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法 | 褚遂良楷书之变






亦为高足



临写右军




褚遂良是欧阳询、虞世南的晚辈,相差近40岁,他们是初唐书坛上齐名的三大家。“初唐”这个时段,宽泛一点说,指武则天篡唐之前的高祖、太宗、高宗三朝,共60余年。这三家的书法特点,盛唐书家徐浩有个形象比喻:“虞得其筋,褚得其肉,欧得其骨。”虞、欧去世之后,褚遂良独擅大名,成为唐朝新生代书家的翘首。清朝帖学家王澍认为,褚遂良的影响力贯穿整个唐朝,“稍险劲则为薛曜,稍痛快则为颜真卿,稍坚卓则为柳公权,稍纤媚则为钟绍京,稍腴润则为吕向,稍纵逸则为魏栖梧,步趋不失尺寸则为薛稷”。刘熙载《书概》干脆把褚遂良称为“唐之广大教化主”。


他是褚亮的次子,生于长安,入唐时23岁。26岁出仕就在李世民秦王府做铠曹参军,管理武器装备。太宗贞观年间,由秘书郎做到中书令,以直谏著称,骨鲠风采,是魏征一流的人物。太宗临终托付后事,委为顾命大臣。高宗朝官至宰相,高宗废王皇后改立武昭仪(武则天),他执意劝谏,到了“解巾叩头流血”的程度,得罪高宗的神圣爱情,被逐出朝廷,贬到地方任职。初贬潭州(今湖南长沙),再贬桂州(今广西桂林),最终贬到当时唐帝国最南端的蛮荒之地爱州(今越南清化),63岁客死该地。他的子孙因受牵连也流放爱州,高宗临死前发慈悲,下诏“放还本郡”,这本郡不是褚氏汉代祖籍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县),而是自东晋以后定居的钱塘(今杭州)。


褚遂良 黄绢本兰亭叙


作为书法家,褚遂良的转折关口在43岁那年,顶虞世南去世后的空缺,开始兼任唐太宗的“侍书”。举荐人是唐太宗都要敬畏三分的魏征,推荐词是:“褚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在皇帝身边做侍书,俨然首席御用书家。那时,宫廷里还有一批擅长书法的“供奉搨书人”,如赵模、韩道政、冯承素、诸葛贞之流,太宗赏赐皇子和朝贵的王羲之《兰亭序》摹本,都由他们复制,赵模还写过昭陵大碑。他们无学识,不过是宫廷里的工艺匠人。贞观年间,殷令名、于立政等官员也写碑,却非皇家钦点之制;太宗的近臣长孙无忌和杨师道写过《唐太宗登逍遥楼诗碑》,但是书法不如褚遂良专业。


唐太宗留心翰墨,推崇右军,褚遂良做他的“侍书”,写写画画,闲聊书法,当然围绕王羲之。《旧唐书》有一段记载:“太宗尝出御府金帛购求王羲之书迹,天下争赍古书诣阙以献,当时莫能辨其真伪,遂良备论所出,一无舛误。”史家记下这件事,表示褚遂良不仅能写“王书”,而且具备随疑剖析的学养。褚遂良鉴定御府的藏品,编过“王书”真迹目录,按正书、行书分门,每卷节录各帖前一两行文字,注明行数,名为《右军书目》,被晚唐学者张彦远编入《法书要录》,至今仍是研究王羲之书法的重要文献。


褚遂良的书法师承有些复杂,不专一家。唐朝李嗣真《书后品》称褚遂良“首师虞(世南),后又学史(陵)”,而且是唐太宗也“受之于史陵”。张怀瓘《书断》说他“少则服膺虞监,长则祖述右军”,也提到师从史陵。因为父亲褚亮与欧、虞同僚的关系,褚遂良与这两位书法前辈早有交往。唐朝《国史异纂》记载了褚遂良向虞世南请教书法的一段对话,他攀比两位书家,一位是虞世南的老师智永,一位是欧阳询。


被“追认”到褚遂良名下的《倪宽赞》


褚遂良的传世书作,有些是后人“追认”到褚遂良名下的古代书迹,例如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楷书《倪宽赞》、《临王献之飞鸟帖》,行书《临王羲之兰亭序》,草书《临王羲之长风帖》。世间流传一卷楷书墨迹《大字阴符经》,笔法结构很像褚遂良晚年风格,却是后人所写。刻本《文皇哀册》、《枯树赋》写得都像褚遂良,前者可能出自米南宫的临本,后者是赝品。


