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剩余价值理论是错的!

剩余价值学说是错的!存在严重的逻辑错误!不是说不存在剩余价值,而是马克思对剩余价值的来源没弄清楚!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的来源是工人,错了!大错特错了!


马克思认为:资本家通过引入生产资料提高生产效率,生产出更多的产品,这其间,由于工人的活劳动并没有增加,甚至是减少,因此产品的价值也不会增加甚至会减少(因为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不会创造价值,只转移自身的价值到产品中去)。----- 这个结论何其荒谬!


如果按照这个逻辑,人类根据没必要去研究生产资料、制造生产资料、使用生产资料!站在资本家的立场,既然剩余价值来源于工人,那么应该使用最少的生产资料,雇用更多的工人,以便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但现实情况如何呢?现实情况恰恰相反,是全人类傻了吗?是资本家傻了吗?还是马克思脑子进水了?

按马克思的理论,无人工厂创造了新的使用价值,但不创造新价值,只转移生产资料的旧价值。那么问题来了,一堆零件,再加上各种消耗,成本是N元,经过无人工厂加工组装后,价值还是N元。你说,资本家是按成本卖,还是高于成本卖?如果按成本卖,你觉得谁会有动力去开办无人工厂?如果高于成本卖,那么就有了剥削,这剥削的是谁的呢?是工人,可是前面说了,这是无人工厂,没有工人!多么浅显的逻辑矛盾!


如果你尊重事实、尊重逻辑的话,只可能得出马克思脑子进水的结论!


马克思的错误出在哪?出在他对生产资料的价值的评估上!他认为资本家购买生产资料时的价格就是生产资料的价值,是不变资本。 -------- 这是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荒谬性的根源!


生产资料的制造,是普通劳动和创造性劳动的结果。任何一次机器的改进、生产效率的提高,都蕴含着一次人类创造性劳动!随着机器的不断改造、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人类创造性劳动量也越来越多!因此,生产资料里蕴藏的总劳动量也越来越多 --- 总价值越来越多。于是,在新一轮生产过程中转移到产品中的价值也越来越多。最后,社会产品的总价值也会越来越多。怎么会因为产业工人的劳动量减少而产品总价值减少呢?产业工人的劳动量是减少了,可是产品中蕴藏的创造性劳动量却是增加的!


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并不能够在事前准确评估这种创造性劳动的价值量,按马克思无差别劳动量的定义,一次创造性劳动,等价于多少无差别劳动量?发明和改进蒸汽机的那几个科学家的创造性劳动,等价于多少无差别劳动量?严格的说,因使用蒸汽机的缘故多生产出来的产品,都应该算在这几个科学家的创造性劳动上面,可是,将来能多生产出多少产品,无法预先精确评估,我们只能从宏观上把上游生产资料的研究制造和下游产品的制造看做是一个公司的不同部门。故而,商品价值 = 现在的工人无差别社会劳动量 生产资料制造部门的工人无差别社会劳动量 生产资料制造部门科技人员的创造性劳动相对应的无差别社会劳动量 资本家创造性劳动相对应的无差别社会劳动量。


通常,上游生产资料厂家并不愿意承担下游商品生产经营的风险,他们不愿意成为下游产品制造公司的一个部门;而且,生产资料制造部门科技人员的创造性劳动相对应的无差别社会劳动量也并不能够在事前进行准确评估。所以,通常是上游生产资料厂家以一口价的形式把机器转让给下游的资本家,一般来说这个价格少于生产资料的真实价值,这其中的差值,才是剩余价值的来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货币雇佣劳动就是资本主义吗?——《资本论》“G—W”解读
马克思谈为什么资本一定要得到土地
《资本论》学习(上)
《资本论》中的劳动价值论为什么是错误的?
如何理解“劳动二重性”?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