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吃软不吃硬

焦桐(台北)·饮食关键词

多年前,王安忆、李锐、莫言、余华等几个作家来台北,我邀他们在仁爱路一家老字号北方馆子吃饭,除了红烧茄子、芝麻烧饼和褡裢火烧,其他菜肴都很一般,早已面貌模糊;烧茄子入味而糜烂,将近二十年过去了,我仍记得当时和他们共享那蒜香。

入味、糜烂,堪称茄肴的美学特征。茄子一烹即烂,本身的味道不明显,往往依赖葱、姜、蒜、辣椒、肉来帮衬。

可能是对肉的渴望,驱使人们将菜烧出肉味。《红楼梦》的腌茄子就繁褥极了,41回的“茄鲞”烹调过度,凤姐儿向刘姥姥详述茄鲞的做法:“把才下来的茄子皮切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钉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

以清淡见长的日本料理,也不免要靠味噌、芥末、酱油来提味。矢吹申彦说茄子是爽口的下酒菜,却不宜生吃,最简单的办法是搓盐腌渍,茄子对半纵切,抹盐即可,“做这道小菜时需要一心不乱地搓抹,感觉像发疯一样”,他在《男性料理读本》赞叹:“吃的时候稍微蘸点酱油,会好吃到让人觉得茄子似乎生吃也不错。”历代诗人大概以黄庭坚最爱茄子,《谢杨履道送银茄》所述亦是盐渍做法:“藜藿盘中生精神,珍蔬长蔕色胜银。朝来盐酰饱滋味,已觉瓜瓠漫轮囷。”

然则茄子嗜油已到了狂妄的地步,烧一盘茄子,往往吸附不少油脂。中医说茄子能降血脂、润肺、清肠通便;然则像茄鮝的烹调过程用这么多油(先用鸡油炸,再用香油收,最后用糟油拌),还奢望它能降血脂?血脂没飙高就阿弥陀佛了。

茄子可能原产于东南亚或印度,野生茄具皮刺,驯化后传至世界各地,大约南北朝随佛教传入中国。后魏农书《齐民要术》载种茄子法,不过当时的茄子像“弹丸”般小而圆,历经多次筛选改良才变大变甜。其别称包括:茄瓜、矮瓜、昆仑瓜、落苏、酪酥、吊菜子。古梵文称茄为vatin-ganah,意谓防止放屁的蔬菜。

鱼香茄子煲兼具川菜和粤菜特色,鱼香是川菜主要传统味型之一,成菜带着鱼香味,却无鱼,而是以泡红辣椒、葱、姜、蒜、糖、盐、酱油等调味品调制而出,味道甚浓,融合了香、鲜、辣、咸、辛、甜。按中医理论,茄子性味甘,凉,滑寒。然则烹煮时若搭配以葱、姜、蒜、香菜等温热的配料,有互济之功。

茄子嗜油的性格很适合客家料理,客家茄子除了蒜头、辣椒,九层塔尤不可或缺。我的做法是茄子切滚刀块以利入味,略泡盐水以降低吃油量,下锅翻炸,沥油;拌炒蒜头、辣椒等配料,加入些许酱油和九层塔,拌炒均匀。

茄子的品种相当丰富,形状包括长形、椭圆、圆形、卵形、梨形等等,颜色有紫、紫黑、橘红、淡绿、白色,紫色最常见,尤其亮泽姣美。梁·沈约一首五言古诗《行园》前四句:“寒瓜方卧垄,秋菰亦满陂。紫茄纷烂熳,绿芋郁参差”。紫茄把紫色表现得华丽而高雅。

我从小不爱吃茄子,嫌它糜烂如泥,凉掉后尤其不堪入口;岂料年纪大了逐渐喜欢上茄子。口味的改变意味着人生境遇的改变,也许牙口差了,力气耗弱了;也许饱尝过太多苦涩,转而欣赏茄子隐而不彰的甜、轻淡的苦,它的细皮嫩肉表现一种润滑感、绵滑感,完满地包裹着舌头,一种吃软不吃硬的美学手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爸做的茄子烧豆角太好吃了,又不油腻还下饭,每次都能全部吃光
一个家庭煮妇的私房菜谱
美味无敌的N种茄子做法(图文详述)
20道零难度、低成本、超好吃的快手小炒!手残党也能随便做~
自产自销(四)之干煸茄子--意外收获
一枚茄子的自白:我爱的不是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