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武式太极拳---李亦畲

李亦畲

    李亦畲,字亦畲(1832-1892),河北永年望族。父世馨,字贻斋,咸丰元年辛亥(1851)岁贡生,候选训导;同治元年壬戌(1862)举孝廉方正,不仕;性聪敏,工小楷。
代表作品
五字诀、撤放密诀、走架打手行工要言、太极拳小序等

基本信息

亦畲(念she)有弟三人
亦畲躯干短小,目近视,而数十年纯功,始于守中,中于行气,归于凝神致虚。以虚灵为体,以因循为用,比手时变脸变色,静以待动,当之者辄腾空而出。
附注:此传根据资料:1.《绩修永年县志》。2.武延绪(1857-1916)《李公兄弟家传》(延绪为禹襄之孙,邵瑞彭有《翰林院庶吉士武公(延绪)家传》)。3.郝和藏《李亦畲手抄本太极拳谱》。4.徐震《李经纶传》稿本。5.据郝少如所述。
李亦畲先生(1832年9月一1892年11月)是继太极哲人武禹襄后,为太极拳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作了杰出贡献的一代宗师。
李先生名经纶,字亦畲。河北永年人。咸丰元年(1851)为岁贡生,候选训导,同治举人;性敏慧,工小楷,得其书者,多珍之。父名世馨,字诒斋。同治间军兴永年修城竣池,举办团练,世馨助之力为多。亦畲有弟承纶(字启轩)、曾纶和兆纶。亦畲和启轩皆从其母舅武禹襄习太极拳,亦畲最有成就,启轩则次。
亦畲于1853年始从刚由河南之行返里的武禹襄习拳,兴趣盎然,精心钻研,以至致放弃仕进,身体力行数十年而能神乎其技。
郝少如先生生前论太极拳艺时,常以亦畲先生举例,尝曰:“太极拳不在先天之力大小,而在天之巧,能备‘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之技,则能以己之小胜彼之大,亦能以耄耋之年胜力大气勇的青壮年。此说,以亦畲先生的拳艺为最有力之证。亦畲身材短小,高仅1·60米左右,且双目高度近视,然拳艺精微巧妙,打手发人备极分寸,能置靠椅寻丈外,发劲投入安坐之上既无跌落,又不使椅摇动,与人打手,全以意气之变化令力大气勇者腾空而出,使人无不心悦诚服。”经过亦畲千锤百炼的实践验证所铸成的拳论,亦是其驾驭精湛太极拳艺的体现。
相传,亦畲表弟苗兰圃为清武生,很有臂力,一日两人饮酒,酒酣时,兰圃问曰:“人言我兄拳技甚善,能打人乎?”亦畲曰:“若弟欲一见证,请击来。”时亦畲手扶椅肘而坐,兰圃则笑趋之前,以两手按其两肩,并尽力下按而曰:“能让我动弹乎?”亦畲以两肩发劲,且发一声“哈”字,曰:“你坐下吧!”兰圃随之坐于对面的凳上,然亦畲大笑。兰圃钦服而曰:“兄双手未动。竟使我被击出数尺,且安坐于凳上,诚如所传,神乎技矣!”
又相传,时有一镖师途经永年,闻亦畲拳艺而请人介见。见谈后,镖师言欲观其技所长。亦畲曰:“太极拳无硬功可见,其奇妙因敌变化,君倘击我,则我长立见。”镖师初不肯, 亦畲曰:“然君终不能识太极拳之貌矣。”镖师曰:“如是,则我宜一试,幸恕不逊。”亦畲曰:“甚善。”时亦畲立身屋中,以静待之,镖师即鼓足勇气奋击,亦畲则不避不让,以胸臂承接其来劲,镖师忽身起腾空跃上四尺许,然后掷于壁下,下仆于正倚壁间的床上而晕眩得丧魂落魄,许久不能动。及起拱手谢曰:“我今乃知太极拳之神妙也。”不敢复试而去。
亦畲承袭禹襄格物致知之法,常招致门客。择其力大气勇者相扑,总结实践,以明其理。其孙李槐荫于1935年出版的《廉让堂太极拳谱》的序中亦写道:“此谱系先祖晚年所著,中经多次修改,方克完成。每得一势巧妙,一着诀要,即书一纸贴于座右,比试揣摩,不断实验,逾数日觉有不安应修改,即撕下,另易他条, 往复撕贴,必至完善而始止,久之遂集成书。”亦畲著有《五字诀》、《撒放密诀》、《走架打手行工要言》、《太极拳小序》及《跋》等。
王宗岳、武禹襄拳论皆为博大精深的结论性论述,亦畲拳论虽然亦以言简意赅的精炼语言概括总结, 但较之为具体而详尽的衍伸。如禹襄“身虽动,心贵静,气须敛,神宜舒;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身为驱使,刻刻留意,方有所得”的论述,即为结论性术语。亦畲的“心静,身灵,气敛,劲整,神聚”《五字诀》则不仅阐明了其必要性,而且还衍伸其具体的行工实践之法则;对求得听劲、舍己从人、借力打人的呼吸之道(非人体的口鼻呼吸)、运用整体之劲、神聚、神气间的关系、虚实、运化关键和开合时行气运劲等理法的总结、阐发,皆是较前人更为具体而详尽的精彩论述。
其《撒放密诀》以“擎、引、松、放”四句精要之语,将“借力打人”的演练过程,概括得淋沥尽致。其《走架打手行工要言》以九个“欲要”之句,对获得“引进落空”,千斤的技艺阶梯,作了非常精辟、确切而透彻的论述;并阐发了“走架和打手之间相辅相成”的辩证原理。亦畲先生以理论与实践高度统一的渊博太极拳学识,为后人留下了进一步具体化的经典性拳论,使太极拳的理论与实践内容更臻丰富和完善,为中华文化增添了新的光辉。
亦畲出生望族,且为文人,不以拳师自居。放弃仕进后,以经商为业。后又从次弟曾纶习种牛痘技术,因二兄弟救活患儿甚多,而得广平府太守为其开诊行医,先后二十余年。故其一生授术极少,惟同邑郝和(字为真)能传其精微巧妙。当郝和技成后,亦畲每遇来访比试者,辄令其相试。
亦畲于1880、1881年间,将王宗岳、武禹襄拳论及其心得亲笔手抄三本:一自存,一交弟启轩,一交传人郝和。近代太极拳界各流派人奉之为经典和极其重要的史料,为我国留下了一笔珍贵的财宝。

