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用这7个方法, 调理好你的中焦和脾胃, 排出身体垃圾

夏季降雨量增多,会有很多湿气,在这个时节我们尤其需要祛湿,去掉身体多余的水气,让脾胃正常的运化,避免湿气过重,引起身体水湿停留,继而出现腹部胀满、四肢及面部浮肿等症。

点击加载图片

很多人都是假胖,身体浮肿同时伴有小腿发胀、大便黏马桶、困乏,口臭的情况。这种浮肿的胖,认真祛湿后都会获得改善。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7个方法祛湿,调理好身体的中焦,脾的运化能力好,消化好吸收好,处理垃圾的能力好,提高整个身体的代谢水平。

1.祛湿的菜谱:冬瓜炒虾米

冬瓜虽然有个「冬」字,却是真正的春播夏收蔬菜。冬瓜味甘、性微寒,有清热养胃、清肺化痰、利水祛湿、消肿的功效。虾米可以提鲜,开胃。

点击加载图片

材料:冬瓜300克、虾米30克、葱姜适量

调料:盐1/4小勺、糖1/4小勺、生抽1小勺、香油1小勺

做法:

冬瓜去皮切成片,虾米冲洗后浸泡10分钟,姜切丝。锅内入油7分热,倒入姜丝、虾米,翻炒数下。倒入冬瓜片,翻炒数下。调入生抽、糖,翻炒匀。倒入适量清水,调入盐。中小火将汤汁收干,淋入香油,撒上葱花炒匀出锅即可。

小贴士:

葱花最好在最后的时候放,这样颜色好看也比较容易熟。最后淋入一点香油,味道会更可口。

2.拍打小腿脾经,瘦腿还祛湿

点击加载图片

《素问》有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身体内部的湿气主要是因为脾的运化不足,脾虚。可以通过拍打小腿脾经达到健脾的目的。

点击加载图片

拍的的时候不用太拘泥,顺着阴陵泉、地机、漏谷、三阴交穴这4个穴位的大概位置拍打,小腿内侧都可以拍起来。

还是应该买两个,左右手可以同时拍腿!敲大腿胆经瘦腿,拍小腿脾经健脾瘦小腿都超级好!

点击加载图片

特!别!痛!但没关系,一会儿通了就不痛了,用这个拍可以透进去,非常省劲!

每晚临睡前,平躺,将两手垫于腰部,手背紧贴后腰,5-10分钟后,热感会逐渐传遍全身。

3.青梅煮酒祛湿气

点击加载图片

夏季梅子青青,青梅鲜果酸涩,一般不用于生食,青梅的酸味迷人,有开胃提神的效果。

江南常用青梅煮酒,《三国演义》有

表曰:「吾闻贤弟在许昌,与曹操青梅煮酒,共论英雄」。

将青梅置于黄酒中加热,到青梅稍稍变色,趁热饮一口,梅的酸甜借着酒香荡漾开来,令人心旷神怡,也可以把青梅榨汁,直接混在酒中饮用。梅子的酸和酒一起,除了增加香味,也有减缓喝醉的效果。

黄酒辛温,祛湿散寒,加上时物青梅一起煮,怡情悦己,正是时也。

4.温暖脾胃祛湿气:醋泡姜

夏季太热,只想吃酸酸凉凉的,没胃口。其实越吃凉的,这种现象就会越严重,这是脾胃虚寒的表现,跟大家分享一个缓解脾胃祛湿气的好办法。

那就是早上起来,吃两片醋泡姜,这个方法源于一位百岁的国医路志正,路老已过百岁,他坚持吃了40多年的姜,他曾说:“每天进餐的时候吃两三片醋泡姜。姜中含有姜辣素,有健胃作用,能促进胆汁分泌,有助消化。先圣孔子有句话“不撤姜食”,孔子活了73岁,在那个年代绝对是长寿了,我想与他“不撤姜食”的饮食习惯有关。”

点击加载图片

中国有句俗话:含口姜,保安康。姜乃助阳之品,自古以来素有“男子不可百日无姜”之语。不仅可以保护我们的脾胃免收虚寒的困扰,还能排出体内的寒气,有助阳之效。

醋可以收敛姜性,因为酸味儿是收敛的,于是姜宣发的力量便收敛进去了,姜性由此变得平和起来,也没有姜的一股辣味儿了。醋是直接走肝经的,肝遇到酸就会收敛,这时姜的升发功能也入到肝里,收中有发,能提升肝阳之气。

点击加载图片

醋泡姜早上吃最好,强烈推荐每天和早饭一起吃。而且早晨7~9点正是人体气血流注阳明胃经之时,此时吃姜,最能升阳气,促进消化。一早上就胃口大开的感觉不要太好。

嚼一嚼,姜和醋的味道完美结合,很脆很香,一开始在喉咙这里,有一股热乎劲儿,慢慢顺到胃里,暖暖的,特别舒服。同事乐乐是湿热质,坚持吃醋泡姜,也没有上火的迹象,醋的收敛功力还是很足的。

