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系统之美》(系统之美)书评
书摘:
系统:一组相互连接的事物,在一定时间内,以特定的行为模式相互影响。
1. 导读
1) 按理说,经过无数次的历练,我们每个人似乎都应该成为解决问题与制定决策的高手,但事实并非如此:
 很多人只是机械地应对,专注于事件层面的响应,而并未触及问题产生的根源;
 很多问题的成因似乎很复杂,各种因素相互影响,难以理出头绪;
 很多对策并未抓住问题的本质,只是“治标不治本”的“症状缓解”,或者不全面地解决问题,导致“按下葫芦浮起瓢”,到处救火、应接不暇;
 很多决策反而产生了一连串的副作用,是局势更加恶化。
2) 人们通常持有一种基于事件层面、因果关系而非回路的观点,而忽略了反馈的过程,意识不到行动与反应之间的时间延迟,在交流信息时也未能理解存量和流量,并且对于在系统进化过程中可能改变反馈回路强度的非线性特征不敏感。因此,可能产生我称之为“系统思考缺乏症”的五种典型症状:
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 只看眼前,不看长远;
 只看现象,不见本质;
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 本位主义,局限思考。
2. 系统多棱镜
1) 管理者所遇到的问题通常都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动态变化的,尤其是在由一系列复杂系统构成的动态情境中。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不能知识解决问题,而应善于管理混乱的局势。
2) 一旦我们看清了结构和行为之间的关系,我们便能开始了解系统如何运作,为什么会出现一些问题,以及如何让系统转向符合人们预期的行为模式。
3) 诚然,通过专注于外部因素,一些严重的问题得以成功解决,比如预防天花、增加农作物产量、大件货物运输等。但是,由于这些问题都是一些更大系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的一些“解决方案”已经产生了明显的副作用,并进一步激化了问题。
与此同时,一些问题深深嵌入在复杂系统的内在结构之中,无法被摆脱或转移。例如饥荒、贫困、环境退化、经济波动、失业、慢性病、药物成瘾以及战争等,尽管人们在消除这些问题方面做出了大量努力,也不断改进分析方法,并取得了很多技术进步,也没有人故意制造出这些问题、想让这些问题存在,但是它们依然存在。这是因为它们从本质上看都是系统性问题——系统的内在结构决定了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行为特征。只有重新找回人们的直觉,停止相互指责和抱怨,看清系统的结构,认识到系统自身恰恰是问题的根源,找到重塑系统结构的勇气和只会,这些问题才能真正得以解决。
4) 通过系统思考的多棱镜,我们可以重新找回对整个系统的直觉,并且训练我们理解系统各个构成部分的能力,看清楚系统各个构成要素的关系,分析未来可能的行为趋势,以更具创造性的方式重新涉及系统,更有勇气地去面对系统性的挑战。
3. 系统之基础
1) 总体大于部分之和
任何一个系统都包括三种过程要件:要素、连接、功能或目标。
可见,系统既有外在的整体性,也有一套内在的机制来保持其整体性。系统会产生各种变化,对各种事件做出反应,对各种错误或不足进行修补、改善和调整,以实现其目标,并生机勃勃地生存下去,尽管很多系统本身可能是由各种无生命的要素构成的。系统可以自组织,并且常能通过局部的瓦解来进行自我修复;它们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很多系统还可以自我进化、演变,生成另外一些全新的系统。
2) 从关注要素到透视游戏规则
事实上,当你想罗列出一个系统中所有要素时,你会发现那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避免这种情况,你应该从细究要素转向探寻系统内在的连接关系,即研究那些把要素整合在一起的关系。
系统中的很多连接是通过信息流进行运作的。系统中的某些连接是实实在在的物质流,例如树干中的水分,或者学生在大学中的改变;还有很多连接是信息流,也就是系统中影响决策和行动的各种信号。这类连接通常很难被发现,但只要你用心,就会看到它们。
