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轼 其实没那么豪放2

苏轼 其实没那么豪放

刘扬忠(社科院文学所古代文学研究室主任)


  哈哈一笑,和夫人相别


  苏轼在大江边的临皋亭和沙湖山路上所回忆和伤感的,就是导致他在湖州(今浙江湖州)知州任上被逮捕、拘押,并被流放到黄州的“乌台”诗案。“乌台”即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常有乌鸦栖息筑巢,又被称为“乌台”,是朝廷的最高检察机构。


  3年前,也就是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那个骄阳似火的七月二十八日,时任湖州知州的苏轼得知:自己因为曾经在一些诗文中表达不同政见,讽刺王安石新法,已被“乌台”的群小罗织罪名,甚至会被冤枉为讽刺新法的主要支持者神宗皇帝。他们立了案进行审查,马上就要来抓苏轼进京法办。


  苏轼深知政治斗争的残酷,于是匆匆办理了告假手续,并将州中事务移交给州通判祖无颇,由他暂代知州之职。谁知刚办完这些事,朝廷所派遣的钦差大臣皇甫遵已经气势汹汹地闯进州衙官厅。这位官居太常博士(太常寺官职,负责教授弟子)的钦差,还没遇到过像这样可以抖官场威风的机会。他身着官袍官靴,手持朝笏(音同“户”),挺胸昂头,当厅而立。身后是他的儿子和两名面目狰狞、白衣青巾、全副武装的京城御史台大兵。


  苏轼为官多年也未见到过这样唬人的阵仗,心里不免发虚,先躲在屏风后面与祖无颇小声商议半天才出来迎接。只见他身穿朝服、头戴朝冠、手持朝笏走到前厅,代理知州和衙门里的其他官员则通通头戴着小帻(音同“则”,古代的头巾),跟从在苏轼之后。


  在可怕的沉默中,苏轼面对钦差行礼,然后开口说道:“我自知得罪朝廷的地方很多,今天一定会赐死。死固不敢辞,只是想求钦差大人同意我回后堂一会儿,与家人告别。”皇甫遵从牙缝里冷冷地挤出一句话:“还不至于如此!”


  随后,皇甫遵出示了文书。原来不是苏轼想象中金黄色的“圣旨”,只是一份由御史大爷们用普通白纸写就的革职逮捕令而已。“拿下犯人,立即上路!”皇甫遵一声吆喝之下,两个凶神恶煞似的大兵立即冲上前去,将苏轼五花大绑,拉着就要走……


  这时后堂传来一片哭喊声——苏轼的夫人王闰之带着全家老幼,追赶到前厅来了。豁达的苏轼在这生死离别的关头唯一想到的,是如何安慰自己的家人。他猛然想到宋真宗时,山林隐士杨朴告别老妻的故事:那时有人向朝廷举荐隐士杨朴,说他擅长写诗,于是真宗皇帝在朝堂召见杨朴,令他当场作诗。杨朴推辞说不会,真宗问道:“那你这次进京时,有人写诗送行吗?”杨朴回答道:“只有臣的老妻写了一首七言绝句,‘且休落魄贪杯酒,更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真宗听了哈哈大笑,知道杨朴无意为官,就下旨放他回家了。


  苏轼想到这里,就对王闰之说:“夫人,你就不能像杨朴的老伴那样,写一首诗来送送我吗?”王闰之听了,不觉失声一笑。苏轼也哈哈一笑,然后就势转身,大踏步走出州衙。


  州衙外的大街上,万头涌动,人声鼎沸。顷刻之间,苏轼由一位声名赫赫、政绩卓著的地方官员突然变成了镣铐缠身的阶下囚,这让湖州百姓感到了极大的不平!他们眼见敬爱的父母官落难,纷纷失声痛哭,聚集到了州衙外来为苏轼送行。


  人群中有不少勇敢者对着钦差大臣大声质问:“堂堂朝廷命官,像鸡犬一样被人随意捆绑着拉走,这样做算怎么回事?他犯了什么罪?”钦差及其随从对百姓不理不睬,押着苏轼,快马加鞭往官道上疾驰而去,以便尽快赶到江边,然后坐船奔赴汴京(今河南开封)复命。


  苏轼被押送上京,他的家人也受了不少苦!长子苏迈奉母亲之命陪同父亲入京,皇甫遵却不准他坐船。苏迈只好追着船只在岸上徒步相随。而夫人王闰之则带着家人乘船去河南商丘,投奔苏轼的弟弟苏辙。不料刚离开湖州,御史台的老爷们又下令搜查苏家,并派人马沿途阻截。他们追到宿州(今安徽宿州),将苏家船只团团围住。兵士们奉命冲上船去翻箱倒柜,搜查苏轼所写的文字。夫人气愤不过,便把被大兵们翻弄得乱七八糟的残存文稿全给烧了!


  苏轼七月二十八日在湖州被逮,八月十八日到达汴京。一到汴京就锒铛入狱,直至十二月二十八日圣谕下发,苏轼被贬往黄州,他在御史台的狱中总共被关押了130多个日夜。“八”与“十”在世俗的眼光中都是吉利和幸福的数字符号,但在苏轼那里却似乎变成了灾难的象征!


  被越贬越远


  然而,苏轼天生是一个诗人,是一个只要置身于适合他写作的自由环境中,就要挥毫动笔的人。


  不信你看,在汴京,他刚刚被放出御史台监狱,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作诗自豪地宣称,以后还要继续写作:“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塞上纵归他日马,城东不斗少年鸡。”


  到黄州之后,苏轼以相对自由之身,同时又受到赤壁风月的感染,写出了传诵千古的文学名篇《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等,文学创作出现了第一个高峰。两篇赋篇幅较长,现在我们仅来读读这首大气磅礴的怀古词吧: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首词,思想内涵无疑十分丰富,但从其中对周郎“雄姿英发”的称颂,对自己身世遭遇的感叹来看,苏轼无疑仍在对自己人生道路进行反思与回顾。


  在“乌台”诗案之后,苏轼的人生可算是跌宕起伏: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奉诏离开黄州,赴汝州(今河南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子不幸夭折。恰巧不久神宗去世,太后执政,以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被打压,苏轼终于得还朝中。但他看到获得权力的新兴势力废尽新法,拼命压制“王党”,又忿忿不平地批评,认为两者不过一丘之貉。至此他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只好再次外调。在这之后,北宋朝廷新旧势力几度更迭。但苏轼却是越贬越远,甚至被贬到了海南,最终在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死于北归复任途中。


  然而,和命运多舛相伴而生的,却是苏轼的文风越见豁达,从在黄州时的感慨、反思,到后来胸襟高旷、挥洒自如。一代文豪,笔下藏万卷,气势浩然。坎坷的人生遭遇使他创作出了堪称经典的文学作品,这是苏轼不幸中之大幸,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大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身陷文字狱,差点让苏东坡丧命的“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苏轼被捕纪实:一个北宋目击者的视角
苏东坡一生有哪五次磨难?他为何受海南岛人民深深的崇敬?
苏轼被捕的那一刻,也曾六神无主,“拉一太守如驱鸡犬”
苏东坡也有凡人的一面,面对飞来横祸也曾恐惧,甚至自尽未遂
苏轼“乌台诗案”案发前,多亏他通风报信,不然苏轼结局难以预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