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定富:水稻育种的思与写

近几年来,我更多的精力聚焦在水稻种业上,因而思考了这方面的许多问题,也写下了不少的文字,现梳理一下有关水稻育种和品种方面的微信文章,理出一个脉络。

2016年10月,写下《什么是好品种?》(点击标题可阅读原文,下同)。归纳地说,所谓“好品种”,就是“农民喜欢种、加工企业喜欢收、消费者喜欢买、种子企业喜欢卖”的品种。这“四个喜欢”转换成育种目标,对水稻可以概括为9个字:“矮密早、丰优抗、高低好”,即矮秆、耐密、早熟、丰产、优质、抗逆(病、倒、热、虫、冷、草等)、高效(收益高、制种产量高、商品率高)、低本(投入低,包括用肥少、用药少、用工少、适宜机械化)、好看(田间看相好、产品看相好,外加适应性好)。

2016年9月,写下《我国水稻超大品种知多少?》。经过统计,1950-2015年间,最高峰时年推广面积过千万亩的水稻品种共48个,其中籼稻品种42个,粳稻品种6个;早稻品种18个,中稻品种20个,晚稻品种10个;国外引进品种3个,辐射育种育成的品种2个,系统选育的品种10个,杂交育种育成的品种18个,三系杂交稻品种14个,两系杂交稻品种仅1个。1960年代和1970年代育成的超大品种最多,达25个,超过总数的50%。最高峰推广面积过千万亩品种频次最多的年代是1970年代和1980年代。这20年间有32个年推广面积过千万亩品种达到推广面积高峰;1989年前育成的超大品种占42个,1990年后育成仅6个。

2017年3月,写下《中国超级稻品种知多少?》。自2005年以来,经农业部认定的超级稻品种(组合)共有166个,经确认后由于推广面积等而被取消冠名的品种(组合)有36个,截止2017年3月认定推广的品种(组合)共有130个。(至2021年有效的超级品种133个。)

2017年1月,写下《从品种审定数据看中国水稻育种和生产》。2015年全国审定的品种数量,籼稻多于粳稻,杂交稻多于常规稻,籼稻三系多于两系。区试产量水平,粳稻高于籼稻,常规稻高于杂交稻,两系高于三系;就籼稻、粳稻分别而言,还是杂交稻高于常规稻,但籼型杂交稻的产量不如粳型常规稻。品种优质达标率,粳稻明显高于籼稻,常规稻明显高于杂交稻,两系高于三系。于是建议:加强常规籼稻育种,加强籼型杂交稻品质育种,加强籼改粳的推进力度,加强品种审定数量控制。

2017年6月,写下《中国水稻育种惊现奇观——华占现象》。首次揭示杂交水稻的“华占现象”,并提出华占1.0,华占2.0和华占3.0的概念。(由于后来“华占”的正本清源,“华占”并非“引自马来西亚”,而是出自周少川老师之手!因而“五山丝苗”成为华占2.0而非3.0。)

2017年6月,写成《水稻品种的演进及其动因》。指出“育种方法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以及新的种质资源发现,就可能导致水稻种业的革命”。

2018年3月,完成《揭秘水稻育种发展的“基因”》。总结出:重大发现、理论创新、技术进步、基因资源是水稻育种发展的“基因”!只有新的遗传资源的发现和利用,才会有育种技术的实质性进步,才会有新一代的超大规模种植品种的育成。这似乎告诫我们,水稻育种家要想培育出新一代的大品种,必须利用新的特异性遗传资源和新的育种技术。否则,只会步前人的后尘,虽然也能培育出新品种,但很难培育出具有突破意义的超大规模种植的品种。