姜吃完了,还会剩下一些醋,被姜加持过的醋,更加开胃、助酸、止痛。

如果你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酸严重缺乏,或是吃得太过油腻的时候,腹泻的时候,都可以喝上一点,缓解不适。

5.办公累了,后背撞墙,祛湿还祛痘

身体又热又肿的人,常常会出现水液排泄不畅,过多的热量排除不去,集在身体里容易冒痘,上火。背部撞墙法可以疏通膀胱经,经络疏通,体内的淤堵、湿热就可以排出了。

在离墙10~15厘米处站立,全身自然放松,用背部向后撞击墙壁,待身体弹回后再撞击,约一秒钟撞一下,最好从上到下的撞击整个后背。

点击加载图片

撞击时,动作要有力但不可过猛,保持协调均匀。背部撞墙法虽然很简单,但应循序渐进,一开始可以先撞击5~10分钟,渐渐地增加到30分钟左右,最好能长期坚持。

6.洗澡之后拍打两髀,祛湿补中

《黄帝内经》中有「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拍打两髀部位,能驱散脾脏的病邪之气,调节脾胃,运化水湿。两髀就是大腿内侧与小腹交接处的腹股沟部位。

点击加载图片

直立,用双手轻轻拍打大腿内侧与小腹交接处的腹股沟部位,直到两髀微微发热。每天拍打两次,每次三分钟。

7.这样吃,祛湿更见效

编给大家推荐有助于祛湿健脾的几种食材,不仅适合普通人用来养生保健,对于因湿致病、身体浮肿的人群来说,也是很好的食疗佳品。

1、薏米

我们都很熟悉红豆薏米的组合,其实绿豆和薏米搭配也有很好的效果。

点击加载图片

薏仁归脾、胃、肺经,具有健脾渗湿、清热利水的功效。薏仁多糖含量丰富,其中多糖中的A、B、C糖具有降血糖的作用。

2、山药

《药典》说山药归脾、肺、肾经,这才是养肺的正确姿势,色白入肺之余,既补养了后天之本脾经,又照顾到先天之本肾经,

《神农本草经》里则记载:「山药味甘温,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

点击加载图片

所以山药的补养是由内而外的,并不是虚假繁荣表面美好。肾养好了精神就足,脾养好了气血就旺;肺朝百脉,肺养好了,补足的气血才能真正通达到每个细胞每个毛孔。而且性味平和,体质寒热都适合。

点击加载图片

这款山药粥,平时煮着喝!

食材准备:小米50克、山药1根、清水适量

制作方法:

1. 山药切小段洗净上锅蒸熟,蒸到筷子很容易戳进去就熟了;

2. 开水下小米,大火煮开,转中火开盖煮约30分钟,小米中火煮的时候用勺子不时的搅拌一下,防止糊底。

3. 山药蒸熟去皮碾碎,把山药泥倒入小米粥中;

4. 边煮边搅,煮着翻滚浓稠即可;

5. 喜欢甜的可以加点红糖,撒点枸杞,健脾养气血。

3、芡实

芡实,是《神农本草》中记载的上品药材之一。而上品通常服用对身体是无毒的,具有补养作用,可以久服,使人延年益寿,是故可以久吃的药,现在也属于药食同源之中。

点击加载图片

古药书中说它有“婴儿食之不老,老人食之延年”之效。《红楼梦》里有一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说贾宝玉让人给史湘云送吃的,其中有两样时鲜货,一是红菱,另一样就是芡实。

点击加载图片

宋代的大文豪苏东坡对芡实就“情有独钟”!他对食疗养生颇有研究,著有《苏东坡养生集》传世。他的养生之道中有一条就是吃芡实,吃法颇为奇异:时不时取刚煮熟的芡实1粒,放入口中,缓缓含嚼,直至津液满口,再鼓漱几遍,徐徐咽下。

点击加载图片

芡实最好的搭配就是莲子,莲子补脾的同时,可入心经,能补益心气安神,可治心虚失眠,而且性平和。芡实和莲子搭配增强健脾祛湿的同时,还能补益心肾,改善失眠,夏天脾虚湿重可以调,心神虚导致的失眠、心慌也可以调。

点击加载图片

如果有慢性腹泻的毛病,肚子里有水流动的声音,舌体胖大有齿痕,还有吃的少没食欲,头晕,四肢酸懒无力,心慌,夜尿多,大便不成型,或腹泻长期不愈。就可以用芡实和莲子,再加上白扁豆各15g,搭配小米煮粥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UC头条:阳气产生于脾,根于肾,萌芽于肝!这些补阳妙法很简单!
【旗山堂】每周一膳——四神乌鸡汤
UC头条:中医:“肝郁脾虚”怎么办,主要症结是什么?吃什么中成药好?
UC头条:百病皆由痰作祟!一味化痰的千古名方,可帮助甩掉痰湿,化散结节
食醋泡泡“它”, 每天吃3片, 数日后就可扫净体内湿气毒素
姜芡散有什么功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