具药性,皆有五味及归经属性,胡乱搭配很难实现养生目的!

食物中的五味具有哪些特性?

五味是指食物中的辛、甘、苦、酸、咸五种味道,它们不仅反应了食物的口感,同时还是对食物所具有药性的具体描述!例如:

辛味食物其性能升、能行、能散,通常具有行气活血、通经散寒、发汗解表的作用,如生姜、萝卜、紫苏叶及红花等;

甘味食物其性能缓、能和、能补,通常具有缓急止痛、调和药性、补中益气的作用,如饴糖、甘草、人参等;

苦味食物其性能泄、能燥,通常具有清热燥湿、泄火降燥的作用,如苦瓜、秋葵、苦杏仁等;

酸味食物其性能收、能涩,通常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如乌梅、杨梅、柠檬等;

咸味食物其性能软、能泻,通常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的作用,如海藻、昆布等。

食物中的五味具有的经络属性

李亚西主任表示:不同味道可以引导食物所具有的药性作用于不同脏腑经络。《素问·宣明五气篇》中指出:“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然而,五味的经络属性也并非一成不变,有些食物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其五味所属脏腑经络亦会发生相应变化如枸杞味甘,其作用却是补肝肾而非补脾胃。因此,在五味的选择应灵活运用,不能墨守成规!

五味虽具有养生功效,但过量食用反而会损伤身体。《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中指出:“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苦,心气喘满,肾气不衡。味过于甘,脾气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因此,在根据五味特点进行搭配选择时,我们还应做到饮食有节,避免过食异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 國醫箴言 | 徐文兵:80%的中医人没真正弄懂性、味、归经!
科学网
益寿延年的养生方法——饮食养生
中医养生康复学讲座——饮食养生
中医7大养生术 不生病的生活 从这几招做起(组图)
想不生病?从这几招做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