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生的智慧,就藏在《金刚经》这句话中,读懂就不再痛苦

长期以来,我总是试着去迎合头脑的标准,并通过不断取悦头脑,把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对号入座,从而获得暂时的心理慰藉。但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不断修定标准来来满足头脑的是非判断,所以抑郁焦虑的朋友总是通过头脑不断的思索,来解决现实的问题,进而无法停止大脑的絮絮叨叨,当情绪与思维的不断结合,就会不断自我批评自我攻击。

当你固化一个标准,就会植入进自己的潜意识,形成限制性信念,当生活的事件触发了这些信念,为了对抗这些焦虑和不安,就很容易形成强迫症思维和行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当这些恐惧通过头脑思维的泛化,就会把这些伤害带进意识层面。

所以,强迫症目之所及皆是是非对错的对立,当把这些是非对错的标准带进意识层面,表现为病态的完美主义倾向,无论是焦虑,还是抑郁都存在完美主义的强迫性思维。当外在事物的发展没有迎合内心的期待,那么痛苦就会尾随其后,随着头脑越来越严苛,那么即使一个茶杯没有出现在你预想的位置,都会引起极大的情绪反映。

那么这个世界存在好坏对错的标准吗?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当你总把意识投射进失马这件事上,那么所到之处皆是痛苦和悔恨。



所以《金刚经》有言: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假如我是个瞎子,那么娶西施跟娶东施做老婆对我来说本无差别。假如我是个聋子,那你夸我跟骂我本无差别。假如我没了嗅觉,那么石楠跟牡丹本无差别。如果我死了,我的尸体是抛弃荒野还是风光大葬,本无差别。世人之所以烦恼,之所以喜怒无常,爱恨交加,皆是因为自己的妄心在做分别呀。因为心的分别,方才生出了善恶美丑、是非对错、成败得失。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所以成为天地,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是因为他们没有分别,所以不存在仁或者不仁的概念,所以能够主宰万物。


眼耳鼻舌身意之所以能感知到色声香味触法,皆是心的妙用啊。心感知万物,映万物,但从不沾染,从不执取万物,所以心本自具足,所以心能生万法。修行的根本就一个明心,如何明呢?当你无所分别,不再执着,应无所住的时候,菩提心自现!

不再分别,无所谓正确与错误之分,无所谓成功与失败之分,无所谓得到与失去之分。那么你不会因为一次错误而不断悔恨交加,不再因为一次失败而踌躇不前,不会因为一次失去而痛苦万分。

无论是财富的丢失,还是情感的逝去,亲人的离去,这些不过是生命的一个影像而已,一切的发生都已发生,坏的事情,不拒绝、不抗拒、不憎恨。好的事情,不留念、不执取、不挽留。来了就来了,走了就走了。不狂喜、不深悲,即是般若智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金刚经和道德经到底哪个更实用?
六祖坛经启示录032:想要明心见性,先要吹掉心头的乌云
读经感悟
《道德经》“夫唯病病,是以不病”阐述了怎样的思维方法?
《道德经》五十六章精解及译文
《道德经》已成功解密,略举5例说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