2018年3月,写下《杂交水稻品种是如何更新换代的?》。总结出:不育系引起杂交水稻育种革命,恢复系引领杂交水稻品种更新换代,大约每10年一次。

2018年5月,写下《湖北省新审水稻品种呈现“54321”》。即品种总数、优质品种、常规品种、三系品种、企业占比“5增加”;品种以杂交种、类型以中稻、品质以非优质、育种单位以企业“4为主”;中稻品种以两系和劣质、晚稻品种以三系和优质、常规品种以优质“3居多”;在杂交种中,三系两系、在第一育种单位中,省内、省外机构“2相当”;“华占现象”明显。

2018年7月,写下《水稻种业的新“风口”》。指出“早优常”即早熟、优质、常规品种成为水稻种业的“新风口”。

2018年11月,考察广西、广东、湖南等地几家公司后,写下《“朝圣”归来话水稻》。认为水稻育种已经实现以企业为主体、品种呈“矩阵式”推出、育种创新正在你追我赶、三系育种成为主流、交流合作促进共赢、优质成为水稻育种的首要目标、香味成为优质品种的标准配置、中国水稻正进入5G时代。

2018年11月,写下《中国水稻正进入5G时代》。指出全球性的第一次水稻革命(矮化育种)在中国率先兴起,第一个矮秆杂交品种“广场矮”于1959年在广东育成,比世界“绿色革命”的标志品种——IR8号早了7年。第二次革命“三系法杂交水稻”也是中国率先突破,并至今处于世界领导地位!水稻育种的第三次革命“两系法杂交水稻”更是中国人的首创,初期从实践到理论都是湖北人的原创!加上矮化育种之前的“高秆时代”,中国水稻育种或者种业的发展,经历了高秆、矮秆、三系、两系等四个阶段。中国水稻“第四次革命”已初现端倪,可以说中国水稻育种或种业与移动通讯产业同步,正在进入5G时代!

2019年10月,写下《中国水稻育种70年》系列。包括《中国水稻育种70年:这些品种值得纪念!》《中国水稻育种70年:这些科学家值得感恩!》《中国水稻育种70年:还有这些值得回忆!》。第一篇罗列了值得纪念的品种,第二篇罗列了值得感恩的科学家,第三篇罗列核心种质资源、杂交水稻重要骨干亲本、主要育种技术、育种的遗传理论、重要基因、审定制度、水稻种业公司、种植模式等。在《中国水稻育种70年:还有这些值得回忆!》一文中概括出“主效基因闹革命”的观点。

2019年10月,写成《水稻品种区试单产和生产实际单产分析》。水稻审定品种的区试单产平均值、区试单产的上限(即最高产品种的区试产量)和全国水稻生产的平均单产,总体上是不断提高的,每年分别提高4.215 kg/亩、5.465 kg/亩和3.315 kg/亩。生产实际单产水平与审定品种区试单产平均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区试单产平均值每提高1 kg/亩,生产实际单产水平提高0.68 kg/亩。这说明品种的单产潜力在生产不能完全体现。

2019年12月,写成《讨论:是“杂交稻比常规稻仅增产3%”?还是水稻品种审定标准对常规稻不公平?》。国家和多省《水稻品种审(认)定标准》规定,“以杂交稻作对照的常规稻品种,年度区试产量增产幅度要求相应降低3 个百分点;以常规稻作对照的杂交稻品种,年度区试产量增产幅度要求相应增加 3个百分点,”甚至还有2个百分点的。本文讨论这一规定是否意味着“杂交稻比常规稻是否仅增产3%”?若不是,则是对参加杂交稻品种作区试对照的常规稻品种不公平。

2020年3月,写成《杂交水稻:三系两系何者强?》。分析发现,1994-2018年审定的水稻品种,三系法和两系法杂交稻品种的单产水平均逐年提高;但两系法杂交稻品种的增幅、增速、增量均高于三系法杂交稻品种。

2020年4月,写成《中国水稻品种推广现“二八现象”》。2016年种植面积10万亩以上的品种仅824个,推广面积之和34625万亩;仅 2016年前10年审定的品种之和就达4787个,2016年全国水稻面积46119万亩。这就是说,17.2%的品种种植了75.1%的水稻面积,而82.8%的品种仅种植了24.9%的面积。2017年14.3%的品种种植了65.1%的面积,85.7%的品种仅推广了34.9%的面积。“二八现象”非常明显。

