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明节---他乡遇清明,赏唐宋奇景

清明节的发源地:佛教圣地绵山

“寥落他乡独听莺,竹西楼上过清明,坐来江色忽无际,愁处花枝开自横。客舍共谁浮白饮,故园思汝踏青行。连山不得遮归梦,每逐东风入汉京。”

天朗气清,春和景明,作为农历新年后第一个传统节日,清明是无数文人墨客重要的书写主题,正如文前的这一首。

这首作品出自朝鲜王朝肃宗(1674-1720)年间诗人洪世泰之手。他笔下的清明节,和中国一样有着踏青的习俗。

洪世泰画像

与洪世泰诗作视角相似的,还有这首名为《三月三有怀》的诗:“烟花转盼过清明,江上东风送客程。异地春随双鬓老,故乡望阻塞云横。游观何处花迎屐,吃饭谁人酒泛琼?佳节如今忙里去,船窗独对晚山青。”

此诗作者名为潘辉注,是清道光年间来华的越南使臣。诗中所写的是,他在广西的见闻——这说明越南人同样知道清明,他们甚至将广西壮族等少数民族的“三月三”节庆,视为“清明”的组成部分。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民俗与节庆始终在动态变化中。清明在中国,最早只是时令名称,主要用于指导农事、区分时序,直到唐代,清明才渐渐为人所重视。

到了宋代,清明逐渐融合了寒食和上巳两个时间与之相近的节日,并在此后的一千年里,慢慢变为如今为国人所熟知的模样。

越南清明节

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那些在“清明”这个时间段内发生的习俗,或多或少保留在韩国、越南等曾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国度里。

这些习俗如残像一般,从中可以窥见千年以前,神州大地上清明的节日景象。

1

兼并寒食上巳

“清明”一词最早可以追溯至汉代《淮南子·天文训》,是一种风向和节气的名称。唐代以前,清明的“地位”,远不如与其时间非常接近的寒食。

南梁时期,记录江汉一带民俗的著作《荆楚岁时记》写道,“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

隋人杜公瞻批注称,按照历法,寒食应该是在清明的前二日。在北方代州一带,民间传说,晋文公为逼隐居的介子推下山,不惜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从,在三月五日被焚而死。民众为纪念他,每年暮春时节都会有几天不用火,改吃冷食。

《重耳传奇》剧照

隋唐时期,寒食扫墓的习俗开始在民间流传。唐《通典》记载,玄宗认为,在寒食扫墓,是民众“展孝思”的行为,于是在开元20年4月颁下圣旨,将寒食节上墓拜扫“编入五礼,永为恒式”。

开元24年,玄宗继续下旨,“寒食清明,四日为假”。此时的寒食,既形成了祭扫的习俗,又因假期,而得以承载上巳节如踏春出游等活动,隐隐可见后世清明的雏形。

在唐代的祭扫活动中,烧纸钱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三日无火烧纸钱,纸钱那得到黄泉?”诗人王建的笔下,是民间习俗与官方倡议的冲突。因为寒食的“禁烟”,纸钱无法焚烧,民众不约而同在寒食正日后,仍在官方假期时间内的清明祭祖。

清明与寒食兼并的另一原因,是习俗有一定关联性。早在周代,国人就有“改火”的习俗:古人认为,越新的火生命力越旺盛,吃新火烹饪的饭食更有益身体健康,因此会在特定的时候,将旧火熄灭重新取火。

到了唐代,民众借着寒食禁火三日的习俗,在寒食将旧火灭去,待清明节时再重新燃起——“清明日出万家烟”的场景自此得见。

到了宋代,寒食“禁烟”的习俗渐渐被人淡忘,寒食日里并不好吃的冷食也不再符合宋人日渐丰富的饮食习惯,寒食也逐渐被清明所取代。

同样融入到清明中的还有上巳节。上巳节是汉族最古老的节日之一,因最早定在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而得名,后被曹丕固定为农历三月三日。

2018年4月17日,杭州九溪来了一群身穿古代仕女服装的姑娘,在九溪十八涧的迷人春色里上演了一场“曲水流觞”

在上巳节里,民众会在水边祭祀并踏青游玩。孔子描述的,“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就是上巳的场景;王羲之等名士的曲水流觞,也是在上巳;杜甫诗中的“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说的还是上巳。

唐代以后,上巳节在水边祭祀祈福的习俗基本被遗忘,又由于寒食、清明方才是官方假期,踏青游玩的活动也自然被合并到这两个节日中。久而久之,上巳也在宋代被人淡忘,上巳习俗悉数过渡到后世的清明节中。

2

韩国清明承袭宋俗

清明习俗传入古朝鲜,大约是在高丽王朝(918-1392)年间。受此影响,韩国官方重寒食而轻清明。

据朝鲜李朝文人所写的《高丽史》记载,寒食与上巳同为高丽王朝的九大节俗,官方会在寒食举行“上坟之礼”,官吏也可以得到3天的假期。

尽管在官方史书中,清明并未被高丽王朝视为节日,但在民间,寒食已与清明混同;当时文人创作的诗歌中,这种不严格区分寒食与清明的现象也隐隐可见。

在饮食习俗方面,高丽在寒食/清明所食与中国十分近似。诗人朴英《松堂先生文集》中,就有“儿孙晚报清明是,悟得清明杏粥家”的诗句。

其中提到的“杏粥”,就是北齐《玉烛宝典》所记载的,“研杏仁为酪,引饧沃之”的杏酪麦粥,是寒食节庆食品。

在清明节,一些地区有吃青团的习惯

事实上,在宋代士人间,寒食与清明的区分已不太严格,这点也影响着高丽文人。唐代寒食节有禁烟的传统,但皇帝为表恩宠,会派人传火到亲近的大臣家。

诗人韩翃《寒食》一诗里,所写的“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就是描述的这一习俗。而到了宋代,同样的习俗被合并保留到了清明节里。

