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界遗产之英国篇(32个)
United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1“巨人之路”及其海岸 (1986)
2“巨石阵”、埃夫伯里及周围的巨石遗迹 (1986)
3乔治铁桥区 (1986)
4圣基尔达岛 (1986, 2004, 2005)
5斯塔德利皇家公园和喷泉修道院遗址 (1986)
6圭内斯郡爱德华国王城堡和城墙 (1986)
7达勒姆大教堂和城堡 (1986)
8布莱尼姆宫 (1987)
9巴斯城 (1987)
10威斯敏斯特宫殿和教堂以及圣玛格丽特教堂 (1987)
11 罗马帝国的边界 (1987, 2005,2008)
12享德森岛 (1988)
13坎特伯雷大教堂、圣奥古斯汀教堂和圣马丁教堂 (1988)
14伦敦塔 (1988)
15戈夫岛和伊纳克塞瑟布尔岛 (1995, 2004)
16爱丁堡的新镇、老镇 (1995)
17格林威治海岸地区 (1997)
18奥克尼新石器时代遗址 (1999)
19卡莱纳冯工业区景观 (2000)
20百慕大群岛上的圣乔治镇及相关的要塞 (2000)
21索尔泰尔 (2001)
22多塞特和东德文海岸 (2001)
23德文特河谷工业区 (2001)
24新拉纳克 (2001)
25伦敦基尤皇家植物园 (2003)
26利物浦海上商城 (2004)
27康沃尔和西德文矿区景观 (2006)
28 旁特斯沃泰水道桥与运河 (2009)
29 福斯桥 (2015)
30 尼安德罗岩洞及周边环境(2016)
31 英吉利湖区(2017)
32 卓瑞尔河岸天文台 (2019)
1  英国“巨人之路”及其海岸 (1986)
Giant's Causewayand Causeway Coast
“巨人之路”位于北爱尔兰安特令平原边沿,沿着海岸坐落在玄武岩悬崖的山脚下,由大约40 000个黑色玄武岩巨型石柱组成,这些石柱一直延伸到大海。这个令人称奇的景观使人们联想出巨人跨过海峡到达苏格兰的传说。300年来,地质学家们研究其构造,了解到它是在第三纪(大约5000-6000万年前)时由活火山不断喷发而成的。这个状观景点同时大大推动了地球科学的发展。
2  英国“巨石阵”、埃夫伯里及周围的巨石遗迹 (1986)
Stonehenge,Avebury and Associated Sites
巨石阵是欧洲著名的史前时代文化神庙遗址,位于英格兰威尔特郡索尔兹伯里平原,距伦敦100多公里,约建于公元前2300年左右。它们由巨石围成圆圈,其排列方式对天文学的重要意义仍在探索之中。这个圣地和周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为研究史前时代提供了至关重要的证据。
这个巨大的石建筑群位于一个空旷的原野上,占地大约11公顷,主要是由许多整块的蓝砂岩组成,每块约重50吨。巨石阵不仅在建筑学史上具有的重要地位,在天文学上也同样有着重大的意义:它的主轴线、通往石柱的古道和夏至日早晨初升的太阳,在同一条线上;另外,其中还有两块石头的连线指向冬至日落的方向。因此,人们猜测,这很可能是远古人类为观测天象而建造的,可以算是天文台最早的雏形了。巨石阵的主体由几十块巨大的石柱组成,这些石柱排成几个完整的同心圆,巨石阵的外围是直径约90米的环形土沟与土岗,内侧紧挨着的是56个圆形坑,由于这一些坑是由英国考古学家约翰·奥布里发现的,因此又叫“奥布里”坑。巨石阵最不可思议的是石阵中心的巨石,这些巨石最高的有8米,平均重量近30吨,更有重达7吨的巨石是横架在两根竖起的石柱上。最近公布的消息称巨石阵下方存在15处未知的纪念碑体。科学家之所以给出这个结论是因为传感器探测到巨石阵下方存在物体,存在大量人类活动的痕迹,比如宗教仪式,古人将太阳的升起、落下与某种仪式结合起来,以供当时的人们“朝圣”。
3  英国乔治铁桥区 (1986)
Ironbridge Gorge
乔治铁桥区是工业革命的象征,它包含了18世纪推动这一工业区快速发展的所有要素,包括矿业和铁路工业。附近有1708年建成的煤溪谷的鼓风炉,以纪念此地焦炭的发现。连接铁桥峡上的桥是世界上第一座用金属制成的桥,它对科学技术和建筑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建于1779年的英国大铁桥是一个拱形结构,跨度一百英尺,高52英尺,宽18英尺,全部用铁浇铸,有好几百吨重,重量与罗德岛的巨人像可相抗衡。作为世界上同类大建筑中的第一座,英格兰的科尔布鲁克代尔的塞文河上的大铁桥有一种完全适合18世纪的古典的匀称和雅致
4  英国圣基尔达岛 (1986, 2004, 2005)
St Kilda
圣基尔达岛位于苏格兰的刘易斯岛外海,外赫布里底群岛,是一个火山密布的群岛,那里有欧洲最高的悬崖。该群岛包括四个岛屿,分别是赫塔岛、丹村岛、索厄岛和博雷岛,是英国唯一一个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
圣基尔达岛位于苏格兰赫布里底群岛以西66公里,一踏上圣基尔达岛,便会被索厄岛和博雷岛上300多米高的陡峭悬崖击中,这个欧洲最高的悬崖在四面临海的景色中,更显得峻峭异常。博雷岛畔耸立着两块高大的岩石,其中阿明岩高达191米,据说是英国岛屿中最高的岩石。
岛上各个文明时代的痕迹对喜欢文化旅游的游客很具吸引力。这段文明曾持续了2000多年,因为外界影响,而在上个世纪30年代戛然而止。圣基尔达岛也是鸟的天堂,很多濒临灭绝的鸟类都把这里作为了它们的栖息地。
整个岛屿被奇特的火山和悬崖所围绕。这里是欧洲西北部海鸟的重要繁殖地,拥有许多濒临灭绝的珍贵海鸟,特别是角嘴海雀和塘鹅。上世纪30年代,最后一批当地的土著居民从这里迁出,如今,圣基尔达岛并没有固定的居民,主要作为军事基地。
圣基尔达群岛,是一个火山群岛,它为稀有的物种和濒临灭绝的鸟类,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尤其是海鹦和塘鹅。圣基尔达岛栖息着庞大的鸟群,是北大西洋上最大的海鸟——塘鹅最多的地方。这里的凤头麦鸡数量,占英国凤头麦鸡总数的一半。另外,素阿依岛还生活着野生羊驼,它们是欧洲最古老的家畜——羊驼的后代。
5  英国斯塔德利皇家公园和喷泉修道院遗址 (1986)
Studley RoyalPark including the Ruins of Fountains Abbey
斯塔德利皇家公园和喷泉修道院遗址位于英国约克郡北部,建于公元1716年到1781年。斯塔德利皇家公园是迄今为止能够保持原来建筑风格的极少数英国皇家园林建筑之一,它包括各种各样的人造湖、池塘、雕塑、塔、寺庙、新哥特式风格的宫殿以及饭店、门房等室内建筑。斯塔德利皇家公园中还有喷泉修道院及圣玛丽亚教堂。喷泉大厅建于公元1161年,它建在喷泉修道院的一角,考古学家在发掘时废了很大功夫才发现该处古迹。
斯塔德利皇家公园和喷泉修道院是英国保存下来的最古老的西多会古建筑之一。该建筑的建筑特点对随后的建筑的风格式样起了一定的示范作用,同时该遗址本身也是英国18世纪园林建筑中的精品。
6  英国圭内斯郡爱德华国王城堡和城墙 (1986)
Castles and TownWalls of King Edward in Gwynedd
圭内斯的爱德华一世时期城堡和城墙,位于威尔士西北部圭内斯郡的哈勒赫和卡那封,西北部安格尔西岛的博马里斯,以及北部康威郡的康威。
