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个城市不产茶,但爱喝茶的名人全国没有不知道的

“我爷爷小的时候,常在这里玩耍。高高的前门,仿佛挨着我的家。一蓬衰草,几声蛐蛐儿叫,伴随他度过了那灰色的年华。吃一串冰糖葫芦就算过节,他一日三餐,窝头咸菜么就着一口大碗茶……”

——《前门情思大碗茶》

对许多外地人来说,

北京的茶文化是藏在这首“大碗茶”中的,

但北京的茶生活,还藏着更多的惊喜。

落座、沏茶,

看着茶汤的香气徐徐上升,

淡淡的茶香由鼻腔吸进肺里,

茶好不好、水好不好都是其次,

听书才是重点。

这故事怎么离奇怎么讲,

怎么有趣就怎么说,

惊堂木一落,您这便是入了京了,

今儿的故事也就开始了。

北京虽然不是茶叶产地,

但作为辽金元明清五朝帝都,

由于朝廷的提倡,

饮茶文化也是十分突出的。

北京人常说:

每天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京城的民间饮茶“京味”十足。

最受欢迎的茶饮包括

“茉莉花茶”、“香片”、“高碎”等,

即使是喝龙井,

老北京们也喜欢加点香花入茶。

对于茉莉花茶,老北京们爱得深沉,

而这茉莉花茶中,

他们又尤其钟情小叶茉莉花茶

它甚至曾经独占京城茶叶销量的90%

有段顺口溜就实力描写了

老北京们品饮花茶的场景:

脚下一双趿拉板儿,

茉莉花茶来一碗儿。

灯下残局还有缓儿,

动动脑筋不偷懒儿。

老北京民间的推崇和喜好,

一直与宫廷皇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而这茉莉花茶便是个代表。

在老北京看来,

茉莉花茶可一点都不廉价,

在流入民间以前,

它可一直是八旗子弟王公贵族的专享,

它的代言人是满清最出名的女人,

慈禧老佛爷。

她甚至曾规定宫内女眷,

除她以外,皆不可佩戴茉莉花,

可见她对茉莉花有多喜爱。

随着清代的历史画上句点,

茉莉花茶开始在民间流传开来,

成为寻常人家的日常茶品,

靠品质征服了老北京人的味蕾,

还诞生了张一元、吴裕泰两家大厂。

老北京的茶人喝起茶,

不求茶好,只求心安,

重不在品,而在饮,

自己喝着舒服便好。

过去北京在旗的老人,

一说起喝茶,一律都是香片。

老舍先生《茶馆》中的老北京,

有钱人喝的也不过是“小叶茉莉双熏”。

而对老北京们来说,

能在闲时喝上一盏“高碎”,

也实在算得上是人生一大享受。

北京的家居饮茶,市间茶棚,

碗不厌其大,水要有全沸声,

颇具豪爽之气。

这里除了有热爱饮茶的京城人民,

茶馆文化也十分丰富。

北京在很早时就出现了茶馆,

明清时茶馆就已遍布京城,

清室灭亡,宫廷茶文化衰落,

民国后由于都城南迁、军阀战乱,

文人煮茶品茗的雅兴也是大减。

表面上看茶文化似乎衰落了,

但实际上却是从神坛跌落人间,

渗透到了平民百姓的生活之中。

北京的茶馆普及室内外,

大茶馆、清茶馆、书茶馆、

二荤铺、棋茶馆、野茶馆等等,

除此之外,

还有流动的茶摊季节性的茶棚

大茶馆”规模气派,

布置讲究,服务全面,

集饮茶、饮食、社交、娱乐为一体,

既有生意人的聚会,

也有文人以茶会友。

这种茶馆的设备往往很讲究,

有头柜、二柜、后柜之分,

有的还以院落前后隔开,

以便在后堂接待比较尊贵的茶客。

书茶馆”则是将茶与娱乐相结合,

主要形式便是吃茶说评书。

真正的书茶馆,

往往是由说书先生说大评书,

有时一部书要说上两三个月。

相比之下,

清茶馆”的文化气氛似乎更浓一些,

这些地方一般卖清茶,

陈设雅洁简练,

夏季除了室内设雅座,

还在门外或庭院搭凉棚。

清茶馆中多是闲人和老人,

许多人提着鸟笼子,

一大早便出门“溜早儿”,

而茶馆清晨5时许便开业迎接。

老人们在护城河两岸打打拳,溜溜鸟,

之后便进到茶馆来,

讲茶经,谈鸟道,边喝边谈,

还比赛谁的鸟叫得好听。

专供下棋的茶馆便是“棋茶馆”了,

设置简朴无华,

茶客饮茶提神,专注于棋,

往往终日都流连其中。

野茶馆”是季节性的,

又叫“雨来散”,

就像今天沿街摆摊的小饭馆一样,

卖茶水,带几样小吃,接四方来客。

北京人春天要出城踏青,

夏季要到荷塘赏莲,

金秋则到西山观满山红叶,

于是有些茶馆老板们,

也常在名胜区搭建茶棚,

游客们玩儿累了便到此品茶歇脚。

这些都是老北京的茶馆,

而现如今的茶馆中,

除了从前流行的评书,

相声也是流行于各大茶馆的娱乐之一。

喝茶去茶馆,那买茶呢?

自然是去茶城!

位于北京的马连道茶城可谓家喻户晓,

北京茶人就没有不知道的。

聊过了茶人、茶馆、茶品,

京城的茶生活还有一大特色:茶点。

作为800多年的古都,

北京的京式糕点久负盛名。

尤其是宫廷糕点,

老北京的饮茶伴侣茶点,

是在茶的品饮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份量较小的精雅食物。

茶点的一般特点是精细美观,

口味多样,形小、量少、

质优,品种丰富,

是佐茶食品的主体。

俗话说:

甜配绿、酸配红、瓜子配乌龙”。

这里所说的甜配绿

便是用甜食搭配绿茶来喝,

如各式甜点;

酸配红便是酸的食品搭配红茶来喝,

如柠檬片、蜜饯等;

瓜子配乌龙

讲的是咸的食物搭配乌龙茶来喝,

如瓜子、花生米等小食。

京城的茶文化,

跟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发展,

这其中灌注着太多的故事和历史,

而接下来的故事,

正在由我们这一代人继续谱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茶馆之天下品牌茶业网
中国茶馆派系谱
老北京的棋茶馆--皇城根四爷
老北京人喝茶的规矩和讲究,您就请好吧!
明代茶馆
饮茶札记丨高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