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椎缘骨/软骨结节,一个偶尔会遇到的疾病
疾病概况

    椎体前缘软骨结节发病机制学说不一,包括外伤、永存骨骺及椎间盘突出等,目前均倾向于后者,即在异常外力的作用下诱发髓核突出,使得椎体环状骨骺与椎体分离,形成三角形骨块:而椎体后缘软骨结节曾被误认为椎体后缘的撕脱性骨折,但手术病理证明其发病及构成与椎缘骨类似,实际为边缘性软骨结节的一种特殊类型。病变主要由疝入的髓核和软骨成分、骨质缺损区及掀起的骨块所构成,惟二者发生部位不同而已,故把两者统称为椎体边缘软骨结节。 

    腰椎后缘软骨结节(LPMN)是指发生于腰椎椎体终板后部,椎间盘组织通过椎体薄弱区疝入椎体内,骨小梁吸收被椎间盘组织代替形成软骨结节,软骨结节不断扩大使结节后壁骨呈弧形突入椎管、甚至断裂游离挤压硬膜囊,致椎管及侧隐窝狭窄,引起相应症状和体征。临床工作中由于对该病缺乏熟悉,常被漏诊,为提高对LPMN的诊断准确率,分析其影像学特征并比较X线、CT、MRI对本病的诊断价值 

发病机制

      目前有几种学说:

(1)由于意外伤或运动伤的纵向挤压,屈曲和旋转作用,致使骨突环与椎体间薄弱的软骨连接破坏、分离,软骨板和髓核向后方移位。

(2)软骨板先天性缺陷,如骨化障碍形成的缺陷,血管沟、脊索突出的残缺等,是其发生的病理基础。

(3)椎体骨突环尚未愈合前,其间的软骨连接较薄弱,当发生椎间盘突出时,部分骨突环可自薄弱的骨软骨连接处撕脱,间盘组织遂经此撕脱区突出形成软骨结节。

    国内较为接受的观点是认为:椎体后缘软骨结节是边缘性软骨结节的一种特殊类型  ,其病理可能是在特殊的解剖缺陷基础上,在漫长的日常生活中,脊柱不断承受弯曲和压迫等外力作用,促进髓核冲击缺陷区而进入椎体骨板,形成软骨结节  ,其实质与椎体前缘的椎缘骨及疝入椎体的Schmorls结节是相同的,而只是产生的部位不同而已  。

影像诊断

X线

     X线表现正位相常无异常发现,侧位片显示椎体后上或后下角有弧状或切迹状骨质缺损区,边缘硬化或毛糙不整,后缘为斜面与缺损区相对应。游离骨块与椎体之间夹有一条厚薄不一的透光带,骨块可全部或部分与椎体分离突入椎管。。 

     CT表现病变椎体后缘骨质缺损区,多位类圆形或分叶状,大小不一,与同层椎间盘密度相等,CT值为65~90HU,边缘清楚,常有厚薄不一的硬化带,骨质缺损区后方均可见条状或弧状骨块突入椎管内,骨块多与椎体一侧相连,少数两侧与椎体完全分离,可致椎管狭窄、硬膜囊受压。当病变椎体后缘增生硬化非凡明显时,椎体后缘骨质缺损情况需仔细辨认并结合MRI检查以明确诊断。

MRI

      矢状位FSET2WI病变锥体局限性骨质缺损,缺损区与同水平髓核呈等信号,信号强度均匀,并与髓核相连,四周硬化带呈短T2信号,由于脂肪沉积,黄骨髓转化也可为长T2信号,游离骨块呈等及短T2信号。

      矢状位SET1WI能清楚显示软骨结节边缘,表现为局部终板浅弧形或楔形凹陷,凹陷内组织信号与椎间盘信号一致,四周骨质硬化区呈条状或带状短或长T1信号,凹陷区后缘可见向后移位的不规则游离骨块,呈等及长T1信号,椎间盘后纤维环也呈低信号影向后膨出 

鉴别诊断

(1)椎体后缘骨折,都有急性外伤史,X线显示椎体后缘骨质局部撕脱成碎骨片,而且碎骨片为密质骨块与骨质缺损相吻合。CT更清楚显示上述情况,显示骨缺损区边缘锐利。

(2)后纵韧带骨化,本病以颈椎常见,腰椎少见,多为椎体后缘正中,椎体没有相应缺损区,CT可清楚显示椎体后缘有间隙的钙化影,做矢冠状重建,可显示整个钙化的后纵韧带全貌及椎管狭窄程度。

(3)椎间盘突出钙化,发生在椎间盘内,椎体结构完整,无骨质缺损,CT可清楚显示突出钙化之椎间盘影。

(4)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多见于老年患者,多出现于椎体前缘及侧缘,与椎体紧密相连,密度较高,高密度中不含软组织密度影。CT特点为椎体周缘不规则骨块附着于锥体,矢状位重建显示椎体后缘骨赘压迫硬膜囊。

(5)骨质破坏,密度常不均匀,边缘不规则,四周无硬 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典型小病例回顾-腰椎后缘软骨结节
【骨与关节】特殊类型椎间盘突出 --椎体后缘软骨结节
腰椎间盘突出的特殊类型——椎体内软骨结节
腰椎后缘骺环离断症
腰椎影像解剖及常见病变
工作中常遇到的许莫氏结节,您真的了解它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