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传统古建筑——祠堂

中国人具有强烈的祖先崇拜意识,祭祀祖宗是自古以来的传统。祭祀祖宗的建筑就叫“宗庙”或“宗祠”,皇家的宗庙称“太庙”,官方或者民间祭祀有功德先贤的场所也称祠,民间祭奠祖宗的场所称家庙或者宗祠,一般称祠堂。

它记录着家族的传统与辉煌,是家族的圣殿,也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之象征与标志。家族祠堂,更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文化之延伸。

宗族观念,在人们的头脑里根深蒂固;宗法与家庭制度,是旧中国社会的基础。修缮祠堂,不仅是对中国历史遗迹的补救,而且也是对家族祖先、长辈的缅怀和尊敬。

中国最大的家庙,当属皇帝家的太庙,其次是各诸侯、王公的宗庙。这是按照《周礼》的规定,一级一级下来,到了士大夫,还有资格建家庙,普通庶民,就没资格建家庙,只能路祭。

历史名人专祠是官方或民间为国家和地方名人建立的纪念性祠堂,有别于宗族祭祖的姓氏祠堂。之前更新过的甘肃成县杜公祠,礼县祁山武侯祠以及天水纪信祠,武康王庙等等,都是古圣先贤祠堂!

历史名人专祠一般不进行族姓的祭祀活动(但有的群众也上供品或进香,举行非集体的祭祀仪式),不设神主龛、神主牌,也不修族谱,仅为了弘扬历史名人的功绩、品德、气节等。

一般堂中多有名人塑像或画像供后人瞻仰。同时,常陈列与名人有关的研究资料、著述和文物等等。此类祠堂的形制与姓氏祠堂相似,建筑风格也比较传统,形制却较小。

但现代历史名人专祠与古代历史名人专祠的建筑形式、风格却有所不同。有的历史名人专祠还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名人专祠虽然在数量上无法与姓氏宗祠相比,但其历史意义却远在一般宗祠之上,它大都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民间的祠堂,是从西汉开始出现并逐渐兴起的。汉代祠堂,是建筑在墓前的祭祀场所,祠堂多为石质,又称石室或者石祠。此后数代,由于等级制度的禁锢,有资格拥有宗祠的人,依然寥寥无几。

中国民间允许建立宗祠,始于大明朝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允许民间“联宗立庙”诏令的颁布,民间建立宗祠,终于获得了合法的地位。从此,宗祠与家谱,一起成为家族最重要的象征。

宗法与家庭制度,是旧中国社会的基础,宗族观念在人们的头脑里根深蒂固。在旧社会,人们普遍具有浓厚的宗族观念,都要认本家归属于某一宗族。同一宗族,一般都有供奉祖先的宗词,也叫祠堂。

宗祠还要定期集会和祭祖,祭祖一般在清明节举行,俗称办清明会。祭祖礼仪,十分隆重庄严,并要办酒席。祭祀完毕后,族长还要当众处理族中的公共事务和救济事宜等.祠堂有多种用途。

除了"崇宗祀祖"之用外,各房子孙平时有办理婚、丧、寿、喜等事时,便利用这些宽广的祠堂以作为活动之用。另外,族亲们有时为了商议族内的重要事务,也利用祠堂作为会聚场所。

祠堂也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做为旧时宗族制度的产物,无论大小城镇,凡大家族都设有祠堂,以供奉祖先和进行议事,由族长主持。祠堂的建制,并无明文规定,规模也有大有小,一般正厅为供奉和议事场所。讲究的祠堂,多利用木雕、砖雕、石雕等作为建筑装饰。

族长,是本姓家族的尊长,往往也是有声望、有势力的人。族长权力极大,负责聚集家族,解决家族内的纠纷,举办家族内公共事宜和救济事业,施行家族法规等。

祠堂一般有产业,也由族长掌握,收入用于祭祖办会和救济等。比如,重庆市沙坪坝区磁器口镇,最有名的是孙家祠堂和江家祠堂。解放后,族权被取消,磁器口人的宗族观念,逐渐消失。

祠堂除了用来供奉和祭祀祖先,还具有多种用处。祠堂也是族长行使族权的地方,凡族人违反族规,则在这里被教育和受到处理,直至驱逐出宗祠,所以它也可以说是封建道德的法庭;祠堂也可以作为家族的社交场所;有的宗祠附设学校,族人子弟就在这里上学。

正因为这样,祠堂建筑一般都比民宅规模大、质量好,越有权势和财势的家族,他们的祠堂往往越讲究,高大的厅堂、精致的雕饰、上等的用材,成为这个家族光宗耀祖的一种象征了。

祠堂多数都有堂号,堂号由族人或外姓书法高手所书,制成金字匾高挂于正厅,旁边另挂有姓氏渊源、族人荣耀、妇女贞洁等匾额,讲究的还配有联对。如果是皇帝御封,可制"直笃牌匾"。

祠堂内的匾额之规格和数量都是族人显耀的资本。有的祠堂前置有旗杆石,表明族人得过功名。一般来说,祠堂一姓一祠,旧时族规甚严,别说是外姓,就是族内妇女或未成年儿童,平时也不许擅自入内,否则要受重罚。

明《鲁班经》卷一记载:“凡造祠宇为之家庙,前三门(山门),次东西走马廊,又次之大所,此之后明楼、茶亭,亭之后即寝堂。“放眼中国,每一个角落都有它的身影。

家族祠堂,设计之精美,做工之巧妙,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艺术创造力。因此,一般在建筑群中是规模最大、用材最考究、装饰最华丽的建筑,就是家族祠堂。

标志着祠堂作为公共建筑的性质,得到加强。享堂,是祠堂的正厅,它又称祭堂,是举行祭祀仪式或宗族议事之场所。寝堂,为安放祖先神位或纪念对象之场所,在建筑的后部设有神龛。

古代中国,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最能体现这种等级差距的是对祖先的祭祀上。宗祠是宗家血脉所系,也是宗家盛衰的标志。

因此,历代帝王将相都将宗祠看作国家权利的象征,统治人民的支柱。所以,建造宗祠,是皇室的特权。祠堂的出现,与家庙、神庙有极大的联系。

新中国成立后,祠堂的祭祀功能消失了,大都被改作学校、仓库、工厂等。到上世纪末,祠堂已所剩无几。古代的一些祠堂,更是由于战乱、抗日、文革等原因,变成残垣断壁,蒿草丛生。从本世纪初,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保护、修缮祠堂的紧迫性,在家谱修缮的热潮中,重修宗祠.

现在,那些修复的祠堂,多是延续了以前的风格,在工料上和以前的能衔接起来,木架结构予以保留,更换其中糟朽的材料,仍是木材。但是,也有的修复,没有按照老规矩来,把木架改成了钢筋水泥结构,原本按照老法做的话,因为保留了旧时的材料和工艺,仅仅是修复,还能被评为文保单位。

但是,一用钢筋水泥,那就再也评不成文保单位,只是外观比平常建筑,好看而已。在修复祠堂时,我建议,应考虑到与传统的衔接和时代的连接,尽量采取和原来工艺和旧式材料,少用新材料。

如果是新修的祠堂,或者是原来的早就毁灭的,在另外的地方建的祠堂,那也要在外观上,起码延续常州祠堂的整体风格,可用新式材料和工艺,但要让人一看便知是祠堂,而非是别的建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宗庙”、“家庙”、“祠堂”的区别(转载)
【知识】祠 堂 概 述
宗族祠堂与祠堂文化(中)
姚江童氏宗谱
从王权家族族规看传统社会的祠堂和族规
观点 | 楼宇烈:礼教背景下的宗法家族生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