如果说基于信息的连接都很难被发现的话,那么与系统的功能或目标有关的连接就更难被察觉了。只有通过分析系统的运作,我们才有可能明确地表述出系统的功能或目标。要想推断出系统的目标,最好的方法就是仔细地观察一段时间,看看系统有那些行为。
一般来说,系统中最不明显的部分,即功能或目标,才是系统行为最关键的决定因素;内在连接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改变了要素之间的连接,通常会改变系统的行为;尽管要素使我们最容易注意到的系统部分,但它对于定义系统的特点通常是最不重要的——除非某个要素的改变也能导致连接或目标的改变。
3) 理解系统行为的动态性
存量是指在任何时刻都能观察、感知、计数和测量的系统要素,是储存量、数量或物料、信息在一段时间内的积累量。
要想使存量增加,既可以通过提高流入速率来实现,也可以通过降低流出速率来实现。
存量的变化一般比较缓慢,即使在流入量或流出量突然改变的情况下,也是如此。因此,存量可以在系统中起到延迟、缓存或减震器的作用。
由于存量的存在,流入量和流出量可以被分离开来,相互独立,并可以暂时地失衡。
人们不断地监控存量的变化,根据其状况和特定规则,制定决策并采取相应行动,以增加或降低存量水平,使其保持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从系统思考的角度来看,我们这个世界可以被视为各种各样存量的组合,围绕着这些存量,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存量调节机制,而后者主要表现为各种各样的流量。这意味着,系统思考者将世界视为各种“反馈过程”的组合。
4) 系统是如何运作的
一个反馈回路就是一条闭合的因果关系链,从某一个存量出发,并根据存量当时的状况,经过一系列决策、规则、物理法则或者行动,影响到与存量相关的流量,继而又改变了存量。
5) 自动洄游的鱼:调节回路
在系统中,调节回路是保持平衡或达到特定目标的结构,也是稳定性和抵制变革的根源。
6) 脱缰的野马:增强回路
增强回路是自我强化的。随着时间的变化,增强回路会导致指数级增长或者加速崩溃。当系统中的存量具有自我强化或复制的能力时,你就能找到推动其增长的增强回路。
4. 系统大观园
1) 单存量系统
 一个存量、两个相互制衡的调节回路的系统
在一个由存量维持的调节回路中,设定目标时,必须适当考虑补偿对存量有重要影响的流入和流出过程。否则,反馈过程将超出或低于存量的目标值。
 一个存量、一个增强回路以及一个调节回路的系统(如人口和工业经济)
“主导地位”是系统思考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当一个回路相对于另外一些回路居于主导地位时,它对系统的行为就会产生更强的影响力。
动态系统分析的目的通常不是预测会发生什么情况,而是探究在各种驱动因素处于不同状况时,可能会发生什么。
测试模型价值的问题:各种驱动因素会不会以这种方式发挥作用?如果驱动因素这样发挥作用,系统将以何种方式应对?影响各种驱动因素的又是什么?
系统动力学模型可探究未来的多种可能性,让我们进行“如果......会怎样”这样的思考。
我们所观察到的系统行为主要是由其自身所引起的。同样,系统理论的另外一项核心见解是,具有相似反馈机构的的系统,也会产生相似的动态行为,即使这些系统的外部表现是完全不同的。
 含有时间延迟的系统(库存)
调节回路上的时间延迟很可能导致系统的振荡。
在系统中,时间延迟是普遍存在的,而且它们对系统行为有很强的影响。改变一个延迟的长短,可能会导致系统行为的很大变化,也可能不会,这取决于该延迟的类型以及与其他延迟相比的相对时间长短。
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不同工业部门之间相互联系,经由各种延迟相互影响,推动彼此的振荡,并被各种乘数效应和投机因素所放大,这是商业周期形成的主要原因。
2) 双存量系统:
 一个可再生性存量受到另外一个不可再生性存量约束的系统
因此,任何物理的、成长的系统,或早或晚都会受到某种形式的制约,为“成长上限”的系统基模。
在呈指数级成长的实体系统中,必然存在至少一个增强回路,正是它(或它们)驱动着系统的成长;同时,也必然存在至少一个调节回路,限制系统的成长,因为在有限的环境中,没有任何一个物理系统可以永远地增长下去。
当一个变量以指数级形式逼近一项约束或限制时,其接近限制的时间会出乎意料地段。
