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周共读一本书 | 《李叔同:名如何爱如何生命该如何》

记心上

一切有情

他曾有着对红尘深厚的爱,却在绚烂至极的时候,突然斩断世情俗怨,抛妻别子,遁入空门,“索性做了和尚”。也许,这就是弘一大师李叔同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生。

作为一代高僧,弘一大师其人如大海,宽容、超然别有极致;其言如诗文,才骨、风骨、傲骨尽显其中。

今天,让我们跟随最美领读人——冯雷,走进弘一大师的世界,品读《李叔同:名如何爱如何生命该如何》。

本书文笔鲜活,以翔实的历史资料,娓娓道来的叙述,将主人公的生平、才艺、情谊、游学、困惑、佛学等予以多角度呈现,既严谨,又通俗,从而让读者深入了解和领略一代大师的传奇人生历程和感受大师认真与超然的智慧。

走进弘一法师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别号漱筒。

《送别》是李叔同在1914年创作,在中国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李叔同的大名,但是这首歌却大都听过,唱过。

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1915年起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并谱曲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首校歌。

大师故居在津门

李叔同故居原位于河北区粮店街60号,是一座清朝年间建造的一套由四个四合院组成的大宅院,平面呈田字形,有房60余间,占地1400平方米。院内建有游廊和小花园,室内陈设精致,环境幽雅。在宅院里有一西式书房,取名“意园”,是李叔同1910年从日本学成重返故里时修建的,以示一展宏图的意愿。

院内花园游廊环绕,雕梁画柱交辉,室内陈设精致,环境幽雅宜人。为津门名人故居建筑中的一支奇葩。后来,由于住户繁杂,年久失修,粮店后街60号逐渐失去了本来面貌。

2007年12月31日天津市政府在老粮店后街的原址上开工重建李叔同故居,之后又对故居内部进行了装饰和布置,建立了“弘一法师——李叔同故居纪念馆”,2011年12月30日正式向公众开放参观。重建完成的李叔同故居纪念馆位于天津市河北区海河东路与滨海道交口处,总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分为园林景观和故居两部分。

作者:马文戈

马文戈,历史学硕士,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学院,文化学者,文化部乡土艺术中心文学顾问。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独到的研究,擅长于历史人物的写作,文笔优美清新,描写细腻深情,能于宁静美丽的文字之中尽显人生情怀和生命感悟。

发表文章著述数百万字。已出版作品:《一切有情,都无挂碍:六位风流才子的悲喜人生》《桃李春风总关情:诗经里的古老爱情》《谁的红颜,谁的江山》《天下美文修心卷:世上最美的风景,不如回家的路》等。《李叔同:名如何爱如何生命该如何》深受读者欢迎。

01

大师名句

春风吹面薄于纱,春人妆束淡于画。游春人在画中行,万花飞舞春人下。梨花淡白菜花黄。柳花委地芥花香。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

以冰霜之操自励,则品日清高;以穹窿之量容人,则德日广大;以切磋之谊取友,则学问日精;以慎重之行利生,则道风日远。

我不知何为君子,但每件事肯吃亏的便是;我不知何为小人,但每件事好占便宜的便是。

世界是个回音谷,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你大声喊唱,山谷雷鸣,音传千里,一叠一叠,一浪一浪,彼岸世界都收到了。凡事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因它在传递你心间的声音,绵绵不绝,遂相印于心。

读弘一大师文字,感受跌宕和平静,如同看见远处的自己,静静品味,总会有所感悟。欢迎您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读书社群,我们将陪伴您,一起读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叔同故居
李叔同(弘一法师)故居
遇见李叔同
李叔同(弘一法师)高清作品欣赏
FM0-020:【传统民居】粮店后街60号院内—李叔同故居(天津名人故居系列)
在天津发现弘一法师李叔同 出生于巨富之家 留日回国做国画教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