详细信息

李经纶,字亦畲(1832-1892),河北永年望族。父世馨,字贻斋,咸丰元年辛亥(1851)岁贡生,候选训导;同治元年壬戌(1862)举孝廉方正,不仕;性聪敏,工小楷。
亦畲有弟三人,长弟承纶,字启轩,光绪元年乙亥(1875)举人,勤著述,好考古;次弟曾纶,字省三;三弟兆纶,均有声庠序。
郑元善中丞督师河南,延请经纶入幕,参赞军机,报请朝命以巡检用。后辞归,经商,复从次弟曾纶习种牛痘,兄弟二人全活小儿患痘疹者甚众。广平府太守长启(满族)闻而善之,为立局开诊,先后二十余年。
咸丰癸丑(1853),亦畲年二十二,始从母舅武禹襄学太极拳,身体力行者二三十年,仿禹襄总结经验体会之法,随时记录,粘贴于墙壁,一再修订,最后整理成文,著有《五字诀》(心静、身灵、气敛、劲整、神聚)一篇、《撤放密诀》(擎、引、松、放)一篇、《走架打手行工要言》一篇、《太极拳小序》及跋各一篇,于1881、1882年间将王宗岳太极拳谱、武禹襄太极拳论文益以己作,手抄三本,一自存,一交弟启轩,一交门人郝和(字为真,1849-1920),近代治太极拳者,奉为经典论文。
亦畲躯干短小,目近视,而数十年纯功,始于守中,中于行气,归于凝神致虚。以虚灵为体,以因循为用,比手时变脸变色,静以待动,当之者辄腾空而出。
相传有镖师过永年,闻其名,请人介见,谈次欲一观其长。亦畲曰:"太极拳无硬功可见,其奇妙在因敌变化,君倘击我,则我长立见。"镖师初不肯,亦畲曰:"然则君终不能识太极拳之长矣。"镖师曰:"如是,则吾宜一识,幸恕不逊。"亦畲曰:"甚善。"时亦畲立屋中,镖师鼓勇奋击,亦畲不闪避而以胸臂承之,镖师忽飞起离地,斜上四尺许,身掷于壁,下扑于床。镖师晕眩不能动者久之,及起,拱手谢曰:"吾今乃知太极拳另有神妙处也。"遂订交而去。
又相传有僧闻亦畲名至永年,会亦畲家人有行婚礼者,僧乃具币为贺,亦畲不知其意在拳技,以为诸弟有与相识者。僧入门则专与亦畲语,逮其送客将至门,僧张两臂按亦畲曰:"请留步。"亦畲举手曰:"安可。"略一推让,而僧已于不自觉间被掷出门阈,植立街中矣。僧去而啜茗,谓茶肆中人曰:"此间李大先生拳法诚妙,名不虚传。"肆中人以告亦畲,相与大笑。
亦畲所传拳技,以门人郝和为最精。亦畲晚年逢前来访技比手者,辄令郝和周旋云

亲属

  • 父:李世馨,字贻斋。母:武氏。
  • 弟:1、李承纶,字启轩,光绪元年乙亥(1875)举人,勤著述,好考古;2、李曾纶,字省三;3、三弟李兆纶,均有声庠序。
  • 子:1、李石泉;2、李宝让,字逊之。女:次女李氏生于1851年。长女不祥。
  • 孙:1、 李子固, 李石泉长子。2、李化南, 李石泉次子。
  • 族曾孙:李锦藩,李兆纶的曾孙。
  • 母舅:1、武澄清;2、武汝清,1821年进士;3、武河清,字禹襄,号廉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亦畲_《五字诀》
太极拳中的奇葩:武氏太极拳
武式太极拳系列之传承
武式太极拳的发展
武式太极拳的创始人武禹襄及其门徒
李亦畬,因好拳放弃功名,太极拳理论造诣比肩武禹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