依靠不可再生性资源的经济体系:根据资源耗尽的动态行为特性,初级资源存量越大,新的发现越多,驱动成长的增强回路相对于限制性的调节回路的影响力就越强,导致资本的存量越高,开发速率越快;然而,一旦生产高峰过去,经济衰退也开始得更早,速度更快,而且幅度越大。
 有两个可再生性存量的系统
不可再生性资源主要受限于存量。可再生性资源主要受限于流量。只要开发(流出量)的速度等于资源再生(流入量)的速度,它们就可以被无限开采或捕捞;如果开发的速度快于再生的速度,资源存量最终可能低于某个关键转折点,从而转变为“不可再生资源”,逐渐耗尽。
对于所有复杂的系统来说,判断系统未来行为走势的诀窍在于,了解什么样的系统结构包含哪些可能的行为,以及什么状况或条件可以触发这些行为。换句话说,如有可能,我们可以调整系统结构和相关条件,从而减少破坏性行为发生的概率,增加有利行为出现的概率。
5. 系统之美:如果受到太大的冲击,系统可能会四分五裂,或表现出我们未曾见过的行为。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它们都应对得很好。这就是系统之美——它们运作得如此精妙,各种机能和谐运行。
1) 适应力
系统之所以会有适应力,是因为系统内部结构存在很多相互影响的反馈回路,正式这些回路相互支撑,及时在系统遭受巨大的扰动时,仍然能够以多种不同的方式使系统恢复至原有状态。
适应力与一直保持静止或恒定是不同的。有适应力的系统可能是经常动态变化的。事实上,短期的振荡、阶段性的发作,或者周期性的兴衰、高潮与崩溃,都是正常状况,而适应力可以使其复原。
静态的稳定很容易被观察,它是以一定周期内系统状况的变动来衡量的;而适应力则很难被观察到。除非超出了限度、调节回路受到冲击或破坏,或者系统结构被分解,否则你很难了解适应力是如何产生和运作的。如果没有完整的系统视角,人们看到的就只是系统表面呈现出来的动态或静态,而不是适应力。实际上,人们经常为了稳定或者提高生产率等目的而牺牲了系统的适应力,有时候也可能会为了其他一些更容易被识别到的系统特性而破坏系统的适应力。
我认为,适应力是系统运作的一个基础,正是因为适应力的存在,系统才可以正常地发挥和维持各种功能。因此,一个有适应力的系统就是一个大平台,在该平台支撑起来的空间里,系统可以自由地驰骋,一旦接近危险的边缘,就回去遇到一堵柔软的、有弹力的“墙”将其反弹回来。因为人们通常更加关注系统是如何运作的,而忽视了其运作的空间,所以,在一般人看来,适应力的丧失似乎是突然来临的,是一种意外。但是,在此之前,系统其实早已是千疮百孔了。
2) 自组织
进化看起来并不是只由环境变化引起的、贯穿于物种诞生和整个生存历程的一系列意外事件,而是有一定规则的未来。
一些复杂系统最令人称奇的特征,就是它们具有学习、多元化、复杂化和进化的能力。系统所具备的这种使其自身结构更为复杂化的能力,被称为“自组织”。
自组织特性会产生异质性和不可预测性:系统有可能演变成全新的结构,发展出全新的行为模式。它需要自由和试验,也需要一定程度的混乱。单丝,这些状况可能令人恐慌,或者威胁到现有的权力结构。
现代科学证明,自组织系统可以产生自一些简单的规则,衍生出多种多样的技术成果、物理结构、组织和文化。科学本身也是一种自组织系统,它倾向于认为,这个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往往生成自一些简单的规则。
3) 层次性
要想让系统高效地运作,层次结构必须很好地平衡整体系统和各个子系统的福利、自由与责任。这意味着,既要有足够的中央控制,以有效地协调整体系统目标的实现,又要让各个子系统有足够的自主权,以维持子系统的活力、功能和自组织。
6. 系统之奇:我们认为之所知道的关于这个世界的任何东西都只是一个模型。虽然我们的模型确实与现实世界高度一致,但远未达到能完整地代表真实世界的程度。
为了在复杂的世界里自由遨游,你需要把注意力从短期事件上移开,看到更长期的行为,看到系统内在的结构;你需要清晰地界定系统的边界,以及“有限理性”;你需要考虑到各种限制性因素、非线性关系以及时间延迟。
1) 别被表象所迷惑
当遇到一个问题时,善于进行系统思考的人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寻找数据,了解系统的历史情况以及行为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图。
