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救护车,曾经是我的一个心结

急诊室是青年医生的课堂,急诊室的形形色色催人成长。

救护车,曾经是我的一个心结。

那时我正在急诊科轮转,因为资历尚浅,我上的班是小医生们最常上的救护车班。其任务主要是接诊本市和外地救护车送来的患者,同时负责管理抢救室危重的留院观察病人。国外曾拍过一部连续剧——《急诊室的故事》,很受欢迎,但是行内人都知道那只是急诊室作为背景的爱情故事而已。在急诊室,唯一的爱情桥段是,如果一对恋人都在急诊轮转,上夜班的往往是男生。

本院急诊抢救室的设计据说得了“鲁班奖”,但布局常常被“闷”在里面的医生护士们诟病。所有的危重病人都挤在一个玻璃围墙的大厅里,一旦患者人数超出设计容量,整个大厅到处都是担架,几乎没有可以落脚的地方,嘈杂和气味自不必说,就连抢救都得从人群中杀出一条“血路”。而“满员”并不能阻止救护车匆匆奔来的车轮——病人太多了。这里,是很难有时间去周全呵护病人的心理和尊严的,能接诊源源不断而来的病人,能维持他们的生命,就是一个急诊医生的全部成果了。

急诊的病人病种很杂,除了肿瘤晚期病人无处可去在这里等待生命终点,就是病危但住院不得而被迫在急诊治疗的。有些病人来的次数多了,和医生便也成了朋友,大毛小病都乐意在急诊解决。春节那会儿,救护车送来的不少肺炎、心脏病病人,都是急诊的老病人,一生病就来急诊留观,已经熟门熟路,救护车当出租车一样打。

急诊医生最鄙视的病人,是那些酩酊大醉横卧街头被110捡来醒酒的,有些呼呼大睡,有些则大闹一场走人,常常令医生们叹息浪费了急诊资源。最让人痛惜的则是因为和家人赌气,喝“百草枯”自杀的年轻姑娘们,也许因为这种除草剂瓶子上写的是“低毒”,让人缺乏警惕,可是一旦饮入腹中,即使神仙下凡,也是束手无策了。

病人去世是急诊室最常见的场景,几乎每天都有,让人深深体会到生命本质何其脆弱。每当病人停止呼吸,抢救室里哭声震天。我每每都会担心,那些心梗后的病人会不会因为惊吓,诱发了心梗,真是无奈啊。

有天我夜班,有个60多岁的老太太,因为病情太重,抢救无效,呼吸基本停了,只有心脏在药物的作用下还顽强地搏动着。我告知了患者家属病人的情况,病人的儿子说:“我理解。”这个40多岁的汉子搂着他妈,说:“妈,你太累了,好好休息,我听我姐话,我带好小孩,我照顾好老头。来,妈,亲亲。”看到这个壮实男子如此理智的悲伤,我忽然泪水盈眶。当医生的,见多了生离死别,可这个儿子,让我强烈地感觉到亲情的力量。后来,老父亲赶来了,3个人静静地握着老人的手,等她心跳停止,最后安静地料理了后事,自始至终,只是默默地流泪,没有惊扰旁边的病人。他们给急诊室带来了心理的宁静,他们是为急诊医生所需要的医学环境的守护者。我敬重他们。

急诊室是青年医生的课堂,急诊室的形形色色催人成长。在发了若干次烧之后,我终于顺利结束了半年的轮转。在急诊,我收到了医学生涯中的第一面锦旗,是一位急性肾功能衰竭治疗后康复的小伙子送来的。我拍了张照片放在手机里。

医生的幸福,莫过于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与死神赛跑的急诊“白衣天使”
在海外看病,不要像李冰冰那样“无知”?
海外远程急救体系初探
美国急救人员不会告诉你的秘密
到美国短期旅游的人生病受伤了该怎么办?
清明节的急诊室 看北京两大医院“生死争夺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