安格尔西岛的博马里斯城堡:城堡始建于1295年,是国王爱德华一世在威尔士修建的最后一座,同时也是最大的一座城堡。该城堡建立于一个全新的地点,从而摆脱了先前的建筑对设计师创作天赋的束缚。它可能是大不列颠中世纪军事建筑中最精良的典范。博马里斯城堡几乎呈集合对称格局,它毫无疑问是最棒的“同心圆”城堡。其内部是一个高大的用于防御的圆环,围绕在圆环外的是外围稍低的同心围墙,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同时也成就了一个几乎史无前例的国力与火力水平。在大炮发明之前,敌人总是要被挡在一座坚不可摧的要塞之外。可是极具讽刺意味的是,这要塞的建设几乎没有真正完成过。而且除了17世纪的内战时期,这座城堡几乎没有发挥过作用。城堡精美的设计还是令人感叹。第一道防线是一条约18英尺宽的护城河,在南边有一个可让40吨的大船直达大门的码头。这个码头被射击平台所保护。护城河对面是外城的低墙,低墙上有16个塔和两个大门。而北边的Llanfaes大门也许从未建成过。另一方面,临海的大门上还遗留着低矮的木门与可怕的“杀人孔”的痕迹。一旦敌人攻入了大门,在进入到城堡中心之前还要过11道关卡,其中包括更多的杀人孔,3个铁闸门以及多道大门。如果通关实在太难,被夹在内外城之间的敌人便不会存活太久,因为他们会被来自四面八方的枪林弹雨所消灭。内墙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它庞大的面积。它占地3/4英亩,被6个塔和2个城墙围绕。内部有豪华设施,两个城楼的后方都规划设有高等套房,与那些已在哈勒赫城堡建成的很相似。而在远端的北大门只有大厅那么高,原本计划中的第二层没有建完。然而即便如此,这拥有着5个巨型大窗的建筑现在看来还是巍然耸立,十分气派。而同样面积的另一块,原本计划将其作为南门,可是工程只进行到地基阶段就停滞不前了。在外墙周围,原本计划建造更多的建筑,其中可以确定的有一个大厅,厨房和马厩,或许还有一个粮仓。尽管从围墙表面能看出一些痕迹,但是并不能因此而肯定这些建筑计划曾经被完成过。
圭内斯郡的哈勒赫城堡:始建于1290年的宏伟城堡哈勒赫城堡是英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建筑。来访者带着敬畏的眼神凝视这城堡,仿佛其早已不仅仅是冷冰冰的建筑,而是带有灵魂的生命。修建在悬崖峭壁上的哈勒赫城堡是历史上著名的铁环城堡中的一份子。城堡的门房在如今也令人惊叹其巧妙的设计,足足有七重门,其中三个还是铁闸门。城堡另一个让人惊叹的设计是“离海之路”,这是一道守护严密的强型楼梯,供人从离地面200英尺的地方逃到陆地上。这曾一度是城堡得到海上供给的唯一途径。玫瑰之战的时候城堡承受了长期的围攻,也是在这里孕育了著名的歌曲Men of Harlech,哈勒赫城堡的历史价值和美学价值使得其成为众人旅游度假的首选。
博马里斯和哈勒赫城堡(主要由军事工程师圣乔治建造)及卡那封和康韦防御工事位于威尔士北部圭内斯郡的前首府。它们保存极为完好,是爱德华国王统治时期(1272-1307年)殖民和防御工事的典型,反映了当时的军事建筑风格。
7  英国达勒姆大教堂和城堡 (1986)
Durham Castleand Cathedral
达勒姆堡和大教堂位于英国达勒姆郡,耸立在威尔河湾陡峭的石坡顶上。大教堂及附属建筑位于南面,城堡位于北面。大教堂的大部分建筑拥有900多年的历史,内部供奉有诺森伯利亚的福音传道者圣库什伯特和圣彼德的遗物,显示了早期本笃会修道士的显赫地位。
达勒姆大教堂被认为是英国最大、最杰出的诺曼式建筑遗产,其拱顶的大胆革新已预示着哥特式建筑的诞生。诺曼式建筑具有窗高壁厚、柱粗拱圆的特点。西面屹立着两座对称的四方高塔,中间又耸起一座,造型即雄浑又壮观。教堂北大门上,装饰着一个鬼脸,口中含着被磨拭得很光亮的铜环。这是12世纪的遗物。中世纪时,不知有多少无辜的罪人,历经艰辛,来到门前,为的是握住这道门环,以求神的赦免。走进教堂可以看到当年主教诸侯的宝座和棺柩。英国最早的历史学家比德(673-735)的遗骨就藏在这里。在达勒姆大教堂的建设过程中,建筑师们首次采用了在英格兰属于独创的十字横肋穹顶技术,以此克服了罗马风格中迄今多余而笨拙的筒形穹顶的建筑方式,从而开辟了通向更精细、更纤巧的哥特式艺术之路。原先承受着穹顶的重力和推力的坚固的墙,现在被十字横肋和支柱替代,重负通过它被导向下方。这种新的构造种类,使更高大的空间和更空灵的外墙成为可能。达勒姆大教堂的尝试标志着一种崭新艺术形式发展阶段的肇始,这个发展阶段在伟大的哥特式大教堂里达到了顶峰。由于这个缘故,达勒姆大教堂规模之大在当时是很不寻常的,60米长、12米宽的教堂中堂达到了22米的可观的高度。据说,电影《哈利·波特》的教堂外景就是这里。
达勒姆堡始建于1072年,其后数经变化,但整体建筑仍体现出其诺曼式风格。中世纪时,它是防御苏格兰人南下的要塞,也是主教诸侯的官邸,堡内诺曼底时代的小礼拜堂等古建筑仍完好如初。19世纪古城堡改为大学校舍,13世纪,大厅成了学生食堂。古城堡功能的变化,也正是达勒姆从中世纪的军事要地和宗教中心转变为现代大学城的一个缩影。
8  英国布莱尼姆宫 (1987)
Blenheim Palace
布莱尼姆宫,别名丘吉尔庄园,是历代马尔伯勒公爵府邸,也是温斯顿·丘吉尔出生地。是英国唯一一座非宗教非王室却具有“宫”称号的建筑,也是英国园林的经典之作。宫殿由约翰·范布勒建造。布莱尼姆宫距离牛津仅八英里,矗立于方圆面积为2,000多英亩郁郁葱葱的森林公园和迷人的英国花园之中,它将田园景色、园林和庭院融为一体,显示出卓越超群的风范。布莱尼姆宫是18世纪王宫建筑的杰出典范,其在英国的重要地位等同于长城在中国的位置。
在英国,模仿自然景色的花园中很少用雕塑来做装饰,而布莱尼姆宫是一座法国巴洛克风格的建筑,雕塑在这里随处可见。从住宅的高处望下看,花园布局整齐有序,其中的植物、通道和装饰物尽收眼底。散落在各个角落的雕像是一种标志,这些雕像象征着军队的英勇顽强和军人的荣耀,因为这座官邸是为纪念英国军队而修建的。布莱尼姆宫西侧充分呈现出花园整体布局的绚丽多姿,远处有布朗设计的体现英格兰自然景色的花园;湖边则有迪歇纳设计的意大利梯田式花园,同时又体现出法国式的几何图形的园林风格。
官邸西侧还有一处修建在台阶上的“水景园”,这是建筑大师范布勒在18世纪建造的,共有13个部分。水景园的中间和四个角落各有一座喷泉,黄杨、雕像和装饰墙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水景园之中。13个喷水池组成小型的阶梯式瀑布,流入水景园的中间。水柱激起层层浪花,显得生气盎然。这些花园是为了进一步美化高处房屋的环境而修建的,绚丽多彩的花朵令人赏心悦目。错落有致的黄杨取代了花卉,宛如彩色沙地上的浮雕。水池周围用白色石头砌成边框,将黄杨的轮廓勾勒得格外分明。水的运用使花园充满了动感,同时也体现了人类发明创造的力量。
宏伟的大厅中最令人惊叹的是,由詹姆斯·桑希尔于1716年绘制的天花板:按照战争的顺序在布莱尼姆宫中展开,展现了马尔伯勒的胜利。长长的拱形走廊一直延伸到大厅的南北两边,这是约翰·范布勒的典型之作。比如楼梯,为拱廊的东墙所隐藏。在宴会厅中,桌子与银色的镀金明顿餐具摆放在一起。银色物件的中心,放置在一张隔离的桌子上,展示了马尔伯勒公爵在布莱尼姆战役胜利之后仍然骑在马背上的情景。在格林灵·吉本斯制作的大理石门上面,饰有马尔伯勒公爵作为罗马帝国亲王时的双头鹰章。长形图书馆最初被设计为画廊,这个55米长的房间显示了一些宫殿内最好的粉饰灰泥装饰。室内放有女王安妮全身雕像。也许这个房间中最引人注目的地方便是在北部尽头的宏伟的威利斯管风琴。马尔伯勒和女王安妮的大理石雕像均安置于此处。
9  英国巴斯城 (1987)
City of Bath
巴斯城距离伦敦约160公里,是英国唯一被列为世界遗产的城市。
巴斯城处在群山环绕的圆形凹地中,面积28平方千米,是英国西部的著名旅游胜地。美丽的埃文河缓缓流经巴斯城,横跨河上的是巴斯城有名的普尔特尼三拱桥,该桥建于1769-1774年,颇具意大利风情,是巴斯城标志性景观之一。巴斯在英文中的意思是洗浴的意思。巴斯城因为温泉而成为疗养胜地,而不同时期的建筑物又使它成为英国最有特色的古城之一。