系统思考需要反复审视结构和行为,善于系统思考的人会将二者结合起来,理解时间、行为以及结构之间的关系。
事实上,现实世界里很多分析都只是停留在事件层面上。相对于事件层面的分析,大多数经济分析都会更进一步,到达行为层面。这些基于行为层面的模型比事件层面的分析更有价值,但它们仍然有一些根本性的问题。首先,它们普遍过分强调系统流量,而对存量关注不足。
我们太沉迷于系统产生出来的事件,却很少关注系统行为的历史,也不善于从后者中发现线索,去解释潜在的系统结构。要知道,系统结构才是系统行为与事件产生和演进的根源所在。
2) 在非线性的世界里,不要用线性的思维模式
系统中的很多关系是非线性的,它们的相对优势变化与存量的变化是不成比例的。反馈系统中非线性关系导致不同回路之间主导地位的转换,也相应地引起系统行为的复杂变化。
3) 恰当地划定边界
可以说,恰恰是边界上的无序、混杂,成为了多样化和创造力的根源所在。
究竟要不要考虑各种流量的所有环节,从矿山到垃圾填埋场,或者叫“从摇篮到坟墓”,这主要取决于谁想知道什么,出于何种目的,以及在多长时间范围考虑问题。从长期来看,完整地考虑流量的各个环节是很重要的;同时,随着实体经济的增长,社会的“生态足迹”不断扩大,“长期”也正在不断向我们靠近,成为“短期”。
边界使我们自己划定的,对于新的问题,处于不同的目的,可能需要并且应该对其进行重新考虑。
4) 看清各种限制因素
在给定的一段时间内,对于系统来说,最重要的一项输入是限制或者约束力度最大的那个因素。
当一种因素的制约被解除了,成长就开始启动,而成长本身会改变各种限制因素之间的强弱对此,因此,相对最为稀缺的一种因素开始逐渐发挥作用。这时候,成长就会减缓或陷入停滞。要将注意力从相对丰富的资源(制约力没那么强)转移到潜在的下一个最主要的限制因素,需要对成长过程真正理解,并具备有效把控的能力。
从根本上讲,关键不是追求持续成长,而是选择在哪些因素的限制之下维持生存。
5) 无所不在的时间延迟
当在反馈回路中存在较长的时间延迟时,具备一定的预见性是必不可少的。
6) 有限理性
每个市场主体都是基于完备的信息,完全理性地做出行动的“经济人”;其次,当各个行为主体按照这些规则行动时,他们的行动累加起来,就会产生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最优的结果。——亚当·斯密
有限理性意味着,人们会基于其掌握的信息制定理性的决策,但是人们掌握的信息通常是有限的、不完整的,尤其是对于系统中相隔较远或不熟悉的部分,由此导致他们的决策往往并非整体最优。及时为了最优化自己个体的利益,我们有时也不能做出完全正确的决策,更别提系统整体的利益了。
要想改变行为,首先要跳出你所在系统中固有的位置,抛弃当时观察到的有限的信息,力求看到系统整体的状况。从一个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可以重构信息流、目标、激励或者限制因素,从而使分割的、有限的、理性的行动累加起来,产生每个人都期盼的结果。
在未受扰动的生态系统和传统文化中,每个人、物种或种群,都以自己的方式服从并服务于系统整体,保持这整体的稳定性。尽管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策略,但是这些系统和其他很多系统总体上都是可以自我调节的。正常情况下,它们不会产生问题,也无须设置治理机构或制定这样那样无用的政策。
7. 系统之危与机:系统8大陷阱与对策
1) 政策阻力:治标不治本
当系统中多个参与者有着不同的目标,从而将系统存量往不同方向拉时,结果就是“政策阻力”。
事实上,某一方的成果越大,反方向的抵消力量往往也会越大,导致存量与以前的状况没有太大的差别,而这同时也是每一个人所不希望看到的。
对策:放弃压制或实现单方面的目标。化阻力为动力,将所有参与者召集起来,用先前维持“政策阻力”的精力,去寻找如何实现所有人的目标,实现“皆大欢喜”,或者重新定义一个更大、更重要的总体目标,让大家愿意齐心协力去实现它。
2) 公地悲剧
资源的整体状况和单个参与者对资源的使用之间的反馈关联非常弱,结果导致资源的过度使用及耗竭,最终每个人都没有资源可用。
对策:对使用者进行教育和全解,让他们理解滥用资源的后果。。同时也可以恢复或增强资源的状况及其使用之间的弱反馈连接,有两类做法:意识将资源私有化,让每个使用者都可以直接感受到对自己那一份资源滥用的后果;二是对于那些无法分割和私有化的资源,则要对所有使用者进行监管。
3) 目标侵蚀(温水煮青蛙)