可信的褚遂良书迹,唯有五通楷书碑铭,中年两通,晚年三通。最早写的碑铭是《伊阙佛龛碑》,又名《三龛记》。“佛龛”是太宗第四子魏王李泰为母亲长孙皇后而造,雕刻在洛阳龙门山宾阳洞内,不如龙门山卢舍那佛那样巨大。题记铭文刻在“佛龛”旁边石壁上,作用类似造像题记,因为仿制碑形,铭文篇幅又长,所以称为“碑”。《伊阙佛龛碑》写于贞观十五年十一月,85岁的欧阳询正在这一年去世,大概老一辈凋谢之后,46岁的褚遂良才开始书写碑铭,在社会上亮相。


褚遂良46岁写的《伊阙佛龛碑》


他写《伊阙佛龛碑》,笔画求其挺,骨格外耀;架构求其方,字形周正。虽然不如欧字紧结高耸,有些生硬,但峻整的风格颇似欧体。《旧唐书·褚遂良传》记载,褚遂良擅长楷书,“父友欧阳询甚重之”,或许早年学过欧体。唐朝书法史研究专家朱关田谨慎地推测,褚遂良“或当受欧阳询的影响”。半年之后的贞观十六年五月,褚遂良又写了《孟法师碑》,笔调趋于柔和,结体变为欹侧,亲近虞字的遒丽,稍有一些“王书”的意思,但仍有欧体的骨力。中年的褚遂良,好像还在欧、虞两家之间游移徘徊。


褚遂良47岁写的《孟法师碑》


说来奇怪,当时褚遂良已是“甚得王逸少体”的中年书家,又做了几年侍书,亲见大量“王书”,没有谁能与他相比,可是写的碑铭楷书竟不类“王书”。想来也有难处。王羲之只有小楷书传世,要想展为大字,用笔和结字的方法都要改变,对于初试碑铭大字的褚遂良来说,恐怕还是一个书法难题。也许直接便当的做法是效仿当时的写碑胜手欧阳询,即使不学欧体,只是遵循写碑铭通行的手法,“结字欲其充实,行毫欲其饱满”,想与“王书”同调也难。


褚遂良57岁写的《房玄龄碑》


10年后,褚遂良写的《房玄龄碑》,不再是欧、虞的影子。他在用笔上找到变法的出路,笔锋入纸浅,笔画细劲,仿佛画人透衣见肉,透肉见骨,点画的气质就变了,字的结构随之疏朗起来。用锋尖写字速度快,运笔灵活,转折翻挑,曲直向背,都很活脱自然,有行书的流动情调。


《房玄龄碑》只是褚遂良自立家法的标志,巅峰之作是高宗永徽四年(653年)写的两通“御制”碑铭:一通是十月写成的《太宗文皇帝制三藏圣教序》,另一通是十二月写成的高宗做太子时撰文的《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序记》。后人把两碑的拓本装为一册,简称《雁塔圣教序记》。碑石嵌在西安慈恩寺大雁塔塔门两侧的龛内,那里是长安名胜,各地文士骚客、善男信女云集之地,碑铭既是二帝推奖佛法的宸文,又是名家重臣书写,自是游人争睹的一道景观。褚遂良去世5年后,就有人在褚遂良曾经做官的同州翻制这两块碑,共刊一石,托名“褚遂良书”,俗称《同州圣教序》,现在移到西安碑林博物馆保管起来。


褚遂良58岁写的《雁塔圣教序》


这两通楷书碑铭是一次写成,太宗撰文的那通碑铭更为精致,即书家习称的《雁塔圣教序》。那一年,褚遂良58岁,官至相位,登上仕途的顶峰,心情颇佳。书写“御制”文章,态度认真又可想而知。他仍然提锋写碑铭,用笔比《房玄龄碑》老练沉实。风韵十足的笔画,清劲而又灵动舒展;媚趣四溢的结体,疏朗而又欹侧多姿。盛唐书家比为风姿绰约的“美人婵娟”。


褚遂良的碑铭楷书,前后风格大不一样。晚年变法,提锋写碑铭楷书,减肥提神,查有实据,事出之因却很迷离。唐人说他“临写右军,亦为高足”,揣摩起来,难道是化用右军小楷用笔之法写碑铭大字?唐人多次提到,褚遂良中年时学史陵,发现史陵的“妙处”,要他保密,“此法更不可教人”。史陵没有书迹传世,按唐人的说法,有“古直”、“疏瘦”的特点,估计史陵的用笔、结字之法是触发褚遂良大胆变法的契机。


◎本文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及《三联·节气》所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 褚遂良楷书《雁塔圣教序》精拓本
颜真卿楷书欣赏《颜君庙碑铭》
唐代书法的开山鼻祖——褚遂良
中国历史上十大书法家——褚遂良
从《雁塔圣教序》看褚遂良书法
唐代褚遂良书《乐毅论帖》旧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