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季羡林:养生“三不主义”

季羡林:养生“三不主义”

   

    7月11日,当代中国学术泰斗季羡林大师在北京辞世,享年98岁。季羡林年近百岁时,仍耳聪目明、思维敏捷、笔耕不辍。季老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自己并无养生秘诀,养生无术是有术。
   不要养生秘诀
    季羡林说,我常常看到有一些相信秘诀的人,禁忌多如牛毛。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尝,比如,吃鸡蛋只吃蛋清,不吃蛋黄,因为据说蛋黄胆固醇高;动物内脏决不入口,同样因为胆固醇高。有的人吃一个苹果要消三次毒,然后削皮;削皮用的刀子还要消毒;削了皮以后,还要消一次毒,此时苹果已经毫无苹果味道,只剩下消毒药水味了。从前有一位化学系的教授,吃饭要仔细计算卡路里的数量,再计算维生素的数量,吃一顿饭用的数学公式之多等于一次实验。结果怎样呢?结果每月饭费超过别人十倍,而人却瘦成一只干巴鸡。一个人到了这个地步,还有什么人生之乐呢?如果再戴上放大百倍的显微镜眼镜,则所见者无非细菌,试问他还能活下去吗?
    我决不这样做,我一无时间,二无兴趣。凡是我觉得好吃的东西我就吃。不好吃的我就不吃,或者少吃,卡路里、维生素统统见鬼去吧。心里没有负担,胃口自然就好,吃进去的东西都能很好地消化。再辅之以腿勤、手勤、脑勤,自然百病不生了。   
    用脑长寿
   根据我个人九十年来的经验,一个人绝不能让自己的脑筋闲置,要经常让脑筋活动着。“用脑伤神”的旧说法已经不能成立,应改为“用脑长寿”。
   人的衰老主要是脑细胞的死亡。中老年人的脑细胞虽然天天死亡,但人一生中所启用的脑细胞只占脑细胞总量的四分之一,而且在活动的情况下,每天还有新的脑细胞产生。只要脑筋的活动不停止,新生细胞比死亡细胞数目还要多。勤于动脑筋,则能经常保持脑中血液的流通状态,而且能通过脑筋协调控制全身的功能。
 我过去经常说:“不要让脑筋闲着。”我就是这样做的。结果有人说我“身轻如燕,健步如飞”。这话有点过了头,反正我比同龄人要好些,这却是真的。
“三不主义”
      我首创了“三不主义”:不锻炼,不挑食,不嘀咕,闻名全国。
      我有两个朋友,十分重视养生之道。每天锻炼身体,至少要练上两个钟头。曹操诗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人生不过百年,每天费上两个钟头,统计下来,要有多少钟头啊!利用这些钟头,能做多少事情呀!如果真有用,也就罢了。他们两人,一个先我而走,一个卧病在家,不能出门。
    当然我并不绝对反对适当的体育锻炼,但不要过头。一个人如果天天望长寿如大旱之望云霓,而又绝对相信体育锻炼,则此人心态恐怕有点失常,反不如顺其自然为佳。
    至于不挑食,其心态与上面相似,常见有人年才逾不惑,就开始挑食,蛋黄不吃,动物内脏不吃,每到吃饭,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窘态可掬,看了令人失笑。以这种心态而欲求长寿,岂非南辕北辙!
     我个人认为不嘀咕最重要。什么事情都不嘀嘀咕咕,心胸开朗,乐观愉快,吃也吃得下,睡也睡得着,有问题则设法解决之,有困难则设法克服之,绝不视芝麻绿豆大的窘境如苏迷庐山般大,也绝不毫无原则随遇而安,绝不玩世不恭。“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有这样的心境,焉能不健康长寿?
                                                                     (马军)(据《齐鲁周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季羡林谈养生 季羡林的三不养生原则
国学大师季羡林,患过两种癌却高寿98岁:长寿之道,只有“三不”
季羡林的长寿秘诀
除了三不,大师季羡林强调养生最重要的事
季羡林的“8432”养生秘诀
养生无术是有术-山东新闻-当代健康报-舜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