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渎山大玉海被火烧后,变成普通石瓮,为何乾隆一眼就看出它是宝贝

北海公园的承光殿中,摆放着一件体型硕大的玉器,它是我国历史上现存最早,最大的巨型玉雕,名叫“渎山大玉海”。而“渎山大玉海”之所以能闻名天下,那就不得不提到乾隆皇帝了。因为当年它就是个腌咸菜的“石瓮”,完全是一副黑不溜秋的样子,幸亏乾隆慧眼识“玉”,才发现它是一件宝贝,为什么乾隆的眼力这么好呢?下面小编就来从头给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据《元史》记载,公元1265年,元世祖忽必烈扩建北海琼华岛并修建广寒殿,然后又命人用玉石雕刻了一件盛酒的玉翁,置于广寒殿内,命名为“渎山大玉海”。也许有的读者就疑问了,这宝贝名字是什么意思呢?其实专家们有三种解读。

第一:玉料是产自河南的独山玉,而“独”和“渎”谐音,且“渎”的偏旁是“氵”更符合其作用,所以就叫做“渎山”;

第二:当时的北海琼华岛叫做“渎山”,所以这件玉瓮也理所应当命名为“渎山大玉海”;

第三:“渎”本是河水的意思,而且当时这件玉瓮上雕刻的就是惊涛骇浪,所以叫做“渎山”。

虽然“渎山”有不同的解释,但是“大玉海”却毫无争议。因为它高0.7米,长1.82米,周长4.93米,重量更是高达3.5吨,比一辆家用桥车还重。而且史料记载它“贮酒三十石”,显然它是“海量”的,故此,就有了“渎山大玉海”的称呼。

俗话说“风水轮流转”,造化和运道对于这件“渎山大玉海”也是适用的。随着元朝的覆灭,它就被冷落在广寒殿的角落。后来,明朝覆灭之际,广寒殿又突然失火,这件“渎山大玉海”不仅被熏黑,而且还开裂了,变得和普通石瓮无异,也就更加没人会去在意它了。再后来,北京真武庙的道士发现了它,因为庙里刚好缺了个腌咸菜的坛子,暴殄天物的道士们就把这件“渎山大玉海”清洗干净,然后每年就用它了腌制咸菜。(如果忽必烈泉下有知的话,想必也会气得吐血……)

公元1745年,乾隆皇帝得知,在真武庙有个硕大的腌菜坛子,虽然黑不溜秋的,但上面却雕刻有精美的图案。于是,痴迷于玉器的乾隆皇帝就十分好奇,就决定到真武庙去看一看。乾隆皇帝这惊世骇俗的一眼,腌菜坛子马上就咸鱼翻身了。

当时随行的众位大臣有很多,可是他们看到这件腌菜坛子后都满脑子的问号,而乾隆皇帝却突然眼前一亮,连声说:“好、好、好,果然是个好宝贝”,于是就花银子,买来“渎山大玉海”并让宫中的能工巧匠,将它修复一番,还重新雕刻上纹饰和图案,收藏在承光殿中。

这时有读者就会问,乾隆皇帝看第一眼时,难道就知道它是“渎山大玉海”?其实这道理简单不复杂,乾隆皇帝不仅博览群书,他更是研究玉石的专家,他对玉器还有着猫抓鱼一样灵敏的“嗅觉”!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紫禁城内收藏的玉器有3万多件,其中有一半都是乾隆皇帝亲自收藏和把玩过的,如最著名的“大禹治水图玉山”,“白玉雕福寿纹插屏”和“白玉雕牡丹四花钮盖炉”等等。

乾隆是一个好学的皇帝。他不仅掌握了很多关于玉器的知识,更多的是通过鉴赏和把玩,学到了很多鉴玉大师都不曾懂得的实践道理。小编猜想,也许在某年,外地官员上京时,曾献上了一件被山火烧过的玉璞料,而乾隆皇帝从此以后,对“火烧玉”的模样也就有了深刻的印象。故此,乾隆皇帝在看到这件被火烧过的“石瓮”咸菜坛子时,才会一眼就辨识出它是件不可多得的宝贝。

乾隆皇帝让“渎山大玉海”咸鱼翻身,成为了一件独一无二的国宝。这也证明了“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的正确性,不管是什么事儿,只要看得多了,自然也就成业内的专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第一镇国玉器,被道士拿去做酸菜坛子,被乾隆捡漏捞了出来
最憋屈的国宝:7000斤玉石打造,忽必烈当宝,却被装了300年咸菜
​最“憋屈”的国宝,被道士当腌菜缸!
史上最憋屈的三件国宝,有着一段“悲惨”的流浪生涯!
华夏遗珍_玉器11_渎山大玉海
这个腌菜的菜瓮竟然是镇国玉器之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