小城的中心是罗马古浴场遗址(Roman Baths),这是全欧洲保存最为完好的古罗马时代建筑群。地面建筑是后世杰作,真正的遗址在地面以下6公尺,最值得一看的有大浴池(Great Bath)、国王浴池(King’sBath)及女神莎丽斯米娜瓦的铜像等。巴斯坐落在伦敦西150公里的萨默塞特,埃文河蜿蜒曲折的河谷间,在科茨沃尔德丘陵的天然圆形剧场的遗址上。“巴斯”一词英语是沐浴的意思,用作城名反映了该市起源于温泉浴场。最晚在公元一世纪,巴斯的热矿泉已经被罗马人开发。温泉浴室一向为罗马人偏爱。他们入侵不列颠后,就被此地的温泉所吸引,修建了规模宏大的浴场,还造了一座雄伟壮丽的神殿,祭奠智慧女神弥涅耳瓦。从公元411年起(这一年是罗马统治结束的标志),直到9世纪,遗址被遗弃了。巴斯在中世纪是羊毛工业的中心,从1147年起,它也是那些受风湿病折磨的人的医疗中心。巴斯也以其宗教地位的重要性而闻名,而且在1091到1206年间是主教派的活动中心。大约在1703年,安妮女王下旨重新修建温泉疗养设施,很多著名的建筑物应运而生。乔治三世统治时期,吸取了帕拉第奥建筑风格的灵感而把巴斯城建成为新式和古典式建筑物融合统一的优美城市。今天,巴斯仍以其是温泉中心而闻名。
在古建筑遗址中,以罗马浴场、水泵房和大教堂尤为著名。
罗马浴场在市中心,环绕温泉而建。这个温泉从三千米深的地下,每天喷出127万立升泉水,温度常年保持在46.5度,既可饮用,又可治病。18世纪,人们偶然发现弥涅耳瓦女神的镀金头像,早已湮没不闻的古罗马浴场得以从新现身。经过两个多世纪的发掘表明,罗马浴场设有好几个浴池,还有游泳池和暖气加温的房间。浴池周围布有雕塑、栏杆,浴池上方原来覆盖着巨大的弧形拱,现仅存一些柱子,但浴池周围还能找到拱的残片。
水泵房紧挨罗马温泉,但却年轻得多,建成还不到二百年。别以为它是一个放抽水机的房子,在十九世纪,这是旅游巴斯的绅士淑女们每日聚会的场所。6米高的楼顶上有精致的雕花,巨型的格子窗户是乔治式建筑的标志。窗前一个小小的圆形喷泉,就是从前仆从取矿泉水冲茶的水源。
大教堂在罗马浴场东面的广场上,建于15世纪,为歌特式。朝西的一面以具有许多大窗户和扇形拱顶闻名,因其窗户多,有"西方灯笼"之称。城西北还有两处别具一格的建筑范例。一个是1754年建造的环形建筑群。它环抱着一个直径92米的圆形广场,由同一屋檐下的多层建筑整齐环列而成。另一个是1774年竣工的王家月牙建筑群,呈弧形,长达184米,由三十几座多层住宅在同一屋檐下整齐排列组成,在其前面形成空旷的月牙形大草坪,一条宽阔的街道把这两组建筑群连接起来。
说到建筑之美,不能不提巴斯修道院(Bath Abbey)。它就坐落在古浴场旁边。虽没有伦敦西敏寺华丽,也不比约克大教堂壮观,但它却是同类建筑中最早期的作品,有着漂亮的典型哥特式尖顶。据说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英格兰国王埃德加(King Edgar)正是于973年在这里加冕登基的。巴斯修道院始建于7世纪,重建于15世纪,几经修缮至今仍在履行使命。每周日的上午,镇上的居民尤其是老人,都会聚在这里做礼拜,每逢节日,就会传出唱诗班的歌声。修道院的外部最抢眼的是正面的石刻,许许多多天使正攀爬在通往天堂的雅各布天梯上;而内部最引人的是正前方彩色玻璃窗画,极其雄伟壮观,大大小小一共56块,无一例外讲述的都是耶稣的故事。这种彩色玻璃窗画的制造工艺相当复杂,在各个教堂里却都不可或缺,阳光从室外透窗照来,整幅窗画的色彩便鲜活起来,笼罩着一层神圣的光晕,无论是否信奉基督,都会被这气氛感染而肃然起敬,整个人都变得虔诚起来。
10  英国威斯敏斯特宫殿和教堂以及圣玛格丽特教堂 (1987)
Palace ofWestminster and Westminster Abbey including Saint Margaret’s Church
威斯敏斯特宫位于英国伦敦的中心威斯敏斯特市,它坐落在泰晤士河北岸,接近于以白厅为中心的其他政府建筑物。它的西北角的钟楼就是著名的大本钟(大本钟已于2012年6月,更名为“伊丽莎白塔”)。威斯敏斯特教堂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象征意义,从11世纪起历代国王都在此举行加冕仪式。
威斯敏斯特宫(Palace of Westminster),又称议会大厦(Houses of Parliament)是英国议会(包括上议院和下议院)的所在地。威斯敏斯特宫是哥特复兴式建筑的代表作之一。该建筑包括约1,100个独立房间、100座楼梯和4.8公里长的走廊。尽管今天的宫殿基本上由19世纪重修而来,但依然保留了初建时的许多历史遗迹,如威斯敏斯特厅(可追溯至1097年),今天用作重大的公共庆典仪式,如国葬前的陈列等。
威斯敏斯特宫的主轴线上是耸立在威斯敏斯特宫入口之上的维多利亚塔(高104米)和大本钟塔(高98米)。重量超过13吨的大钟得名于一位叫本杰明·霍尔的公共事务大臣。有4个直径9米的钟盘大钟是在著名的天文学家艾里的领导下建造的。当大钟鸣响报时的时候,钟声通过英国广播公司(BBC)电台响彻四方。维多利亚塔是进入威斯敏斯特宫的御用入口,国会开会期间塔上升起英国国旗。国会开会前,通常要举行传统的隆重仪式。国王夫妇乘坐由八匹乳白色纯种马驾驭的金色马车来到这里。国王的宝座铺有红色天鹅绒,并饰以金丝和钻石,放置在议会上院的最高处镶嵌有哥特式华盖的地方。威斯敏斯特宫最吸引人的是议会上院的内部装饰和举行议会庆典的房间。用于盛大场合的王宫走廊,以及国王穿正式礼服出席盛典的房间,以及议员们交换意见和做出部分决定的等候厅都装修得精美别致。议会上院天花板完全被出现在徽章中的鸟、动物、花草等形象的浮雕像所覆盖。墙体装有木制墙裙浮雕,墙裙上还有6幅水彩壁画。18位迫使国乡王签署《英国自由大宪章》的勋爵们的青铜雕像则摆在窗间的像龛内,仿佛是在监视着国王宝座顶的华盖,监视着一排排的裹着鲜红的皮革座椅,监视着上议院议长兼大法官的羊毛口袋。
威斯敏斯特宫是英国浪漫主义建筑的代表作品,也是大型公共建筑中第一个哥特复兴杰作,是当时整个浪漫主义建筑兴盛时期的标志。整体造型和谐融合,充分体现了浪漫主义建筑风格的丰富情感。其平面沿泰晤士河南北向展开,人口位于西侧。特别是它沿泰晤士河的立面,平稳中有变化,协调中有对比,形成了统一而又丰富的形象,是维多利亚哥特式的典型表现,流露出浪漫主义建筑的复杂心理和丰富的情感。其内部一方面以帕金设计的装饰和陈设而闻名,另一方面也以珍藏有大量的壁画、绘画、雕塑等艺术品而著称,被人们誉为“幕后艺术博物馆”,作品水平甚高。威斯敏斯特宫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哥特式建筑物,其雄伟之气,同类建筑无与伦比。从威斯敏斯特桥或泰晤士河对岸观赏,其鬼斧神工之势使人赞叹不已。
圣玛格丽特教堂位于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北面,是忏悔国王爱德华于11世纪所建,以绚丽的彩色玻璃而著称一世。这三座历史建筑物成为英国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为世人所铭记。从11世纪威廉开始,除爱德华五世和爱德华七世外,所有英王都在此加冕登基,当今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就是于1953年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里举行加冕典礼的。作为英国的国葬陵墓,许多英国历史上的帝王和政界要人都葬于此地。著名的科学家牛顿、达尔文和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如莎士比亚、狄更斯、哈代的墓室也在这里。
11   英国罗马帝国的边界 (1987, 2005,2008)
Frontiers of theRoman Empire