绩效标准受过去绩效的影响,尤其是当人们对过去的绩效评价偏负面,也就是过于关注坏消息时,将启动一个恶性循环,使得目标和系统的绩效水平不断下降。
对策:保持一个绝对的绩效标准。更好的状况是,将绩效标准设定为过去的最佳水平,追求更高的绩效,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4) 竞争升级(以牙还牙)
当系统中一个存量的状态是取决于另外一个存量的状态,并试图超过对方时,就构成了一个增强回路,使得系统陷入竞争升级的陷阱,表现为军备竞赛、财富攀比、口水仗、声音或暴力升级等现象。由于竞争升级以指数级形式变化,它能以非常令人惊异的速度导致竞争激化。如果什么也不做,这一循环也不可能一直发展下去,最后的结果讲师一方被击倒或两败俱伤。
对策:避免陷入这一结构之中。如果已经深陷其中,一方可以选择单方面让步,从而切断增强回路的运作;或者双方进行协商,引入一些调节回路,对竞争进行一些限制。
5) 富者愈富:竞争排斥
如果在系统中,竞争中的赢家会持续地强化其进一步获胜的手段,这就形成了一个增强回路。如果这一回路不受限制地运转下去,赢家最终会通吃,输家则被消灭。
6) 转嫁负担:上瘾
当面对一个系统性问题时,如果采用的解决方案无助于解决潜在的根本问题,只是缓解(或掩饰)了问题的症状时,就会产生转嫁负担、以来和上瘾的状况。如果选择并实施的干预措施,导致系统原本的自我调适能力萎缩或受到侵蚀,就会引发一个破坏性的增强回路。系统自我调适能力越差,就需要越多的干预措施。
对策:提前预防,防止跌入陷阱。如果你是干预者,要想办法恢复或增强系统自身结局问题的能力,然后自己择机抽身退出。如果你是患有依赖症的人,在摆脱干预措施之前,要以建立自己系统内在的能力作为基础。如果已经处于上瘾结构之中,要马上行动。你拖得越久,戒除的过程就越长、越艰难。
7) 规避规则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任何规则都可能会有漏洞或例外情况,因而也存在规避规则的机会。
对策:设计或重新涉及规则,从规避规则的行为中获得创造性反馈,使其发挥积极的作用,实现规则本来的目的。
8) 目标错位
系统行为对于反馈回路的目标特别敏感。如果目标定义不准确或不完整,即使系统忠实地执行了所有运作规则,其产出的结果却不一定是人们真正想要的。
对策:恰当地设定目标及指标,以反映系统真正的福利。
8. 系统之杠杆点:系统的12大变革方式
1) 数字:包括各种常识和参数
2) 缓冲器:比流量力量更大、更稳定的存量——改变缓冲器的大小。
3) 存量——流量结构:实体系统及其交叉节点
4) 时间延迟:系统对变化做出反应的速度——时间延迟无法消除,可以放慢系统的增长速度
5) 调节回路:试图修正外界影响力的反馈力量
6) 增强回路:驱动收益增长的反馈力量
7) 信息流:谁能获得信息的结构——信息流的缺失是系统功能不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8) 系统规则:激励、惩罚和限制条件
9) 自组织:系统结构增加、变化或进化的力量
10) 目标:系统的目的或功能
11) 社会范式:决定系统之所以为系统的心智模式
这些社会公认的观念,一些潜在的基本假设以及关于社会现实本质的普遍看法,构成了社会的范式,或者是一整套世界观,它们是人们普遍相信的、关于世界是如何运作的一系列基本假设、规则或信念。
系统结构师告诉我们,可以通过建构系统的模型来改变范式。
12) 超越范式
       与改变范式相比,在更高的层次上,还有另外一个杠杆点,那就是使自己摆脱任何范式的控制,保持灵活性,意识到没有范式才是“真实”的。
13) 进入谦卑的“空”
你必须努力思索,审慎地分析系统,并抛弃自己的范式,进入谦卑的“空”的境界。最后,看似无为,却可能是最为根本性的、战略性的、有效的杠杆点;看似疯狂,放下一切,却能优雅地与系统共舞。
9. 与系统共舞:系统的15大生存法则
在这个世界中,真正的难题不是判断世界本身是理性还是非理性。最常困扰我们的往往是,世界是基本理性的,但并非完全理性。生活是理性的,但如果完全按照逻辑来推论,却可能到处是陷阱。
我们不能让风起云涌、变化万千的大千世界变得四平八稳、毫无意外,一切尽在掌握,但我们可以预料到各种意外,从中学习,甚至能从中获益;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系统之上,但我们可以聆听系统的声音,听它告诉我们什么,并发现如何顺应系统的特性,使我们的价值观更好地与之相匹配,从而创造出另外一些更好的事情来,而这都是无法只靠我们的意志来实现。
