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明节,我来告诉你!

时值春日,又缝清明。作为中国传统八节之一,清明节正是人们出游踏青,扫墓祭祖的好时候。

01

清明与清明节

中国的二至(夏至、冬至)二分(春分、秋分)出现极早,《尚书·尧典》已有记载一年细分为二十四节气,则是秦汉之问的事。清明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最早出现在《淮南子·天文》中:“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二十四节气表面上看是星历,实际上是一种阳历(太阳历)。

当代学者普遍认为,后来成为清明节重要节日内容的祭祀、踏青等习俗则主要来源于寒食节和上巳节。

由此可见,清明节气最早是和清明节没有太大的关系,前者是用于指导农业生产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后者是由寒食节演变而来的节日。

02

寒食节与清明节

关于寒食节,与古人对于自然的认识相关。他们认为世界万物都和我们人一样是有生命的,也有生老病死,需要新陈代谢。所以,火燃久了要熄掉,重取新火;水盛久了要倒掉,重贮新水;国王老了要换掉,重立新王。

在中国,寒食之后重生新火就是一种辞旧迎新的过渡仪式,重生的新火一定要聚日光点燃,称之为“天火”或“明火”(钻木或击石等其他方法所生的火,称为地火)。熄火与重生新火所透露的是季节交替的信息:旧火的熄灭象征寒冷季节的结束,重生新火则意味着春耕生产的开始,象征着新季节、新希望、新生命、新循环的开始。后来附会的介子推的传说,则明显具有了一种“感恩”的意味在里面,更加强调对于“过去”的怀念和感谢。寒食节在清明前两日或一日,这一天,人们往往要禁火冷食(寒食),墓祭,以及举行一些巫术性游戏。

寒食禁火冷食祭墓,清明取新火踏青出游。唐代之前,寒食与清明是两个前后相继但主题完全不同的节日,一为怀旧悼亡,一为求新护生;一阴一阳,一息一生,二者有着密切的配合关系。禁火是为了出火,祭亡是为了佑生,这就是寒食与清明的内在文化关联。

唐玄宗时,朝廷还曾以政令的形式将民问扫墓的风俗固定在清明节前的寒食节。由于寒食与清明在时间上紧密相连,寒食节俗很早就与清明发生关
联,寒食禁火,清明取火,扫墓也由寒食顺延到了清明,至唐德宗贞元六年(790),寒食与清明的节假日已经增加到七天之多。王冷然的《寒食篇》中说:
“秋贵重阳冬贵腊,不如寒食在春前。”

人宋之后,清明和寒食逐渐合二为一,清明将寒食节中的祭祀习俗收归到了自己名下,而且兼并了与寒食节相关的其他一些节庆活动,寒食节只剩一个禁火冷食的习俗。

03

清明节习俗

郊游踏青:开春之际,万物复苏。利用清明外出游玩踏青,也正是人们对新的生活的美好向往和对新的一年的良好期盼。

荡秋千一说法源于汉武帝时代。汉武帝在后院祈祷千秋之寿,令宫女耍绳戏为乐,本为千秋,是祝寿之词,后世倒语称为“秋千”。

插柳: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

放风筝:风筝起源古代中国,约14世纪传到欧洲,风筝的起源可能与木鸟有关, 它也起源于中国。清明节放风筝,一方面是出于春游的娱乐,户外踏青赏花,风筝运动也适合户外活动。另一方面,风筝高飞,将自己的思念寄于风筝之上,向上天进行传递,也是体现对亲人的缅怀。

04

国外的“清明节”

日本的“盂兰盆节”:日本盂兰盆节,即农历七月十五日(有些地方是七月十四日),在民间称为中元节、鬼节或七月半、麻谷节,是祭祀祖先、祭拜孤魂野鬼的日子。“盂兰盆节”在日本并没有作为法定节日,民间自主安排休息,这点倒是和中国的“中元节”相似。

在日本,13日早上要摆设祭祀祖先亡灵的祭坛,上面摆上盆花、时令水果、蔬菜等各种供品。为迎接亡灵,傍晚在门前点燃麻杆。15日则要请来僧人在供桌前念经。16日傍晚,在门前点燃麻杆,将亡灵送走。在盂兰盆节期间,要在供桌摆上 “精进料理”,即素斋,家人们也要一日三餐吃素斋。

黄瓜、茄子在盂兰盆节期间变身为祖先们的坐骑,日本人会在黄瓜、茄子上装上四只脚,还有人会装上玉米丝尾巴,祖先们乘着它们往返于两界之间。

墨西哥的“扫墓节”:每年11月2日为墨西哥的“扫墓节”,家家为死去的人扫墓。去时,准备特别的"亡人面包"、骷髅形糖块和已故亲人爱吃的食物及烟酒,作为祭祀供品。举行仪式后,全家人在墓前铺上布,席地而坐,点上蜡烛,边吃喝,边歌舞,作为守灵,通宵达旦。

波兰的“亡人节”:在11月1日,波兰都要举行“亡人节”,即悼念已经逝世的人。节日这一天,人们都去扫墓,为灵墓祭典,并点上烛灯。有些人全家都到来,特别要带上孩子,年长者点燃烛灯,让孩子敬献,表示纪念故人,以教育后代不忘祖先。

05

越南的“清明节”

在越南,清明(寒食)节又叫汤圆节、汤团节,因那天人们要吃汤圆、汤团而得名。

关于越南清明节(汤圆、汤团节)有三个传说:
一是介子推的传说。在越南也流传着中国寒食节有关介子推的传说,情节基本一致,有一个不同的细节是,晋文公把放火烧山的日子定为寒食节(三月初三),初三至初五,全国禁烟火,只吃冷食。

二是貉龙君和瓯姬的传说。传说在很早以前,岭南有一个名叫禄续的国王,号称径阳王,国号赤鬼国。径阳王娶了洞庭君的女儿,生子崇缆。崇缆长大后被封为貉龙君,统治整个貉越地区。貉龙君娶北国公主瓯姬,瓯姬怀孕生了一个卵包,卵包裂出一百个卵,百卵孵出百男。后来貉龙君和瓯姬二人分别到沿海和山地去居住,他们的长子留下来立国,号雄王,定国名为文郎国。文郎国是越南的第一个王朝,这是越南建国之开始。由此,貉龙君与瓯姬就是越南人的祖先。为纪念瓯姬生百卯,每到农历三月三日的寒食节,越南人要做汤圆、汤团祭貉龙君和瓯姬,一百个汤圆象征貉龙君与瓯姬的百卵。
三是二征娘传说与喝门庙会。二征娘是征侧与征贰姐妹俩的共称,是越南两位民族英雄。传说癸卯年
三月初六,二征娘出兵前,一位老大娘给她们送去两盘汤圆,以示自己的恭敬之情,二征娘开心地把汤圆吃完。二征娘后来投喝江(现河内市福寿县喝门乡)而死,人们就在喝门村建造二征娘庙,举办喝门庙会,于每年三月初六用汤圆祭祀二征娘,其俗保留至今。

由此可见,越南的“汤圆节”和中国现在的“清明节”有很多的相似之处,通过各种的民间传说和故事,提醒人们缅怀先祖,悼念亡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明节 赶堆子(3)
【行走在乾县】人情风俗录系列文章之节日风俗----清明节
寒食节有哪些风俗?与清明有什么区别?
清明节---他乡遇清明,赏唐宋奇景
清明除了扫墓还能干什么?古代皇帝爱斗鸡
【隔帘听】寒食节踏青[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