罗马帝国的边界是英国和德国共同申请的世界文化遗产,包括英国的哈德良长城、安东尼长城(Antonine Wall)和德国的上日耳曼-雷蒂安界墙(DerObergermannisch-raetische Limes),是罗马帝国扩张的历史见证。
英国哈德良长城(Hadrian's Wall)全长118公里,于公元122年由哈德良皇帝下令建造而成,是罗马帝国在不列颠省的北部边界。这是一个突出的例子,证明了古罗马的军事组织状况,并说明了防御技术和地缘政治战略。
苏格兰安东尼长城(Antonine Wall)是一个长达60公里的防御工事,公元142年由安东尼皇帝下令建造,用以防御不列颠北部的“野蛮人”,这是罗马帝国边境西北部最远的界墙。
德国的北日耳曼-雷蒂恩界墙是罗马帝国在上日耳曼行省和雷蒂安行省内修建的一段边境防御工事,建筑于83年到260年间。它把罗马帝国和未被征服的日耳曼部落分隔开来,从莱茵河上的波恩延伸到多瑙河上的雷根斯堡。总长568公里,包括至少60座堡垒和900座了望塔。这条路线上特别吸引人的景点有:巴特洪堡 (BadHomburg) 的萨尔堡(Saalburg)、一座整体重建的碉堡、奥斯特布尔肯 (Osterburken) 的古罗马人博物馆 (Römermuseum)、阿伦市 (Aalen) 设有考古公园的界墙博物馆 (Limesmuseum)、碉堡、古罗马温泉以及位于魏森堡 (Weißenburg) 设有界墙信息中心的古罗马人博物馆。
12  英国享德森岛 (1988)
Henderson Island
位于太平洋东南部的享德森岛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拥有未受人类破坏、保存完好的生态系统的环状珊瑚岛之一。它与世隔绝的环境为人类研究岛屿进化发展的动力和自然选择提供了依据。现今享德森岛以当地特有的10种植物和4种鸟类而闻名于世。
亨德森岛是位于太平洋的皮特凯恩群岛中最大的岛屿,也是南太平洋中最为偏远的岛屿之一,占地面积为3700公里。亨德森岛屿现在仍然处于一种不为发展所影响的环境中,这主要是由于它那偏远的地理位置和荒凉的自然环境造成的。亨德森岛屿是世界上升高的环状珊瑚岛生态系统保存最好的一个例子。与其它环状的珊瑚岛相比,该岛屿受到的干扰比较低,所以这一点就显得格外突出。国际生物圈计划和第15届太平洋科技讨论会以及科学家个人都明确指出亨德森岛屿的重要性。
13  英国坎特伯雷大教堂、圣奥古斯汀教堂和圣马丁教堂 (1988)
CanterburyCathedral, St Augustine's Abbey, and St Martin's Church
位于肯特郡的坎特伯雷大教堂是近500年来英国大教堂的精神领袖,坎特伯雷市的其他重要建筑有圣奥古斯汀教堂,它是英国最古老的教堂之一;还有圣马丁教堂的遗迹,圣马丁教堂从公元597年就在基督教传教中担负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巧妙地融合了罗马式风格和直角哥特式风格。贝克特大主教于1170年在此地被暗杀。
据文献记载,公元597年,意大利传教士奥古斯丁受罗马教皇委派,从罗马赴英国传教,把基督教带到南英格兰。实际上,早在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在肯特郡和南部英格兰曾经传播,其后由于朱特人、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人等民族的入侵,基督教受到冷落。奥古斯丁带领罗马圣安德鲁修道院的40名修士在一个名叫埃伯斯莱特的小岛登陆,当时撒克逊肯特王国的异教国王埃塞尔伯特娶了法兰西公主伯莎为妻,而伯莎是个基督徒,正因为如此,才推动了基督教的传播。据文献记载,当时在坎特伯雷主教区有三个宗教机构,一个位于城东的圣马丁教堂,始建于罗马时代,是伯莎和圣奥古斯丁早期作主日崇拜的地方。二是位于城内的大教堂,建于罗马时期,奥古斯丁视其为圣堂。三是一座修道院,位于城外,由奥古斯丁于598年建造,现在圣马丁教堂遗迹尚存,修道院的建筑基础也已被发掘出来并加以保护,撒克逊时期的大教堂则已荡然无存,从罗马时代起至今日,坎特伯雷的教堂建筑已有近1500年的历史。
教堂区占据着城市东北部,设有围墙,教区内的沉静肃穆与区外繁荣的商业区形成鲜明对照,主教堂是整个教区的主体建筑,始建于11世纪,是由罗马时代的一座小教堂扩建而成。建筑过程有一段漫长曲折的历史,一方面是由于教会权力和财富不断增长的结果,另一方面是由于多次火灾所影响。教堂建造分属不同时期,因而融汇了多种风格和手法,高大而狭长的中厅和高耸的中塔楼及西立面的南北塔楼,表现了哥特建筑向上飞拔升腾的气势。而东部立面则表现出罗马风格建筑的特点,教堂东端设有一巨大的地下墓室。以纪念圣托马斯在此殉道,坎特伯雷因之成为英国人的一个主要朝圣地,此外教堂内彩色玻璃镶嵌画也是英格兰12-13世纪最好的作品。
坎特伯雷大教堂:建于公元597年的肯特伯里大教堂是英国最古老的教堂,不过旧的教堂在公元1067年时被大火烧毁,丝毫无存,现今的教堂为西元1070-1174年所建,最古老的部份是地窖。坎特伯雷大教堂规模恢弘,长约156米,最宽处有50米左右,中塔楼高达78米。这座大教堂可以追溯到奥古斯汀。
圣奥古斯丁修道院:建于公元598年,圣奥古斯丁修道院是英国留存到现在最古老的教堂之一。罗马教皇GregoryI于公元597年时派遣圣奥古斯丁到英国宣扬天主教,在肯特国王Ethelbert的允诺下,圣奥古斯丁得以于皇宫城墙外建一座教堂,供教徒敬拜之用,三间由木材、燧石、砖块及瓦片组成的萨克逊式小教堂就成为此地最早的建筑。
圣马丁教堂:圣马丁教堂位于城东的山脚下,主要由中厅、圣坛和西部塔楼组成。这座建筑初看起来很普通,它的细部的复杂结构,却都是历史演变的见证人。详细的勘察和小规模的发掘已表明这座长方形的建筑物是用罗马材料建成,这说明教堂始建于罗马时代。
14  英国伦敦塔 (1988)
Tower of London
伦敦塔是英国标志性建筑、位于伦敦泰晤士河北岸、伦敦塔桥附近。伦敦塔围绕白塔而建,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堡垒,也是王室权力的象征。宏伟的白塔是诺曼底军事建筑的典型,对整个英国的建筑风格产生了巨大影响。
伦敦塔是由威廉一世为镇压当地人和保卫伦敦城,于1087年开始动工兴建的,历时20年,堪称英国中世纪的经典城堡。十三世纪时,后人在其外围增建了十三座塔楼,形成一圈环拱的卫城,使伦敦塔既是一座坚固的兵营城堡,又是富丽堂皇的宫殿,里面还有天文台、监狱、教堂、刑场、动物园、小码头等小建筑。
伦敦塔最重要、最古老的建筑是位于要塞中心的诺曼底塔楼,它是整个建筑群的主体,因其是用乳白色的石块建成,史称白塔。白塔系主人居住与守备部队进驻之所,最为坚固,在某种程度上象征着征服者威廉日益巩固和扩大的权力。楼高三十二点六米,共分三层,墙体厚度不一,从三至四米到四至六米,双层墙壁,窗户口很小,门窗之间用白石相隔,其顶部呈雉堞状,塔楼四角耸出四座高塔,三方一圆,在角隅设有螺旋楼梯,通达顶层。
伦敦塔在英国王宫中的意义非常重大,作为一个防卫森严的堡垒和宫殿,英国数代国王都在此居住,国王加冕前住伦敦塔便成了一种惯例。伦敦塔还是一座著名的监狱,英国历史上不少王公贵族和政界名人都曾被关押在这里。此外,古老的伦敦塔在历史上还充任过造币馆、观象台、动物园等。
后来这里成为宫廷阴谋和王室斗争的地方。英王爱德华四世的两个幼子,爱德华之前的国王及堂兄与弟弟,亨利八世的两个王后,先后被囚禁在这里并被处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伦敦塔成为令人毛骨悚然的“死狱”。
当然,现代的伦敦塔内早已不再有不见天日的囚犯,只有从十三世纪开始住在这里的渡鸦还没有搬走。传说如果渡鸦离开这里,塔就会倒掉,王朝就会垮台。因此,这些渡鸦祖祖辈辈就成为最受娇宠的常住客人了。