1) 跟上系统的节拍
在你向以任何方式去干预系统之前,首先要观察它是如何运作的。如果可能的化,去寻找或者制作一张图表,显示系统实际数据的时间变化态势——人们的记忆不是一致很可靠的,尤其是对于相对久远的事件。
2) 把你的心智模式展现在阳光下
你不必非得以系统结构图或方程式的方式来表露自己的心智模式,尽管这样做是非常好的方法。你也可以通过语言、列表或者图片、箭头等方式来表达你的想法,什么东西与另外一些东西存在关联,这些够包含你的心智模式。不管以什么方式,你这样做得越多,你的想法就会变得越清晰,你承认各种不确定性并修正自己错误的速度就越快。
3) 相信、尊重并分享信息
4) 谨慎地使用语言,并用系统的概念去丰富语言:尽可能地保持它的真实、具体和有意义,第二是扩展语言,使其能反映我们对系统的理解。
5) 关注重要的,而不只是容易衡量的。
6) 为反馈系统制定带有反馈功能的政策
7) 追求整体利益
8) 聆听系统的智慧
9) 界定系统的职责:增强系统的“内在责任”,意味着在设计系统时,要在决策及其结果之间建立起反馈回路,让决策者直接、快速、强制性地看到其行为的后果
10) 保持谦逊,做一名学习者
“拥抱失误”就是学习的条件。它意味着搜索、使用和分享“我们到底在什么地方失误了”的信息,了解那些与我们的期望或希望的状况不符。“拥抱失误”和承受高度不确定性,都会强化我们个人和社会的脆弱性(的感觉)。但是,对于那些真正接受其责任的人,需要的知识远多于社会上的一般的人,也更能深入地发现自我。
11) 庆祝复杂性
12) 扩展时间的范围(既关注长期,有留意短期)
13) 打破各种清规戒律
为了理解系统,你必须学会向生态学家、化学家、心理学家和神学家们学习,当然也不能局限在这个范围内。你必须深入了解他们的术语行话,以及他们从自己独特的角度得出的结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将它们整合起来,融会贯通。
14) 扩大关切的范围
15) 不要降低“善”的标准
16) 系统思考只能告诉我们该做什么,但它本身不会去做。让我们回到知与行之间的鸿沟上。知易行难,虽然系统思考不能填补这一鸿沟,但它可以引领我们来到鸿沟的边缘,让我们更好地进行分析,并继而找到突破点——从人类精神的角度,告诉我们能做什么,以及必须做什么。



解读:
1. 系统思考让我了解到自然中事物的多样性已经超出了人类的思维能够掌握的程度,所以我们会不断地遇到意外,问题似乎是无穷尽的,但是人类的活动范围受限于人类的局限性,所以不断地认识和探索可以在一定限度内控制人类的世界、人类的生活。(非线性的世界系统、发现一些规律。)
2. 虽然自然中是复杂多样的,但人类活动不是,因为人类偏好于数字、线性,所以人类社会活动是有固定规律的并且是可认识的,当然,人类服从自然,当穷尽认识后,也应不再过分追求改造自然。
3. “新的局限”:我常常说“围栏”,因为事实上一个人太容易受环境的限制导致他的认识总有一个天花顶,所以人要保持谦逊,然而,读此书后会发现,知道自己不知道只是初级阶段,之后要学会应对自己的未知,要学会将未知变为不停的认识和探索,而这其中,没有所谓谦逊,只是客观理性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 对一个系统进行分析时,不要从要素出发,而是探寻、归类要素之间的联系。
5. 总结:
1)认识到系统的存在和系统的特性,利用作者提供的建议去对待系统。、
2)系统的复杂性要求我们继续认识和探索,绝不止于本书。
6. 读书的意义在于,不放弃目前运作良好的个人系统,在个人认为合适的时机再发挥读书价值,学问之路说简单也简单,说坎坷也坎坷,先不要为难自己才好,说白了,就怕自己生搬硬套,最后当机了反而生活不能自理。当然,搬套的过程中,总会感觉难,始终要过这难关。
7. 增强个人的责任反馈,在日常决定和选择上,建立直接、快速、强制性的反馈回路。这就是人的系统,当他意识到后果的危险时就会改变当前的拖延、懒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系统之美》读书笔记
系统思维概论
学习系统思维,畅享开阔人生!
《系统之美》
【系统论50】
真正的高手,都在用系统性思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