2020年5月,写成《籼稻和粳稻品种区试单产的分析》。分析发现,粳稻品种区试单产的均值、上限均高于籼稻,且均值、上限的年均增量也是粳稻高于籼稻。指出籼稻育种应该引进粳稻血缘,甚至利用籼粳交杂种优势,来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改善整精米率或其它性状。可以预见,籼粳杂交育种和籼粳交杂种优势利用是当前和未来水稻育种的主要方向。

2020年8月,写成《中国水稻品种加工品质改良分析》,1992-2018年育成的水稻品种,出糙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等三大加工品质性状,无论是均值,还是上限(最高值品种)或下限(最低值品种),均呈现“粳稻>常规>杂交>籼稻”的规律,籼粳杂交稻居于粳稻与籼稻之间。揭示粳稻的加工品质优于籼稻,籼稻育种在加工品质方面存在更大的改良空间。指出高整精米率是籼稻育种的一个重要方向。

2020年10月,写成《水稻:矮秆基因(sd1)闹革命》。讨论了引起水稻第一次育种革命的sd1基因。

2020年10月,写成《水稻Wx基因座的最佳基因型是什么?》。本文综述Wx基因对稻米品质的影响,讨论优质稻米的最佳Wx基因型。

2021年5月,写成《优质香稻:5G水稻的典型特征》。由水稻优质育种革命产生的中国第5代水稻即5G水稻,最典型的特征是优质香稻,本文讲述了香味的遗传及相关内容。

2021年2月,写成《解密中国“水稻品种之最”》。分析 “国家水稻数据中心”官网下的 “水稻品种之最”,其中包括:推广面积最大的杂交稻、面积最大的常规稻、配组组合最多的不育系、应用面积最广的不育系、配组组合最多的恢复系、应用面积最广的恢复系,追踪这些“水稻品种之最”所列前10名品种或品系以及水稻生产中“大品种”的亲本血缘,发现了一个重要现象,笔者称之“粤稻现象”,即大部分品种或品系不是“广东造”(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就是“广东芯”(不超过四代的祖先亲本至少之一为“广东造”)!

2021年5月,完成《中国水稻育种:主效基因闹革命》。梳理了水稻的进化、驯化和育种革命,乃至育种技术革命——基因编辑,归纳出“中国水稻育种:主效基因闹革命”的主要观点。预期未来的水稻育种革命,可能仍由主效基因所驱动。这提示育种家,水稻育种必须抓住主效基因!抓住主效基因,必须抓住骨干亲本。

水稻育种思与写(极简版)

好品种:四喜欢即:农民喜欢种、加工企业喜欢收、消费者喜欢买、种子企业喜欢卖

大品种:年推广1000万亩或全国前3名

育种目标:矮密早、丰优抗、高低好

优质育种:丰优抗、长香美

华占现象(华占1.0,2.0,3.0)

骨干亲本

育种发展“基因”:理论、技术、资源

小育种家培育出大品种,大育种家稀有育成第二个大品种

杂交水稻,不育系引领育种革命,恢复系导致品种换代

水稻种业新风口:早优常

5G水稻,水稻5G时代

水稻品种推广“二八现象”

品质育种“两高一低”,即高整精米率、高食味评分、低垩白度

粤稻现象:广东造、广东芯

主效基因闹革命

分享是良习,
在看利微友,
赞赏现风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95岁杂交稻奠基人走了,“南袁北杨”俱往矣
袁氏杂交水稻的基本原理
章回小说《魔稻传奇》:心血汗水加技术 大妈南繁一炮红
全国优质稻品种有哪些?
东北大米为啥好吃,有人知道么?
植保课堂 | 水稻基础分类及品种介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