珍宝馆是其中最有吸引力的,有全套的御用珍宝在那里展出。公元1994年3月,位于滑铁卢区底层的一个全新的珍宝馆由伊丽莎白女王二世宣布开放。顺序展现在参观者面前的有王室权杖、号角和御剑;大主教赠送给君主的饰有珠宝的佩剑;王室宝器中最古老的物品,君主用来涂圣油的中世纪金质圣油瓶和油匙;加冕长袍;王冠、节杖和顶上有十字架的圆球,其中有爱德华为查理二世制作的金王冠,在授权仪式上仍然使用;覆满贵重宝石的专为维多利亚女王制作的御室王冠,在召开议会等场合佩戴。王冠下层的十字架上还有黑王子的大红宝石,黑王子喜爱亨利五世在公元1415年阿金库尔战役中所戴的头盔,以及斯图亚特王室的蓝宝石,顶端的十字架上则闪耀着据说来自忏悔者爱德华本人戒指上的蓝宝石。在王室的节杖上,世界上最大的钻石“非洲之星”在闪闪发光。
15  英国戈夫岛和伊纳克塞瑟布尔岛 (1995, 2004)
Gough andInaccessible Islands
戈夫岛和伊纳克塞瑟布尔岛,位于英国南大西洋上的属地圣赫勒拿、阿森松和特里斯坦-达库尼亚,是该地区少有的几个未遭破坏保持完好的海洋生态系统的岛屿之一。每座岛上的悬崖景色壮观,俯瞰大海。岛上未曾引进哺乳动物,是世界上最大的海鸟栖息地。戈夫岛是两种当地稀有鸟类——秧鸡和罗维提鸟的栖息地,岛上还有12种当地特有植物。伊纳克塞瑟布尔岛拥有当地两种鸟类、8种植物和至少10种无脊椎动物。
16  英国爱丁堡的新镇、老镇 (1995)
Old and NewTowns of Edinburgh
从15世纪起,爱丁堡就是苏格兰的首都。目前这座城市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以中世纪堡垒风格占据主要地位的老城和一个从18世纪发展而来具有新古典主义形式的城市,它对欧洲城市建筑具有广泛的影响。这两个历史城区都有许多重要的建筑物,其风格既统一和谐又对比分明,给这座城市赋予了独特魅力。
爱丁堡就像一场中世纪戏剧的宏伟布景,尖塔、城堡、峭壁和古典石柱历历在目。因为历史上常与来自英格兰的威胁进行战斗,养成了爱丁堡人崇尚独立与自由的民族性格。稳重庄严的爱丁堡城堡就是这种性格的象征。沿街排列的乔治王时代的房屋、精彩的博物馆和让人肃然起敬的城堡,使这个苏格兰首府成为哈德良长城以北最值得观赏的地点。
爱丁堡城堡,位于死火山的花岗岩顶上,在市中心各角落都可看到。爱丁堡城堡在6世纪时成为皇室堡垒,1093年玛格丽特女王逝于此地,爱丁堡城堡自此成为重要的皇家住所和国家行政中心,延续至中古世纪一直是英国重要的皇室城堡之一,一直到16世纪初荷里路德宫(Palace of Holyroodhouse)落成,取代爱丁堡城堡成为皇室的主要住所,不过爱丁堡城堡依然是苏格兰的重要象征。城堡内宫殿有不少苏格兰宝物,如1540年设计的苏格兰王冠,与其他的皇杖、剑等文物置于皇冠室中。爱丁堡城堡同时也是苏格兰国家战争博物馆、苏格兰联合军队博物馆之所在地。
苏格兰最盛大的节日是每年8月的爱丁堡国际艺术节(Edinburgh International Festival)和实验戏剧节(Fringe Festival)。该两个节日源于1947年,是世上最盛大和最重要的艺术节。届时,500多个业余和职业的表演团体在城内不同地方进行精彩又前卫的表演。而与此同时,爱丁堡城堡前的空地还会举行令人大开眼界的野外军事演习,还有风笛表演,表演以一曲风笛独奏以悼念战场上牺牲的英魂作结。
17  英国格林威治海岸地区 (1997)
MaritimeGreenwich
位于伦敦的格林威治和附近的花园分别是17世纪和18世纪以科技和艺术两种风格建造的典型建筑物。伊尼哥·琼是在英国本岛上建造的第一个具有帕拉底奥风格的建筑物。皇家海军学院是由克里斯托夫·雷恩设计建造的。花园是以安卓的设计为基础的,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则是雷恩和科学家罗伯特·胡克二人的杰作。
位于泰晤士河南岸,与北岸城镇通隧道和公路。1423年格洛斯特公爵亨天雷围建了格林尼治公园,在河畔山丘建了镃望塔,后又建造了格林尼治皇家天文台。1694年建海军医院,1873年改作皇家海军学院。天文台原址现改为国立航海博物馆的一部分。格林尼治码头处停靠供参观的吉普赛蛾四号船和短鲨号运茶帆船。
从海上经过泰晤士河河口进入伦敦的船只,必须从这里经过。15世纪初,英国王室就将其作为防守伦敦的要塞,在这里设置炮台和瞭望塔,用来监视泰晤士河上的舰船。在这里还修建了许多宫殿。周围的山林草地,则是王室养鹿、放鹰和打猎的御苑,当时的国王曾把格林威治称为“逍遥宫”。1675年,英王查理二世决定在格林威治山顶的瞭望塔处建立英国皇家天文台。那时英国正在跨越大洋扩张势力,但海上航行只能凭借日月星辰来判断船只所处的纬度,而无法确定其经度。英王相信研究星象能为远洋航海提供保障,因此规定皇家天文台的任务是寻求确定经度的办法,改善航海与天文学。到公元1767年,经过几十年的研究,格林威治的皇家天文学家们摸清了主要天体的准确位置和运行规律,制成世界上第一张海图。英国的海员可以根据星星的位置确定船的方位。公元1884年6月26日,国际经度会议通过决议,以通过格林威治天文台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即零度经线,以此计算地球上的经度;以格林威治为世界时区的起点;以格林威治的天文台的计时仪器来校准时间。从此格林威治因其天文台而闻名于世。公元1924年,格林威治天文台第一次通过英国广播公司向太空播发时间信号,使世界无线电听众可以根据这种时间信号校正自己的钟表。
18  英国奥克尼新石器时代遗址 (1999)
Heart ofNeolithic Orkney
奥克尼新石器时代被分为早期和晚期两个阶段。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被确认为有三部分构成:有凹陷进去的石堆、有小规模的定居点,包括在帕帕斯特雷岛上的纳普人以及那些使用独特的圆底陶器的人们;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的特征是:有着巨大的纪念物,内部是石圈,墓地通道,还有村落,比如斯卡拉布雷和里恩尤,以及居民使用平底的有凹线的陶器。奥克尼新石器时代没有一个统一的外在形式。早期和晚期的分割是现代化的一个创造,它企图把这些原始的特殊的文化聚集成清晰、通俗、简单、有效的特征文化,以防理解上的偏差。
奥克尼新石器时代遗址包括一个宠大的墓穴(麦豪石室)和两个举行仪式的石圈(斯特尼斯石圈和布罗德加古石圈)、一个居住区(史卡拉弧状岩石)和许多未被挖掘出来的墓葬、仪式场所和定居点。它们形成了壮观的文化遗址,展现了五千年前苏格兰群岛北部一个偏僻岛屿上的生活状况。
19  英国卡莱纳冯工业区景观 (2000)
BlaenavonIndustrial Landscape
卡莱纳冯周围地区证明了在19世纪,南部威尔士是世界上主要的铁和煤的生产地。今天,人们还可以看到所有必要的证据:煤矿和矿石矿、采石场、一个原始铁路系统、炉膛、工人的家和他们社区的社会基础结构。
原始铁路系统:矿区内仍然保留着原始的运输工具及配套设施——火车头、运煤车厢及火车轨道。如今它们已经失去了昨日的风华,但仍然承载着历史的重量。
炉膛:由砖石垒砌成的炉膛矗立在空空的旷野上,散发着历史的余味,承载着岁月的风烟。
20  英国百慕大群岛上的圣乔治镇及相关的要塞 (2000)
Historic Town ofSt George and Related Fortifications, Bermuda
圣乔治镇位于百慕大群岛北部圣乔治岛的南岸,始建于1612年,曾为百慕大的首府,至今仍保持着早期典型的英国殖民城市风貌,是在新大陆最早的英国城市居住区的杰出典型。著名古迹有建于17世纪初的圣彼得教堂,以及在镇周围的几座海防要塞,如维多利亚要塞、坎宁安要塞、艾伯特要塞等。展示了这一时期英国军事防御工程的发展情况。