欧阳修笔下的“鱼钥侵晨放九门,天街一骑走红尘。桐华应候催佳节,榆火推恩忝侍臣”,描写的就是这样的场景,但诗的名称则变为了《清明赐新火》。

这首诗传到高丽后,不少高丽诗人争相学习。徐必远用与欧阳修同题同韵形式,描写了彼时高丽的清明节俗:“清明新火出天门,驰道遥看一骑尘。雨露虽均钟鼎宅,风流堪詑掖垣臣。当炉暖酒寒先退,汲井烹茶味更新。珍重圣恩那报答,愿将万八岁为春。”

由诗中可见,高丽清明时,国王也如宋朝皇帝般,会赐火给近臣。

同样在诗文中被纳入清明的,还有上巳。诗人李建昌以上巳日为名的诗歌中,也有模仿未亡人口吻写下“夫君自爱闲名利,又欠清明几陌钱”的句子,将上巳和清明的祭祀同等视之了。

朝鲜李朝时期,多部民俗学的作品相继问世,后人也得以从中看见李朝时的清明、寒食、上巳三节习俗。彼时的三节相加,即与如今韩国的清明十分相近了。

据《东国岁时记》《洌阳岁时纪》等记载,李朝时期,寒食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与正朝(新年)、端午、秋夕(中秋)并称为四名节,又以寒食与中秋的祭祀最为隆重。

古人祭祀

节俗上,祭祀和扫墓已经成为寒食、上巳、清明三节里最重要的习俗。民间春秋二祭中,春祭就选在三月三,在首尔附近的镇川一带;从三月三起,女子还会在龙王堂和三神堂祭拜以求子嗣。

在寒食当天,民间会为老旧的坟墓重新盖上草皮,这种习俗被称为“改莎草”。据《丧礼便览》记载,“改莎草”前后,民众都需进行祭祀,以安抚墓主人和土地神;到了清明正日,宫人会用钻柳取火,并把擦出的新火献给国王,国王再将新火的火种分赐给当朝文武及地方官,再由地方官将火种分给百姓,寓意一年春耕自此开始。

另外,在食物上也能见证三节的趋同。李朝的三月三会用杜鹃花和糯米粉做成一种圆形的糕饼,用香油煎食。

这种被认为是传自“古之熬饼寒具也”的食物,比较类似今天的环形馓子,是寒食节的传统食品之一。

3

越南清明源上巳

与韩国清明比较完整保留了宋代清明习俗、且依旧“清明”为名不同,中国的壮族与越南岱族、侬族虽未保留“清明”之名,但在其“三月三”里,依旧是保留着祭祖与踏青的习俗,甚至连节日名字三月三也源自上巳节,可以称得上是中式清明的另一种演化。

广西民族大学范宏贵教授在《同根生的民族》中考证,壮、岱、侬都源于古代的百越人,属于“同根生”民族,越南岱、侬两族均从中国移居而来,三族在习俗和文化上相当接近。

在广西上林县等壮族聚居区,有关于龙母的传说。当地壮族会在三月三祭祀龙母。受汉族影响,壮族愈发重视三月三,将其视为清明与上巳节的结合。在三月三,他们有两件事最重要,一是祭祖,二是举行歌节(壮人称为“歌圩”)。

2017年3月30日,农历三月初三,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三防镇,当地群众正在进行腰鼓秧歌表演

壮族嘹歌中,就有“三月逢初三,家家蒸黑饭,分我一二团,拿去拜坟山”的句子,描述的就是三月三祭祀场景。

与壮族类似,越南岱、侬两族也会在三月三扫墓。扫墓前,三族人会备好三种肉食称为三牲,还会用枫叶、红结藤、槐花、黄姜、苏木、紫藤等染制五色糯米饭,作为祭品。

待到三月三当日,全家人会带着祭品与锄头镰刀来到墓地,清理杂草,整修墓碑,添上新土,壮族会在坟茔周围石块上涂抹白石灰,而岱、侬族人则将白石灰涂于石碑上。

在正式开始祭拜前,三族人会在坟顶插上一根缠有纸质铜钱串子的细木条,壮族称为“标”,而岱、侬称为“幡纸”——受中华宗法传统的影响,岱、侬两族对插幡者的身份相当重视,只有一族或一家之长方可胜任。

经历焚香、供奉纸扎品、燃炮等祭祀环节后,三族人还会分食祭品。三族人认为万物有灵,食用祭品这一举动,可以与祖先沟通,得到祖先庇佑。

隆重而繁琐的祭祖,并不意味着三族人的清明被庄严肃穆的气氛所占据。待到当天下午祭祖结束,三族人民就会转入欢快的踏青和歌圩活动中。

在三族中,三月三尤以壮族歌圩规模最为宏大。壮族男女在山上以歌会友,共同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三月三日里,壮族青年男女用歌声传达爱意的举动,与《诗·郑风·溱洧》里描述的汉族男女在春日水边嬉戏的场景颇为相似。

壮族人民隔岸对歌

孔子曾说,“礼失而求诸野”。千百年后,虽然唐宋不少清明习俗已被淡忘,但在曾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地区,依然保留了只鳞片甲,这也不失为一种历史的魅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巳节 | 被遗忘的中国节
原来我们都被骗了,清明节不止是一个扫坟祭祖的日子
人生看得几清明:向死而生,清明节并不只是一个哀伤的节日
古代清明节,即是祭祀日,也是个欢乐的日子
踏青
除了扫墓祭祖,清明还有什么好玩的习俗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