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司马光给子孙留下《训俭示康》,只要明白两个字,人生就会不一样

北宋文学家司马光曾经为皇帝写下过著名的史书《资治通鉴》,因此而流传千古。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其实他还为自己的子孙写下了一篇名为《训俭示康》的名篇,教后世子孙做人的道理。篇中文字可谓是字字珠玑,据说只要能学会其中的两个字,就能让我们的人生获益匪浅。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是今陕西省夏县人,为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的后代,更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其文学造诣之高,令人十分钦佩。司马光的一生十分辉煌,儿时的司马光就曾凭借自己的睿智和冷静,救下了落在水瓮里的孩童。长大之后,司马光博学多才,入仕辅佐君王治理天下,获得了不错的成绩。宋神宗的时候,由于与王安石变法的提议相左,故此其离开朝廷达十五年之久,后又被朝廷重新启用,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巨大的文化财富。

元祐元年,历任尚书左仆射、门下侍郎的司马光因病辞世,被皇帝追封为太师、温国公,可谓是位极人臣,甚至配享宋哲宗庙廷。由此可见,司马光在朝廷的地位举足轻重,他的离去,更是令皇帝十分心痛。作为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司马迁为人温良恭俭,但是却刚正不啊,从不会曲意逢迎,一心一意为朝廷着想,也因其正直的性格以及极高的文学修养,皇帝才会破例为其谥号“文正”,这一谥号,可以称得上是对古代文人成就最高的肯定。

《资治通鉴》作为一本编年体史书,是司马光笔下心血的凝结,全书共294卷,历时十九年才宣告完成,其内容从周烈王二十三年开始至周世宗显德六年结束,涵盖了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由于《资治通鉴》是一部由官方主持编纂发行的书籍,故此其内容也略偏向于对政治事件的考量以及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专供统治者加以借鉴。

对于此书,宋神宗曾亲自写下“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批语,堪称是给予其极高的评价。不过话说回来,《资治通鉴》本身仍然只是一部政治意义超凡的书籍,虽可以为帝王敲响警钟,却很难对普通人起到训示的作用,对于个人人生的规划意义并不大。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正是司马光为其子撰写的一篇文章,名为《训俭示康》,其本身虽然只是一篇短篇的散文作品,可是却能真正地为不少人寻找到人生智慧的启迪。司马光撰写《训俭示康》的真正用意,其实就是想让儿子司马康能够明白节俭的意义。文章开头先是阐述了作者年轻时节俭的品格和行为,以现身说法的形式为儿子阐明立场,之后又深切的描绘当今社会的浮夸奢靡之风,将李文靖、鲁宗道、张文节三人的节俭言行加以赞扬,指出大贤的节俭有其深谋远虑,而非侈靡的庸人所能及。

文章正是以正反相对应的观点,对节俭和奢靡之风进行了深度的对比,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综合来看,整篇《训俭示康》的核心内容,其实就在于“节俭”二字,它是所有良好品格的起点,更是人生道德水准的准绳之一。

司马光是一代文人,教育儿子的方法自然不是打骂,而是以温和的态度解释人生的哲理,继而开化其内心,达到交流沟通的目的。谈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华美德中传统的“礼义恭俭让”,是华夏民族生生不息的精髓,更是现代文明必须继承的思想,而《训俭示康》则是最好的范本,或许,其内所宣扬的“节俭”,真的能对我们一些人的内心产生巨大的触动。

参考资料:《历史之赐》 杨玉清著 辽宁出版社出版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说司马光是做官、做人与做事完美统一的典范?
君子之交,和而不同(非常经典)
阴谋百科全书:《资治通鉴》里的那些人和事(一)
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
史学大家司马光的传奇人生(四):品行文正,史学丰碑
司马光砸缸救下的孩子是谁?日后成宰相,难怪老师从不提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