21  英国索尔泰尔 (2001)
Saltaire
修建于1850到1863年的小城镇索尔泰尔工业区位于利兹附近,是世界上第一个大型工业住宅区。索尔泰尔的哥特风格却有助于使它融入乡村的环境中,这也证明了工业化并不会使大城市聚居区产生单调无情的状态。
西约克郡的索尔泰尔是保留完好的19世纪下半叶的工业城镇。这里的纺织厂、公共建筑和工人住宅风格和谐统一,建筑质量高超。城镇布局至今完整地保留着其原始风貌,生动再现了维多利亚时代慈善事业的家长式统治。
索尔泰尔是个杰出的工业城镇,位于希普利附近的艾尔河岸边,是富有的工厂主提图斯索尔特的杰作。提图斯索尔特虽然是商人,但也是个空想家,希望为自己工厂的工人创造一个生活乐园,因为同样是经历了工业革命,他赚取了大笔的财富,而这些工人却成为了革命的牺牲品。当他不愁生计,生活奢侈的时候,工人们却忍受着生活水平的降低,居住在拥挤、肮脏的街道中,卫生设施条件恶劣,疾病蔓延,犯罪事件层出不穷。
l851年到1876年,索尔特在25英亩的土地上创建了一个拥有22条街道、77所房舍和45所救济院的典范城镇,1853年在他50岁生日的时候,又在镇上建成了一个大纺织厂。这个大纺织厂,拥有14座锅炉,为4个蒸汽机提供动力,带动1200架纺织机,每天生产30,000码布。索尔泰尔的发展迅速,索尔泰尔被看成西约克郡的乌托邦,和距离几里外的贫穷形成强烈对比。
最后,1892年索尔特停止了自己的生意,而索尔泰尔也逐渐开始衰落,只保留下昔日乐园的一角,艰难的维持着,最终难逃那些蓄意破坏者的黑手。大约1个世纪之后,一个和索尔特有着同样思想的资本家约翰森怀着恢复其昔日兴盛的唯一目的买下了索尔泰尔。我们现在看到的索尔泰尔就是他买下后经过整修,恢复原貌的新索尔泰尔。820栋住宅呈网格状分布在工厂附近,学校和研究所建在左边,教堂高出工厂。环境卫生的改善颇为可观,在成排的住房和跨河公园之间建有服务区。居民点有4356名居民,居民区内有医院、俱乐部、学校、大型公园以及与工厂相连的医务室,等等,还有由二、三或四个卧室,一个起居室及卫生设施组成的住宅。住宅坐落在直接与铁路相通的网格状街道旁。
22  英国多塞特和东德文海岸 (2001)
Dorset and EastDevon Coast
多塞特和东德文海岸是指从东德文埃克斯茅斯奥科姆岩石群一直延伸到东多塞特斯沃尼奇老哈里巨石的一段海岸,又被称为侏罗纪海岸(Jurassic Coast),位于英国南部英吉利海峡,总长153千米。
侏罗纪海岸由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的悬崖组成,跨越中生代时期,记载了1亿8千年的地理史。该地区有很多独一无二的地理特性,并展现了不同的地形构造,包括天然拱门杜德尔门、拉尔沃思湾的石灰岩摺曲和波特兰岛。
切瑟尔浅滩是连岛沙洲和风暴海滩的一个绝佳典型。由于地形多变,因此这里是国际野外考察的对象。该地区是古生物学家玛丽·安宁的故乡,她研究海岸线上的化石并发现了第一个完整的鱼龙目化石。
侏罗纪海岸是世界上最奇妙的自然景观之一,这里还是世界上唯一能展现地球近两亿年历史的地方。在海岸边的沙滩和悬崖上,以及海蚀柱和石拱门上,到处都留下了史前历史的痕迹,包括许多史前动植物留下的化石,其中甚至还有恐龙的脚印。
在侏罗纪初期,多塞特海岸地区还是一片沙漠。后来,海水淹没了这一地区,形成了古地中海。在整个侏罗纪时期,海水时进时退,海平面涨了又落。如今,由于地壳板块构造运动的结果,这片海域已不复存在。当多塞特海岸地区还在海底下时,它和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迥然不同,那是一个鱼龙和其它爬行动物欣欣向荣的世界。
直到今天,海岸边上还经常有人拿着小槌子在岩石上东敲敲西打打,甚至还有人冒着落海的危险去敲打靠近悬崖边缘的石块。他们在寻找化石。寻找化石的最佳季节是冬天,汹涌的海浪拍击岩石,将松软的岩块冲下来,寻活化石的机会也因此增加。最常发现的是鹦鹉螺化石和一些海底爬虫类化石,以及一种比恐龙稍早出现的长着三角形脑袋的三迭纪的奇妙海栖生物。当这里还是一片温暖的热带海洋时,这些生物就生活在这里。
多塞特和东德文海岸沿岸的悬崖,展示了约1.85亿年间的地球发展历程,其岩层序列几乎毫无间断地记录了中生代的地质史。该地区是重要的化石采集基地,具有典型的海岸地形特征,300多年来对地球科学研究做出了贡献。
23  英国德文特河谷工业区 (2001)
Derwent ValleyMills
德文特河河谷位于苏格兰中部,拥有18世纪至19世纪兴起的大量棉纺织工厂,是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科技影响力的工业景区。在克劳姆弗德有现代工厂的原型,这里是阿克莱的发明被第一次运用到工业生产规模中的地方。工厂的工人宿舍群和其他一些纺织厂仍然保存完好,见证了这个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1771年理查德·阿克莱和他的合作伙伴在克劳姆弗德建立了一个工厂后,立刻开始着手完善机器和为水力棉纺织机提供新的方法。在克劳姆弗德,阿克莱的工厂被当作模型被他的合作者和竞争对手所模仿。工厂如雨后春笋一般在英国的大部分地区涌出,尽管立法禁止技术输出,在其它国家例如德国和美国也建立了同样的工厂。目前,这里所有于1790年建好的重要的建筑都被完好的保存。阿克莱家族日内除了仍然保留了克劳姆弗德工厂和马森附近的工厂外,卖出了他们的大部分棉纺织厂股份。1840年以后,克劳姆弗德工业区的价值造到了严重的破坏。因为快速产生的污染,主要能源的转移造成的水源短缺限制了生产。在十九世纪下半叶这个地区的部分转为其它用途。这些建筑物中有一个洗衣房,一个啤酒坊,在1920年期间这个地区的大部分地方被一个制造画画颜料的制造厂购买,这个厂至到1979年都出产产品。克劳姆弗德工厂现在成为一个世界遗址。1979年阿克莱社团购买了这个地区后就致力于恢复旧工厂的原貌。大部分较小的现代建筑物已经被破坏,这个地区受到严重地化学和颜料的污染,大部分新的拥有者都对清除干净墙体和地面这个巨大的任务执行的很好。整个恢复计划受到了德贝郡议会和德贝郡溪谷地区议会的支持。这个工厂目前已经开放,每天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大量观光者。它拥有一个游客中心,许多商店,一个咖啡馆,一个筹建中的展示机械的重要展览厅,许多用于学术界和教育团体的会议厅,一个图书馆和一个研究中心。面向马特洛克浴场,阿克莱家族其他工厂之一的马森工厂,建于1783年。尽管它是一个小规模的工厂,但是直到今日它都已一个棉纺织厂在运营着。这个工厂的大部分改为店铺。
24  英国新拉纳克 (2001)
New Lanark
新拉纳克这个小村庄位于苏格兰格拉斯哥,坐落在树木苍翠的克莱德山谷里。新拉纳克是由大卫·戴尔于1785年作为一个完全的工业社区而建立的。当地的砂岩上建造了由克莱德河作为动力的水力棉磨坊,以及公寓风格的工人住宅。到1820年这个村庄的人口数量大约到了2500人,成为了这个国家最大的棉纺织中心。
大卫·戴尔的女婿罗伯特·欧文和他的合作者们用6万英镑买下了纺纱厂(包括这个村庄和土地),开始着手建立他的社区模型——有坚固的房屋,学校和教育机构,改善工作条件,强调工作协作。
在罗伯特·欧文的启发式管理下,从1800到1825年期间,新拉纳克开始以一种全新的的社区模式闻名。欧文用所获得的利润进行社会和教育方面的改革,提高他员工的生活质量。他不允许小孩子在他的棉磨坊里工作,在村子里筹建了进步学校,就是有名的“新和谐公社”,其中包括世界上第一所婴儿学校和夜校。他重视学生对历史、地理、阅读、写作、数学的学习,同时也特别强调对音乐、艺术、自然的学习,学校中不允许体罚学生。
成立于1816年的新和谐公社,是欧文新拉纳克镇的中心建筑,它是一种非学院派的教育,对2到14岁的青年人提供全日制的教育,设有成人教育班,教授公共演讲、舞蹈(冬季每周三个晚上),有时举行集会,同时也是一个向公众提供社交和休闲的中心。这些课程的设置保证达到一种职业教育和惬意休闲的平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由水轮提供的机械动力逐渐被由涡轮提供的动力所代替,从1898年开始棉磨坊有了自己的水力发电机。一直到1968年棉磨坊都在运营。现在公社被认为是杰出的保守地区,是一个独立的慈善团体,新科拉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至今公社还有180人左右的常住人口。今天,如果你徜徉于公社之中,还是不难想象出两个世纪之前人们是怎样在这里生活的。
新拉纳克是18世纪坐落在苏格兰风景最优美的地方的一个小村庄。19世纪早期,慈善家、乌托邦理想主义者罗伯特·欧文在此创建了现代工业化社区的模型。令人难忘的棉磨坊、宽敞且装备齐全的工人社区、严谨的教育机构和良好的学校教育,时至今日仍是欧文人文主义的明证。
25  英国伦敦基尤皇家植物园 (2003)
Royal BotanicGardens, Kew
基尤皇家植物园坐落在泰晤士河畔的邱镇,因此也称邱园。这里原是一片荒滩,由于三面环水,18世纪初被选中辟为英国皇室别墅区。1841年正式成为英国皇家植物园,整体占地300英亩。每年吸引了超过100万的游客。这里收集有世界最多种类的植物和植物标本,还有两个维多利亚时期玻璃温室技术的最佳样板。
植物园内种植着英国和从世界各地移植来的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和高山、湖泊、平原以及丘陵生长的植物4.5万多种。园内常年万紫千红,风光旖旎。几十所巨大的暖房给那些异乡植物造成适宜的生态环境,有些植物已经在这里生长了100多年。由德西默斯·伯顿设计、1848年最后完工的棕榈馆,建筑高大,内有一棵1843年移植过来的智利蜜棕榈,躯干高达20多米,据说是世界上最高的暖房植物。睡莲馆是培育水生植物的暖房,在人工湖岸边,生长着一片从埃及尼罗河畔移来的纸莎草,古埃及人曾用它来代替纸张,至今也是埃及造纸的好原料。在高温潮湿的“T”型馆里,有能捕捉小虫的原生长在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的猪笼草属植物。在多汁植物馆里,有一棵生长了40多年的拉丁美洲龙舌兰,叶长2米多,厚15厘米多,是罕见的大型观赏植物。这里的仙人掌树高达5米多,仙人球的直径接近1米。此外还有土耳其的栎树,日本的樱花、中国的月季、澳大利亚的袋鼠草、墨西哥的辐射丝兰等。园内设有现代化的植物博物馆、标本室(植物标本700多万份)、图书馆(关于植物学藏书有10万多册)和实验室。还有威廉·钱伯斯设计、建成于1761年的中国式宝塔。
基尤皇家植物园是18世纪到20世纪园林艺术发展最辉煌阶段的完美体现。现在植物园所拥有的极其丰富的有关植物学的收藏(标本、活的植物和文献),是经过了几个世纪积累的结果。自从1759年建立起,基尤皇家植物园就不断为植物多样性和经济植物学研究做出杰出贡献。
26  英国利物浦海上商城 (2004)
Liverpool – Maritime Mercantile
位于英格兰西北部的利物浦,成长于18-19世纪工业革命鼎盛时期的英国,是这一时期世界最主要贸易中心之一,也是大英帝国境内人口流动最繁忙的港口。在此期间,利物浦的城市财富实现了短期内的几何倍数增长,今天我们所熟知的部分雄伟建筑,如圣乔治大厅、菩提树大街车站都是在这一时期落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利物浦海上商城(Liverpool – Maritime Mercantile City)也是在此期间发展成型,与闻名世界的威尔特郡“巨石阵”和伦敦的威斯敏斯特宫(议会大厦)并列为英国世界遗产三大明珠。
利物浦的海上商城包括两个主要部分,其一是市中心建筑群,大部分都兴建于18世纪晚期以后的大英帝国鼎盛时期。利物浦市内共有超过2,500座的登录建筑,其中27座为一级登录建筑,85座为二级登录建筑,数量仅次于伦敦,呈现出从16世纪的都铎风格到现当代风格的显著变化。最有名的三大建筑“美惠三女神”(Three Graces)即皇家利物大厦(Royal Liver Building)、丘纳德大厦(Cunard Building)和利物浦港务大厦(Port of Liverpool Building)坐落于码头顶(Pier Head),是海上利物浦的象征,见证了19世纪后到20世纪初该市巨大的财富增长,也被许多人认为是世界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几大水滨之一。其中,丘纳德大厦是泰坦尼克号制造厂商白星公司的原址所在。
阿尔伯特港是利物浦海上商城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系列围绕着海港所兴起的建筑群是利物浦在大英帝国辉煌时代的剪影,在英国近代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码头区有着自工业革命时代便在使用的仓库、码头墙、航运系统以及其他与港口海运有关的设施。在今天,尽管有更多的现代化机械投入使用,但并未影响阿尔伯特港作为世界遗产的历史性,传统与现在在码头区繁忙的商贸往来中合二为一,从中国开来的货船仿佛正满载茶叶和丝绸来向世界第一工业国出口商品,载满北欧移民仿佛正准备在短暂休憩之后起航,驶向北美充满神秘的新大陆。矗立在旁的海洋博物馆(Liverpool Merseyside Marinetime Museum)和国际贩奴纪念馆(Liverpool International Slavery Museum),则分别讲述了利物浦港口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光荣往事和工业革命时期的骇人黑暗,在光与暗的对比中引起人们对人性和历史的思考。
海上商城的兴衰,是利物浦作为大英帝国重要商业城市之一,所折射出的帝国全球性影响力由盛而衰的缩影,是英国全球扩张时期商贸发展史的活化石。成长于18世纪初期的利物浦,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了工业革命时代奴隶贸易和欧洲向美洲移民的中转站,在英国乃至世界贸易链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随之而来的造船业、航运业以及运输业技术革新,使利物浦成为了世界海运行业的技术提供者。
利物浦海上商城的历史中心分为6个区,见证了18世纪至19世纪世界主要贸易中心的发展历程。利物浦在英联邦的发展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并成为运送大量人口的主要港口,例如从北欧向美洲运送奴隶和移民。利物浦是现代船舶技术、运输系统和港口管理发展的先驱。这些遗产以大量重要的商业、民用和公用建筑而著称,包括圣乔治高原。
27  英国康沃尔和西德文矿区景观 (2006)
Cornwall andWest Devon Mining Landscape
康沃尔和西德文矿区(Cornwall and West Devon Mining Landscape),位于英格兰西南部康沃尔郡和德文郡,在18、19世纪时是煤矿区。这里曾是世界上最大的锡、铜产地。
由于18世纪到19世纪早期铜矿和锡矿开采的迅速发展,康沃尔和西德文的大部分景观发生了很大变化。地表深处的地下矿井、动力车间、铸造厂、卫星城、小农场、港口和海湾,以及各种辅助性的产业都体现了层出不穷的创新,正是这些创新使该地区在19世纪早期生产了全世界三分之二的铜。矿区遗址体现了康沃尔郡和西德文郡对于英国其他地区工业革命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该地区对全球采矿业产生的深远影响。康沃尔的技术体现于出口到全世界的发动机、动力车间和采矿设备。康沃尔郡和西德文郡是采矿技术迅速传播的中心地带。19世纪60年代,该地区的采矿业逐渐衰落,于是大量矿工迁移到其他具有康沃尔传统的矿区生活和工作,比如南非、澳大利亚、中美洲和南美洲,在那里仍然保留着康沃尔式的动力车间。
28   英国旁特斯沃泰水道桥与运河 (2009)
PontcysyllteAqueduct and Canal
旁特斯沃泰水道桥与运河从威尔士雷瑟哈姆自治市的马蹄瀑布(Horseshoe Falls)至英格兰德比郡的格勒德里德(Gledrid Bridge),全长18公里,其中17公里在威尔士境内,1公里在英格兰境内。建于1795年到1805年,是工业革命时期土木工程技艺的典范。这个已有200年历史的工程奇迹,于2009年获得了世界遗产的称号。获此荣誉的不仅是高架水道一段,还包括从奇克大河岸绵延到兰戈伦、11英里长的兰戈伦运河。
这条英国最长的也是最高的高架水道。由于所在地区地理条件限制,建设需要许多大胆创新的施工解决方案,甚至完全没有使用水闸。水道桥的建设应用浇铸与锻铁来强化高架水道拱形桥的弧形结构,重量轻而坚固,是金属使用于工程建设之创举,这个既雄伟又优雅的金属建筑是一座里程碑式的建筑杰作。
水道桥及运河始建之时正逢英国的工业革命,为了满足巨大的运输要求,英国政府在各地修建了许多运河,实现了资源、原料和大宗商品的自由流通,为英国经济的腾飞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旁特基西斯特高架输水道桥与运河被誉为天才创意的经典之作,显示出欧洲在此方面所掌握的丰富的综合专业知识,并启发了全球无数土木工程案例。
水道至今仍保持最初的水利和土木工程结构。然而,历史悠久的瓦砾堤防,逐渐在稳定性和防水性方面显示出了问题,特别是在20世纪的下半段更为严重。在水道桥的修复上,专家提出了不同的技术解决方案,从简单的初始回填,到使用混凝土,钢桩,及土工布做结构性防水等。从完整性上来看,这些修复工作不仅能够使我们保持水道的水利特性,并且可以保护其整体的形态特征不发生改变。
作为一条历史悠久的,建于工业革命时期的著名运河,整个遗产拥有所有的可以完整表达其价值的必要元素。与运河相关的建筑物和其周围的环境做到了完美的融合。随着交通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旁特斯沃泰水道桥与运河以其独特的工程结构、优良的自然风光和卓越的历史功绩,成为英国“运河旅游”的重要目的地。如今,每年接待的游客超过20万人次。
29  英国福斯桥 (2015)
The Forth Bridge
福斯桥(Forth Bridge),又叫福斯铁路桥,是指爱丁堡城北福斯河(Firth of Forth)上的铁路桥。铁路桥建成于1890年,是英国人引以为豪的工程杰作。福斯桥是跨越福斯湾海峡上的第一座桥梁,仅供铁路使用,至今仍在通行客货火车。
福斯桥是一座悬臂式大桥,大桥全长2.5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多跨悬臂桥,由约翰·富劳尔(John Fowler)及本杰明·贝克(Benjamin Baker)设计。利用悬臂式钢梁,支撑两跨各为四十六米长的钢架,主通航孔桥由三个钢“纺锤型”桁架、两个钢桁架挂梁组成,共使用约五万八千吨的钢料。在铁路作为长途陆路运输主要手段的年代,福斯桥是桥梁设计和建筑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大桥于1882年开始建造。桥梁施工历时七年,中间更换了设计工程师,修改了设计方案。七年中,施工动用了四千多名工人,高空施工中牺牲了98人,并造成了数百名人员伤残。为了纪念这些为英国桥梁事业做出贡献的蓝领工人,后人在桥址处修建了纪念馆。
1890年3月4日大桥建成,威尔斯七世国王将一枚金铆钉钉在桥上,宣告大桥竣工通车。21世纪初,英国的养护部门对结构进行了检测,主要承重结构仍然完好。只是对部分杆件和接头处进行了维修加固。
福斯桥桥梁的大部份结构是钢,由一条中平衡悬臂桥和两条悬跨组成,据说共用了八百多万支的铆钉,悬臂梁属于桁架钢梁,是由厚钢管连接而成的。该桥主跨达521.2米,总长1620米,支承处桁高达110米。铁路高出水位47.8米,因风力过大,桥梁桁架做成向内倾斜,塔顶宽约10米,塔底宽36.6米,全桥共计3个桥塔,六个伸臂,各长206米,悬跨长107米。按照上下行布置了双幅轨道。
30  英国尼安德罗岩洞及周边环境 (2016)
Gorham's CaveComplex
在直布罗陀岩东侧陡峭的石灰岩峭壁有四洞,考古学和古生物学发现了穴居人生活跨度超过100000年的证据。这种特殊的岩画对穴居人的文化传统,尤其是在鸟类和海洋动物为食的狩猎的证据看,用于装饰和抽象岩画存在羽毛的使用。这些相关的科学研究为关于尼安德特人和人类进化的辩论作出重大的贡献。
尼安德特人(Homo neanderthalensis),常作为人类进化史中间阶段的代表性居群的通称。因其化石发现于德国尼安德特山谷而得名。尼安德特人是现代欧洲人祖先的近亲,从12万年前开始,他们统治着整个欧洲、亚洲西部以及非洲北部,但在两万四千年前,由于冰期的兴盛而灭绝了。
31   英国英吉利湖区 (2017)
The English LakeDistrict
英格兰湖区位于英格兰西北海岸。湖区拥有英格兰最高峰斯科菲峰(Scafell Pike)和英格兰最大的湖温德米尔湖。坎伯里山脉横贯湖区,把湖区分为南、北、西三个区,湖区北部最大的城镇是凯斯维克  (Keswick).。
自然与人类活动的结合产生了和谐的景观,在高山中湖面映照。特意设计了大房子,花园和公园,以增强景观的美感。从18世纪开始,风景如画的后来的浪漫主义运动极大地赞赏了这种风景,他们以绘画,素描和文字形式对其进行了庆祝。这也激发了人们对美丽风景的重要性的认识,并引发了早期的保护风景的努力。
32  英国卓瑞尔河岸天文台 (2019)
Jodrell BankObservatory
卓瑞尔河岸天文台位于距曼彻斯特南方20英里的卓瑞尔河岸,是世界上最早建成的射电天文台之一。天文台在落成初期(1945年)主要用于研究由雷达系统探测到的宇宙射线。其主要研究领域为射电天文学,主要观测设施为洛弗尔望远镜及马克II型射电望远镜。这座仍在使用中的天文台由若干射电望远镜和功能性建筑物(工程工作室、控制室)组成。该天文台对流星、月球、类星体探测、量子光学和航天器跟踪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该遗址不仅是传统光学天文学向无线电天文学(1940年代-1960年代)过渡的重要标志,还深刻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理解。英国卓瑞尔河岸天文台入选填补了世界遗产名录中有关人类科技发展的空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英国31个世界文化遗产景点,你去过几个?
【科普 | 干货】盘点那些盖了100多年的欧洲建筑,原来不只高迪的圣家族大教堂盖了100年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世界最巍峨壮丽的教堂(蓝天红柳原创)
第二讲 世界遗产:威斯敏斯特宫殿和教堂以及圣玛格丽特教堂
世界遗产名录——欧洲篇(四十二)
一起涨知识!世界上最著名的10座教堂建筑,第四个也太美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